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1、第一编第一编民法总论民法总论第一章第一章民法及其基本原则民法及其基本原则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民法的性质和调整对象了解民法的结构,以及掌握民法体系的要点掌握民法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方法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在实践中的适用方法第一节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适用民法的概念和适用一、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一、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一)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概念民法的语源民法的语源民法通则民法通则国民党政府之民法典国民党政府之民法典清末之大清民律草案清末之大清民律草案日本之民法(译自荷兰语日本之民法(译自荷兰语“市民法)市民法)古罗马之市民法古罗马之市民法(juscivile
2、juscivile)罗马民法(公元前罗马民法(公元前66世纪末至公元世纪末至公元77世纪)世纪)罗马私法(市民法)的发展:罗马私法(市民法)的发展:罗马法的代表:罗马法的代表:民法大全民法大全(公元前世纪)(公元前世纪)(11)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22)法学阶梯法学阶梯:盖尤斯:盖尤斯(33)学说汇纂学说汇纂()()新律新律罗马法的地位:罗马法的地位:(11)“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性法律”(恩格斯)(恩格斯)(22)是后世民法法系形成的基础)是后世民法法系形成的基础近代民法(世纪)近代民法(世纪)11、18041804年法国民
3、法典年法国民法典(11)地位:)地位: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22)三大原则:)三大原则:主体主体平等平等;所有权神圣;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自由。(33)体例结构:)体例结构:三编;三编;22832283条。条。(44)特点:)特点:通俗易懂、影响深远通俗易懂、影响深远22、11年德国民法典年德国民法典(11)地位:)地位: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国家重要的民事法律。国家重要的民事法律。(22)体例结构:)体例结构:五编;五编;23852385条条()特点:()特点:体系严谨、概念精确、逻体系严谨、概念精确、逻
4、辑清晰、文字艰涩、影响深远辑清晰、文字艰涩、影响深远现代民法(世纪以后)现代民法(世纪以后)11、瑞士民法典、瑞士民法典:22、荷兰民法典、荷兰民法典33、意大利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44、苏俄民法典等、苏俄民法典等体例结构和内容上的时代特色体例结构和内容上的时代特色注意:英美法系民法注意:英美法系民法以判例法以及各种单行法为主,无统一民以判例法以及各种单行法为主,无统一民法典。法典。我国的民事立法我国的民事立法(11)古代民法:)古代民法:未成气候未成气候(22)清末民法:)清末民法:提上日程提上日程19111911年年大清民律草案大清民律草案(33)国民党政府时
5、期民法:)国民党政府时期民法:体系完整体系完整中华民国民法中华民国民法(1929192919301930)(44)新中国民法)新中国民法:日渐完善日渐完善我国现行民法体系我国现行民法体系民法民法民事基本法民事基本法主要民事法律主要民事法律民事特别法民事特别法合同法合同法物权法物权法婚姻法婚姻法继承法继承法商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民法通则民法通则公司法、票据法、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等证券法、保险法等著作权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专利法等侵权责侵权责任法任法、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是调整是调整平等主体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6、的法律规范的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总称。(民法通则第条)。(民法通则第条)、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法典化的成立民法:民法典法典化的成立民法:民法典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二)民法调整的内容(二)民法调整的内容11、平等主体、平等主体什么是平等主体?什么是平等主体?地位平等:地位平等:问题:公权力主体能够作为平等主体吗?问题:公权力主体能够作为平等主体吗?2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基于财产的支配和流转形成的经济关系是基于财产的支配和流转形成的经济关系(11)以财产为核心)以财产为核心财产
7、:具有金钱价值的权益财产:具有金钱价值的权益有体财产有体财产无体财产无体财产新型财产新型财产(22)分为财产支配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分为财产支配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物权法合同法物权法合同法(33)以平等自愿为基础)以平等自愿为基础3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益的社会关系。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分为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11)平等性)平等性(22)专属性:与人身不可分离。)专属性:与人身不可分离。(33)非财产性:)非财产性:不不直接直接体现财产利益体现财产利益下列社会关系
8、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有(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有()A.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关系B.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C.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同关系D.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这些都是社会关系,但是这些社会关系中间哪些这些都是社会关系,但是这些社会关系中间哪些是民法调整对象的呢?是民法调整对象的呢?我们讲民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我们
9、讲民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以,自然人乙和自然人甲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以,自然人乙和自然人甲之间电脑买卖合同关系,这当然是平等主体之间之间电脑买卖合同关系,这当然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缔结的婚姻关的关系。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缔结的婚姻关系这也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甲税务机关系这也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这当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这当然也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甲税务机关与然也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是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这就不是平等主体之自然人乙之间税款
11、肖像权是自然人的人格权,不属于财产权,不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但是,肖像于财产权,不具有财产关系的内容。但是,肖像权反映的是平等主体之间与人身不可分离的社会权反映的是平等主体之间与人身不可分离的社会关系,侵害肖像权会造成权利人的财产利益的损关系,侵害肖像权会造成权利人的财产利益的损失,故判决该影楼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失,故判决该影楼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三、民法的性质与相邻法律的关系三、民法的性质与相邻法律的关系(一)民法的性质(一)民法的性质11、民法是、民法是私法私法22、民法是调整、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关系的基本法33、民法是调整、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市民社会
12、关系的基本法(人关系的基本法(人法)法)44、民法是权利法、民法是权利法(二)民法的本位(二)民法的本位本位:法律的出发点及归宿本位:法律的出发点及归宿民法的本位:权利本位民法的本位:权利本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手段四、民法的渊源和解释(一)制定法(一)制定法11、宪法中的民法规范、宪法中的民法规范22、民事法律、民事法律33、综合性单行法中的民法规范:、综合性单行法中的民法规范:如如土地土地管理法管理法、铁路法铁路法等等44、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55、地方性法规中的民事规范、地方
14、法律规定(2)(2)司法判例司法判例(三)判例(三)判例(四)法理(四)法理注意:二者目前均不属于我国民法的渊源,注意:二者目前均不属于我国民法的渊源,但对于法律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法律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五、民法的适用范围五、民法的适用范围即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可适用我国现行即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可适用我国现行民法?民法?引例:引例:美国公民美国公民TomTom在华尔街打伤中国公民在华尔街打伤中国公民王某。王某可否根据我国王某。王某可否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的的规定要求规定要求TomTom赔偿?赔偿?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
15、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一)民法对人的效力(一)民法对人的效力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中国公民、的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社会组织。2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国籍人。但法律另有规定者除外。(二)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二)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中华
17、法律规定本身具有储存价值的功能,这些价值构成法律规定本身具有储存价值的功能,这些价值构成法律的原则,是指导法律规范的标准。民法中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法律的原则,是指导法律规范的标准。民法中最高层次的价值准则,称为民法的原则,它是全部民法的主导型思想所在,体现了民法的精称为民法的原则,它是全部民法的主导型思想所在,体现了民法的精神和精髓。一般情况下,民法的原则在技术上隐含于法律法规之中,神和精髓。一般情况下,民法的原则在技术上隐含于法律法规之中,不直接适用于断案;但在特定情况下,民法的原则也可以成为断案的不直接适用于断案;但在特定情况下,民法的原则也可以成为断案的法律渊源。法律渊源。2023年9
18、月21日平等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实信用原则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原则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原则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原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则第二节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参考案例雇工张甲与雇主张乙在招工合同中约定雇工张甲与雇主张乙在招工合同中约定“发生工发生工伤概不负责任伤概不负责任”。后来在拆除旧厂房的房梁时发。后来在拆除旧厂房的房梁时发生事故,造成张甲死亡的后果。张乙作为工头,生事故,造成张甲死亡的后果。张乙作为工头,依据该合同的上述约定,拒不承担赔偿责任。张依据该合同
19、的上述约定,拒不承担赔偿责任。张甲的儿子张丙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雇主和雇甲的儿子张丙向法院起诉。法院认为,雇主和雇工之间约定工之间约定“工伤概不负责任工伤概不负责任”,是双方的真实,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但意思表示,但“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国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国家政策家政策”,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以该免责,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以该免责条款为由拒绝赔偿,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也违条款为由拒绝赔偿,违反宪法和法律规定,也违背了民法的这一基本原则,因此是无效的,不能背了民法的这一基本原则,因此是无效的,不能依据这样的约定而免除雇主的赔偿责任。依据这样的约定而免除雇主的赔偿责任。
20、(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民法的基本原则是表述民法的基本属性和基本价值、为民法所固有并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与民事活动具有最高指导意义的准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全部民事规范的价值主线和灵魂所在。也就是说,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基本精神与基本价值的体现。(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1、集中体现了民法的基本价值2、民法基本原则是效力贯穿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根本规则3、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立法技术4、是指导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二、我国民事立法上确认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二、我国民事立法上确认的基本
21、原则及其关系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前提)平等原则(前提)私法自治原则(核心)私法自治原则(核心)个人本位个人本位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社会本位社会本位限制限制补充补充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的精神和灵魂精神和灵魂,是民法基,是民法基本价值的根本体现,民法的具体规定都必须以其基本原本价值的根本体现,民法的具体规定都必须以其基本原则为基础,因此,则为基础,因此,确立民法有哪些原则具有重要意义。确立民法有哪些原则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存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存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
22、种价值取向。位两种价值取向。民法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对两种不同民法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对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加以权衡或调和的结果。价值取向加以权衡或调和的结果。个人本位的民法原则个人本位的民法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和私法自治原则,而社会本位的民法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和私法自治原则,而社会本位的民法原则包括公平(正义)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包括公平(正义)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等三大道德支柱。等三大道德支柱。三、平等原则三、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的概念平等原则指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在民法上,平等原则主要是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用民法专
23、门的术语表达就是“权利能力一律平等”。(二)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1.民事主体资格平等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3.民事主体平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4.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受法律保护(三)平等原则在国内法中的表现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法通则第10条: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合同法第3条: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民事主体产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四)平等的实质1、是实现自由的前提和手段(并非目的)2、是社会公平的表现形式(法的基本观
24、念公平、正义)3、是参与竞争机会的平等,非竞争结果的平等【理解理解】1、平等原则最集中的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平等原则最集中的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的本质特征,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民法通则是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主要标志。民法通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系和人身关系。联系联系“公法公法”和和“私法私法”的划分。的划分。2023年9月21日2.2.平等原则是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人类由
25、的要求,是人类由“身份社会身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所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所明确提出的明确提出的“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今天为止,是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今天为止,是一场场从身份到契约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运动。”(1)古代社会(前资本主义时期:奴隶社会)古代社会(前资本主义时期:奴隶社会封建封建社会)是一个社会)是一个“身份社会身份社会”。“身份社会身份社会”是一种封闭是一种封闭固定的社会状态,其主要特点在于:固定的社会状态,其主要特点在于:社会将社会将“人人”分入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待遇不同;分入不同等
26、级,不同等级待遇不同;划分的唯一依据是划分的唯一依据是“出身出身”;个人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个人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2023年9月21日“身份社会身份社会”是等级社会,等级不同,待遇不同是等级社会,等级不同,待遇不同“礼不下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人,刑不上大夫”2023年9月21日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受的待遇是由其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受的待遇是由其“出身出身”决定决定的;的;“身份社会身份社会”划分人在社划分人在社会中等级的唯一标准是个人会中等级的唯一标准是个人出身。出身。从从“秦始皇秦始皇”到到“浦浦仪仪”,皇帝的出生决定了他,皇帝的出生决
27、定了他的职业,无论他的天赋和能的职业,无论他的天赋和能力是否适于力是否适于“治国治国”。“身份社会身份社会”推重名分,尤重伦常推重名分,尤重伦常:清律例规定:清律例规定:“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父母控子,即照所控办理,不必审讯”。父母的身份即是最权。父母的身份即是最权威的证据,法律只看名分,不问是非威的证据,法律只看名分,不问是非;2;2、容隐制度。孔子云:、容隐制度。孔子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论语子路子路.2023年9月21日(3)“3)“身份社会身份社会”和和“契约社会契约社会”之间的最之间的最大区别:大区别:个人能否通过后天
28、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个人能否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的原则,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给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的平台、机会和条件。金榜题名金榜题名科举为科举为“身份社会身份社会”中有才知而中有才知而出身低下的出身低下的人提供了一人
29、提供了一条成本较低条成本较低的命运改变的命运改变之路。之路。扯旗造反是一条成本极扯旗造反是一条成本极高的命运改变之路,但在身高的命运改变之路,但在身份社会中总有人说:份社会中总有人说:“王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相宁有种乎?”2023年9月21日33、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市场经济要求打破“身份社会身份社会”的僵的僵化秩序,使得个人成为平等的交易主体。化秩序,使得个人成为平等的交易主体。交换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交换经济,社会生产的交换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经济就是一种交换经济,社会生产的目的在于交换;目的在于交换;“交换交换”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处于乎等地位,都承认对方的前提是双方必须处于乎等
30、地位,都承认对方是其商品的单独全权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实行等量劳动之间的交换。是其商品的单独全权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实行等量劳动之间的交换。市场经济奉行市场经济奉行竞争论竞争论哲学,哲学,“身份社会身份社会”奉行的是一种奉行的是一种宿命论宿命论哲学;哲学;市场经济讲究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经济讲究资源的优化配置,“人才的流动人才的流动”要求打破要求打破“身身份份”的束缚。的束缚。2023年9月21日中国民事法律地位平等第一案,溥仪和文秀两人离婚,一个皇帝和中国民事法律地位平等第一案,溥仪和文秀两人离婚,一个皇帝和第一次以平等民事主体的身份站到法庭,与一个女子解决婚姻问题,这是第一次以平等民事主体的
31、身份站到法庭,与一个女子解决婚姻问题,这是平等原则在中国法制史上里程碑式的案件,尽管他是一个下台的皇帝。平等原则在中国法制史上里程碑式的案件,尽管他是一个下台的皇帝。2023年9月2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离婚案文秀文秀“休夫休夫”案案离婚协议离婚协议流程表流程表文秀个人简介文秀个人简介离婚原因离婚原因历史意义历史意义1234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休夫休夫”的女豪杰是谁吗?的女豪杰是谁吗?RealityIdentity我要和你离婚!我要和你离婚!必须的必须的哎!要离哎!要离就离吧!就离吧!文秀个人简介文秀个人简介1909年年12月月20日生于满日
32、生于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官僚人家。洲镶黄旗的贵族官僚人家。1922年年11月月30日,未满日,未满13周岁的文秀进宫,成周岁的文秀进宫,成了了16岁的溥仪的淑妃。岁的溥仪的淑妃。1931年年8月月25日从津住所日从津住所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1953年年9月月17日晚日晚10时,时,文秀因心梗死于家中。文文秀因心梗死于家中。文秀终年秀终年43岁,一生未有岁,一生未有子女。子女。溥仪对文溥仪对文秀的冷淡秀的冷淡皇后婉容皇后婉容对她无礼对她无礼文秀向往、文秀向往、追求自由追求自由一、自立约一、自立约起双方完全起双方完全脱离关系脱离关系二
33、、溥仪付二、溥仪付给文绣给文绣五万五千五万五千元终身生活费元终身生活费三、允许文三、允许文绣带走绣带走常用衣常用衣物和用品物和用品四、四、文绣返文绣返回母回母家居住家居住永不再嫁永不再嫁五五、双方互不、双方互不损害名誉损害名誉从文秀从文秀”休夫休夫“案案看社会和历史看社会和历史2、文秀的、文秀的“休夫休夫”案案不仅标志着旧的封不仅标志着旧的封建婚姻制度的解体;建婚姻制度的解体;同时,也标志着封同时,也标志着封建统治结构的大建统治结构的大解体。中国的婚解体。中国的婚姻史从此掀开了姻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新的一页。1、从文秀、从文秀“休夫休夫”案案之后之后,追求婚姻自,追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成由、
34、男女平等成为为那个时代年轻人最那个时代年轻人最时髦的口号。民时髦的口号。民国时期的国时期的“烈女烈女”,可以为自由而可以为自由而高高调刊登离婚启事。调刊登离婚启事。文文秀秀一生悲凉,一生悲凉,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可数。这个落魄的贵可数。这个落魄的贵族女,这个遭冷落的族女,这个遭冷落的末代皇妃,就是做末代皇妃,就是做一个平民也如此不易。一个平民也如此不易。她一生向往自由的她一生向往自由的生活,又何时拥有生活,又何时拥有过自由?自由过自由?自由对她而言,也许对她而言,也许在进宫那日起,就在进宫那日起,就永不再永不再来。来。one由此看来文绣由此看来文绣离婚案打破了中国离婚案打破了中国历
35、史上女人必须遵从历史上女人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以及没,以及没有追求自由的权力有追求自由的权力的禁锢。它代表女人的禁锢。它代表女人的地位从此有了不一的地位从此有了不一样的改变,让人们样的改变,让人们开始拥有追求婚开始拥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打姻自由的思想,打破了封建的腐败破了封建的腐败思想。思想。two文秀对自由的向文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是值往和追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现代女性崇拜得我们现代女性崇拜和学习的,我们要像和学习的,我们要像文秀一样敢于对禁锢文秀一样敢于对禁锢和不公说和不公说“不不”!勇敢!勇敢地追求属于我们自己地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要始终相信的幸福。要始终相信:没有什
36、么比我们的: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快乐和自由更重要。快乐和自由更重要。three我国尚处于我国尚处于“身份向契约身份向契约”的过渡时期的过渡时期,不利于构不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建一个和谐社会:隐形世袭,起点不公平隐形世袭,起点不公平:0404年月年月30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非干部子女的2.12.1倍。倍。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居民收入
37、基尼系数从19801980年的年的0.330.33迅速增迅速增大,大,19941994年突破警戒临界点年突破警戒临界点0.40.4,目前已超过,目前已超过0.450.45。公众对依靠行。公众对依靠行业垄断的不合理高收入,以及贪污腐败收入表现出强烈不满。业垄断的不合理高收入,以及贪污腐败收入表现出强烈不满。立法和平等立法和平等:新华社月:新华社月28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何椿霖说,由于各方面意见不统一,目前不会建议全委员会主任何椿霖说,由于各方面意见不统一,目前不会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就统一男女退休年龄的问题进行立法。国人大常委会就统一男女退休年龄的问题
38、进行立法。大学生的就业是大学生的就业是“身份向契约社会身份向契约社会”过渡的一个缩影过渡的一个缩影:19961996年以前年以前;19962000;19962000;20002000年之后年之后2023年9月21日44.平等原则仅仅指平等原则仅仅指“法律地位法律地位”的平等,不是的平等,不是“最最终利益分配终利益分配”的平等,换言之,平等原则是一种的平等,换言之,平等原则是一种“程序程序平等平等”,而非,而非“结果结果”平等平等与与“公平原则公平原则”的区别的区别(11)微观而言,社会个体微观而言,社会个体之间有能力、经济地位、信息之间有能力、经济地位、信息的差异,不可能达到结果的
39、平的差异,不可能达到结果的平等;(等;(2)宏观而言,市场经)宏观而言,市场经济不仅指个人主体在市场中牟济不仅指个人主体在市场中牟利,根据利,根据“零和原则零和原则”,有人,有人牟利就有人亏本,所以市场经牟利就有人亏本,所以市场经济不可能照顾到济不可能照顾到“结果平等结果平等”。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没没有永远的赢家!有永远的赢家!2023年9月21日某市某市AA区交警队交警张某下班后驾驶单位汽车区交警队交警张某下班后驾驶单位汽车回家,在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与某公司王某驾驶的回家,在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与某公司王某驾驶的汽车相撞。经现场勘察,张某应负主要责任。双方汽车相撞。经现
40、场勘察,张某应负主要责任。双方对责任性质并无异议,但在协商赔偿事宜过程中,对责任性质并无异议,但在协商赔偿事宜过程中,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王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交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王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交警队赔偿。交警队辩称:自己本身就是交通事故的警队赔偿。交警队辩称:自己本身就是交通事故的处理执法机关,与原告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此事处理执法机关,与原告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此事应由交警队自己解决,法院不应当受理。交警队遂应由交警队自己解决,法院不应当受理。交警队遂拒绝出庭。拒绝出庭。案例:案例:上述案例中,交警队是交通事故处理的执法机关固然无上述案例中,交警队是交通事故处理的执法机关固然无异
41、议,但由于其车辆与他人车辆发生相撞的交通事故,交警异议,但由于其车辆与他人车辆发生相撞的交通事故,交警队与受害人之间就因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发生赔偿关系,交警队与受害人之间就因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发生赔偿关系,交警队也因此成为赔偿关系的当事人之一方。在这种损害赔偿关队也因此成为赔偿关系的当事人之一方。在这种损害赔偿关系中,交警队的系中,交警队的“身份身份”就不是执法机关,它与对方当事人就不是执法机关,它与对方当事人处于平等地位,双方不是管理与被管理、隶属与管辖的关系。处于平等地位,双方不是管理与被管理、隶属与管辖的关系。因为双方是处于民事法律关系中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因因为双方是处于民事法律关系中而
42、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因此,交警队与原告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此,交警队与原告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院受理此民事争议理所应当,交警队的答辩理由违反民法的院受理此民事争议理所应当,交警队的答辩理由违反民法的平等原则,不能成立。它应当出庭。平等原则,不能成立。它应当出庭。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某区政府计划新建政府楼,遂与其辖区内的某某区政府计划新建政府楼,遂与其辖区内的某建筑公司订立合同,约定先付定金。其余费用等新建筑公司订立合同,约定先付定金。其余费用等新政府楼建成后支付。新楼建成后,区政府因种种原政府楼建成后支付。新楼建成后,区政府因种种原因未能按照约定付款,建筑公司因
43、急需资金周转,因未能按照约定付款,建筑公司因急需资金周转,遂向人民法院起诉。遂向人民法院起诉。问:本案中双方处于什么地位问:本案中双方处于什么地位法院可否受理本案法院可否受理本案自测案例:自测案例:四、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四、意思自治原则(自愿原则)(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基本含义意思自治原则又称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设定自己的权利义务,法律尊重这种选择。(二)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领域意思自治原则在整个以意思为核心的法律行为支配的私法领域内均普遍适用。(三)自愿原则在国内现行法中的体现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合同法第4条: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
44、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法第54条: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婚姻法第2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婚姻法第5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收养法第2条: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并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收养法第11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四)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内容1.民法规范民
45、事主体的行为方面,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2.民事主体根据自身意愿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他人不得非法干涉3.双方及多方民事行为的内容及形式由当事人自愿协商意思自治原则表现为物权法中的财产自由原则,亲属法中意思自治原则表现为物权法中的财产自由原则,亲属法中的婚姻自由原则,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继承法中的遗的婚姻自由原则,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继承法中的遗嘱自由原则。嘱自由原则。民法总则皆属于强行性规定,该部分所涉的社会生活不在民法总则皆属于强行性规定,该部分所涉的社会生活不在意思自治的范围之内;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考虑实行物权意思自治的范围之内;物权法为了公共利益的考虑实行物权法定主
46、义,在多数方面不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亲属法、知识法定主义,在多数方面不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亲属法、知识产权法类似于物权法。在债法中,只有合同法适用这一原则,产权法类似于物权法。在债法中,只有合同法适用这一原则,而侵权行为法、无因管理法和不当得利法不适用之,在继承而侵权行为法、无因管理法和不当得利法不适用之,在继承法中,法定继承不适用之,遗嘱继承则适用之。法中,法定继承不适用之,遗嘱继承则适用之。私法自治原则的有限适用意味着私法自治不是绝对的,而私法自治原则的有限适用意味着私法自治不是绝对的,而是和国家的保护性干预相结合而适用的。是和国家的保护性干预相结合而适用的。(五)意思自治原则的(五)意思自治
47、原则的有限适用有限适用(11)所有权自由所有权自由:当事人对自己财产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当事人对自己财产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自由;(自由;(22)契约自由契约自由;当事人缔结合同时对;当事人缔结合同时对“是否订约是否订约”、“契约内契约内容容”、“订约对象订约对象”以及以及“定约方式都有自己决定的自由;(定约方式都有自己决定的自由;(33)婚姻婚姻自由自由: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4)遗嘱自由遗嘱自由:对自己的身后财:对自己的身后财产提前处分的自由。产提前处分的自由。2023年9月21日五、公平原则五、公平原则(一)公平原则含义公平原则包含两
48、层含义:一是民事立法和司法的过程中应维持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二是根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在民法上给付之间是否符合公平原则的要求,其判断依据一般采主观等值原则,至于客观上是否等值,在所不问。等价有偿原则是公平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商事交易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等价有偿)行为与责任的平衡(过错责任为原则)收益与风险的平衡(造成危险的承担损害)利益与贡献的平衡(遗产分割、著作署名等)(三)公平原则在国内现行法中的体现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同法第5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在物权法上:在添附制度中,取得添
49、附物的人应当补偿失去该物的人的损失;若损失不能确定,根据公平原则补偿。在相邻关系中,一方必须容忍另一方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的必要延伸或轻微损害。在侵权法中:公平责任原则:当事人对损害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由当事人分担责任;完全损害赔偿原则:侵害人的赔偿数额应与受害人的损失相符;损益相抵原则:受害人基于损失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的,应在其应得的损害赔偿额中扣除其所获得的利益部分。(四)公平原则与平等、自愿原则之关系1.公平原则与平等原则之关系二者均强调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甚至可言平等是公平的一种体现。但平等原则注重的是地位平等与形式平等,而公平原则注重的是结果公平与实质公平。2.公平
50、原则与自愿原则之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自愿原则需要公平原则来修正,公平原则又以自愿原则为前提。车损险中的车损险中的投保人投保人“无过错不赔无过错不赔,有过错有过错赔偿赔偿”,违反了公平原违反了公平原则则,保险公司以格式条保险公司以格式条款的形式款的形式,单方面免除单方面免除自己的责任自己的责任,加重对方加重对方的责任的责任,该条款是无效该条款是无效的。的。实务中,投保人以此实务中,投保人以此为由起诉,几乎都胜诉。为由起诉,几乎都胜诉。案例案例11:机动车保险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机动车保险合同中的霸王条款20162016年年66月月1515日原告某外贸公司与被告某房地产公司签日原告某外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