深刻!解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生态法治建设立法法律环境法生态文明生态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法治建设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同年,《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党历史上首次以一个自然段的篇幅进行阐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国际生态法治上,我国多次承办联合国缔约方大会并推动制定《鄂尔多斯宣言》(2017)、《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9)、《昆明宣言》(2021)等国际协定,并坚决拥护《巴黎协定》的治理成果,于2018年同诸多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具体细则,为推动构建美丽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生态法治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需要完善的制度安排,也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因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法治建设应着重于以下几方面制度安排:

第一,配套绿色法治供给,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际上是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关系的问题。国家或社会要摆脱贫困,就必须谋求发展,但同时也会付出环境代价。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不仅仅是环保本身的问题,也涉及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权利保障。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需要绿色法治来引导与保障,但是,绿色法治的供给不应仅仅局限于环境法的范畴,还应配套以绿色财税法律制度、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绿色企业法律制度和绿色信贷法律制度等,这些领域依然是绿色法治供给方面的短板。

此外,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主要是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入手的,但现阶段我国涉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制度供给主要体现在生产环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等。缺乏针对流动、分配和消费环节的制度供给。例如,目前我国现行的消费税采用列举式税目,征税覆盖面较小,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产品(例如电池、白炽灯、农药、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物品等)征税较少,更没有按照污染程度设置税额或税率,不能体现税收对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再如,我国目前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消费者无法得知其支付价款中所承担的消费税额,也就无法发挥绿色税制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

但是,实践中的环境多元共治仍存在包括现行环境治理权力配置不尽科学合理、跨部门治理主体间信息共享与协同性较差、政府在环境监管中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不足、企业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化程度偏低等挑战。例如我国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环保事权种类繁多,中央与地方之间在环保事权配置的“头重脚轻”与财权配置的“竞争性博弈”相互结合,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解决生态环境难点问题向上相互推诿或“有心无力”,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因此,针对环境污染防治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贯彻落实多方共治理念,以科学分工为准则厘清多元治理主体的职责定位、以激励相容为导向创新环境治理的多元投入机制、以灵活高效为目标优化环境治理的协同合作机制、以效能提升为宗旨夯实和强化环境监管制度安排、以有序有效为原则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同参与。

THE END
1.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学习进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依法治国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关键位置来谋划、推进,先后作出许多部署,勾勒出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图景。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在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懂法、https://www.moj.gov.cn/pub/sfbgw/gwxw/ttxg/201710/t20171009_164921.html
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法治中国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https://news.cupl.edu.cn/info/1145/20058.htm
3.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积极作用北大法律信息网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了战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805
4.党的十九大和新党章应知应会100题5.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五个面貌”是什么? 答: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6.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取得的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有哪些? 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https://www.qzfzfz.com/newsinfo/119093.html
5.十九大报告应知应会来了!党员干部收藏!工作动态党政办4.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https://www.wxjsxy.com/dzb/gzdt/content_13769
6.改革开放40年法治中国建设:成就经验与未来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就和未来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法治为主题的中央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8941
7.2016年8月中心组学习材料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就为什么要依法治国、要走什么样的法治之路以及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等重大问题做了系统阐述。因此,便将习近平谈依法治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8月17日第12版)的内容进行了梳理,http://www.hazyy.com/yydj/dwgk/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