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论述题复习指南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凝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指引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并推向深入,形成了以“三个至上”重要观点为精神实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问题:

请结合中国法治现代化发展进程,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重要观点的认识。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2.不少于400字。

2008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一)

材料:

据新华社4月13日电:4月,中共中央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

《法制日报》2008年2月1日报道:2007年岁末,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指出,要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三个至上”所蕴含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2008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二)

案例一:年9月15日,B市的家庭主妇张某在家中利用计算机ADSL拨号上网,以E话通的方式,使用视频与多人共同进行“裸聊”被公安机关查获。对于本案,B市S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向S区法院提起公诉,后又撤回起诉。

案例二:从11月到2007年5月,Z省L县的无业女子方某在网上从事有偿“裸聊”,“裸聊”对象遍及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电脑上查获的聊天记录就有300多人,网上银行汇款记录1000余次,获利2.4万元。对于本案,Z省L县检察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起诉,L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方某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

关于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在司法机关处理过程中,对于张某和方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存在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传播淫秽物品罪(张某)或者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方某);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定聚众淫乱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裸聊”不构成犯罪。

以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为例,从法理学的角度阐述法律对个人自由干预的正当性及其限度

1.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2.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3.不少于500字,不必重复案情。

《刑法》参考条文:

※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传播淫秽的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零一条(第一款)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六十七条本法所称淫秽物品,是指具体描绘性行为或者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的书刊、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及其他淫秽物品。

有关人体生理、医学知识的科学著作不是淫秽物品。

包含有色情内容的有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视为淫秽物品。

2007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一)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并阐释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的基本内涵。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500字。

2007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二)

甲题

素材一: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

素材二:1997年3月1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199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20多万件,比上年上升约16%。2007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多万件。

根据所提供的素材,请就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乙题

据报道,在城市建设中,有的政府部门发出有关土地使用的许可证照后,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废止,或城市规划修改等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而撤回已生效的许可。也曾有个别地方的政府部门在颁发土地使用证照过程中确有审查不严的问题,为弥补过错过失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或为了以更高价位将土地出让给他人,而以公共利益需要为由收回已生效的许可。

请就上述情况,根据行政法有关原则,谈谈你的看法及建议。

司法考试论述题(一)

2002年7月,某港资企业投资2.7亿元人民币与内地某市自来水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经营该市污水处理。享有规章制定权的该市政府为此还专门制定了《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对港方作出一系列承诺,并规定政府承担污水,处理费优先支付和差额补足的义务,该办法至合作期结束时废止。

年2月市政府以合作项目系国家明令禁止的变相对外融资举债的“固定回报”项目,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属于应清理、废止、撤销的范围为由,作出“关于废止《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的决定”,但并未将该决定告知合作公司和港方。港方认为市政府的做法不当,理由是:其一,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涉及固定回报的外商投资项目应“充分协商”、“妥善处理”,市政府事前不做充分论证,事后也不通知对方,违反了文件精神;其二,1998年9月国务院通知中已明令禁止审批新的“固定回报”项目,而污水处理合作项目是2002年经过市政府同意、省外经贸厅审批、原国家外经贸部备案后成立的手续齐全、程序合法的项目。

请:

2.结合上述事件论述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2.不少于600字。

司法考试论述题(二)

某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

1.比较该条规定与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原则的区别及理论基础;

2.从法的渊源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涵义及效力根据;

3.从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在法律适用上的价值与条件。

1.在上述3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或者自行选择其他角度作答;

2.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3.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4.不少于600字。

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一)

本案双方的主要事实争议是:乙超市在对甲进行全身搜查时,是否强令甲脱去了内衣。对此,双方均未提出充分的证据。双方的主要法律争议是:超市在每年失窃数额巨大的情况下,是否有权对顾客进行搜查。乙超市认为自己在超市内已张贴告示,保留对顾客进行搜查的权利。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去内衣进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除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乙超市强令甲脱内衣进行搜查的事实证据不足外,对一审认定的其他事实予以维持,酌情改判乙超市赔偿甲精神损害1万元。甲对二审判决不服,以赔偿太少为由,申请再审,请求将赔偿数额改为1l万元。

[问题]

1.请就本案一审判决、二审判决和再审申请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2.本案发生后社会反响颇大,引发了不少议论,主要涉及精神损害赔偿、法官自由裁量、人格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安保措施等诸多法律问题,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论述。

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二)

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制度,法官的判决本身具有立法的意义,并对以后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我国主要以成文法律及司法解释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请围绕“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

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3.字数不少于500字。

2004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一)

作为一名法律职业者,你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有哪几种法律途径或方式可供乙选择,以维护其权益。针对本案的实际情况,你认为选择其中哪一种方式处理此事社会效果更好、更具优越性,并请阐明理由。

l.运用掌握的法学和社会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2004年司法考试论述题(二)

某地经工商登记新成立了一家名为“喜悦家庭”的商户。该商户的核准经营范围为娱乐服务,客户只需提供一男一女两张照片或一张合影照片,输入“高科技速配优生自动成像系统”,即可在2分钟内生成两人“结婚生子”后孩子1岁、10岁及20岁的彩色图像各一份。“喜悦家庭”开业后,不少热恋中的青年男女频频光顾,甚至有已经婚育的父母携子抱女前来“先睹”孩子长到10岁、20岁时的模样。在付出较高费用后,大都欢声笑语地离去。

一些追星族也拿着心中偶像——影星、歌星、球星的照片来到“喜悦家庭”,与自己的倩影一道输入“系统”。看到与大明星“结合”所育“后代”的照片,追星族们甚是满意。更有好事媒体将此事连同多幅某人与明星“结合”的“后代”照片作为新闻报道、刊登,引发了不少议论,或褒或贬,或以为无所谓,且都能从法律上谈出一二三。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的观点和理由;

2003年司法考试论述题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

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1000字。

命题规律总结

(二)论述题材料的特点:重复性。

第二部分:论述题重要考点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二、法的概念的争议(法与道德的关系)

三、法的本质

法的社会性

四、法的特征

(一)法的规范性

(二)法的国家意志性

(三)法的普遍性

(四)法的权利义务性

(五)法的国家强制性

(六)法的可诉性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六、法的价值的冲突及解决

价值位阶原则:自由>正义>秩序。

七、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

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

八、正式的法的渊源与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九、法的效力(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格言:“法律只向前看,不向后看”。

十、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分类:平权性法律关系和隶属性法律关系等。

十一、执法(合法行政、合理行政、信赖保护等原则)

十二、司法(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审判独立等原则)

十三、法律解释的种类及其应用

十四、法律推理的种类及其应用

十五、法律思维的特点(法律思维的核心特征是价值判断而不是形式逻辑;法律思维的前提是法律与道德的适当分离;论证过程优于结论;程序优于实体)

十六、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包括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十七、中国法的传统(无讼思想等)

十八、法与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为法提出了新课题)

十九、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力制约原则等)

二十、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监督权;人身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及其应用

二十一、诉讼法中程序的独立价值

公正法律程序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形式合理性或形式正义;公正法律程序体现着对人权的尊重和维护;公正法律程序使正义的实现更具理性;公正法律程序有助于提高效率和保障社会秩序;公正法律程序的完善是实现法治的标志之一。

二十二、刑法中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等原则)

二十三、民法中的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权利不得滥用等原则)

第三部分:论述题常用名言警句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马丁

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霍姆斯

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古罗马法谚

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西方法谚

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卢梭:《社会契约论》

法官就是法律由精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用力于法官而降临尘世。——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法官对任何案件都应进行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大前提是一般法律,小前提是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结论是自由或刑罚。——贝卡利亚

法律就是法官要做什么的预言。——霍尔姆斯

实现正义,哪怕天塌下来。——(大法官)丹宁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美]伯尔曼

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是家族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用以逐步代替源自“家族”各种权利义务上那种相互关系形成的……关系就是“契约”。……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英]梅因《古代法》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道格拉斯

极端的正义,即极端的不正义。——西塞罗

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塞尔苏士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孟德斯鸠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孟德斯鸠

国家没有了正义,就会成为巨大的匪帮。——奥古斯丁

正义产生于司法的实验室中,我们需要为诉讼当事人制作正义。——卡多佐

司法专制的最大原则就是恐怖。——孟德斯鸠

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就像狼与狼之间一样。——霍布斯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洛克

政府不是任何人或任何一群人为了谋利就有权利去开设或经营的店铺,而完全是一种信托,人民给它这种信托,也可以随时收回。政府本身并不拥有权利,只负有义务。——潘恩

法律是使人服从规则治理的事业。——富勒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有一件东西是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得到的,这就是公平审理。——[英](大法官)丹宁

谁抓住了法官的饭碗,谁就抓住了法官的脑袋。——《联邦党人文集》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予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英]洛克《政府论》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英]培根《论司法》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法]罗伯斯比尔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美]林肯

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英]菲力普斯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英](政治家)伯克·E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作家)伏尔泰

倘若世上没有坏人,也就不会有好的律师。——[英]狄更斯·C

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美]马克·吐温

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英]丁尼生

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一种的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英]中斯通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英]威尔逊·W

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英]哥尔德斯密斯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古希腊]柏拉图

有两种和平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格言和反省》

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儒贝尔《冥想录》

有此上士,则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东汉]虞延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英]达雷尔·L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意]贝卡利亚

法律又是什么呢?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苏联]列宁

只有战胜者才有权判定什么是战争犯罪。——加里·维尔

法律存在于另一个世界,但它自认为它是整个世界。——约翰·莫蒂默

法律应该是稳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庞德

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法]雨果

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人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英]弗劳德

法律也同样是道德,但是这种道德的范围是非常明确和有一定界限的,它的各种义务是必须遵守的,不遵守义务,就会受到刑事上和民事上的惩罚。——[德]费尔巴哈

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利。人在天性上同类,就法律而言平等。——[法]巴尔扎克

如果公职人员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法律之上,管理制度就会染上不治之症。——[英]温斯坦莱

法律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法律为每一个人规定了行为准则,描述了使他能获得社会支持和保护的方式。——[英]塞约翰逊

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不能自由。——[英]卡莱尔

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英]穆勒

一切法律的总目标一般是或应该是全面增进社会幸福。——[英]边沁

每个人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是他们天生的权利。——[德]康德

罪行是一种罪恶,在于以言行犯法律之所禁,或不为法律之所令。所以每一种罪行都是一种罪恶,但却不能说每一种罪恶都是一种罪行。——霍布斯

刑罚的严厉程度应该只为实现其目标而绝对必需。所有超过于此的刑罚不仅是过分的恶,而且会制造大量的阻碍公正目标实现的坎坷。——边沁

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

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俄]列宁:《两次会战之间》

自然法是居于人类法之上的,并规定了某些不可变更的权利的标准。——[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

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法颠补不破的永恒原则相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任何。——[美]爱德华·S·考文

THE END
1.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除了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还有许多基于伦理道德标准建立起来的情感准则,这些也影响着人们行为决策。在现代社会中,这些共同价值观助于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氛围,使得个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能够更好地协作共存。 八、未来展望:技术革新对现有制度影响分析 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2.常见法律法规概念解释及应用案例分析在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考试中,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概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回答问题,还能够提高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整体认知能力。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首先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408250.html
3.刑法中“法化”行为定性的问题与克服——基于对司法实践经验的肯定刑法中“法化”行为定性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将“危害公共安全”“具有现实危险”“数额较大”等评价或描述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语词量化来达成。司法实务如果严格按照“法化”行为定性标准对行为人实施的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定性,可能会造成“事实”与“评价”两个不同性质的语词混淆和过分强调法律条文的适用一般性,忽略其适应https://pfw.bozhou.gov.cn/News/show/668529.html
4.法律法规的百科规范社会之舵手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100条法律法规,不仅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具体规定,还包括了对这些规定如何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原则和程序。 三、遵守与执行 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个人义务,也是国家利益所在。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自己行为负责,并确保其符合现行的法律体系。这意味着无https://www.wemvhjgm.cn/ke-pu-wen-zhang/359332.html
5.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要式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等。通过这些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6.民法热点聚焦:争议与解析在当今社会,民法在权利保护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石,为公民的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首先,民法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财产权、人身权等。这些权利是公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法的保护使得这些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其次,民法通过侵权责任制度,对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制裁。当公民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4341316
7.法则精髓法律知识的全方位解析三、案例分析: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之外,实际案例分析也是学习及掌握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如何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种不同的诉讼类型及其处理流程。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帮助我们识别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如合同纠纷、小额债务等。 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xian/406326.html
8.民法典下的法律变革深度解析与观点阐述,历年12月2日的新视角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每年的法律更新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弦,在历年12月2日的民法典修订中,我国法律体系经历了重大变革,本文旨在探讨最新民法典所带来的法律变革,阐述个人的观点,并对正反双方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二、正方观点分析:最新民法典的修订顺应时代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http://tjjinlinshangmao.com/post/12864.html
9.法律基础知识概述理解法理法规与法律实践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和组织活动所制定的规则。根据其内容和功能,可以将法律分为宪法、民商事法、行政法、刑事法等几大类。 法律的来源与体系 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和地方性基本政策。这三者构成国家权力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现行立法体系。同时,由于中国实行以https://www.6vjxuc8a1.cn/jun-lei-zi-xun/452036.html
10::政策是法律的依据和内容,法律是政策的规范化法律的本质特征,一是规范性,经立法机关制定为法律规范,具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即“法源”);二是国家强制性,即由国家强制机关(公安、法院、检察院、羁押场所、监狱等)作为后盾,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惩戒,保障法律的实施。这是法律与其他一切意识形态、行为规则(风俗习惯、宗教教http://fw.mwfw.cn/fw/237566.html
1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12.中国政法大学考研法理核心笔记法学法律笔记(二)主观题:考生应具备:①法律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法律实践中的矛盾、争议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应以现行的规则、原则来分析。 ②法学家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如何备考:重点放在法的本体论上,是解决分析问题的前提 引论 复习提示:《引论》对于教材来说本来就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但从历年试题来看,本部分处于高频出题点http://www.freekaoyan.com/note/faxue/2019/03-13/1552459477382348.shtml
13.世纪星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重大遗漏,并就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本次交易的生效和完成已经取得有关审批机关的批准或核准。中国证监 会、其他政府机关对本次交易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本公司股票 的价值或投资者收益的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 述。 5.本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110900002266_79.shtml
14.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从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规范的类型与立法释法方向但即使擅长微视分析的法律人,对于私法自治理念下的民事规范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如果它和行政规范一样的不能免于国家强制,其间究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好象也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从这个角度切入观察,或许又可以为民法学者反复辩诘的一些老问题,找到新的思考方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88.html
15.法理学法律意识为此,作者从秩序入手,以秩序和正义为中心,对法律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阐述。在作者看来,“法律的循序要素所涉及的是一个群体或政治社会是否采纳某些组织规则与行为标准的问题,秩序概念所涉及的是社会生活的形式而非社会生活的实质与质量。”1而“正义所关注的却是法律规范与制度安排的内容,它们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6y71mi7.html
16.论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2)一行为不再罚。除了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如合并处罚、一事多层罚、一事罚多人、一事多行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能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几个法律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9/04/id/356054.shtml
17.《法律的概念》概要法律制定自上而下(即存在主权者的情形)的模式只有从不能化约为胁迫命令之法律的授予权力规则的角度来看, 才是可以理解的。 立法的约定模式,立法者就是约定的提出者,运用了规则所授予的权力,并且通常自己也是处于这些权力的范围之中。 第三节 起源模式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1966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