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高职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德树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坚持学生为本,围绕质量主线,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2.全面实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推进“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支撑,积极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改革,深入探索学生个性化培养。
3.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和课程学习目标为导向,注重学生能力培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个性特长。
4.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制定原则
1.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系统策划设计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
2.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已发布的教学指导方案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省、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并支持鼓励各专业高于标准、体现特色。
3.现代学徒制、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三二连读、技术技能类(退役士兵、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在岗职工等)及立项特高专业群等需单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4.实行学分制改革,扩大学生选择权。专业群内各专业实现学生选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
5.落实选修课程开设,保障学生自主发展。各专业、专业群应开足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全部选修课程,学生根据选修课开设计划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网上选课,达到预期选修学分。
6.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实践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优化实训内容,完善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库,突出生产性实训和实训性生产教学活动开展。完善评价办法,突出以职业能力考核(1+X证书、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的考核评价。
三、规范学分管理
(一)学分制实施的范围
2020级三年制高职专业。
(二)学习年限
三年制高职专业基本学制3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培养方案按照3年编排。
(三)学分学时
基本毕业学分为140-150学分。总学时数控制在2800~3000之间。
(四)学分计算标准
1.按学期排课的课程以16学时折算1学分;
2.按周排课的实习类课程以每周折算1学分;
3.每门课程的学分以0.5为最小单位;
4.实施学分奖励、以证代考抵学分和学分互认转换。
学分奖励、冲抵学分和学分互认转换等具体办法按《威海职业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威职院办字〔2017〕43号)执行。
四、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结构
2020级专业群人才培养培养方案框架结构主要包括:
1.专业群名称及群内专业;2.入学要求和修业年限;3.职业面向;4.专业群组建逻辑;5.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6.课程体系;7.教学总体进程;8.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9.教学实施与资源保障;10.教学质量保障机制;11.毕业要求
五、课程体系
1.“……”专业群课程体系
按照“强化普适性技能,夯实基础性理论”的理念,突出现实岗位针对性,促进专业(群)持续发展,满足行业最新发展对岗位能力的需求,校企联合构建“基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企业特色”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遴选与专业核心能力匹配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围绕中级标准开发100-200学时的课程模块,嵌入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作为中层分立的重要内容;可围绕高级标准开发100学时左右的课程模块,列入专业选修课程,作为学生提升专业高阶技能的重要内容。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树立‘育训结合’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发展以劳动教育和基本技能实训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和实训性生产为核心、以技能大赛、职业能力等级评价和创新研发为引领、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培养为进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项目载体,实践教学总学时不低于专业总学时的60%。编制并优化和完善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库,细化内容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生产性实训和实训生产项目载体和能力要求,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实战课时不低于实践教学课时的30%;明确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能力等级(职业技能鉴定)评价能力要求,职业能力等级评价(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达到80%以上;突出卓越工匠班创新研发能力的培养,制定卓越工匠班教学模式。
3.“……”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4.“……”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实际和专业特色,构建系统性、层次性、实践性的”四位一体“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即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目标为主线,构建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以专创融合课程为突破,以生产性教学或卓越工匠培养为特色,以创新创业实践和孵化指导为关键的”四位一体“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形成科学先进、认同广泛,具有我院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改革考核形式和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论坛、社团、协会、竞赛等双创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学生的双创兴趣和爱好,努力培养一批学生创新创业之星和教学成果;积极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吸引优质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立产教融合、科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多措并举,构建具有我院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生态。
六、教学创新团队及模块化教学
(一)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打破以往按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模式,等量引进合作企业能工巧匠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兼职参与团队教学创新工作。以课程模块为基础构建教学团队,按照“专兼教师结合、专业教师技术技能互补、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原则组建每个课程模块的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团队中各教师在技术、技能、创新、职业素养等方面优势互补,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和战斗力。
(二)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的项目教学。在学校、企业和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模块化课程教学,根据教师优势承担相应项目、任务的教学工作。实施实训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团队教师定期进行交流互学,合作开展教研科研和创新工作,共同提高教学、创新和服务能力。
每个专业群设置一个育训创新团队,承担专业群“四实教育教学、实战工作设计岗位、综合性技能培养、相应师资组织管理工作。而对学生的测评考核、出题、监考等工作由专业群质量管控团队负责,实行考、教分离。
七、方案制定与审定程序
1.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牵头,由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组织实施,专业群负责人组织团队成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小组,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研讨会,依据教务处发布文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的要求,编制本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2.各专业群对制定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研讨,完善方案。
3.各二级学院组织聘请资深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人才培养方案评审组,并确保编制和评审活动由不同人员进行,评审组填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审批表》。评审意见会议内容由各院部记录保存。
4.各专业群根据评审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规范,打印成正式文稿,报教务处审核。
6.教务处将最终审核通过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汇总、印制,院党委会批准后下发执行。
八、有关说明
1.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公布的选修课进行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程。
2.鼓励学生在修读完毕业基本学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范围,多选修课程。
3.每门课程排课时,应按照“最佳学习效果、与关联课程异步/同步、有效利用实践教学条件”原则进行排课,不局限于一门课程在18个周内均匀排课的传统方式,以适用于模块化教学模式。
4.按照专业毕业要求及专业学习成果进行测评,按照四实评价方式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合格可以毕业。
5.鼓励学生考取国内外本专业群高水平(级别)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九、编制日程安排
1.6月18日前,按照学院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后,召开院部层面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题会议,聘请行业企业和教育教学专家组织研讨论证,并打印一套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的纸质材料送交教务处初审。
2.6月28日前,教务处组织专家初审完毕。
3.7月6日前,各二级学院按学院审核意见完成修订工作。
4.7月10日前,各二级学院将修订完成的电子文档(word版+pdf版,文件命名为:**学院202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交至校园内网指定位置(文档中心-单位文档-教务处-人才培养方案)。
5.7月19日,教务处组织审核完毕印刷。
教务处
2020年6月5日
附件:2020级高职教育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2020级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交通学院
教务处编制
2020年7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
目录
专业群名称
主要面向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专业群
包含专业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所在院(系)
所属专业大类
1
560501
船舶工程技术
交通工程系
装备制造
2
560302
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
机电工程系
3
560101
机械设计与制造(船舶)
4
560110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5
560509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最长六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需修满150学分。
以图表形式简洁说明组群逻辑
表1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岗位一览表
专业
所属
专业类
行业代码
面向职业岗位
企业工作岗位
职业技能
等级证书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C3731-3739
2-02-07-12船舶工程技术人员
2-02-15-05船舶检验工程技术人员
6-23-02-01金属船体制造工
船体智能化建造生产设计、现场施工、生产管理、质量检验
船体放样号料工、船体装配工
电气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
2-02-15-02船舶运用工程技术人员
6-30-04-02船舶机舱设备操作工
6-31-01-03电工
6-05-18-03船舶电工
船舶电气系统设计、现场施工、生产管理、智能检测和控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建造及配套设备的智能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装调、维护
船舶电子技工
维修电工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
2-02-07-01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人员
2-02-07-02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
6-23-10-01机械设备安装工
船舶机械设计、现场施工、生产管理、质量检验,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建造及配套设备的智能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线工装夹具的设计制作及系统装调、维护
机修钳工、机械设备安装工
2-02-07-09焊接工程技术人员
船体焊接生产设计、智能化现场施工、智能化生产管理、质量检验
船舶气焊工、船舶电焊工
6-05-18-02船舶钳工
6-05-18-02船舶管系工
船舶动力系统生产设计、现场施工、生产管理、质量检验
船舶钳工、机修钳工
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一)培养目标
电气自动化技术:掌握船舶电气设备工作原理、安装工艺、船舶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基本知识,具备船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生产管理能力,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运作与管理能力,能从事船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及检验、自动化设备及系统安装、调试、维护、设计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机械设计与制造:掌握船舶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机械制图等基本知识,具备船舶智能工装设备设计、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零件测量及生产管理等能力,能够从事船舶机械设计与制造、设备生产与安装、调试与维护、生产现场管理、船舶自动化生产线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掌握焊接电工基础、焊接工艺、焊接质量、焊接机器人、等基本知识,具备智能化焊接技术焊接操作、焊接工装夹具选用与设计、焊接质量检测与控制、焊接生产管理等能力,能够从事焊接工艺编制及实施、生产操作和工艺技术创新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船舶管系放样等基础知识,具备轮机生产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能够从事船舶动力设备安装调试、轮机生产设计及生产管理、船舶经营工作、轮机操纵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素质要求
知识要求
能力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3.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
5.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1.掌握各种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知识;
3.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与政策;
4.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5.掌握必备的英语与高等数学知识;
6.掌握必备的体育知识、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国防教育知识;
7.掌握船舶种类、船舶结构;
8.掌握船体焊接、构件加工、船体装配、造船生产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11.了解船舶建造新技术的发展。
1.具备船体焊接、构件加工与船体装配基本能力;
2.具备船体制图和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绘图;
3.能阅读一般英文资料,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4.具备船体放样与号料能力;
5.具备船舶设备选型能力;
6.具备船舶生产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基本能力;
7.具备船体建造质量检验及质量评估的能力;
具备进行船舶建造精度控制的基本能力。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
1.基于职业能力递进,创新“四层”专业群课程体系
基于多样化生源,按照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规律,构建多专业兼容,专业性、综合性并重的“基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岗位直通”的四层专业群课程体系。
2.“生产+实训+研发+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职业工作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为途径,坚持针对性、应用性、系统性、共享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基于课程模块,构建了专业群“生产+实训+研发+创业”四层实践教学体系。
表2“生产+实训+研发+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
训练项目
实施环境
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
评价方法
生产
1.生产性实训
2.竞赛项目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学习能力
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服务意识
团队意识
职业态度
产品
竞赛成果
实训
1.专业认知实习
2.专业群共享基础技能实训
3.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与“1+X”证书相结合
海洋科技文化教育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计划能力
认知能力
企业文化
职业道德
创新意识
职业行为规范
专项考核标准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研究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研发中心、教学船厂
创新能力
专利
创业
小微公司运营、教学船厂运营
管理能力
创业能力
创新思维
管理方法
创新、创业成果
(体系构建及特色描述)
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
课程主要内容
技能培养
专业群基础
船舶工程基础
1.专业导论
2.机械制图
3.船舶材料选择
4.船舶电工基础
学生图示、读图、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基本绘图技能培养;国家基本制图标准及公差配合基本知识船用材料的种类、性能及质量检测方法;船用碳素钢为主的机械加工、冷弯成形、热处理的方法和工艺过程;常用船舶焊接方法、工艺规范、焊接材料、防止焊接变形方法、工业生产中常用电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安全用电常识、电工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
专业核心
船体结构与制图
1.认识船体典型结构
2.船体识图与制图
3.计算机绘制船舶图样
各类船体图样识读及绘制能力。
船舶焊接
1.气割操作
2.手工电弧焊操作
3.CO2气体保护焊操作
4.常用船舶焊接方法设备的选用
气割操作、手工电弧焊操作、CO2气体保护焊操作、常用船舶焊接方法设备的选用能力
船舶建造工艺
1.船体放样
2.船舶结构节点制作
3.船体建造工艺编制
4.船体分段模拟制作
5.船舶模型制作
船体放样、钢料加工、船体装配焊接、船舶下水、船舶试验的实际操作能力;船体生产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的使用能力;现场工艺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造船生产设计
1.船舶生产设计前期准备
2.分段生产施工图的设计
3.散货船分段生产设计
应用绘图软件及造船专用软件进行船体图样绘制和提供船体建造数据,进行生产设计
专业综合
创业综合训练
1.高仿真船舶模型制作
2.专业综合性教育实习
使学生了解船体车间的生产组织概况与生产设施、船体装配焊接工艺的生产实际知识,学生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养;严格执行行业、企业标准,增强学生对船舶建造生产的认识,为后续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顶岗实习
1.毕业设计
2.顶岗实习
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养成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船舶建造、质量检验、生产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完成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各项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八、教学总体进程
内容
周数
学年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专门化集中实训及复习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
一
38
12
52
二
三
40
0
备注: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管理,实现模块化课程安排、模块化教学及模块化考试。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分类统计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分类统计表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数
A类课程模块数
B类课程模块数
C类课程模块数
计划总学分
计划总学时
计划总实践学时
应修最低总学分
应修最低总学时
应修最低实践总学时
应修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备注
公共必修课
13
9
26
842
472
56%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合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分类统计表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1.专业群共享课程:
(1)素质养成类课程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素质养成类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模板)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课程类型
课程属性
学分
总课时
实践课时
理论课时
周课时/周数分配
四
五
六
2005007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
共
必
修
课
A
公共
48
3/16w
200500800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6
4/14w
2005009000
形势与政策
1w
1/8w
6501001012
美育
16
1/14w
200403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0
2/15w
6
6701000142
体育与健康
B
108
90
18
2/18w
1/18w
7
6101002022
信息技术基础
2/8w
8
200600300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
66
1/16w
18/2w
2005007012
军事理论教育
24
2/12w
10
2005007212
军事训练
C
112
2w
11
2006005301
大学生安全教育
1/12w
1/10w
2006001301
劳动教育
2006001212
劳动实践课
240
60
14
2001013010
大学英语
限选
64
2/14w
小计
906
448
418
备注:1.课程类型分A、B、C三类,其中,实践学时为0的课程为A类课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30%-70%但小于总学时的课程为B类课程,实践学时等于总学时的课程为C类课程;课程属性分公共(课)、基础(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分为公必(公共必修课)、公选(公共选修课)、专必(专业必修课)、专选(专业选修课);
2.《形势与政策》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安排;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由经贸学院统筹安排;
5.《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授课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第一学期利用超星尔雅课程进行学习;线下每学期安排2个专题讲座、6个主题教育班会、2次安全演练,由学生处、安保处等部门以及辅导员、班主任完成;
6.《劳动教育》,每个班级一周的劳动教育,由学生工作处统筹安排各二级学院分别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在周学时中不予体现。《劳动实践课》,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完成60课时,不计学分。
7.《大学英语》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选修。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基础》由智慧学院统筹安排各二级学院分别开设在第一、二学期。
9.《美育》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学院统一开展的大型活动,计8课时;二是由艺术学院组建教师团队负责开出,计8课时。
10.“*/*”为“周课时/周数”。
(2)专业群集群通用课程
集群通用课程旨在奠定学生的基础能力,为群内各专业共享通用课程;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集群通用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模板)
课程
模块编码
课程模块名称
课程模块属性
课程模块类型
课程模块性质
项目载体
专业基础
5605110012
5605111112
专业导论
专必
0.5
4/2
5605112012
机械制图
4/16
5605113012
船舶材料选择
1.5
2/12
5605115112
船舶电工基础
32
20
2/16
128
备注:1.专业基础模块中包含专业导论部分,总学分原则上不得超过8学分。
2.分专业课程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
5605120112
造船基本技能
5605121112
6/1w
5605122112
3.5
54
44
6/9w
5605123212
2.5
20/2w
5605125212
5605126212
5605127212
5605128112
22
3/10w
5605130112
5605131112
6\5w
5605132112
80
20\4w
5605133112
4\10w
5605135112
20\2w
5605136112
100
20\5w
5605150112
5605151012
12\1w
5605152112
36
6\6w
5605153212
72
12\6w
660
5605160212
5605161212
高仿真船舶模型制作
20w
5605162212
专业综合性教育实习
560170212
5605171212
毕业设计
5605172212
960
备注:1.专业核心模块原则上不得超过42学分,模块总数不大于6个。
2.课程编码和项目课程编码按同一规则编制,其中项目课程可以同时作为跨专业选修课来开设。
3.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按周记载,例如2w表示2周;
4.带“★”为专业核心课程,“*/*”为“周课时/周数”。
5.表中任务载体填写专业教育模块开展课程的载体;
6.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20周),其中毕业设计作为必须完成项目不单独设置学分学时,设计内容以成果形式为主;创业综合训练(教学实习)环节根据实际在表中填写,主要是指在工作室、生产企业进行的实际项目学习训练,例威之商韵、松海大酒店、数媒艺术设计工作室等。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教育类选修课程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教育类选修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模板)
编码
5605181112
三维造型设计
专选
3/16
创意设计
5605182112
船舶舾装件制作
4/12
斜梯制作
5605183012
船舶防腐与涂装
2/13
6500T散货船
5605185112
海洋平台设计制作
海洋平台桩腿制作
5605186112
船舶精度控制
39
15
31
3/13
油船分段测量分析
5605187112
机械设计
4/10
锚机设计
5605188012
船舶检验
5605189012
高等数学
4/14
5605190012
船舶专业英语
5605191112
船舶电气施工工艺
35米半剖游轮控制箱施工
5605192112
船舶辅机拖动控制
78
6/13
6500T散货船辅机拖动线路安装与检修
5605193012
船舶航行性能
须选合计
160
能力拓展类课程
能力拓展类课程主要为线上线下开设的小学分、少学时、重技能、有趣味的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分层分类公共选修课程,要求各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达到20学分。所有开设的课程在教务系统的课程平台中,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进行选课。
(2)电气自动化专业
(3)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
九、教学建议
(一)教材
优先采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高职高专船舶类教材。
(二)图书及数字化(网络)资料
船舶建造规范规;造船企业内训教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
(三)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
应用多媒体、模型、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实现理论知识点与实际一一对应。专业核心课程实行“成果引导、项目驱动、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图5:成果引导、项目驱动、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对学生学业全面采用“四实”标准进行评价,即按照实理、实训、实战、实习四个维度,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1.实理,指实用理论,即学生获得相应能力和技能所必要的实用知识和理论,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2.实训,指技能训练,即学生通过强化训练掌握某种专项技能和核心能力的程度。
3.实战,指生产经营,即学生在校内真实职场环境中通过生产性实训、实体性经营等活动,获得综合能力的成效。
4.实习,指跟岗和顶岗实习,即学生在实习单位参加教学实习,重点考核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工作态度、工匠精神、工作业绩。
实理评价的分值占比不超过25%,技术型专业的实理评价分值占比不超过40%。实训和实战评价的分值占比原则上不低于60%。
十、教学保障
(一)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
姓名
委员会职务
工作单位
职称
职务
戚晓霞
主任委员
教授
交通工程系主任
5700815
孙伟力
委员
教务处处长
5710069
苗杰海
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总经理
0631-5297977
邹华进
威海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7763008
陈伟
克莱特风机
生产制造部总监
15953861035
杜立建
中航威海船厂
人力资源部部长
5380692
曹先锋
副总
18136637770
周安昌
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
高级经济师
信息部主任
5300815
赵永波
中航威海船厂有限公司
技术部长
5322661
张洪涛
哈工大(威海)
副教授
研究员
18663136323
谢军
华东数控
人事部经理
13034565885
(二)师资配备标准
由专业群建设负责人全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由专业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团队,明确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和工作职责,相互合作,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按照威职院办字〔2012〕80号《专业(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及威职院办字〔2012〕81号《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的要求执行;
2.专任授课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3.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具备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包括放样工、船体装配工、焊工)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
4.本专业专任教师“双师”资格的比例要达到100%;
5.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例1:18左右,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6.专任教师应具有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以及职业课程开发的能力。
具体师资队伍建设及配置要求见下表:
师资队伍建设及配置表
配置要求
负责部门
责任人
文化素质课程
基础文化课
每门课配1名有经验的教师
课程归口管理院部门
思政课程
马院
体育课程
体育部
专业基础课程
理实一体
每门课配1名有经验的教师,且需具备双师素质
交通学院教学办
实训类
专业核心课程
理论
每门课配备一个课程团队共同完成课程,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船体教研室
专业拓展课程
由专业拓展方向方面有专长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且需具备双师素质
实践类
综合素质课程
每门课配备一个课程团队共同完成课程,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三)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五位一体”技能训练平台实训项目与设备系统配置方案
训练平台类别
实践教学场所
实践教学任务
主要仪器设备
数量
单位
功能描述
面积(m2)
/工位数量
建设状态
(已有/共享/扩充/待建)
是否一体化
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焊接实训室(J楼450)
焊接基本技能实训
气割基本技能实训室
全数字手工直流弧焊机
台
1200/40
共享
全数字半自动气体保护焊机
全数字氩弧弧焊机
脉冲气保焊机
焊接集控系统
套
焊接烟尘净化系统
焊接用工位焊件转化架
个
焊接演示平台
焊条烘干箱
辅助设备等
若干
专项技能训练平台
船舶CAD/CAM实训室(J楼355)
主流造船软件实训
电脑
100/60
已有
是
三维造型软件
上海东欣SPD造船软件
船体放样实训室(J350)
船体放样实训
船体结构制作实训
激光经纬仪
500/50
50m钢盘尺
木样条
吊线锤
鸭嘴笔
2m地规
月牙尺
手锤
压铁
感人
船体装配实训室J168
结构节点装配
典型分段装配
焊机
300/40
平台
工作台
下料、胎架等
数控等离子切割设备等
扩建
船舶建造仿真实训J355
建造流程及涂装实训
船舶建造流程交互实训模块
在建
典型海工平台建造流程交互实训模块
船海涂装工艺设计仿真实训软件
综合能力训练平台
精度控制实训室(J355.J168)
分段测量
典型环形中部分段
经纬仪
全站仪
水平仪
支架
测量软件
测量数据分析
三维精度分段管理软件
三维分段模拟预拼软件
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船模创新工作室
承担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及创新能力培养
激光雕刻机
50/4
机械雕刻机
就业创业能力训练平台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承担学生企业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威海东海修造船有限公司
山东华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天润曲轴有限公司
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有限公司
威海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
威海万丰镁业有限公司
毕业要求是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