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学

法理学名词解释1、法学:法学是围绕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而展开的,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五类基本问题:法是什么;法应当是什么;法在人类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法与其他社会方面是如何相互运作的。

3、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阶级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体系。

4、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即为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俄一直的体现,是阶级意志性与物质制约性的统一。

5、法的基本特征:特殊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权利义务性,国家强制性。

6、法律概念: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

7、法律规则: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法律意义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8、法律原则: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和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程序性规则。

9、法的渊源:法律源自于哪些基本形式。

10、法的效力范围:法律约束力所及的范围。

11、法的溯及力:法溯及以往的效力。

12、法律汇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现行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系统的整理编排并汇集成册的活动。

13、法律清理:有权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统一安排的要求对一定时期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和清理,从而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14、法律编纂:对某一类或某一部门法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使之形成系统的法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法典的活动。

(创制)15、法的效力等级: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同的法律渊源在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

16、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法律确认和调整社会生活生活关系的结果。

17、法律事实: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法学属于什么专业类别法学作为一门学科,不可避免地让人们对其所属的专业类别产生疑惑。

在接下来的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法学的专业类别,并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它的归属。

法学的学科属性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以及法律的理论基础。

因此,从学科属性上来看,法学可以被归类为人文学科的一种。

在法学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会运用法理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不同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来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方法论的运用使得法学更为全面,它注重理论的深度挖掘和实践的结合,力求为法律现象提供科学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法学的职业属性虽然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但在职业属性上,法学与许多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

法学所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几乎直接应用在法律实践中,因此法学的职业属性可以被划归为应用科学的一类。

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进入法律领域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务顾问等职业。

他们要运用法学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各种法律问题,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解决方案。

此外,一些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会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事务管理和法律顾问工作。

法学的学术交叉性法学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具有较强的交叉性。

法学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联紧密,彼此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学与政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法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国家法律制度、政府法律行为等,而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侧重于政治体制、政治行为等方面。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稳定的法治社会。

同时,法学与经济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对经济活动的规范和调整作用不可忽视。

法学研究还包括经济法、商法等领域,用于规范和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法学还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法学在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文化和心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解决各类法律问题。

《法理学》重点1.什么是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又要研究外部方面;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

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等都是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整体的法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而部门法学以某个分支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3.法学体系,就是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

2.价值分析方法一、价值分析方法释义价值分析方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而揭示、批判和确证一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方法。

二、价值分析方法的功能(1)价值分析方法是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制度精神实质的钥匙。

(2)价值分析方法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独特功能,可以在法律价值的证成、批判、选择和同质化四方面显现出来。

1.证成提供关于法律的思想,保证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2.批判对恶法保持警觉和排斥,促进法律合理化。

3.选择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协调法律价值的冲突。

4.法律价值的同质化功能(对法律人)使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同质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确保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理论研究,在运用价值分析方法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3法理学释义一、概念:法理学是法的一般理论、基本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

三、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有关法律运作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法学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法学是研究法律的一门学科,包括法律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它是指导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法学的基本概念法学是一门涉及法律原理和规则的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的形成、实施和运作等方面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法学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文本解读、历史研究、比较分析等,来探究法律的本质和功能。

在法学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制度。

法律规则是用于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和规范,而法律制度则是规范性法规的系统化整合,用于组织和管理社会各个领域的法律规则。

二、法学的特点1.法学具有普遍性法学是一门普遍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科。

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的法律系统,法学可以揭示法律发展的普遍趋势和规律。

2.法学具有综合性法学综合了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从多个角度研究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在法学研究中,不仅需要验证法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还需要考虑法律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从而使得法学成为一门交叉学科。

3.法学具有实用性法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法律的发展和应用,确保法律的正确施行和有效实施。

在法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为司法实践和法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4.法学具有规范性法学作为法律规范的研究学科,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力。

法学通过分析和解释法律条文,为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提供指导,确保法律的正确解读和统一适用。

5.法学具有变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也需要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法学通过研究法律的发展趋势和变革需求,提出法律改革的建议和方案,推动法律的进步和完善。

结语:通过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法律基本原理1.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则和准则,用于管理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解决争议。

2.法律的分类有哪些?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法律性质分类: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按法律层级分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按法律领域分类:劳动法、刑事法、合同法等。

3.法律的效力有哪些?法律的效力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宪法规定;-法律在法律层级中具有较高效力,其他法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法规在行政管理范围内具有效力,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合同、条例等属于较低效力的法律。

第二部分:刑法基础知识1.什么是犯罪?犯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违反法律为目的而实施的行为。

2.刑法的目的是什么?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惩罚犯罪行为并实现社会正义。

3.刑法的主体有哪些?刑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但法律对不同主体的构成要件和责任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第三部分:民法基础知识1.什么是民事关系?民事关系是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关系,主要涉及个人之间的权益、义务和责任。

2.民法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民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人格权利: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等;-财产权利:所有权、使用权、担保权等;-婚姻家庭权利:婚姻权、离婚权、继承权等。

3.合同是什么?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协议,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上是法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些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其研究对象首先是法,这里的“法”包括各种意义的法,如该国法、外国法、本地法、外地法等。

法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

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先秦时代被称为“刑名之学”,自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

在西方,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对“法学”一词的定义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

现代的法学是研究法律的科学,但其与科学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否为科学的问题。

什么是法学法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什么是法学?法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的制定、适用和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定义和基本原理是构成其研究范畴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法学的定义法学是通过对法律规范的系统研究,揭示法律规范的本质、结构、形式和功能,并探索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法律制度的发展规律的学科。

法学的定义是基于对法律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理解法律规范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法学的基本原理1.法学的客观性原理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它具有客观性。

法学要求研究者客观、公正地分析法律规范的实质,而不受主观偏见的影响。

法学的客观性原理要求研究者通过科学的方法,准确地把握法律规范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

2.法学的规范性原理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也就是一国或一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由国家权威机关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则。

法学的规范性原理要求研究者客观、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法律规范,去研究和解答法律规范的普遍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等问题,并对其有效实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议。

3.法学的历史性原理法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研究的是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

法学的历史性原理要求研究者对各国法律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变革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法律的本质和特点。

5.法学的国际性原理法学是具有国际性的学科,各国法律体系的差异和相互影响都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法学的国际性原理要求研究者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比较研究法律规范和制度,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

总结法学作为一门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具有独特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法学专业是什么样的专业_法学专业有哪些优势法学专业是什么样的专业法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学科。

法学专业有哪些自身的优势法律知识广泛且深入:法学专业学生会接触到广泛的法律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知识。

法律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思维,通过法律原则和规定来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参与模拟法庭、法律实习等实践活动,锻炼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法律文书和法律研究能力的培养:法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书面法律文件的撰写技巧,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文件起草等。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法律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案例分析、法律文献研究等。

法律职业发展机会广泛:法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务经理、企业顾问等职业道路。

同时,法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国际组织等机构从事法律工作。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

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一般本科生就业的情况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学院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法学专业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从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法学类专业整体薪酬水平,相比之下比其他行业要高些。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法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10+X”分类设置模式。

“10”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

“X”指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证据法、财税法,“X”选择设置门数原则上不少于5门。

知识产权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

监狱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犯罪学、社会学、监狱学、矫正教育学、矫治心理学、狱政管理学、国外矫正制度。

各专业可根据自身培养目标与特色,设置专业必修课程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应当与专业必修课程形成逻辑上的拓展和延续关系,并形成课程模块(课程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

各专业可以自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鼓励开发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交叉课程与创新创业类课程。

实践教学各专业应注重强化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课程中应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增加理论教学中模拟训练和法律方法训练环节,挖掘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各专业应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独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组织专业实习,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上编法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章什么是法学第一节基本阐述一、法学的词源(一)中国历史上“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1、在汉语中,法学的最早名称是先秦时期的“刑名之学”,或“刑名法术之学”。

汉代以后,又多将法学的名称改为“律学”。

2、我国古代“法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3、现代意义上“法学”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梁启超先生,他于1896年在长沙《湘报》第五号上发表的《论中国宜讲求法律之学》一文明确使用了“法学”一语:“天下万世之治法学者……”。

(二)西方历史上“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1、在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学”一词,其英语和法语都表达为“jurisprudence”,德语表达为“jurisprudeny”。

而英语和法语中“法学”(jurisprudence)一词则源自古拉丁语的jurisprudentia,该词是由jus(法)的形容词形式juris和另一词根providere合成。

前者解释为法律、正义、权利,后者表示先见、知晓、聪明和知识等。

两者合成一词,其意是“法律的知识”或“法律的技术”,表示有系统、有组织的法律知识、法律学问。

2、据考证,“法学”这一用语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并在后来的罗马帝国时期广泛使用。

3、但拉丁语中的“法学”一词广泛传播到欧洲主要国家,是在公元十三世纪左右的罗马法复兴时期。

当时的德文、法文、英文以及西班牙文等语种,都是在拉丁文jurisprudentia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指称的“法学”词汇。

其中,英语和法语中的“法学”指称是“jurisprudence”,德语中的“法学”指称是“jurisprudeny”。

4、英语中的“scienceoflaw”,法语中的“sciencedudroit”,德文中的“Rechtswissenscnaft”等表示“法学”或者“法律科学”的词汇,是从19世纪后期才被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

1.什么是法学?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1)即既要对法学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分析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相互关系;(2)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3)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际效力、效果、作用和价值。

2.在当代中国,学习法理学的意义是什么?(1)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需要——法律观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学家们建立起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不同法学流派的根本区别之所在;(2)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是当代中国法理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内容;(3)培养法律思维模式、法律理论素质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掌握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是相当重要的。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1)列宁丰富和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理论内容;(2)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3)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论。

4.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法有哪些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他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达到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指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调整人们之间交互行为的准则;(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力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对违法和犯罪行为国家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行为者进行强制制裁。

5.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有哪些?(1)法的理论渊源,意指法律原则或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或指法的立、改、废所依据的原理;(2)法的历史渊源,指形成法的历史材料,或专指历史上产生某一法律原则或规则的行为和事件;(3)法的文献渊源,专指法律文件的原始记录、综述和汇编;(4)发的文化渊源,又称法的文学渊源,特指有关法律的百科全书、教材、专著及法学参考资料;(5)法的本质渊源,指发的本质的根源;(6)法的效力渊源,又称发的形式渊源或直接渊源,专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表现形式。

一是,法学专业应用价值广泛。

法学专业体系庞杂,分为实体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包括了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等众多分支,它们深人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调整着人们的行为规范,社会需求高。

二是;传统观念认为,从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会从事法官、律师等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家长、同学比较偏爱法学专业。

三是,"法学专业投人成本办;有了师资就可以进行教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基本都开设法学专业。

高校扩招期间,很多综合性大学、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普遍增设了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是独特的;它重在学习一套法律人之间的语言方式法言法语。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表述,在法律中都要换个说法,如老公老婆,在法律中叫配偶。

此外,还有很多名词,善意买受、恶意买受、无罪推定、欺诈等,把这些名词的日常口语转为法律规范表述出来,就是法言法语。

一个没有受过专门法律训练的普通人,是听不懂这些陌生的法律外语的,只能借助律师这些专业人员作一些翻译工作。

法律职业对每位从业者的法律伦理有很高要求。

法律是精英行业。

很多报考法学专业的同学希望毕业后做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有较高要求。

从事律师工作也必须取得律师资格证书后才能够上岗。

如果没有取得律师资格证书,就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法律工作,在职业发展和收人方面是不乐观的。

法学专业的14门专业主干课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法学专业介绍和特点分别是什么?专业介绍:法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法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特点:1、法学类专业课程总体上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验和实训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

2、法学关于法律的科学。

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

3、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随着依法治国基本国策的确立,从长远来看,法学专业作为“朝阳”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再者,社会各界的法治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

1992年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内在地需要法治,而法治和健全的法律服务市场的第一要素就是法学教育的繁荣与法学人才的培养。

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对法学专业人才,尤其是应用型、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更大。

法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有哪些?法学的主要课程: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国际经济法。

法理学、国际私法、宪法、逻辑学。

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是与民法并列并互为补充的部门法。

商法具有调整行为的营利性特征,又具有商主体严格法定等原则。

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险法、合伙企业法、海商法、破产法、票据法等。

什么是法学法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学科。

它涉及了人类行为的规范、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作用和功能以及法律的适用和解释等方面。

法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研究领域。

一、法学的定义法学是研究各种法律规范及其适用、发展和影响的学科,旨在揭示法律的本质和价值,并对法律的适用及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评价。

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解释和适用、法律效力等。

法学的方法主要是从比较法、历史法、逻辑法、系统法等多个角度对法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对法律规范和制度的全面理解。

二、法学的研究领域1.法律理论与法律哲学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哲学。

法律理论研究法律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探讨法律规范的本质和目的,提出对法律的理论性分析和评价。

法律哲学则探讨法律的伦理基础和价值体系,研究法律与道德、正义的关系。

2.法律史学与法律社会学法学还包括研究法律发展历程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法律史学和法律社会学。

法律史学研究法律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法系的特点,通过对过去的法律制度的研究来了解和评估当前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比较法学与国际法学比较法学研究不同法系及其法律制度之间的异同,探讨不同法律制度的特点和效果。

4.刑法学与民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是法学的两个基本分支。

民法学研究私法体系和民事关系,涉及民事权利、合同、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范和制度。

宪法学则研究宪法的起源、变革和影响,探讨宪法对国家机构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法律基础第一章法理学PartONE现代英文的“法学(Jurisprudence)”源于拉丁文Jurisprudentia。

这个词由两个词根构成:JurisprudenceJuris:法律Prudence:审慎因而,按字面意思讲,Jurisprudentia就是法律的审慎。

为什么要审慎,或者说为什么在探讨法律问题时要带着审慎的精神?这是由法律和人类生活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法律总是寻求稳定,尤其是形诸文字之后;人类的生活却纷繁复杂,时刻在变。

法律要真正发挥其有效的功能,就必须给僵化的法律条文注入某种活力,这种活力能保证法律和人类的现实生活相适应。

否则僵化的法律将扼杀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

如何注入活力,到底注入多大的活力,这就是审慎精神,也就是法学所探讨的问题。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稳定,恒常,以命令的方式召唤履行义务,以禁止的方式阻止犯罪行为,但它不会徒然地对好人行命令和禁止,以命令和禁止感召坏人。

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前106年-前43年企图改变这种法律是亵渎,取消它的某个方面是不被允许的,完全废止它是不可能的;我们无论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或是以人民的决议都不可能摆脱这种法律的束缚。

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前106年-前43年典是另一种法律,现在是一种法律,将来是另一种法律,对于所有的民族,所有的时代,它是惟一的法律,永恒的、不变的法律。

”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前106年-前43年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谢谢观看。

法学要考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对法律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找出法律规则的本质和作用,进而为社会提供具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的法律体系。

在学习法学过程中,名词解释是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而这些名词解释往往涉及到法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法学要考的名词解释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举例解释一些关键概念。

名词解释作为法学考试的一种形式,其实质是通过对法律术语和概念的解释,考察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由于法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其中的术语和概念往往需要通过名词解释来予以明确。

首先,名词解释有助于学生对法学概念和术语的准确理解。

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核心在于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形成、运行和实施。

而这些法律制度和规范往往以特定的术语和概念表述。

只有对这些术语和概念进行准确的解释,才能避免对法学理论的误解和曲解。

例如,在学习刑法时,学生需要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他们准确解读罪刑法定原则,即“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

其次,名词解释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法学概念和术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通过对这些概念和术语进行名词解释,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完整而准确的法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民法学中,学生需要了解“权利”的概念。

而通过对权利的名词解释,可以引出权利与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权利的综合理解。

此外,名词解释还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法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

通过对法学名词的解释,学生可以形成对法律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行政法学中,学生需要理解“行政行为”的概念。

综上所述,法学要考的名词解释是对法律术语和概念进行准确解释的一种能力考核。

1、什么是法学?什么是法理学?答: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等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社会科学当中一门具有阶级性、政治性的科学,总是体现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及其政治的、经济的实际利益的需要。

法学的职能,指由法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本身发挥作用的能力。

法学同任何社会科学一样也具有理论认识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

法理学是以全部法律,即把法律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产生、发展规律、本质和作用等基本问题。

法理学为研究部门法学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

另外法理学所阐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对部门法的研究也有指导意义。

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或者说是一门导论性或绪言性的学科。

2、法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具体包括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在运用中的理论问题。

3、学习法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答:首先,学习法理学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在重大问题上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剥削阶级法学的原则界限,坚持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其次,学习法理学还可以为学习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再次,学习法理学有助于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和法律工作者,有助于提高从事法律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4、学习和研究法理学应用什么样的方法?答:(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

(2)一般的科学方法,如社会调查的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分析比交的方法等。

(3)具体的科学方法,如生物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物理学方法等。

(4)法学特有的专门的研究方法,如法律解释方法、立法技术、逻辑推理方法,法规汇编、法典编纂方法等。

5、什么是个别性调整?什么是规范性调整?它们各有何优缺点?答:个别性调整:就是使用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为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社会生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凡涉及这类情况或主体都得按此一般规则的行为方法和模式行为。

个别性调整的优点能够考虑到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

个别性调整的缺点是对每一个问题都要重新解决,缺乏统一的制度,不易保持社会的稳定性,统一性。

规范性调整的优点是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程序。

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

6、简述社会调整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2)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3)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7、怎样认识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1)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习惯。

(2)原始社会的调整是出于社会条件的自发要求。

(3)原始社会的调整形式往往混为一体。

(4)原始社会的调整具有残酷性和强制性。

8、怎样认识法的产生的过程?答:法的产生有以下几点:(1)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社会分工、商品交换、私有制的出现是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内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法的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以及国家的产生是法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法的产生与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发展紧密相连,与国家的产生是同一个历史过程。

(3)法的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道德与宗教是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原始社会的习惯往往与道德、迷信、祭祀、宗教分不开。

(四)法的产生的标志。

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

9、法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10、如何理解法的社会阶级本质?答: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意志,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是统治阶级个别成员利益的一种抽象;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11、如何理解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答:法的本质可分为三级不同层次。

法的第一级本质,就是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第二级本质,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确认人们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意志,不是随意的。

法的第三级本质,是人们的行为自由和责任,人们的直接社会权利和义务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特别是经济关系的需要。

12、法的概念应当从哪些方面加以理解?答:法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

(2)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

(3)法这种规范总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

13、如何看待法的定义?答: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4、什么是法的作用?什么是法的职能?答:法的作用(即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法的职能(或称专门法律职能)是指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15、怎样理解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答:我们不应把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把它们理解为法的两种截然对立的本质,而应该把它们看做法的同一本质的两个方面的表现。

这对深刻认识法的本质,正确充分发挥法的作用和职能,实现法的历史使命,有重大的意义。

16、什么是法的价值?答: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7、法的价值范围有哪些内容?答:法的价值范围包含了:法所中介的价值、法的工具性价值(其中有确认性价值、分配性价值、衡量性价值、保护价值、认识性价值等)、法本身的价值、法律价值。

18、如何理解法本身的价值?答:法本身的价值是指法这种调整社会性关的手段本身的特殊价值,这种意义上的法本身的价值是指法所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

主要表现为(1)法有协调对立双方使之共处、达到统一的价值。

(2)法有使社会生活稳定,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稳定的价值。

(3)有使国家权利的运用合理化、经常化、系统化、公开化的价值。

19、法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2)法对利益的形成、实现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

法能促进一定的利益的形成和发展,法也可以阻碍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法是协调和实现利益的有效手段。

20、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各如何?答:法是能把阶级社会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自由与纪律有机结合起来,反对任性和专横、从社会生活中排除单纯的偶然性和任意性的有效手段。

法律秩序一是协调各种矛盾,使之服从于总体目的;二是它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实现改革,有预见地、自觉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正义、公正、公道、公平等词虽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但这种理想状态到底是什么,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回答。

可以肯定的是,正义、公正这些观念始终是一定生产方式的观念形态。

法与效益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法与其所确认、分配、保护和促进实现的社会效益的关生活费。

法在协调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益关系中的作用,首先应明确法所确认、体现和保证的自由、秩序、正义、效益,不是截然对立的,它们往往是并存的,是我们对同一种社会状态从不同方面观察的表现。

其次是在具体的情况下,自由、秩序、正义和效益之间会出现矛盾。

21、什么是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答:法制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法律制度一词在中国的法学著作中有不同的含义。

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法系这一术语,是19世纪以来随着比较法学的兴起而提出来的,后来在西方法学中被广泛采用。

22、怎样认识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原因?答: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就是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四种不同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后者取代前者,依次变革的现象。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是通过人们有意识地进行革命,才能实现的,社会革命是废除旧法,实现法的历史类型变更的动力。

当然,法的发展也不全是通过法的历史类型变更的形式表现出来。

23、为什么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答:在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由于它所反映的阶级意志不同,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但是,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法律制度的相对独立性既表现在法律制度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制度与政治、道德、宗教等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相互作用上,也表现在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继承性,新的类型的法律制度在取代旧的类型的法律制度时,可以批判地吸收旧法中适合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的某些因素上。

所以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

24、什么是法律移植?答: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25、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有哪些特征?答: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即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法律制度。

它的特征是:1、奴隶制法的特点: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用极其严厉和残暴的手段保护奴隶主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

2、封建制法的特点:严格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所有权;维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确保封建等级特权;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农民的反抗;宗教的戒律和教会法(在西殴)起过很大的作用。

26、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有哪些特征?答: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具有反对封建特权的特征;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契约自由;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法治原则。

27、当代资本义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如何?答: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发展,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及春运行的原则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截然不同的倾向。

THE END
1.黄宇骁:行政法学总论阿基米德支点的选择重视横向关系的新行政法律关系论不仅来源于新保护规范理论,实际上也高度依赖于它。这意味着,行政法律关系的丰富与拓展来源于司法实践,可以通过一国的行政裁判(主要是原告资格裁判)不断地充实、扩展新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与内容。当然,不同学者对裁判和实定法的归纳与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对新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有些许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5/11529.htm
2.2022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如何理解法律关系2022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如何理解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那么法律关系在我们事业单位考试如何考察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走,一是掌握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是理解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https://www.offcn.com/gongji/2022/0927/21880.html
3.孙亮:马克思历史科学视域中法律阐释的双重超越法律概念3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马克思对法律的阐释?是诸如一些学者那样将马克思对法律概念的阐释置放到了“法律与命令”为主旨的法律实证主义阵营中,还是像凯尔森那样一再强调马克思是一位自然法学家?马克思与西方法哲学传统中到底一个怎样的关系?“法律的消亡”在马克思那里是终结一般意义上的法律还是资本主义特定的法律形态?重返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625
4.民间借贷诉讼中“基础法律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民间借贷诉讼中“基础法律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以下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四条是关于名为借贷实为因其他法律关系产生的债务如何处理的规定,其中该条第一款规定“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http://www.tiantailaw.com/CN/12371-19070.aspx
5.律师信用证业务指引涉外海事海商法律类1.5.3开证行和开证申请人的法律关系 一般的理解是开证申请人是开证行的客户,开证申请人向开证行提出开证申请,或者开证申请人在开证行有授信额度,或者开证行从开证申请人获得足够的担保品,开证行才对外开立以货物的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保证一旦受益人提交了信用证要求的合格单据,开证行将兑付交单。开证行https://www.xueyuan.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7&id=582
6.杨代雄:法律行为的价值基础《法律行为论》读书会问答实录请求权7.如何理解民法典第494条第1款和第494条第2款、第3款的关系?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四条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任务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发出要约义务的当事人,应当及时发出合理的要约。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VGDEBG0551N6EG.html
7.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62.(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参考答案: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可归纳为:(1)结构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8.《2024思政复习(自用版)》sobetonme^第2章^最新更新:202401什么是法律?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一)什么是道德 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什么是法律 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612356&chapterid=2
9.5轮觉晓法硕背诵法律关系的分类基本法律关系和调整型关系区别法律关系的多样分类 在法理学法硕联考的旅途中,法律关系的分类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知识点。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如何调整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法律关系分类的神秘面纱吧!? 法律关系:纷繁复杂的分类世界https://blog.csdn.net/2401_85852404/article/details/140924966
10.法律规范和社会规范的含义及调整范围关系白话来讲,法律规范就是法条指向的含义。 社会规范 含义: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约束人的行为,是社会成员相处的准则。社会规范包含如: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 也就是说,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二者调整范围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哈,而不是相互交叉关系。 您再理解一下,祝您考试顺利通过,加油! 有帮助(8https://www.dongao.com/dy/zckjs_jjf_39897/17201846.shtml
11.简述道德纪律法律的区别及联系,并谈谈对它们的理解相似问题 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简述法与道德的区别 如何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月考试卷汇总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协议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f3e04d388d79a895fbbb9e8b31729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