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教学设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世光导入本专题的教学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TheGloryisGreece!TheGrandnessisRome!近现代的西方人,似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这一专题。那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
2、明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文明对今天的世界和中国有什么影响?)一、为何选取这一专题(增加)?第一,历史知识本身具有完整性;第二,这段历史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民主政治与法制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最大特征;二、本专题课程标准内容解读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
3、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包括希腊文明的产生、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及其作用。要求学生理解民主制度是在
4、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认识民主制度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三、本专题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背景条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认识罗马法律制度与近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的传承关系。难点: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
5、失;认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间的差异及其各自对历史的影响。四、分课解读第一课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学习要求基本要求:了解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的主要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说明影响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体会古代希腊文明的灿烂辉煌,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
6、文明的源头,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传承关系。发展要求:学习本课时要注意三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为重心,理解古代希腊成为“民主政治的摇篮”这一主题。三维目标知识能力了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条件、希腊城邦具有的特点、希腊公民的素质表现。分析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
8、代希腊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公民。新课导入导入语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便来自古希腊的经验。古希腊的民主制究竟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创设情境以学生熟知的希腊神话或古典建筑等实例出发,设计问题情境,拉近历史学习
10、摇篮古代希腊蔚蓝色的希腊海洋资源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小国寡民公民政治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希腊的公民希腊公民的素质和权利引导学生看本课的课前提示:P90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宽松自由的社会
11、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历史条件。(充分运用地图,认识地理因素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养成在分析历史现象时,注意考虑地域因素的意识。)(这不仅给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培养了良好的习惯)第二步:“理解”操作设计研讨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1: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12、对古代希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问题2: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恩格斯回答:(1)恩格斯所说的“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包括哪些内容?(2)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问题4:阅读下列材料(
13、希腊)神话中认为女人是罪恶的根源的观念,无疑是希腊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写照,而且因为男性掌握了言论和明辨是非的权利,他们可以站在高傲的优势地位,从符合其地位和维护其利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其价值取向的评判。在当时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明显低于男性,且这种差距已经成为了一种命定的原则刘杨:古希腊女神与女人的两种角色
14、,历史教学,2004年3期回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希腊民主制度有什么缺憾?除此之外,从教材中你又了解到哪些不足?问题5: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上问题,可以分组承担任务,进行分工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不仅使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也使学生在合
15、作学习方面获得了经验。既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也彰显了有效教学的知识同构要求。)第三步:“见解”操作补充材料,设计问题,学生探讨,进行评价;总结;认识;看法等。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环境是物质世界发展的第一动力。后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接受并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类社
16、会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自然地理条件对于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法律性质和政体的建立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由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性格、生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然后由不同性格、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心理特征的人来决定国家的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如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孟德斯鸠论述了人因气候的不同导致性
17、格方面的差异。他说:炎热国家的人民,就象老头子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象青年人一样勇敢。热带地区的人民比较容易忍受奴役,而寒带地区的人则更偏爱自由。此外,孟德斯鸠还从反面辩证地论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刺激和砥砺作用。他说:“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所不给与的东西,他们不得不
18、以人力去获得。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回答:材料中体现了什么观点?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问题2: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补充资料:古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地中海影响了独特的古希腊文明的形成,影响了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由山岭、水域隔开的小块陆
19、地形成了天然的、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生产,同时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古希腊人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航海活动也有利于希腊人形成开放的民族性格和富于探索精神的民族心理。工商业的相对活跃有利于平等思想的形成。希腊海洋自然地理环境从各方面
20、间接影响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确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基础。这与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决
21、定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惟一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补充资料: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黑格尔在提到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
22、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历史哲学)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
23、通和商业贸易发展。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往流动,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政权、财权、神权分立,又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一元化”的族权,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形成了“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
24、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比较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
25、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认识其不同的历史影响,以便更好地认识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养成中外贯通的大历史观。)问题3:一个现代的合格公民需要哪些基本素质?问题4: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93(材料略)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同意黑格尔与梁启超对海洋民族与大陆民族特性的分析吗?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性思维
26、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解读历史史海探究感受体验自我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学习要求基本要求:知道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发展要求:本课
27、第一、二目通过对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等典型事例的介绍,展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第三目则专题讨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学习时要注意“论从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实际上就蕴藏在第一、二目的内容中。“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希波战争”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三维目标知
28、识能力了解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以及伯利克里时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具体表现,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过程方法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情感态度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
29、得失的总结,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终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上、现实中弊病相对较少、优点较多的一种政治制度。导入新课导入语雅典(对照P90地图)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城邦之一。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古典文化,这些成就使雅典“卓尔不群”。其中,雅典民主制在各城邦中最为发达完备,这种政治制度堪称
30、古代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创设情境希腊文明辉煌是多方面的,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达是希腊辉煌的主要体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讨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怎样具体实施的?对当时和后世来说,它有什么利弊得失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教学流程第一步:“了解”本课学习要点提炼:1、“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含义;2、梭伦改革:背景;内容;作用
32、导学生看本课的课前提示:P94两点提示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步:“理解”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
33、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梭伦回答:(1)材料表明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问题2:下面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铁米斯托克里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
34、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系14人刻写。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梭伦坦言自己并不无条件袒护穷人,他的政治信念也包括反对穷人过分逼迫富人。因此他仍然规定了公民的等级身份,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第二富裕等级享有高级官职的被选举资格。但梭伦划分等级的标准是财富,而不是习俗中的血统
35、。财富在这里意味着公民对国家安全所具有的现任和能力。梭伦规定富人必须为国家提供骑兵和重装步兵。因为公民军的武器装备是由公民个人负担的。只有富人有财力组成装备昂贵的骑兵和重装步兵,穷人只需参加轻装步兵或者到海军中去充当划桨手。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血缘贵族对高级官职的垄断,也是用制度将富裕公民个人的财力转化为国家
36、的军事实力。梭伦将政治权利与个人财富的社会贡献一致起来,而不是与血统出身相联系。这开创了一种与原始平等不同的平等原则,即比例平行的原则。董建萍:现代视野中的城邦“民主化”进程和观念形态结合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目的和作用。问题4:比较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的相似之处,并说出后者对前者的发展。第三步:“
37、见解”问题1:阅读梭伦的诗文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弱,也不加多;即使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手持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回答:梭伦的公平思想在处理社会矛盾时是否合理。问题2:一位西方史学家评价古代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
38、能做到什么。”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材料二:“对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40、方名称是迈提克,他们登记注册时要写明是生活在“庇护人”(即当地雅典公民)所在的区。回答:(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为什么?请分别用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举例说明。(2)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认识和评价。问题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
41、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回答:东西方这两位思想家,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竟如此相似?你能进行分析、对比和评价吗?从中
43、马人的法律学习要求基本要求:了解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体会法制建设的现实意义。发展要求:罗马的法律制度既是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成就,也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有着传承关系,罗马法的分支之一自然法更是具有超越时空与民族
44、的永恒价值。学习罗马法主要内容时要准确把握四个重要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三维目标知识能力了解十二铜表法、罗马公民法、罗马万民法。掌握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过程方法就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的内容发展和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三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理解罗马法的内涵。情感态度认识罗马法的
45、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价值。最终肯定法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导入新课导入语: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这句话出自古代罗马哲学家和法学家西塞罗之口。千百年来,罗马帝国不仅指一段古老而悠远的历史,更代表一种
46、宏伟而博大的精神。骁勇的罗马人更崇尚武力和秩序,在金戈铁马卷起的滚滚风尘中,长期忙碌于对外征战,与睿智的希腊人相比,难免给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之感。然而,罗马人建立过一个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古代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
48、法:(1)制定的背景;(2)特点和作用。10.自然法含义和地位;11.西塞罗:“自然法之父”;12.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罗马人的法律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法的起源十二铜表法从治“公民”到治“万民”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持久统治的维系积极作用罗马法在法制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看课前提示:教材P98提示“十二铜表法”是罗
49、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的不断完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与实施,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步:“理解”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
50、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摘编自十二铜表法你认为,这些法律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为什么?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
51、十二铜表法规定的诉讼制度是法律诉讼,即罗马公民向行政长官郑重宣告自己的权利,并严格遵守诉讼语言和诉讼动作的有关规定。这种法律诉讼的特点是,整个诉讼过程全用言词,不作记录;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
52、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想一想:早期罗马法的这种诉讼制度是否合适?问题3:阅读材料:材料一:根据罗马公民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2)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3)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4)在进行转让仪式时
53、,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材料二“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梅因古代法第28页(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公民法的主要缺陷。(2)万民法出现的背景怎样?(3)万民法有什么优点?问题4: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与公民法相比,它有哪
54、些突破?问题5: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德国著名法学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三步:“见解”问题1:你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问题2:罗马法包括哪些重要内容?对当时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什么进步
55、意义?问题3: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法制的认识。问题4: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100罗马官吏的全部权力来自罗马人民,又受到国家法制的严格限制,为什么他们还能如此肆意妄为?补充资料:罗马法遗产在今天罗马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试举几例说明:1、罗马是世界上最
56、早采用陪审制度的国家之一。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的陪审制度为法国所继承,又于11世纪时经法国传入英国。在英国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成一套完整独立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这种制度很快推及美、法诸国,至今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2、罗马
57、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即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的法律制度。保护人可以出庭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实质上也就是辩护人制度。公元1世纪时,这种保护人制度发展成罗马国家正式的律师制度。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几乎都源于罗马。3、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
58、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资产阶级对此加以继承与发展,用立法形式确认“非经起诉,法官不得审判”的原则。此外,西方国家也普遍继承了罗马一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五、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点:1、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2、与学习目标相适应;3、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4、照顾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积累;5、问题
61、还要张贴墙上,并帮助修改寄送有关中学生学习报刊杂志)(占20%)4、完成有适当容量的教材中的思考题、探究题、自我测评题和历史基础知识测试题目(平时学校统一要求完成的练习、作业或考试)(占30%)八、他山之石人教社副总编朱明光2006年3月在无锡举行的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研讨会发言强调:在实施新课程的过
62、程中,不能矫枉过正,不能对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方式一概否定,要防止“四化”:教学目标虚化(忽视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泛化(忽视教材的作用);教师使命弱化(片面强调新课程就是让学生张嘴,让教师闭嘴);教学方式模式化(忽视教师的讲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叶小兵教授在题为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师的教学对策的报告中,对
63、教师备课提出的几点建议:第一,要认真钻研和把握历史课程标准;第二,找准每一节课的核心与重点;第三,注重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第四,落实与表述各项教学目标;第五,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备课时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备课标与备教材相结合;备课本与备材料相结合;备课文与备活动相结合;备知识与备认识相结合;备教师与
64、备学生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合理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材料的实用性(要选择重点、经典、生动的材料);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用教材教教学生学历史“学习与探究”教学建议(一)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秦朝统一的原因,了解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秦始皇统一中国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分析这些制
65、度、措施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学会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合作学习与协调能力;感悟历史,培养创新精神等。本课学习可以不受内容和形式的约束,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开拓学习思路。提高分析、概括、综合、探究的能力,掌握探究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把高中新课程倡导的综合探究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