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行业论文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国际贸易行业论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摘要:

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运用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案例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满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需求。

1、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周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5(12):12-13.

[2]严辉.浅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2):62-63.

[3]崔春晓.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J].高教学刊,2016(22):125-126.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比重增加和跨境电商的兴起,市场上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淮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中英合作教学的办学模式下,该校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该校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充分利用伍斯特大学和本校的师资力量,对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并增设国际服务贸易类课程、跨境电商课程以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兴趣选修职业技术性课程和小语种课程,以达到既提高学生专业深度,又扩大学生知识广度的双重目的

国际贸易;课程建设;跨境电商;规划

1、课程建设规划背景

淮南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本科专业于2004年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获教育部备案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10年成功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实行中英合作教学模式,学制为4年,采用“3+1”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由淮南师范学院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互相认可所学课程学分。前三年在淮南师范学院学习,由伍斯特大学派遣专业教师向本专业学生提供600学时/年的英语课程教学以及1/3以上的专业课程课时教学,第四年根据学生意愿可以选择继续在本校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淮南师范学院颁发的毕业证及学位证书;或留学伍斯特大学继续学习,成绩合格后将获得我校与伍斯特大学各自颁发的毕业及学位证书。该专业目前在校生近360人。

2、国际贸易类课程建设规划依据

2.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政策与法规,具有较强的外贸进出口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驾驭市场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在外资企业、涉外经济部门、政府机构等从事实际外贸业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2人才培养规格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准确把握现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特点,熟悉、掌握外贸通用规则、国际贸易惯例以及本国针对对外贸易制定的方针大政,掌握中国主要进出口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2.3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导向的转变

3、课程建设规划具体措施

紧密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动态修订教学计划,使之与时俱进。

3.1紧随服务贸易上升趋势,增加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讲解往往侧重于国际商品贸易,忽视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理论、政策及实务的讲解,为了适应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导向的变化,应增设服务贸易课程或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对服务贸易内容的讲解。如《国际贸易概论》课程可专设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及政策内容;《国际贸易实务》可专设对外服务贸易的实务操作流程讲解及仿真模拟;《外贸函电》可增加对外服务贸易的函电写作课程;以提升学生对服务贸易的认知水平,使其具备对外服务贸易的基本能力。

3.2紧随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增加电子商务课程内容

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新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传统的外贸业务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应熟悉国内贸易平台的操作技能;跨境电商网站的运营能力;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小语种沟通能力等。所以应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实务》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实务操作,《国际贸易概论》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政策内容,《外贸函电》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的函电内容,《国际经济合作》可增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另外可增设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策划、运营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水平,使其具备基本的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能力。

3.3增设国际贸易系列课程实验实训课程

针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概论》采取案例教学方式;针对系统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采取软件模拟方式;针对职业性较强的课程,如《进出口单证操作》可尝试采取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实践教学;针对语言沟通性较强的课程,如《外贸函电》课程可尝试邀请外贸企业参与协助组建校内模拟交易会或外贸公司模式。同时,学校还可开展课内外实验实训,如组织学生参加经管类学科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组织的专业资格类考试,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外贸公司见习或顶岗实习,了解工作所需,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参加实验实训的动力。

3.4部分课程实行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

淮南师范学院2013年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实行中英合作教学模式,通过互相交流合作,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已大幅提升,部分教师已经具备了双语教学的能力。通过开设双语教学或外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的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5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对外贸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增设选修课,如开设小语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环.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J].山西农经:2016(13):121-122.

[2]陈秀莲.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难与易———以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132-134.

[3]吴敬茹,申丽坤,冯建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141-142.

[4]周佳佳,杨末.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155-157.

[5]唐宇.浅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J].科技信息,2010(15):218.

[6]刘瑞荣,李志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考--以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教育,2014(14):69-70.

[7]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31):124.

[8]常超,李玲玲.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对外经贸,2015(4):143-144.

[9]卞莉,方群,周净.专业导向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2016,33(5):134-139.

[10]金冯怡.跨境电商视角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经贸实践,2016(8):28-31.

【摘要】

国际商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存在着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师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文为主的教学语言环境,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等问题。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积极推进高质量双语教学,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国际商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以国际商事组织法、代理法、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票据法、产品责任法以及国际商事仲裁法等法律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内容繁杂、多学科交叉、涉外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涉外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技能的主要课程。然而,圄于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法学基本概念和法律基础较薄弱等原因,该课程实际教学中应用型导向未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欠佳等现实不容忽视。研究如何改进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突出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是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学科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难以适应内容繁杂的国际商法学习

通过查阅地方性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大多数高校该专业开设国际商法课程前,并未开设专门的经济类法学课程,只在大一或大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中稍有接触,仅有少部分学校另外开设了经济法等先修课程,且大多仅作为选修课。以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该专业第6学期开设了国际商法,此前学生仅在第3学期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法律原则异同,国际公约与惯例、国内法的关系及适用性等法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缺乏了解,客观上造成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难以适应内容繁杂的国际商法课程学习。

(二)教师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大多高校都是采用教师向学生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便是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讲解法律条文和理论为主,片面强调掌握法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具有教学的主体地位,倍感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渠道多样,网络学习资源从信息量到呈现形式的生动性均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传统课堂教学。如果教师仍单纯以国际商法教材为中心,填鸭式的开展理论教学,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待,极易造成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课堂效果较差,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中文为主的教学语言环境,难以拓展学生国际化学习视野

国际商法的涉外性强,无论是课程的学习还是今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以致用都必须面对多语言国际环境,尤其是英语环境。但据了解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课程教学中相当一部分仅采用中文教学。即便是部分高校尝试中英双语教学,但受限于高水平的双语师资较为匮乏,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国际商法的教学变得不伦不类,甚至不如全中文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又不得不改回中文授课。然而,无论是国际商法的教学目标还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都要求培养国际化语言环境下懂得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具备国际商务法律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如何改变中文为主的教学语言环境的局限性,以拓展学生国际化学习视野,已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四)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国际商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国际商法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力利用这些知识分析国际商贸交往中的法律问题及纠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着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程度的忽视,其表现在:一是,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不足。有的高校国际商法教学仅安排了理论课时或者仅安排了极少量(不足总课时量的15%)的课内实践课时。二是,实践教学方法不全面。部分高校虽然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较高比例的课内实践环节,但受硬件投入不足、场地设施条件限制,往往停留在案例讨论层面的实践教学,而模拟法庭审判、模拟仲裁庭仲裁等更为逼真的实践教学方法却得不到广泛运用。三是,双师型教师缺乏。由于某些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国际商务实践工作经验,影响了其实践教学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补齐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短板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举,创建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单纯的国际商法法律条文讲授,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中心地位,不利于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为此,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不拘泥于课堂讲授这一传统模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当事人主义教学法、案例诊断教学法、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以湘南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国际商法教学不断得尝试新型教学方法。对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采用结合案例分析开展多媒体教学,对重点知识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为加强与学生实时互动开发建设了世界大学城学习空间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性的互动,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达到了优秀。

(三)积极推进高质量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四)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四、结语

国际商法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对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离的问题。作为湖南省首批湘南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之一的湘南学院,其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实践国际商法教学改革,其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积极推进高质量双语教学、加强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等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改革及对外贸易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借鉴。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国际商法教学改革新举措,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对外经贸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科艳.《国际商法》深度教学改革探析[J].经贸实践,2016,(15):255.

[2]欧阳爱辉.《国际商法》课程的当事人主义教学模式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5):83-85.

[3]王爱明.比较教学方法在“国际商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36-437.

[4]杨蜜.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亚太教育,2016,(9):69.

内容摘要:

互联网经济时代交织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正推动国际贸易环境与业态发生质变,我国国际贸易战略需尽快适应并转向电商主导型国际贸易,以适应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国际市场新需求。本文阐述了互联网冲击下我国国际贸易体系变革的意义;从价值研判和环境研判两个层面解读互联网冲击下的国际贸易战略创新基础;给出创新国际贸易电子政务战略,深挖国际贸易后发优势战略和探索国际贸易供给侧变革策略等创新路径。

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后发优势;比较优势

一、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基础解读

(一)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价值研判

第一,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增强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市场竞争力。覆盖全球的互联网与面向世界的国际贸易之间具有天然契合点,其典型代表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平台所展开的跨境商贸物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和透明化。跨境电商具有面向世界、覆盖全球、信息高速传播和运作成本较低等多重优势,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国际贸易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幅扩展了我国实体产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新渠道,实现了传统出口加工型贸易的转型升级。第二,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贸易改变全球贸易价值链格局。随着互联网国际贸易交易模式的崛起,电商型国际贸易成为世界贸易市场的主导者。传统的金字塔型国际贸易分销结构逐步演变为扁平化分销结构乃至直销结构,中间商在传统国际贸易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步削弱甚至被取缔。这导致原本被中间商盘剥的产业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助推我国产业结构变革;另一部分利润则以厂商让利的方式转移给普通消费者,用以增进消费者的剩余价值,提升消费者对我国出口商及其产品的认同度。

(二)国际贸易战略创新的环境研判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战略与国际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国际贸易是在国家间展开的商贸经济活动,其经营成果直接影响参与各方的获利水平,各国出于维系本国利益最优化目标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势必影响电子商务型国际贸易战略的落实。贸易保护政策所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维系本国经济独立自主有重要意义的产业,这类产业通常为幼稚工业或关切民生型产业,其保护手段则为关税壁垒或非关税的绿色壁垒等形式。基于互联网的国际直销业务提供了绕开各国关税壁垒的新销售渠道,为此,大力推进“互联网+国际贸易”战略有助于我国实体企业通过网络直销渠道依法绕开各国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政策的规制,有助于为我国拓展庞大的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二、互联网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战略创新路径探索

(一)创新国际贸易领域的电子政务战略

(二)深挖国际贸易领域的后发优势战略

(三)探索国际贸易领域的供给侧变革策略

1.熊福梦,张义.“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新方向跨境电商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2.郑建辉.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与贸易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3.杨振华,郭怡君.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THE END
1.商法视域下的商业实践与法律挑战3. 商法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未来,商法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互联网商业的发展需求,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总结: 本文从商法的基本理念、企业合规与风险管理、商事合同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商业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商法视域下的商业实践与法律挑战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以看出,商法在现代商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https://blog.csdn.net/Happy_Jiyanyan/article/details/144259025
2.社会经济商法(精选十篇)所谓民商法, 即是民法和商法的总称, 民法和商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我国目前民商法主要有两种体系, 第一种是民商相结合的法律形式, 主要是商法包括在民法当中, 民法具有商法相关的法律内容, 能够对商法进行指导。目前世界采用民商合一的民商法形式主要有瑞士和意大利等国家。第二种是民商分立的一种法律形式, 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edbyo7.html
3.独立公投的国际法10篇(全文)当前, 国际商事关系发展的国际性、协调性、安全性和便利性趋势, 为国际商法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使国际商法体系的发展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一是国际商法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尤其在商事行为法方面的规范内容会越来越多, 体系会越来越完备;二是在国际条约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国内法之间互动机制的基础上,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wsyor0t.html
4.自考国际商法试题全国2009年4月自考试卷全国2009年4月自考国际商法试题 课程代码:000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对于大陆法的历史演变描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hbzkw.com/exam/20090917115241.html
5.浅谈国际商法的背景发展以及应用实践.doc国际商法的概述 12 、“一带一路”的概述 13 、 国际商法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概述 14 2、 国际商法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 15 、 国际商法对于经济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5 、 国际商法可以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16 、 国际商法可以加快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16 3、 国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0/5202130323004214.shtm
6.吴建斌21、国际商法新论,独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国际经贸管理,参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经济法律概论,独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南京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5、现代日本商法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6、日本公司法规范,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6506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