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缴社保受2年劳动监察追溯时效的限制吗?保险费劳动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社保

1、《社会保险法》没有规定受时效限制,且明确规定了社保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

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该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还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后对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处理,按照社会保险法和此规定执行,对2011年7月1日前发生的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按照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2011年7月1日以后的规定:

《社会保险法实施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职工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的规定,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2011年7月1日以前的规定: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查处。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时效规定,该条规定分为两款,在执法中不能仅依照第一款的两年时效规定,还需综合第二款规定判断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连续或者继续状态以此确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时效。

二、最高人民法院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法官专业会议纪要(七)》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以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也未被举报、投诉为由不再查处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请求履行上述查处职责,且能够提供相应材料初步证明企业存在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责令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相应职责。

三、人社部观点

人社部关于养老保险追诉期和自主选择参保地建议的答复

人社建字〔2017〕105号

一、关于追缴时限问题。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为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时效规定,系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制定。同时,该条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分为两款,在执法实践中不能仅依照第一款的两年时效规定,还需综合第二款规定,即“前款规定的期限,自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判断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连续或者继续状态以确定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时效。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16号)均未对清缴企业欠费问题设置追诉期。

因此,地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实践中,对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违法行为,一般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条规定进行追缴和处罚,而地方经办机构追缴历史欠费并未限定追诉期。

为维护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权益,强化征缴清欠工作,经办机构接到超过《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20条第一款2年的追诉期投诉后,一般也按程序进行受理。对能够提供佐证材料的,尽量满足参保者诉求,予以解决,以减少企业职工临近退休时要求企业足额补缴欠费的问题发生。

THE END
1.追溯时效期限是多久遗产继承案件的追溯时效期限一般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自身权利受到损害时开始计算。超过二十年后,法院将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5747874.html
2.醉驾追溯时效一般是多久根据上述规定,在确定具体犯罪的追诉时效时,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计算追诉时效,并分别适用刑法具体规定中相应的条款或者量刑幅度,计算法律规定的最高刑: (1)在只规定量刑幅度的规定中,起诉时效期间应当按照该规定的法定最高刑确定。 (二)一项规定有两个以上不同量刑幅度的,按照该规定与犯罪相对应的法定最高刑确定https://www.yoojia.com/ask/5-14112323789558586338.html
3.《城乡规划法》若干法律适用问题解析律师博文第三,对于严重影响规划(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又无法拆除的),新法规定了没收加罚款,而旧法仅有没收,仍然从旧。 二、行政处罚的追溯时效问题 (一)案例:佛山市禅城区执法局禅执石案[2007]第601号 根据询问笔录,该案当事人从2007年5月开始动工建设,一直到2008年2月完工,建设行为跨越了2007年与2008年。正如https://m.maxlaw.cn/lawyerarticle/details/785238264932
4.追溯时效的期限是多久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8eZot14AlAM.html
5.中汇第三,不溯及既往原则是《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的。虽然不追溯征收有悖公平,但是按照依法治税的要求,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因此,税法中的溯及既往现象仍然要受到一些基本原则的约束。 2.8建议第六十八条增加可以提请公安机关协助的具体情形的条款。https://www.zhcpa.cn/message/detail/574.html
6.国际经济法网C社团法人均人社会公益为目的 D社团法人的设立行为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37、根据合同法规定,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的风险 A由债权人承担 B由债务人承担 C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共同承担 D由提存机关承担 38、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民法通则》中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