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

在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在对外斗争中,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领法治制高点,敢于向破坏者、搅局者说不。全球治理体系正处于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经验,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即是这一理念和经验在法治领域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学习!

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

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有关法律规定域外适用

——2020年11月30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

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积极推进涉外法治立法

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

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坚定支持有关国家依法平稳推进重大国内政治议程

我们要坚定支持有关国家依法平稳推进重大国内政治议程,坚定支持各国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坚决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干涉成员国内政。

——2020年11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任何国家都不能破坏国际法治

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

中国将坚持同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有关争议,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同东盟国家一道,维护好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

——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的演讲

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

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法治思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提高运用科学技术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塑造国家安全态势的能力。

——2020年12月1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依法管理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行为

要加强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保护,依法管理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行为。

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

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防控重大风险、加强法治保障、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工作。

——2018年4月17日,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依法防范、制止、打击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要高度重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依法防范、制止、打击危害我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2015年5月19日,在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

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

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0多年前,我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被载入联合国一系列决议。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可能在一个乱哄哄的世界里发展起来。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2017年9月26日,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特别是要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2015年10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

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我们应该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公平正义、推动互利共赢为宗旨,以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基础,倡导并践行多边主义。要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设性参与地缘政治热点问题解决进程。

——2019年11月14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旗帜鲜明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发展权益。

——2019年10月12日,同印度总理莫迪在金奈会晤时的讲话

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中俄双方要继续发挥高层交往对双边关系发展的引领作用,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协作,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合作,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4月23日,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时的讲话

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

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奉行法治、公平正义的未来。要提高国际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确保国际规则有效遵守和实施,坚持民主、平等、正义,建设国际法治。

——2015年11月30日,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

我们应该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在国际社会中,法律应该是共同的准绳,没有只适用他人、不适用自己的法律,也没有只适用自己、不适用他人的法律。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各国都应该依法行使权利,反对歪曲国际法,反对以“法治”之名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破坏和平稳定之实。

——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加强执法安全合作

提升执法安全合作水平

要严防“三股势力”借疫生乱,遏制毒品泛滥趋势,打击极端主义思想通过互联网传播,提升成员国执法安全合作水平。

加强执法安全部门合作

推动两军关系沿着增信释疑、友好合作的正确方向发展,开展好专业合作、联演联训等活动,持续增进两军互信,加强执法安全部门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我们要积极落实打击“三股势力”2019至2021年合作纲要,继续举行“和平使命”等联合反恐演习,强化防务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合作。要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作用,促进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未来3年,中方愿利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各方培训2000名执法人员,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2018年6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构建更加严密健全高效的执法合作网络

要加强安全合作行动能力,构建更加严密健全高效的执法合作网络,继续推进安全领域合作,共同加强维稳能力建设。

——2018年5月22日,在集体会见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十三次会议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的讲话

开展执法安全合作不能搞双重标准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手段。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对同一性质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反恐、难民、疫情等问题,不能根据本国眼前利益对别国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

使国际执法合作更多惠及每个国家

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要树立正确义利观,大国要在安全和发展上给予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大支持。只有这样,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实现平衡共享,国际执法合作才能更多惠及每个国家,普遍安全的梦想才能早日成为现实。

发挥法治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为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法治支持

共建“一带一路”需要良好法治营商环境。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互利互赢,愿同各方一道,积极开展国际法治合作,为建设开放型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提供法治支持。

——向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20)的致信,据新华社北京2020年11月13日电

——向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19)的致信,据新华社广州2019年11月10日电

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司法合作

希望各方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司法合作,更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纠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本组织地区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018年5月25日,致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的贺信

加快建立共建“一带一路”双边安保机制

我们要深入开展安全合作,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依法打击“三股势力”、贩毒、跨国有组织犯罪,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加快建立共建“一带一路”双边安保机制,保障两国油气管线及大型合作项目安全,保护两国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贸易和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司法合作需求不断增加。希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16+1合作”框架内,深化司法交流合作,加强沟通互鉴,携手应对挑战,更加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纠纷,共同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016年5月4日,致中国-中东欧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的贺信

完善公平竞争环境

实施好外商投资法

要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对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要一视同仁,完善公平竞争环境。

——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重各国法律法规

我们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

——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保护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府要求在厄瓜多尔的中资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凭借自身实力公平竞争,希望厄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双方要鼓励人文、科技交流,开展执法合作,保障正常人员和经贸往来。

——2018年12月12日,同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举行会谈时的讲话

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

要加快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外资基础性法律。要清理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凡是同国家对外开放大方向和大原则不符的法律法规或条款,要限期废止或修订。外资企业准入后按照公司法依法经营,要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实行国民待遇。

——2017年7月1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我国企业要遵守驻在国法律

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我国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016年4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公平对待外国机构和企业

中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动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中国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将公平对待外国机构和企业。

——2015年9月22日,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THE END
1.2023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网络安全法规,可以保护个人隐私不被侵犯,防止个人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国家层面,网络安全法规的重要性还在于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制定网络安全法规,国家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能够有效预防和遏制网络攻击行为,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那么,2023年具体发布了哪些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https://www.eet-china.com/mp/a273064.html
2.中央网信办: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在9月2日举行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高林表示,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制定出台了相关战略规划,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http://www.81.cn/zt/2024nzt/2024ngjwlaqxcz/aqgc_249812/16336188.html
3.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刘晓冬郑州铁路卫生监督所,郑州450052摘要: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权分配不合理、安全标准不统一、监管部门权大责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探讨解决https://www.360docs.net/doc/920ebf76f242336c1eb95e29.html
4.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http://www.nncdc.com/html/2016/flfg_1007/896.html
5.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定级,测评,实施与运维}$1.1.3 中国面临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 1.2 等保2.0时代的主要变化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标准要求:云计算扩展要求、大数据扩展要求、物联网扩展要求、移动互联扩展要求 安全体系:“一个中心、三重反复”→→建立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具备相应等级安https://www.cnblogs.com/yuzeping88/p/16074817.html
6.各国出台的信息安全法规及相关的国际标准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规范与引导。如中国的网络安全法、GB/T 35273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美国加州CCPA隐私保护条例;美国内华达州SB220数据隐私法;英国DPA2018数据保护法等。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信息泄露件及个人信息滥用的情况,国际标准化组织http://gdtbt.org.cn/html/note-263680.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二条规定,窃取他人加密保护的信息,非法侵入他人的密码保障系统,或者利用密码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8.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提纲答:①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 ②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③损害国家形象; ④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 ⑤污染了网络环境; ⑥扰乱了公共秩序; ⑦败坏了社会风气。 4.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答:①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②社会: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 https://www.meipian.cn/36zweggg
9.理工光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本公司将按照回购时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深圳 证券交易所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确定回购价格,并 不得低于回购时的市场价格。 2、如监管部门认定本公司招股说明书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本公司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承担民事赔偿责任,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1900000004_53.shtml
10.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普及第三十七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涉及国家安全的行政法规,规定有关行政措施,发布有关决定和命令;实施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行使宪法法律规定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予的涉及国家安全的其他职权。 https://www.nipes.cn/52/18/c2348a21016/page.htm
11.中央网信办:我国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四梁八柱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3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今天上午,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局长高林在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高林说,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https://www.ishaanxi.com/c/2023/0908/2943160.shtml
12.优化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法律环境的建议到2022年,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体系,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公共道路测试、地理信息测绘、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法律限制问题得到解决,形成L3及以下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到2030年,全面建成形成满足L1-L5各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规范所需的法律法规体系。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501741588916687446.html
13.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不足与完善同时建议抓紧制定网络安全立法规划, 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信息管理等法律法规, 使网络空间治理有法可依, 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这一举措直接推动《网络安全法》的顺利出台。 二、《网络安全法》的制度亮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教授指出, "网络安全建设, 应当以法律为根, 技术为基。"《网络安全法》是在http://www.01website.cn/hangye/2020050215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