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民交叉案件中实质法律关系的锚定判断

□高质效办理刑民交叉案件,关键在于通过分析复杂事实背后的实质(民商)法律关系,准确认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刑法作为保障法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刑法适用必须着眼于“穿透式”审查民事法律关系,判断该行为是否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的义务,进而评判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对民事法律义务的违反是否达到了需要动用刑法进行处罚的程度。

□刑法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依据民法确认实质法律关系后,刑法应否将此种民事违法性上升为刑事违法性及如何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对接到具体犯罪构成上。

准确认识刑民交叉案件的实质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依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主体(自然人、机构和组织等)、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物、人身、智力成果、行为)三要素,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两个前提是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法律关系的本质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刑法来说,其属于公法范畴,主要调整国家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国家享有对犯罪人进行刑罚处罚的权力,并承担依法适用刑罚的义务;犯罪人负有接受刑罚处罚的义务,并享有不受“法外用刑”的权利。对于民法来说,其属于私法范畴,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核心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锚定刑民交叉案件实质法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刑民交叉案件必须锚定实质法律关系。众所周知,刑法具有对其他部门法的补充性和保障性特征。刑法的补充性体现在,只有当其他部门法不能充分保护某种社会关系、不足以抑制某种危害行为时,才能适用刑法进行保护或抑制。刑法的保障性体现在,只有当行为破坏了前置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且前置法律不能充分保护法益时,才需要刑法来保护和处理,即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障法,是社会防卫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于刑民交叉案件来说,当事人之间的实质性权利义务,是由民事法律规定的,在民事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被破坏的前提下,即民事法律已不能有效实施,也无法实现调整目的时,才需要动用刑法进行规制。换句话说,刑法通过规定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罚后果的方式来维护民事法律所创设的权利义务关系,确保民事法律创设的权利义务得到保护和履行。刑法规定的犯罪之所以具有二次违法性特征,刑民交叉案件之所以构成犯罪,首先是因为违反了民事法律,造成了民事损害,而后才是触犯了刑法规定的具体罪名。当然,虽然刑法具有保障法的性质,但并非将所有违反民事法律的法益侵害行为都作为规制对象并加以刑罚惩罚,而只是将其中部分严重侵害法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刑法作为保障法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刑民交叉案件中的刑法适用必须着眼于“穿透式”审查民事法律关系,判断该行为是否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的义务,进而评判该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对民事法律义务的违反是否达到了需要动用刑法进行处罚的程度。

其次,罪与非罪的正确判断更需要刑民交叉案件锚定实质法律关系。犯罪行为本质上违反了法律义务,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人身权等权利。在刑民交叉案件中,如果不能锚定和分析实质法律关系,就很难准确区分民事侵权、民事违约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很难认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极有可能把刑事犯罪当作民事纠纷处理,或者把民事纠纷上升为刑事犯罪进行刑罚处罚。实际上,某种行为被认定为民事纠纷还是刑事犯罪,对行为人的影响完全不同,刑事犯罪直接影响到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并将给行为人带来刑罚的溢出效应和附随后果,对行为人影响甚大。因此,刑民交叉案件必须锚定实质法律关系,准确区分罪与非罪。

锚定刑民交叉案件实质法律关系的方法

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具有二次违法性特征,这就要求对某一行为进行罪与非罪的认定或此罪与彼罪的界分时,应跳出刑法本身,遵循一定的方法逻辑去寻找案件背后的实质法律关系,即刑法所要保护的前置法律创设的权利义务关系。锚定刑民交叉案件实质法律关系的方法或路径,包括以下递进式的几个步骤。

首先,概括性寻找和锚定。刑法分则对犯罪的规定是按照保护的法益类型进行章节分类的,比如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侵犯财产类犯罪、侵犯人身权利类犯罪等等。刑民交叉案件主要涉及侵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有关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犯罪。对刑民交叉案件实质法律关系的寻找,首先应看该行为侵犯了哪一类型法益,是财产还是人身,是市场经济秩序还是社会管理秩序,即应从保护法益种类这一大方向对其进行判定,进而根据这一大方向和范围去寻找相应的民法章节规定,从而为下一步判定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奠定基础。

其次,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完成第一步的概括性锚定后,还应依据找到的民事法律相应地分析具体法律关系,即各个主体之间的实质性权利义务关系。此时,需要具体判定行为主体在民事法律中享有哪些权利、负有哪些义务,其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凡欲纳入刑法进行惩治的行为,应重点审查是否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的义务、是否造成了对民事权利的侵害和对民事法律关系的破坏,这种对权利的侵害和对义务的违反是否产生了法律上的责任。这一判定重要且有必要,因为只有行为本身具有违反实质法律关系的一次违法性,才有可能纳入刑法进行第二次违法性评价和规制。

再次,在辨析行为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后,应将行为人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和对自身义务的违反的法律事实,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之间进行比对,衡量行为人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毕竟,刑法具有独立性,只有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才能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

综上,刑民交叉案件的基础在于民事法律,是因民事法律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义务被违反而引发刑罚权的启动;刑法所处罚的行为必是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但不是所有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都受刑法处罚,刑法处罚的只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可以说,在刑民交叉案件中,民事违法是刑事犯罪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刑民交叉案件必须锚定实质法律关系,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既保护人身财产权利,又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作者为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民法典解读权利义务与法律关系的全面探索民法典解读:权利义务与法律关系的全面探索 民法典的基本构成 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系统地规定了各类民事关系。其中,民法典包括合同法、物权法、继承法等多个子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规则。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在民法典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个人或企业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必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54367.html
2.法律关系是什么意思法律关系汉语解释法律关系的例句1.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相关词 律法 关系 法律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客体 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 海词词典,十七年品牌把http://m.dict.cn/hanyu/search.php?q=%E6%B3%95%E5%BE%8B%E5%85%B3%E7%B3%BB
3.法律关系是什么意思法律关系的解释是什么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权利义务形式的社会关系。现实社会关系的主观形式。就其主观形式特征而言,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就其社会内容而言,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关系。其构成要素有三项:(1)法律关系主体;(2)法律关系内容;(3)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是统治阶级https://www.hao86.com/ciyu_view_9a856c43ac9a856c/
4.法律关系的概念1、含义 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特征 (1)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①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②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 ③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70&bid=1342&cid=14556&nid=14557&pg=2
5.法律关系的意思法律关系是什么意思法律关系的法什么意思:法字含义为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法办 ,法典 ,法官 ,法规 ,法律 ,法令 ,法定 ,法场 ,法理 ,法纪 ,法盲 ,法人(“自然人”的对称 ,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制 ,法治 ,犯法 ,守法 https://chengyu.yw11.com/cy/%E6%B3%95%E5%BE%8B%E5%85%B3%E7%B3%BB
6.具体的法律关系有哪些具体的法律关系包括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相对关系和绝对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并具有意志关系和法律规定调整的特征。以上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如需了解更多法律信息,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https://china.findlaw.cn/zhishi/a1625189.html
7.法律关系有哪几种?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https://m.64365.com/tuwen/aaaktlz
8.法律中哪些关系才叫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3.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比如物、人身利益、精神财富、行为四种。 其中物是我们所说的有形实体的东西,如房子,电脑等得到法律的认可,可供人们支配和控制,具备独立性且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人身利益则是我们自然人所https://sx.yixue99.com/2020/0302/30420.html
9.民法案例法律关系分析法要回答好民法论述题,首先必须了解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所谓法律关系分析的方法,是指通过理顺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其要素及变动情况,从而全面地把握案件的性质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三段论的适用以准确适用法律,做出正确的判断的一种案例分析方法。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8/id/1723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