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作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艺术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固县考院小学三一班袁浩岚

泥塑就是捏泥巴,可以用黄泥,也可以用面团。泥塑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泥塑的手法灵活,有捏、搓、按、压、挤、粘、插等。

去年、爸爸送给我了一匹泥塑马,高约13厘米,长约16厘米,宽约5厘米。这匹马是白色的,身上的花纹是黑色的,马姿雄健,回首遥望,好像在说:“看,我多漂亮。”马身底部盖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的印章,听爸爸说,胡新明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泥塑大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还专门拜会了他。这匹马是我爸爸到陕西省凤翔县胡新明家里买的,可有纪念意义呢!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让你好好欣赏一下我的这匹泥塑马!

论文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许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是各族人民乃至全人类的珍贵财富,他们是人类知识财富的结晶,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丰硕文化果实,我们在惊叹于古人的智慧的时候也应该把它们再继续的传承下去。现实中,已经发生许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纠纷,更提醒我们,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法律的支持。

2000年白秀娥应邮政印制局之约,为邮票印制局印制蛇年生肖邮票设计、制作了多幅以蛇为题材的剪纸,后提交给邮票印制局,邮票印制局选择了其中的4幅,将复印件留存。于2000年11月27日,邮票印制局向白秀娥支付了970元的资料费,白秀娥向邮票印制局出具了收条,载明:“今收到生肖邮票资料费九百七十元整。”后来邮票印制局的设计师呼振源在白秀娥的剪纸基础上设计了邮票图稿,并被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为蛇年生肖邮票的图稿。由此,白秀娥认为她的著作权受到侵犯,起诉国家邮政局和邮票印制局侵犯自己的著作权。而被告认为剪纸作品系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该案不禁引发了人们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问题的思考,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应该对其进行保护?一部分人认为白秀娥的作品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因为白秀娥所剪的图案是我国陕西地区流传的蛇图剪纸图案,她剪的是一代代延传下来的作品,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个人不享有著作权。

另一部分人认为白秀娥的剪纸不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是其个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因为白秀娥不是单纯把陕西地区流传的蛇图剪纸图案原样照搬,而是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白秀娥只是用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作为载体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作品,要区分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创作的作品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剪纸是一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白秀娥就是用这种形式表现了她自己的思想。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随着而来的问题就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国外是如何规定的,有没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我国应该如何对这一类作品进行保护,本文就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

除此之外,虽然贵州、云南、宁夏、福建、江苏、安徽省淮南市等地方也相继制定了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专项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但都体现着行政色彩。云南省于2000年5月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法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把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结合起来,其目的就在于将地方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在对民间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进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而对权利人的权利保护却体现的不多。

二、国外法律对于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

(一)非洲国家的保护

(二)英国的保护

(三)澳大利亚的保护

澳大利亚有着丰富的土著文化,大量民间文学艺术从土著居民中涌现,但是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面临着被侵蚀和失传的危险。于是,澳大利亚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逐步重视对于本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澳大利亚在1984年颁布法律,其中规定:“土著事务部长应土著居民申请,可以宜布某个物件或地点作为澳大利亚土著遗产而受到保护。”终于在1995年,土著居民通过对越南地毯厂商侵犯其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的诉讼,使得法院通过司法判决确认了土著居民对其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要求。此判例成为澳大利亚的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我国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的完善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各地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作品,然而目前的保护现状是无法可依,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受到破坏甚至失传,所以我国急需一部法律对其进行保护,要确定保护的原则是什么,所保护的权益归谁,如何进行保护。

(一)权利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有权利,那么这一份权利到底属于谁?是属于这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承人,还是这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所属的民族,还是当地政府机构,还是群体代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而笔者认为权利的所有者应该是群体的代表组织。

(二)区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用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创作的作品

用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创作的作品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看似都是民间文学艺术的一种再现,但是其实质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讲,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是具有作者独创性的表达。因此,只要是作者经过独立构思、付出创造性劳动,创作产生而非抄袭、模仿出来的作品,就应受著作权法保护。就拿白秀娥诉诉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为例,我国《著作权法》是否保护剪纸作品,也应考虑案件中的剪纸到底是用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创作的作品,还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这就需要区分根据传统剪纸技法剪出的传统造型与利用已有剪纸形式再创作的剪纸作品。其中,我们要清楚,剪纸技法是创作剪纸的一种方法、手艺,而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地的剪纸都反映一定地域的文化特点,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但在已有传统题材、传统剪纸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剪纸技法、剪纸形式,但是加入作者特有的形式表达和思想,体现作者个人风格的剪纸作品就应属于创作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其他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也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保护思路,把实际作品进行分门别类,在分析其权利,如何进行保护,做到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法法律保护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分析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我们发现作品的定义是要求“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这些要求显然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界定有很大的难度。

我们知道大部分知识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出新的知识。以民间文学艺术的历史题材创造出来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原先的素材是分开的,具有确定的创作主体和特定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两者之间有时重叠性比较大,界限模糊,难以区分。这是我们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规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刘春田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由某社会群体(而非个人)创作的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音乐、戏剧、故事、舞蹈、建筑、立体艺术、装饰艺术的文学艺术形式[1]。笔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特定民族或区域的社会群体集体创作,通过口传心授、模仿等方式,在本区域内世代流传的、反映本地域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群体特征、自然环境等特有成分,又不断的为群体发展的文学艺术作品。列举式规定可吸收和借鉴《示范法条》的典型表现形式,具体表述为:1)故事、诗歌、谜语、谣谚、传说、寓言、神话以及其他口头或书面民间文学作品;2)民歌、戏曲、器乐以及其他以音乐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3)舞蹈、游戏、民俗活动以及其他以活动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4)皮影、剪纸、绘画、书法、服饰、器具、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以有形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确定的权利主张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体现的智力创造成果是一个群体的,而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它“最原始的创作者可能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它逐步变成了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整体的作品,其作品所有权和著作权应该属于产生这些作品的群体,而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2],这会导致谁是真正的权利主张者的问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整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财富,“有些民族或群体认为属于本民族的作品或宗教仪式是神圣的,不愿为外人所知,若随意发表,不论其赢利与否都会严重损害该群体的精神利益”[3]。

(三)保护存在很大局限性

首先,民间文学艺术就是一个民族的人创造出来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它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就是它的广泛性、开放性,民间文学艺术更多所体现的是其群体的文化特征,注重这种文化能否得到持续存在并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不被歪曲和随便利用。另外,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核心就在于经济权利的确立、合理的商业利用及市场价值。民间文学艺术作为特定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又无法行使专有权是令人遗憾的,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所提出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乃至于传统知识和遗传基因等传统资源的初始意图不同。

(四)新作品与原作品的差别性

第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集体性质,创作主体具有不特定性,但是运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其权利主体是明确特定的,他们根据其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理解,经过改编整理,创作出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区别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形成于民间,具有长期性,而再创作作品是“作者在运用已有的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4],它们是源与流的关系。第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经历几代人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虽有创新,但还保留着原有风格特色,而再创作作品想要受《著作权法》保护,必须具备一定的独创性。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根据其进行再创作的作品的区分把握也是需要解决处理的一个问题。

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建议

(一)明确著作权的主体

针对主体不确定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民族聚居地或地方设置例如××民族理事会、研究会、××地区会所等形式,来研究整理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从而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得以保护并发扬光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根据其内容、表达形式、体现的特色等可以明确属于某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如某个民族特有的民间习俗、故事传说,像属于全体赫哲族群众的《想情郎》等,可以由该民族的理事会、研究会来代为行使整个民族对此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等权利,国家可以规定文化行政部门主管该项工作,各民族理事会可以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经过整理,报经文化行政部门登记备案。

(二)明确改编者的权益

(三)无期限保护

(四)使用上采取许可使用和收费制度

让文化行政部门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它也可以将其部分权利下放由各民族理事会、研究会来许可,但是要向有关部门备案登记。另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收费。明确属于某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使用费用由该民族理事会收取,提取其中少量部分上交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该许可使用费除支持理事会的基本运作外,主要用于宣传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组织专业人士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整理和研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它,还可以与地方政府等联手搞项目,像建旅游基地、度假村,让游人身临其境感受某个民族的民族风情等。

面对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这一公众性课题,一方面,要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相结合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应积极地在知识产权制度以外,运用多种法律诸如文物保护、旅游管理等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以及公共政策的扶持如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等项措施,更重要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商业上的开发和利用的,而是以保持、尊重与弘扬为直接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7.

[2]李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条文释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3]刘心稳.民间文艺作品:呼唤立法保护[j].时代潮,2003,(3).

【关键词】传承人;个人作者论;族群;集体作者论;国家

一、权利归属1理论的历史发展演进

(一)个体主体论及其评析

“个体主体论”是民间文学艺术权利归属的早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应将不能确定主体的这部分民间文学艺术归为传承人所有。民间文学艺术权利是种私权,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存和发展贡献很大,如果没有传承人,可能很多的民间文学艺术早己消失。长期以来,多数的民间文学艺术都掌握在传承人手中。所以对于不能确定主体的民间文学艺术,在哪个传承人手中,就应该是哪个传承人所有。传承人通过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获得相应的权利保障。笔者认为该理论过于狭隘。[1]“个体主体论”看到了民间文学艺术私权性质和民间文学艺术衍生权利人和衍生产品权利保护的需要,但是它对不能确定主体的民间文学艺术认识不足。它过度夸大了传承人的个人价值,而没有重视集体合作力量的作用。但对于个体主体论的否定又是对于传承人劳动价值的否定,当今民间文学艺术面临的是传承困难的问题,对于传承人权利归属的否定最终的局面可能会导致民间文学艺术失去上游源流。因此对传承人要赋予其一定权利,而对于一项权利的划分,又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公共领域,有多少可以无需付费而经公众合理使用,给予传承人多少权属,是敏感的问题。

(二)“国家主体论”

(三)“集体主体论”

“集体主体论”是近些年兴起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对于不能确定具体主体的民间文学艺术,拥有它的集体族群是它的所有者。[3]笔者认同这一观点。民间文学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由整个集体族群掌握。集体族群中众多成员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存和发展做出献。在该集体族群外部,其他的族群并不拥有这些民间文学艺术。民间文学艺术具有地理上的相对固定性,它是该集体族群独有的。“集体主体论”符合民间文学艺术特性,民间文学艺术应归属于拥有它的集体族群,因此集体所有论得到了绝大对数学者的认可。以“乌苏里船歌案”为例,涉案的政府被法院认定为是适格主体,这就是“集体主题论”被认可的体现。

二、权属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界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应坚持个人、集体、国家的“三元论”作者观,坚持习惯法优位,若无习惯法再依照个人主体优先、传统社区主体次之,[4]国家作为兜底主体的两阶段理论顺次,对作品权利主体进行认定,这也是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以后,得到最多认同的观点。

[1]张洋.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之次序探析[J].知识产权.2015(07).

[3]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政府诉郭颂等侵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纠纷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4(07).

[4]王小龙,孙琦程,吴桐.试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归属[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2).

[5]吴汉东.传统文化保护制度的法理学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3-12(008).

[6]齐爱民.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王春梅.传承与创新:民间文学艺术表达保护中的利益分配与平衡[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适用人才,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而言就显得比较欠缺,譬如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机构组织尚不健全,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且不够稳定,管理平台滞后等环节出现偏差和问题。鉴于此,各民办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学工部、教务部、研究所、公共课部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协同创新机制,开拓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做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艺术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各个方面,只有为其建立起一定的保障机制,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认知是一个逐渐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内化的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引起矛盾冲突,影响工作的进行。因此,民办高校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工作,对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应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由校领导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配合工作,解决问题,分化矛盾,保障各环节相互衔接,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还可以对外部环境进行整合提升,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素质,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整体素质。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师队伍。

首先,要优化队伍结构。可以通过选拔建设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专业学历的教师队伍来实现此目的,可以挑选30-45岁阶段,具有副高或以上职称的老师或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此达到优化队伍结构的目的。然后还需要从岗位基础、工作实务、经验实践等维度进行培训,以便加深他们的印象,提升能力,优化结构。

其次,可建立应用性课题介入平台,让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和工作人员运用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围绕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大学德育工作这一命题,在接受机制、融入方式和载体途径等关键问题上,将他们纳入到项目平台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反复思考、反复实践、探究问题、寻找答案。“只有大学教师的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做好了,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这对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再次,搭建导师组教育平台。可以选拔优秀的德育教师、工作人员攻读古典文学专业、古汉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聘请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国学大师,组成讲师团,为他们进行授课,实现与大师的对接,以启迪心灵、感悟真谛。此外,可定期举办德育教师、工作人员的交流论坛,提升他们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民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日益社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技条件和物质基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办高校建设并管理好大学校园网就显得尤为重要。民办高校有关部门特别是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维护、监督和管理,净化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环境,努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大学校园网络环境氛围。具体而言:

首先,各个民办高校应积极争取建设一批既有鲜明特色又符合各自学校实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比如其通过在网站上开展一系列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活动,在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民办高校还可以组织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名师名家整理、汇编出适合大学生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等各种形式,使大学生身临其境,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几千年来数代人的文化积淀,更是无数优秀思想家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法也不能脱离或抛开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而要不断发展它,赋予它以时代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今天,各民办高校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相结合,创新和发展德育的内容和途径。这样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剪纸300字作文范文1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剪纸: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拿着书,看上去很有学问,还有的是,一只凤凰,在鲜艳的牡丹上站着……等。

剪纸不是用机器做的,而是通过人们发挥想象了,所剪出来的,每一个剪纸,都非常精美、漂亮。每一张、每一步,都非常仔细,非常用心,非常用功。

自从我知道了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时,不由自主的想剪纸了,我拿出彩纸、剪刀、铅笔,就开始做,我先拿出红色的彩纸,再用笔画了一朵花,最后用剪刀剪了起来,却没剪好,于是接着再剪,这次,有点像了。

剪纸真好玩!我喜欢剪纸。

传统文化剪纸300字作文范文2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采。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寿”、“喜”等贴在门上,窗户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爬到灯台上去头油吃。它的眼睛滴溜溜地四处张望,害怕人们发现呢。等它把灯油装到葫芦里的时候,葫芦却有个窟窿。灯油一滴一滴地流到地上去了。小老鼠急得直跺脚,连忙跳下灯台趴在地上用舌头去舔,那贪婪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剪纸传统文化作文【1】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剪纸传统文化作文【2】

每当我看见剪纸艺术家在一张张纸上飞快地挥舞着剪刀,创作者栩栩如生的作品时,我便不禁赞叹不已。在我的语文书上,就有着四幅剪纸作品。

瞧瞧这四幅剪纸。没每一幅上的人物,动物都惟妙惟肖。或与动物嬉戏,或翩翩起舞,或与伙伴互相帮助,或津津有味的读书,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翩翩起舞的一幅:一位十几岁的姑娘在花海里翩翩起舞。她身着少数民族的服装,跳着优美的民族舞,给人一种民族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息。她的身后是一丛丛的蒲公英。一眼望去,无边无际,洁白如雪,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绒毯。一副美不胜收的样子,使我不禁来到了想象的王国

从前,有一位心地善良,富有爱心的壮族姑娘。她的名字叫做玛日娜,今年17岁了。玛日娜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她非常爱学习。玛日娜还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她总是喜欢将天南海北的客人请到自家家里,为他们唱歌,请他们在自家吃饭,让客人们永远也忘不了壮族人民的热情。

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我不禁在一次对这幅剪纸作品啧啧赞叹。这就是我国着名的民俗文化——剪纸。它是华夏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处处都散发着华夏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和谐的气息。

剪纸传统文化作文【3】

剪纸,是中华民族流传的艺术,瞧!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的剪纸,就是我们的作品。其实,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精彩的故事。“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同时,又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幅剪纸是这样的:一位老翁骑着青牛在天空上飞行,正巧路过圆圆的月亮。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几句诗:“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看着看着,我的思绪便飘到了天空上。

关键词:传统文化;绣面文身;黎族女子

0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传统文化的衰亡负责!”在2014年3月5日的政协分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濮存昕大声呼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中国民间美术更是种类繁多,民间美术是一片埋藏着无数瑰宝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产成的特殊的积淀。黎族在海南岛的西部地区聚居,其历史已有数千年,由于受海南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影响,黎族各个村寨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风俗习惯。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具有浓厚的地方与民族特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绣面文身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年轻黎族姑娘已经不愿再文身,依稀可见的只有仅剩的年老的黎族妇女身上了。

1绣面文身的起源

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从古至今记载有关于黎族女子绣面文身的内容从未间断,在许多文献和史书如:《山海经》、晋代王范的《文广春秋》、东汉杨孚的《异物志》等很多地方都有记载。其后很多文人名士甚至于外国艺术家都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描述过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由此可见,绣面文身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版本的传说,每个传说都有个共同点:男女主人公都是在三月三的那天团聚,所以黎族青年男女都有过三月三的风俗。从黎族族人代代相传的传说中可以得知黎族女子绣面文身是一生中必须遵循的“定理”。根据当地的习俗,黎族女子不文身,死后就不能葬入祖坟,祖先更不会承认,便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因此,没有文身的女子,死后必须用木炭在身上脸上画上图案才能入殓。对于她们来说文身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要选择良辰注意禁忌,一般会在秋季,还要选如龙日、猪日、牛日之类的“好日子”,文身不能在虫日刺纹,会被虫咬烂。每个黎族女子在文身之前,都必须祭告先祖;在伤口痊愈后,需用煮水净身,意答谢先人;有些女子定了亲,必须要告知亲家。黎族女子如果不想被众人非议和歧视,就必须文身,否则成年后也难于出嫁。黎族族人认为明确的祖传文身标记能让女人死后回到娘家的祖先身边,让祖先认领。黎族族人都认为,文身是一种美,文身越完美,越有更多追求者角逐。

2绣面文身的特征

每一种文身图案在黎族族群中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画于脸颊两侧的图案大多都是“福魂”图案;“吉利”图案多被画在上唇,“多福”图案则画在下唇,手腕上的双线条纹图案为“保平安”图案;臂上的铜钱纹图案为“财富”图案。腿上纹的图案,多为“护身”图案。身躯上的图案,称为“福气上身”图案意味着财富多、子女多。

黎族文身的部位大致在面颊两侧、颈部两侧、胸部、手上、腿上及背部,但黎族女子的绣面文身也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而略有不同,所以各个支系女子的文身部位和图案都有区别,有时有些相同方言的分支面纹也会略有不同。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五大方言是黎族特有的分支。比较复杂的是润方言、美孚方言和哈方言的纹样,简单点的是杞方言,而赛方言的文身流传的过程中已经绝迹。虽然各支系的文身图案略有差异,但制作文身纹样的共同之处,文身纹样都是由点和线组成的。

3绣面文身的现状

绣面文身经历几千年的不断延续,不仅是黎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黎族绣面文身,在这场波涛汹涌的社会文化变革中,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挑战。纵观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黎族绣面文身随社会文化变革而慢慢消亡,黎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现在在海南也已经很少有机会能够看到这种黎族特有的女子绣面文身了。年轻的黎族女孩大多都不愿意文身,只有部分还在深山中的黎族村落仅剩的一些年迈的黎族妇女身上还能看到绣面文身。目前这些老人仅剩下一千多人,也许再经历十几年,这种特有的文化将会永远遗失。绣面文身的手艺已经失传,且已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以后的我们也许只能从历史的长河中捕捉些蛛丝马迹。

4绣面文身的传承

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精神,绣面文身能够更好地继承下去也离不开当地人的坚持与我们的支持。我们可以对绣面文身进行创新,并不是要抛弃传统,而是作为吸取黎族绣面文身美术原型后进行的更深层次的艺术创造,它是对艺术的一种再次升华。

我们除了在中小学开设民间艺术美术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当地学校,请一些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们进行言传身教,这是一种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再创造。在义务教育实践中,应当让当地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有关黎族民间美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其特点,让学生在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感受到黎族民间艺术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民族特色。应当尽可能在课本编排上增加一些当地民间艺术品的照片,让学生到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黎族民间文化地去采风考察、研究,吸取黎族民间艺术的精髓,使得我们对黎族民间艺术乃至中华民族的传统的民间美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5结束语

绣面文身在海南黎族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黎族的绣面文身,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在悄悄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保护传统刻不容缓。在海南黎族民间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应自主组织教学,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以填补我国美术教育史上的空白。

[1]H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下)[M].广东民族研究所,译.

[2]周去非(宋).岭外代答――蛮俗门[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关键词:采风;实践教学;民间音乐;传承

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为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增加学生民间音乐文化的积蕴,普遍在实践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田野采风内容。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考察对象锁处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特定区域民族的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考察、学习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加社会生活体验,田野采风已成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教育内容。

一、田野采风的实践教学性质

二、田野采风活动的实施

(一)田野采风考察内容的选题

田野采风的目的,就是客观深入地考察、体验、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文化。那么,在采风中考察什么内容,是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田野采风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民间音乐文化现象考察

民间艺术是民族的母体文化,是民间围绕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主题产生的精神文明,是地方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识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人类远古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在与凶猛野兽的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从原始部落狩猎捕获的狂欢到现代社会各种民俗活动的喧闹,无不体现了群娱群乐的广场文化特征。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主要是指在各种民间活动中,与音声有着直接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如民俗节庆活动中的歌会、歌节、歌圩以及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各种民间宗族、家族仪式中的音声;各种寺庙、道观及民间宗教活动中的音声;各种农事,务工活动中的音声等。采风可从这些民间音乐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程式,产生渊源、历史衍变、文化内涵、流传区域及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

2.民间音乐文化形态考察

3.民间音乐文化载体考察

(二)田野采风的采访方式

强烈执着的求知欲望,敏锐科学的观察能力,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田野采风的行为要求。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深入采风地,真诚地以传统为师,进行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才能获得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考察资料,达到采风活动的目标。

我敫髅褡宥嘧硕嗖实慕谇旎疃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与浓厚的文化色彩,而最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就生成在这些民俗活动之中。集体考察是采风活动最常用的方式,它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最好的考察效果。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体验民俗活动的感人场面,感受乡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更能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励他们努力探索民间音乐的热情。

三、田野采风成果的整理与展示

经过田野采风,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与感受,对采访对象资料的采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要很好地整理与总结采风成果,以便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采风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

(一)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

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要经过整理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采风现场采集的各种原始资料与档案;后一阶段将这些资料进行技术性处理,以便整理成终端性的档案材料。

民间音乐文化的文字资料是采风成果整理、建档的基础,包括采风中收集的原始材料及采访笔录资料。要按照民间音乐类型分门别类进行建档,并按乐种事件产生的年代、历史记载、社会背景、传承方式、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和造册登记。对尚欠缺部分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再行补足。

田野采风中拍录的图片和音像也是珍贵的收藏资料,它客观地记录了采风的实况,特别对一些老艺人或濒临失传乐种的录音录像尤为重要。要注意整理音像资料的技术性问题,尽可能让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长期保存。可存放教学单位的资料室或电子阅览室,让更多的师生得以资源共享。如能长期持之以恒,势必成为学校甚至地方不可多得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之库。

实物也是采风活动材料收集的内容,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中使用的乐器、道具等都是采风实物采集的重要物品。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乐种与其特有的乐器是分不开的,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把乡土乐器原件收集上来,以供日后研究使用。如收集确有困难,也可详细了解其乐器构造、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便仿制。对采集的乐器、道具、服饰等实物应进行消毒、除霉、保洁,使之能长期保存。

(二)撰写民间音乐文化考察报告

认真做好考察总结是田野采风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采风结束后,应按照采风计划上的具体内容,在认真整理采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考察总结,其中包括总考察项目及子考察项目的总结。对民间音乐文化个案的考察分析,应从其民间音乐形态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与流变、挖掘与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撰写考察报告,事件要求真实,数据要求准。对民间艺人个人调查可从其从艺生涯与艺术成就,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进行专题考察报告。学生也可对采风活动的体会与收获进行总结,作为个人参加采风教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依据。

(三)举行采风成果汇报展演

四、田野采风的后续研究

(一)积极围绕采风题材开展科研活动

(二)充分利用收集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挖掘学生艺术潜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是高校音乐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构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采风活动结束后,学生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带进专业课堂教学,将采风活动中采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充分应用到歌曲写作课程的实践中去,将会拓宽学生艺术创作的题材,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使他们的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民族气息,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本来就是歌与舞联系在一起的,在歌中舞,在舞中歌是不少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经过田野采风,琳琅满目的民族舞蹈艺术还给学生的舞蹈学习与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其鲜明的舞蹈特色、丰富的舞蹈语汇为专业舞蹈形体教学带来了艺术借鉴,也为师生的舞蹈创编带来了创作的启迪与题材的拓展。

结语

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触摸民间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它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转变学生文化观念、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信念、加固对民族母体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艺术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底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田野采风给他们的大学生涯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他们带着被唤起的全新信念走向未来的人生。田野采风活动也给高校实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给音乐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朝着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乐种学〔M〕.华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廖群.周代“采风”说的文物新证〔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不容乐观,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现状,更暴露出了作文教学的尴尬。新课改背景下,正视作文教学的现状,改进作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必要而迫切。下面是我个人对于作文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四)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方法单一,讲评简单重复。多年来语文教育专家一直讲作文“精批细改,徒劳无益”,实际的作文教学中,老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学生下去很少仔细看,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老师们也深知这一点。可是迫于学校的检查考核,教师只好硬着头皮应付。这必然导致许多作文批改停留于形式上,批改方式单一,评语大而无当,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引。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作文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读书,强化学生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目前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制约学生主动深入阅读的因素很多,但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生活,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学生阅读积累,进而以读促写。

THE END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https://www.gov.cn/zwgk/2011-10/27/content_1979526.htm
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3.评我国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表决权种类的设计很显然,我国现行法中有关表决权种类的规定,应进行修改。这一结论的得出,并非源于“非普通表决权股”存在的价值,而是我国法律规定上的含混与不确定性。无论我国的立法者对多种表决权并存的股权[45]详细规定可参见《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工作程序》、《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的指导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3_jrfy/2003nzd57j/240328.htm
4.[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经济法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1)71.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企业的权力机构包括( ) A.合伙人会议 B.董事会 C.股东(大)会 D.联合管理委员会 7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能授权股东会形式的职权包括公司的( ) A.合并 B.分立 C.解散 D.公司债券的发行 73.经济法的综合性表现为( ) https://blog.csdn.net/yuyueshool/article/details/122035091
5.《简明证据法学》笔记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主要是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为依据,具有追求客观真实、坚持无罪推定、严禁刑讯逼供等特点,司法人员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享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基本上可以说是属于自由证明的范畴。 与证据和证据运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289152_707126398.html
6.刑法法律论文(精选6篇)我国刑事立法中并未对管制刑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的规定,根据管制在整个刑罚体系中的地位、管制刑与其他刑罚种类之间的关系以及罪责刑相适应的要求,理论界比较一致地认为,管制刑作为限制自由刑,应该适用于犯罪较轻又不必关押的犯罪分子。在实践中,那些现行法律没有规定管制,只规定可以适用拘役的犯罪分子,也同样可能存在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930kco7.html
7.电子商务环境分析模板(10篇)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当适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对电子商务还没有专门的立法。对此应当组织法律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和商标权实际情况,对于现行法律、法规无能为力的部分,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加强立法,将其纳入法律管制的范畴;对有缺陷的部分,进行填补和修正。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