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海百年大党法治探索的主要成就—社科简讯—深圳市社会科学网

本文原载《深圳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摘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历史实践表明,中国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复兴,都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法治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和标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对于法治的艰辛探索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同时,也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和依法执政水平,业已探索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我们党历经百年探索,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上,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和历史成就。

一、保障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

2014年10月,我们党首次以全会报告的形式,正式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并系统化、理论化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转型和全面升级,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也进一步正本清源,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法治体系的建设,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这也是百年大党探索法治道路进程中首当其冲、管总打头的巨大成就。

二、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

三、创建并完善了党内法规体系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1922年党的二大正式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以来,我们党一直不断致力于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1938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明确提出了“党内法规”的概念,并指出党内法规是统一领导机关的重要机制和保障。1945年,毛泽东思想正式被纳入党章,标志着我们党在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中开始走向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全面探索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的道路,并在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在这次党章修订中,根据我们党进入全国执政的新特点提出了全新的历史任务,在涉及我们党的基础制度等各方面都作出了不少新的规定和顶层设计,是我们党在全面执政后建设党内法规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二大拨乱反正,修订并颁布了新的党章,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这一时期的党章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新特点,充分展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也反映出我们党在党内法规建设中开始走向成熟。

我们党对于党内法规法治化的认识,是在依法治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有关党内法规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的制定形式和程序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随后在2014年,党内法规正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了党内法规的法治化进程,意味着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建设踏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国家法律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也为党内法规建设所借鉴,促使党规党法更加规范。

与此同时,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开始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明确监察机关的职责和监察权限,特别是创设了新的留置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的探索和实现,促进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四、丰富了倡导多边主义及和平发展的全球治理实践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就提出了主权平等的口号,并扛起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旗,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党又积极投身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之中,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抗击日本侵略,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入侵的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宏伟篇章。1945年,共产党人董必武在旧金山《联合国宪章》上郑重签字,标志着国际秩序正式进入全新的多边主义合作阶段,新的国际法治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基础,并且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中国为国际法治所做的重要贡献。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叉口,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仅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更带来了一场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的危机。应对疫情成为一场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巨大考验,而疫情也对全世界公共产品供给保障的能力、产业链抗压能力和全球领导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场无声的考验之下,传统的西方国家和治理模式面临巨大的危机,国际领导力和产业链保障能力不断下滑。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仅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国际合作、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还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这场疫情考验之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全球公共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协助拯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和决心。

从这一角度看,我们党正在对国际社会历史遗留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理念主动积极作出回应,并尝试探索与国际社会和平共处的良性关系。面对当今世界复杂多样的全球性问题,以及种族问题、安全问题和单边主义挑战,我们党正积极探索与国际社会一道,解决全球“治理赤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倡议,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人类社会永恒命题作出积极的回应,不断为国际法治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THE END
1.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员会党校从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到“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再到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写入宪法,我国成功http://www.ordosdx.cn/xxzx/tpxw/201009/t20100903_200712.html
2.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七五”普法期间,我省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全面推动全省普法宣传,“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落实,“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湖南建设年度盛典”成为“湖南名片”,“你学法我送票”普法活动参与人数连创新高,“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遍地开花,尤其建立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制度,组织全省国家http://www.hnlgzy.net/100/133/content_5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