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账户错误汇款问题的实证案例分析

关键词:错误汇款不当得利实证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同主体之间资金往来的方式也朝着兼顾便捷与安全的方向发展。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从晋商钱庄、镖局到现代商业银行,资金流、信息流传递的形式越来越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表1检索关键词、类别和案例个数

检索关键词

类别

案例个数

错误汇款

A

15

汇款错误

B

6

错误转账

C

转账错误

D

3

错误汇入

E

82

错汇

F

30

合计

_

142

(二)样本的筛选

(三)样本的确定

二、基于45个案例的数据分析

(一)45个案例的基本情况

1.案例覆盖的地区

表2案例覆盖地区统计表(从左到右按占比降序排列)

-

浙江

山东

广东

江苏

安徽

辽宁

全国24

天津

北京

湖南

江西

内蒙古

宁夏

总计

数量

21

5

4

2

1

45

占比(%)

46.7

11.1

8.9

6.7

4.4

2.2

100

从表2可以看出,本文抽取的45个案例涵盖了12个省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案例的审结日期

表3审结日期统计表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14

16

9

31.1

35.6

20.0

如表3,本文选取案例的审结日期都在最近五年内,主要集中在2015、2016、2017三年。这一方面说明“错误汇款”中权属争议的“频发性”,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明本文选取的案例具有“应时性”。

3.案件终审法院的级别

就终审法院的级别而言,本文所选取的45个案例覆盖基层到最高院四个级别,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各个法院的案例数量和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4检索关键词、类别和案例个数

基层法院

中级法院

高级法院

最高法院

25

17

55.6

37.8

4.案例中提供救济的类型

表5救济类型与终审法院统计表

债权性救济

0

38

物权性救济

7

债权性救济占比(%)

84.0

94.1

84.4

物权性救济占比(%)

16.0

5.9

15.6

(二)赋予债权性救济的理由

本文选择的45个案例中,有38个案例赋予汇款人债权性救济。其阐述的理由可大致归结为下列3项:

1.“货币属于种类物”或“货币所有权”

图1提及“货币属于种类物”或“货币所有权”观点的占比

2.货币适用“占有即所有”规则,交付即移转所有权

在上述案例中,提及“货币属于种类物”,往往是作为下一步分析的前提,因此,在法院进一步阐释时,就会顺带引出所谓的“占有即所有”规则(图表和概率分布与图1一致)。

通过上述1、2两项的规则,法院基本上完成了一整套说理过程,可以“顺利地”得出“汇款人的银行存款货币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收款人,并且收款人将其与自身财产混合,汇款人无权请求返还原物”的结论,故“错误汇款人仅能向收款人主张债权”。

3.《执行规定》(法释[2015]10号)第25条之规定

图2提及《执行规定》第25条之规定观点的占比图示

(三)赋予物权性救济的理由

1.货币尚未“混合”或者已经特定化

在4个案例中,有3个案例(占75%)提到了这条理由。

“……(款项)通过银行账户转账实现,并非以交付作为‘物’的货币实现,元恒公司(笔者注:收款人)事实上并未从金博公司(笔者注:汇款人)处获得与案涉4244670.06元相等价的货币;且如前所述,案涉款项因被榆林中院冻结账户并直接扣划至执行账户,元恒公司并未实际占有、控制或支配上述款项……故不具备适用‘货币占有即所有原则’的基础条件”。

2.没有移转款项的意思表示或意思表示有瑕疵

提及该项理由的案例,共有2个(占50%),均为最高院提审的案例。

在2015年的民提189号案例中,最高院认为:

“金赛公司虽实施了将该款误汇到双驼公司账户的行为,但金赛公司并无将该948000元支付给双驼公司的主观意思,双驼公司亦无接受此948000元的意思表示,故金赛公司将案涉款项汇入双驼公司……账户,仅系事实行为,而非金赛公司向双驼公司交付948000元。”

与此类似,在2017年的民申322案例中,最高院认为:

“金博公司向元恒公司划款4244670.06元系误转所致,金博公司对于划款行为不具有真实的意思表示,元恒公司亦缺乏接受款项的意思表示,故该划款行为不属于能够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而仅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即该误转款项的行为未能产生转移款项实体权益的法律效果,该款项的实体权益仍属金博公司所有,而不属于元恒公司。”

3.基于诚实信用、诉讼效率等原则

除了上述两项理由,有2个案例(占50%)还从法律原则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工艺品公司(笔者注:收款人)以及工艺品公司的所有债权人不应期待以工艺品公司不当取得财产和背负债务的方式获得可供执行的财产。三被告认为杰鑫公司(笔者注:汇款人)应当以不当得利之诉向工艺品公司要求返还涉案款项,实则使杰鑫公司与其他债权人就涉案款项处于同等受偿顺位,客观上有利于三被告从工艺品公司不当所得款项中获益,如本院予以支持,则与诚实信用及公平原则相悖。”

在该案中,法院的阐述的理由是“不得以他人财产清偿自身之债务”,否则将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进而支持了汇款人的执行异议。

此外,在上述的民申322号案中,最高院则动用了诉讼效率原则,认为: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旨在保护案外人合法的实体权利,在已经查明案涉款项的实体权益属案外人金博公司(笔者注:汇款人)的情况下,直接判决停止对案涉款项的执行以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该处理方式符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目的,也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和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如仍要求案外人再通过另一个不当得利之诉寻求救济,除了增加当事人诉讼成本、浪费司法资源之外,并不能产生更为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亦不符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初衷。”

三、实证案例评析

在上述判决中,笔者认为法院无论是提供给权利人“债权性救济”还是“物权性救济”,其说理逻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该部分将对上述案例中法院的说理理由进行梳理评析,然后再在下一部分提出本文的分析逻辑。

在上述绝大多数案例中,法院判决理由都提到了“货币所有权”、“货币属于种类物”、“占有即所有”的观点,然后运用动产货币的逻辑分别赋予错汇人一项债权性救济或者物权性救济。但是,这样的逻辑难以在我国现行法中找到足够的支撑,且不太严谨,原因在于:

(二)忽略汇款人与汇款行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最高院审理的两个案件中(即民申322号与民提189号),虽然最终都赋予了汇款人一项物权性救济,但是他们都忽略了汇款人与汇款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径行认定划拨或转账行为属于汇款人与收款人之间的行为,然后再按照意思表示瑕疵的理论对错汇人进行救济。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面对面”动产货币交付下的分析逻辑,而不符合银行利用电子划拨系统进行转账的支付结算逻辑。

(三)不严谨地使用法律原则

在两个案例中(甬海初8号与民申322号),法院分别提到了“诚实信用”和“诉讼效率”两项原则,用以说明其赋予错汇人一项物权性救济的正当性。但是,笔者认为,两法院在此处采用这两项原则,不太严谨,甚至有“偷懒”说理的嫌疑。

在甬海初8号案例中,法院的阐述的理由是“不得以他人财产清偿自身之债务”,否则将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进而支持了汇款人的执行异议。尽管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从法律的基本逻辑出发,根据《执行规定》25条,按照账户中权属的认定方式,该项财产是属于收款人的,是可供执行的财产。因此,此时法院执行的并非是他人的“财产”,而是收款人对银行的“存款债权”。所以,法院在这里使用“诚实信用原则”这样的“帝王条款”,而不采用基本的法律条款进行说理,可谓“杀鸡用牛刀”。笔者认为,这是法院仅仅从“感觉”上去判断,没有好好梳理其中法律关系和法律逻辑的结果。

在民申322号案例中,最高院则动用了诉讼效率原则。它从立法目的上阐述了“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认为从诉讼效率和诉讼效果的角度来讲,既然执行异议之诉能够解决纠纷,就没有必要再让当事人以“不当得利”再去诉讼。但是,这也难以自圆其说。因为,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前提是“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若最高院认为,汇款人因错汇而取得的“民事权益”足以阻却执行程序的进行,就意味着最高院认为错汇导致的“不当得利”,具有某种优先性。这就会引出一项悖论——当款项被强制执行时,错汇人提起“不当得利之诉”无法获得优先清偿,仅能获得债权性救济,而以“执行异议之诉”却能够获得物权性救济,那么理性的错汇人必定在执行时才提出自己的诉求,这反而有损诉讼效率原则。其次,如果被告资金充足,足以偿还原告的不当得利之债,最高院也没有必要赋予原告的不当得利之债阻却执行程序开展的效力。因此,笔者认为,最高院在此处没有必要援引“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立法目的以及“诉讼效率原则”,直接采用不当得利制度即可解决。

四、本文提出的分析思路

上述逻辑的不足,难道法院从来没有察觉过吗?

当然不是。其实,最高院在2017年民申322号案件中就意识到了,并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不再认可所谓的“占有即所有”规则,也不再从货币属于“种类物”的角度进行阐述,而是从转账行为、“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立法目的、诉讼效率原则出发进行说理。但是,正如上文所揭,这条路径依然困难重重,法院难以自圆其说。既然最高院已经察觉到应当通过不当得利制度对错汇人给予救济,为何又非得以诉讼效率原则赋予其一项物权性救济呢?

考虑到物权性救济的特殊性,笔者详细查看了最高院审理的民提189号和民申322号案件的案情,发现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情况,即“收款人银行存款账户被持续冻结”。

(二)上述观点的证据

通过网络信息,本文查询到一些较为有力的证据用以支撑上述观点。

(三)本文的分析结论

在收款人未破产时,错汇人应当在不当得利制度中寻求救济。

THE END
1.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还有许多基于伦理道德标准建立起来的情感准则,这些也影响着人们行为决策。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共同价值观助于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氛围,使得个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能够更好地协作共存。 八、未来展望:技术革新对现有制度影响分析 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2.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首先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408250.html
3.刑法中“法化”行为定性的问题与克服——基于对司法实践经验的肯定刑法中“法化”行为定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将“危害公共安全”“具有现实危险”“数额较大”等评价或描述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语词量化来达成。司法实务如果严格按照“法化”行为定性标准对行为人实施的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定性,可能会造成“事实”与“评价”两个不同性质的语词混淆和过分强调法律条文的适用一般性,忽略其适应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8529.html
4.法律法规的百科规范社会之舵手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100条法律法规,不仅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定,还包括了对这些规定如何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原则和程序。 三、遵守与执行 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个人义务,也是国家利益所在。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并确保其符合现行的法律体系。这意味着无https://www.wemvhjgm.cn/ke-pu-wen-zhang/359332.html
5.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等。通过这些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6.民法热点聚焦:争议与解析在当今社会,民法在权利保护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石,为公民的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首先,民法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财产权、人身权等。这些权利是公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法的保护使得这些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其次,民法通过侵权责任制度,对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制裁。当公民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4341316
7.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三、案例分析: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之外,实际案例分析也是学习及掌握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如何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种不同的诉讼类型及其处理流程。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识别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合同纠纷、小额债务等。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8.民法典下的法律变革深度解析与观点阐述,历年12月2日的新视角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每年的法律更新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弦,在历年12月2日的民法典修订中,我国法律体系经历了重大变革,本文旨在探讨最新民法典所带来的法律变革,阐述个人的观点,并对正反双方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二、正方观点分析:最新民法典的修订顺应时代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http://tjjinlinshangmao.com/post/12864.html
9.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和组织活动所制定的规则。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可以将法律分为宪法、民商事法、行政法、刑事法等几大类。 法律的来源与体系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基本政策。这三者构成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现行立法体系。同时,由于中国实行以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zi-xun/452036.html
10::政策是法律的依据和内容,法律是政策的规范化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是规范性,经立法机关制定为法律规范,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即“法源”);二是国家强制性,即由国家强制机关(公安、法院、检察院、羁押场所、监狱等)作为后盾,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惩戒,保障法律的实施。这是法律与其他一切意识形态、行为规则(风俗习惯、宗教教http://fw.mwfw.cn/fw/237566.html
1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12.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核心笔记法学法律笔记(二)主观题:考生应具备:①法律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法律实践中的矛盾、争议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应以现行的规则、原则来分析。 ②法学家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如何备考:重点放在法的本体论上,是解决分析问题的前提 引论 复习提示:《引论》对于教材来说本来就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但从历年试题来看,本部分处于高频出题点http://www.freekaoyan.com/note/faxue/2019/03-13/1552459477382348.shtml
13.世纪星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重大遗漏,并就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本次交易的生效和完成已经取得有关审批机关的批准或核准。中国证监 会、其他政府机关对本次交易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本公司股票 的价值或投资者收益的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 述。 5.本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110900002266_79.shtml
14.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从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规范的类型与立法释法方向但即使擅长微视分析的法律人,对于私法自治理念下的民事规范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如果它和行政规范一样的不能免于国家强制,其间究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好象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从这个角度切入观察,或许又可以为民法学者反复辩诘的一些老问题,找到新的思考方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8.html
15.法理学法律意识为此,作者从秩序入手,以秩序和正义为中心,对法律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阐述。在作者看来,“法律的循序要素所涉及的是一个群体或政治社会是否采纳某些组织规则与行为标准的问题,秩序概念所涉及的是社会生活的形式而非社会生活的实质与质量。”1而“正义所关注的却是法律规范与制度安排的内容,它们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6y71mi7.html
16.论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2)一行为不再罚。除了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如合并处罚、一事多层罚、一事罚多人、一事多行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能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几个法律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4/id/356054.shtml
17.《法律的概念》概要法律制定自上而下(即存在主权者的情形)的模式只有从不能化约为胁迫命令之法律的授予权力规则的角度来看, 才是可以理解的。 立法的约定模式,立法者就是约定的提出者,运用了规则所授予的权力,并且通常自己也是处于这些权力的范围之中。 第三节 起源模式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1966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