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是疑罪从有吗|法律_生活大百科共计12篇文章

动动手指打开我们的生活大百科网就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第一手关于中国法律是疑罪从有吗信息与资料。
《中国法学》2013年第5期目录摘要                 
618223150
法律刑事案例(精选5篇)                           
935249491
社会科学网                                      
489241889
最高检解密聂树斌案检察监督:无罪推定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法治中国澎湃新闻                                      
839813803
1.疑罪从无中国法律哪年开始疑罪从无中国法律哪年开始 导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引入“疑罪从无”原则,改变了刑事审判认定方式。公安部门深入侦查立案的犯罪案件,搜集证据。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可依法拘留,符合逮捕条件的也需逮捕。法院审查检方提交的犯罪事实和证据,证据不足或符合法典规定时,检方应不起诉。https://www.64365.com/zs/2901035.aspx
2.我国是疑罪从无还是无罪推定我国是疑罪从无。我国刑法是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从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中华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52838.html
3.我国有疑罪从无原则吗法律解答 投诉通道 疑罪从无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而是在刑事诉讼法里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根据该规定,如果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证据没有达到确实充分的要求,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https://www.66law.cn/zuiming/ask/512388.aspx
4.简论罪疑从无原则的确立过程罪疑从无原则也称疑罪从无原则,是指对犯罪事实不清,犯罪证据不足的刑事疑难案件作出无罪推定的一项刑事证据原则,,也是保障被告人基本人权和体现现代刑事诉讼价值客观要求的诉讼原则。在我国法制史上,疑罪的处理原则在各个历史阶段不尽相同,作为疑罪处理原则之一的罪疑从无原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被当作资产阶级的诉讼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09/id/131757.shtml
5.我国是疑罪从无还是无罪推定律师普法我国是疑罪从无。其含义是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我国刑法是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从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https://www.110ask.com/tuwen/12966406001495507296.html
6.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传统中国司法制度的主流,尤其重视审慎,以避免冤案的出现。先秦时期司法精神的主流,主张司法的审慎与宽和,《论语?子路》中孔子主张“赦小过”,上博楚简《仲弓》作“赦过与辜”,《周礼?秋官司寇?司刺》也主张赦免幼弱、老耄与蠢愚这三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疑罪从无或疑罪从轻。《左传?襄公二十六https://www.douban.com/note/710746383/
7.疑罪从无有罪推定及其他疑罪从无是无罪推定的一个派生标准: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典型案例:辛普森杀妻案。 《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释义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668140524&efid=Oq3ntMYZLgJ2RioFBMgcfg
8.人民法治人民法治杂志社从“聂树斌案”和“江国庆案”谈疑罪从无原则 疑罪从无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这不仅是解决刑事疑案的技术性手段和原则,还折射出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以及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网络法发展的价值https://www.ifabiao.com/rmfz/201702/
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相关裁判要旨【裁判要旨】在有证据表明被告人有犯罪嫌疑,又有证据表明被告人可能无罪的情况下,应当根据经验判断和逻辑推理,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全案证据之间存在明显矛盾,证据与指控的事实之间不能形成完整证据链条,没有达到内心确信并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依据疑罪从无原则,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http://www.bjjbls.com/NewsDetail.aspx?ID=4160
10.中国版“辛普森杀妻案”再逆转,死缓→无罪→死缓此案从死缓到改判无罪,在当时,这一案件被称为是中国版“辛普森杀妻案”,也被认为是那几年少有的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的刑事判例。 检察院抗诉,五大争议焦点 不过,也有异议者。 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李轩和马丽相识,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事发后一直关注此案进展,凭借自己掌握的情况,对改判无罪持强烈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82432.html
11.2.社会学意义上的疑罪从无摘自:《疑罪从无原则及其实施机制研究》p21-25页,法律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内容简介:对证据不足的疑罪案件作出从无处理,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明确要求“坚持疑罪从无原则”,现行法也规定了不同诉讼阶段疑罪案件从无处理方式。然而,受“疑罪惟轻”“疑罪从挂”等传统认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