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从哪里来?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史籍中记述的夏代。20世纪的考古学、历史学资料已经充分证明,距今4000多年的夏代已经正式形成了最初的国家。80年代中期在辽宁西部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进一步证明,在距今6000多年前,已经出现了国家文明的雏形。法律制度文化也开始孕育其中。

关于中国法起源的事实,古人做过许多追忆。这些追忆,常常主要是追忆刑法或者刑罚的起源,常常无法追忆更重要的“礼义”“礼乐”的起源。这些追忆,大致有三类。一是谁最先创制刑法或刑罚;二是最早的刑法或刑罚与军事征战不分;三是最早的刑罚并非真的肉刑死刑,而是以服饰来象征刑罚。

第一类说法是哪个帝王最先创制刑罚或刑法。主要有几说:

黄帝制刑说。《史记·五帝本纪》说:“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黄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据说,黄帝时就设置了法官曰“李官”,其刑法曰“李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谓奸人。奸人者杀。”

皋陶制刑或尧舜制刑说。《尚书·尧典》载尧帝时就有刑法:“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帝舜继位后,又命大臣皋陶起草法律。“帝曰: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苗民制刑说。一般认为,华夏民族在征服苗民以后,袭用了苗人的五刑,以其为华夏的刑法。蔡枢衡先生说:“苗族的刑罚制度不仅影响了夏族统治者惩罚邦民(被统治者)的刑罚,并且影响了夏族统治者镇压同类(即邦人)的刑罚。”

第二类说法是最初的刑罚(法)与军事征讨不分,本质上是一回事。此即所谓“兵刑同源”“兵刑合一”说。《周易·师卦》:“师出以律。”指军队行动要遵守号令。军伍之律,即今人所谓军事刑法,就是中国最早的刑法,标志着中国刑法之起源。所谓“刑、伐、征、让、告”,不过是五种制裁有害国家行为的手段而已;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本质区别。《汉书·刑法志》:“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也。”所以中国早期司法官称为士师、司寇、廷尉,显然皆系军官名称之蜕变。从军队征战敌人,统辖部署的角度,谈到法律起源的问题,反映了古人对法律的暴力特征的认识。

第三类说法是讲上古最初的刑法(罚)是以服饰来象征,并不是真的用肉刑死刑。《尚书·舜典》“象以典刑。”《汉书·刑法志》载汉文帝十三年诏书云:“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弗犯,何其治之至也!”这种法律起源于“象刑”或者耻辱刑的说法,与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画地为牢”的徒刑或徒刑执行方式的事实联系起来,也许是可信的。后世仍旧可以看到象刑的实例。如《旧唐书·吐蕃传》载吐蕃人重兵死,以累世战殁为甲门;败懦者,垂狐尾于首示辱,不得列于人。

从史籍中记载的唐、尧、虞、舜时代,到已经为考古学证实的夏、商、周、秦、汉、唐、明、清,在几千年的发展递嬗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保持着自身的连续性和主体的纯洁性,这一特征在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中华法系成为与西方法律文化并存于世的东方法律文化的代表。

图书简介

这些文字来自一本法学书籍——《中国法制史》。该书于20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曾宪义,著名法学家、杰出法学教育家,著有《新编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律制度研究史通览》《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通览》《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研究史通览》等。

推荐人:庞月鹏淄博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一科副科长

读者体会

《中国法制史》系统论述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全面阐述了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注重吸收国内外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开阔读者的法律文化视野,培养读者的理论分析能力,对于广大学者研究中国法制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THE END
1.中华法律文化起源之特征中华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按照传世文献的记叙,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法律生活。笔者以近100余年考古学之丰硕成果,详尽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华法律文化的起源及其轮廓,阐述了从仰韶、龙山等各大文化以及陶寺、二里头等各个遗址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遗存),试图说明在文字诞生之前中国“公法”“私法”“刑法”之萌芽、诞生和起源的http://www.bingtuannet.com/btllw/btllwfz/202404/t20240429_185276.html
2.善意取得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善意取得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所有权的原始取得重要制度,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重要交易规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立法必然要求。 【关键词】 善意取得 概念 立法原因 理论基础 制度起源 立法宗旨 一、概念及立法原因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3/06/id/1018285.shtml
3.以某某区为例探索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信访案件集中在征地拆迁补偿、集体债权偿还、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建设、房屋采光排水、深井管道利用等方面,这些虽然涉及农民切身利益,但究其原因往往是村集体、企业或农民个人违反某个领域的相关法律。同时,农村的矛盾纠纷虽然经过很长时间的发酵才形成的,但是作为基层政府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发,更有https://www.wydbw.com/info/10/81384.html
4.法的起源(精选三篇)1. 从法的起源过程看道德的基础作用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孕育着法的萌芽,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建立,法也产生了。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作为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控基本组织形式———氏族公社演变为国家,社会调控的规范形式———氏族习惯演变为法。人类最早的法律规范就脱胎于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5.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1) 《法律的起源》是1997年1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长龄[1]。 该书是中国探究法律起源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从人类社会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新视角,用具体的地理、人文、历史学资料,以十章的篇幅,阐释了法律起源思想发展的脉络,描绘了六个文明古国法律产生的轨迹。书后还附录了个别现有https://baike.sogou.com/v167306292.htm
6.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法理学乃至法学伴随着中国法治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法理学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学科领域不断扩展,思想内容也越来越深入。法理学由过去主要关注较为抽象性的理论问题逐渐向法律实践问题接近,法理学也越来越接地气。 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3511
7.[国际法]第一章导论国际法与国际道德的区别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在中国国内倾向于具有与国内法律同等的地位,但是低于中国的宪法。但中国法律中提及的“国际惯例”是否和“国际习惯法”相同,则有待商榷。 中国的司法机关根据上述的法律规定,对一些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予以直接适用,但中药集中在民事法律领域,刑事领域有过先例(80年代的涉外劫机案),但还是https://blog.csdn.net/robur/article/details/1730861
8.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00264讲义第二章学历提升学历教育先秦儒家重视犯罪的经济原因,并与此相联系而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和“富而后教”思想,它基于对人民力量的认识和对当政者长远利益的维护,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对后世当政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显得特别有价值。 二、以德去刑 http://xueli.en369.cn/jiaocai/1686903100104952.html
9.魚の香对《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的笔记(7)法律既看重父母因子女而自尽的事实,所以即使父母自尽并非由于子孙的忤逆或违犯教令,子孙也不能卸却刑事上的责任。 引自 杀伤罪 这两段文字足见“父母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既定事实对于“造成”(直接的物理伤害之外还有由于子孙的原因而导致的“逼迫”下的自尽)该伤害的子孙杀伤行为定罪处罚的决定作用。 https://book.douban.com/people/Yqy1003/annotation/6004646/
10.中国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法律性质现状与未来发展因此,一般而言,参保自然人的养老保险权利义务在时间上是分离的,参保者需要长期履行缴费义务,才能享受到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权利。这种权利义务在时间上的分离性必然会对参保意愿产生影响,这也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都采取强制参保的重要原因。 其三,养老保险法律关系是去劳动化的。虽然社会保险关系在早期是劳动权的衍生权利,http://www.sass.cn/109000/59041.aspx
11.“以儒释法”对中国古代法律之影响摘要“以儒释法”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特殊现象,起源于汉代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善于唐代。其核心在于强调儒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作为判断罪与非罪、衡量刑罚轻重的依据。“以儒释法”的出现打破了汉代以前儒法对立的局面,并将法令赋以道德的内涵,缓解了秦代以来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190902155132_373374.html
12.舒国滢:《学说汇纂》的再发现与近代法学教育的滥觞中法评·5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罗马法复兴运动,尤其是《学说汇纂》的再发现与近代大学法学教育的兴起之间的内在关系。 自从公元5世纪起,一直到11世纪,罗马法作为一个整体在西欧地区不再有效,由古典时期的罗马法学家们所创造的法律文明(制度和思想)在中世纪早期的历史烟尘中变得支离破碎。至1076年,《https://www.ilawpress.com/share/material?id=36644146002893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