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经济法的历史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一)引言概述: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起源、发展阶段、全球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等五个大点来阐述经济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法不断适应和引领经济的需求,成为国家和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保障。

未来,经济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法制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等方面不断深化和完善。

第一编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引言: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律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而逐渐形成。

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体系。

本文将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以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和重要性。

正文:一、经济法的起源1.经济活动与法律的关系: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产生及其对法律的需求。

2.古代法律与经济:古代社会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和古代法律制度的应对方式。

3.巴比伦码头法典的出现:巴比伦码头法典作为最早的经济法规的产生和发展。

2.中世纪的经济法体系:封建社会中经济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工业革命与现代经济法:工业革命对经济法的影响和现代经济法体系的形成。

三、经济法的国际化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的冲击和影响。

2.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国际经济组织在推动经济法发展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3.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等领域的国际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

四、经济法的分类和体系1.经济法的基本分类:经济法的一般性分类和特殊性分类。

2.经济法的主体和对象:经济法的适用主体和适用对象的分析和规定。

3.经济法的体系结构:经济法体系的构建和不同国家的经济法体系特点。

五、经济法的作用和意义1.经济法保障经济秩序:经济法对经济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2.经济法保护市场参与者权益: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益的保护和规范。

3.经济法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法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总结:经济法作为一门专门针对经济活动的法律学科,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代的法律制度到现代的国际经济法体系,经济法在保障经济秩序、维护市场参与者权益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经济法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经济活动提供更加稳定和规范的法律环境。

论经济法的历史本文讨论经济法的历史必须区分现代经济法和古代经济法,其区分的根本标志在于统治者是不是有意识地通过经济法来调控宏观经济。

由此,经济法可以追溯到最早的2000多年前的齐国税法,而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则起源于大萧条时期的德国。

标签:经济法;历史;词源一、经济法的词源经济法历史演进最初的本源就是经济法的词源,正如其他概念性的事物一样,经济法这一个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词源始终与概念的内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研究词源也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法发展的脉络。

经济法最初的词源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其主要内容是“自然产品和人工产品的分配”。

因此,经济法最初的含义是国家分配产品的法。

这虽然与现代经济法的内涵想去甚远,但是却触及了最核心的一点,即国家的主导性。

二、经济法的历史演进笔者认为经济法的起源不得一概而论,应该区分为现代经济法和古代经济法。

二者区分的标准在于,统治者是不是有意识地通过经济法来调控宏观经济。

从结果论上看,古代就存在税法,但它不能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因为当时统治者的主观目的不是为了调整宏观经济而是搜刮民众财产以维护统治秩序。

故笔者在下文的论述中作了一定的区分。

(一)经济法的最初起源从结果论上看,经济法最初的起源应该是在古代。

由上文可知,经济法是国家调整经济之法,那么调整社会收入分配,促进资本合理配置的税法理所当然应该被纳入经济法的范围。

而税收是和国家相伴而生的,因此,税法可能真正是经济法最初的起源。

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

岁饥不税,岁饥弛而税。

”其具体做法是:每两年征税一次。

丰年的税率是十分之三,平年十分之二,歉收之年十分之一。

饥荒之年不征税,或等到灾情缓解后再征税。

再例如秦田律规定“顷入刍三石,稾二石。

”这些都是古代的税收制度和规则。

第一章经济法的历史第一节经济法的历史概况第二节关于中国经济法第一节经济法的历史概况经济法属舶来之物,考察其由来、产生与发展,可归纳为三句话:语源于法国,产生于德国,发展在东、西方国家。

一、经济法语源于法国大多学者认为,“经济法”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两个空想社会主义大师摩莱里(Morelley)和德萨米(Dezamy)分别在其代表之作《自然法典》(1755年)和《公有法典》(1842年)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其实这两个空想者所言“经济法”并非于法律或法规意义上使用,而是用以表述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的分配法则。

“经济法”的真正始作俑者当推法国经济学家、政治家蒲鲁东(Proudhon),他在1865年发表的《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一书中提出,法律应该通过“普遍和解”的途径解决社会生活的矛盾,为此需要改组社会,由“经济法”来构成新社会组织的基础。

因为公法会造成政府过多地限制经济自由,私法则无法影响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构,它们都无助于实现“普遍和解”目标,故社会组织将建立在“作为政治法和民法之补充和必然结果的经济法”基础上。

可见,蒲氏所称“经济法”已反映出今日之经济法理念。

经济法语源于法国,但是,法国未能就此产生实在的经济法。

经济法从空想变成现实并展开理论研究,则首先出现在了邻近的德国,德国成了经济法的发源地。

二、经济法产生于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为成为经济强国,以一战和战后重建为背景,大力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和管制经济,对产业实行国有化和社会化,与此相应颁布若干具有直接经济内容、体现国家干预意志、甚至直接以“经济法”为名的法令、法规,如《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通知》(1915)、《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1916)、《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1919)、一系列《卡特尔令》等。

经济法的历史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制度和规则的法律学科。

它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分支,旨在保护和促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经济活动的早期阶段。

古代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因此古代的经济法主要是围绕土地和农业展开的。

例如,古代的农业法规定了土地的使用权和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等方面的规则。

此外,古代的贸易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规定了商品交易的规则和合同的履行。

这些规则和制度为古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工商业的兴起,经济活动逐渐多样化,经济法也相应发展。

在欧洲的中世纪,城市商人开始组织贸易活动,形成了一些商会和行会。

这些组织制定了一些商业法规,如合同法和商标法,以保护商人的权益和确保交易的安全。

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金融法的出现,例如兑现票据和借贷合同的法律规定。

现代经济法的发展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产业和企业层出不穷。

为了应对这一变革,国家开始制定更为细致和完善的经济法律体系。

例如,公司法规定了公司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和股东权益等方面的规则,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则确保了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工时、工资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标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济活动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国际经济法开始发展。

国际经济法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法律规则,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制定了关于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争端解决等方面的规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除了以上提到的领域,经济法还涉及到金融法、税法、竞争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法律规则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经济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无论是古代的农业法,还是现代的公司法和国际经济法,都旨在保护和促进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它指导和规范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维护着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在经济法的概述方面展开探讨,涵盖经济法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则以及在国内外的应用等方面。

一、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简单来说,是指那些专门用来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包括了经济制度、经济规则和经济行为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旨在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经济法的历史发展经济法的概念在古代已有所体现,例如古罗马时代的市场规则、商业交易法等。

但正式建立经济法学科体系要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

当时,法学家开始意识到经济活动需要独立的法律规范来调整,于是经济法逐渐成为法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法的研究和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经济法纳入法律体系中,并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和引导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自由原则:经济法倡导市场主体的自由行使经济权利,保护经济自由和竞争秩序的形成。

2.平等原则:经济法追求平等的经济条件和机会,禁止不正当的垄断行为,并维护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

3.公正原则:经济法要求公正的交易和公平的利润分配,维护市场秩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4.效率原则:经济法追求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鼓励市场主体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经济活动。

四、经济法在国内外的应用在国内,我国的经济法体系已经逐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则和制度保障。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的立法和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秩序。

在国际上,经济法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等在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中起到了承办人的作用。

第一单元经济法的历史一、单项选择1、最早使用“经济法”一词的著作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公元前C.19世纪D.17世纪3、西方经济法以竞争法为核心,而创竞争法先例的是()。

A.德国B.美国C.法国D.日本4、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一部经济法典由()于1964年颁布。

A.美国B.古巴C.原捷克斯洛伐克D.安哥拉二、多项选择1、经济法语源于法国,代表性人物有()。

A.摩莱里B.德萨米C.蒲鲁东D.赫德曼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具体表现有()等几种情形。

A.战争经济法B.危机对策经济法C.计划经济法D.社会协调经济法或振兴经济法三、判断1、经济法的产生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2、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的经济法产生于古代社会。

()3、美国最早产生了经济法。

()4、法国空想大师摩莱里和德萨米提出的“经济法”概念,表述的是其设想的理想社会的分配法则。

()5、我国经济法的产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

()四、简答1、为什么说经济法产生于德国?2、原苏东国家经济法具体怎样的特点?3、我国经济法发展历程中产生有哪些学说观点?4、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殊性?第二单元经济法的概念一、不定项选择1、德国的经济法学说有()。

A、方法论说B、世界观说C、集成说D、对象说2、日本的经济法代表人物主要有()。

A、金泽良雄B、卡斯凯尔C、林克D、丹宗昭信3、法国的经济法学说有()。

A、克劳德尚波的企业法说B、让泰的国家干预经济法说C、罗伯萨维的普遍经济利益法说D、金茨布尔格的政策经济法说4、前苏联经济法学说流派主要有()。

A、“两成分法”学派B、综合部门法学派C、纵横经济法学派D、经济行政法学派5、1986年前后我国经济法形成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A、综合经济法论B、学科经济法论C、经济行政法论D、纵横经济法论6、经济法特征有()。

A、经济性B、变动性C、社会性D、综合性二、名词解释1、经济法2、国家干预三、简答题1、简要概括我国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学说观点。

2、简述经济法的定义及其基本涵义。

3、简述经济法的特征。

四、论述有人认为经济法是关于经济的法,试述你对经济法本质的认识。

第三单元经济法的地位与体系一、单项选择1、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法的调整对象B.法的关系C.法的调整方法D.法律法规2、法的体系的构成要素是()A.法的部门B.规范性文件C.法学学科D.法律规范3、经济法与行政法调整的管理关系都是以()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2、简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和联系。

五、论述1、试述我国经济法的独立法律地位。

2、试论我国经济法体系。

第四单元经济法上的主体一、不定项选择1、经济法的基本主体包括()A.国家经济调控主体B.市场主体C.社会中间层主体D.监督主体2、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体系中的市场主体,主要是指()A.投资者B.经营者C.劳动者D.消费者3、下列可以成为经济法主体的包括()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个体工商户D.公民4、取得我国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A.宪法B.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C.行政法规D.证券法E.合同法5、下列属于经济法调控管理主体的包括()A.最高人民法院B.国务院C.最高人民代表大会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6、下列哪些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是以宪法为依据的()A.国家权力机关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职权和地位B.国家行政机关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职权和地位C.国家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职权和地位D.各类经济组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具体法律地位7、下列经济法主体资格是通过核准登记方式取得()A.法人企业B.合伙企业C.独资企业D.经济管理职能事业单位8、有关经济法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家机关,只有国家经济管理机关B、经济法主体中,最广泛的一类是经济组织C、国家、公民个人、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是特殊的经济法主体D、外国公民也能成为中国经济法的主体二、名词解释1、经济法主体2、经济法主体资格3、经济法的调控管理主体4、经济法的市场主体5、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三、简答简述我国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方式。

简述我国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我国国家经济调控管理主体包括那些?社会中间层主体包括那些?四、论述试述经济法主体的特征。

试述我国经济法主体体系的结构。

第五单元经济法上的责任与奖励一、名词1、经济法上的责任2、经济法上的奖励二、判断1、象民法上的责任限于民事责任一样,经济法上的责任就是指经济责任。

()2、经济法上的责任具有综合性,并不限于单一责任。

()三、简答1、经济法上的责任具有怎样的特点?2、简述经济法上的责任类型3、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

4、简述经济法上的奖励。

第六单元市场规制法导论一、名词1、市场规制2、市场规制法3、市场竞争行为4、市场交易行为二、简答题1、简述市场规制法的目标。

2、简述市场规制法的经济学基础。

三、论述题试述市场规制法的体系。

第七单元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单项选择1、下列哪种有奖销售行为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A.甲从工厂搞到一批次品,利用有奖销售,次品价格还高于同类商品价格B.某汽车贸易公司有奖销售规定,凡购买其小汽车价格达30万元以上者均可获价值5500元的礼品C.某公司为扩大市场影响进行连环有奖销售,规定最高奖为三室一厅房子一套D.某饮料厂在有奖销售时事先让本厂职工抽出特等奖,对外宣称是其抽奖所得并隐瞒其职工身份2、下列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海鲜B.有效期限将至的食品C.为清偿债务而销售的衣服D.积压电动玩具2、某燃气公司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燃气灶,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应当()。

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B.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C.没收违法所得D.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三、填空1、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被他人擅自作()使用,足以(),该商品即可认定为知名商品。

2、虚假表示原产地的行为包括对()、()或出处的隐匿或虚假表示行为。

3、按有关法律规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由()认定处理。

4、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销售商品的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其经济优势违背(),在销售商品时,要求购买者以()条件,或接受其他不合理条件。

四、判断1、甲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不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被侵犯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为获得损害赔偿只能先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调解要求,然后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3、经营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承担合理调查费用。

()五、名词解释1、不正当竞争2、竞争法3、商业贿赂4、商业秘密5、有奖销售6、反不正当竞争法六、简答1、简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征。

2、简述竞争立法模式。

3、简述商业混同行为的特征。

4、简述商业贿赂的特征。

5、简述侵害商业秘密的几种行为。

6、简述商业诽谤的构成要件。

七、根据以下资料,运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进行综合评析2003年九、十月间,曾发生了一起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舆论炒作事件。

该事件起因于一起普通官司,一方是北京的一位消费者龚女士,另一方则是知名企业云南盘龙云海药业公司。

龚女士服用云南盘龙云海药业公司生产的排毒养颜胶囊已有数年。

服用初期,即有腹胀痛和经期不良反应。

停药以后,不良反应虽然不治而愈,但却出现继发性便秘。

医生估计,其长期服用的排毒养颜产品中的大黄可能是元凶。

在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大黄性味苦寒,不能久服,否则会导致便秘。

龚女士认为,对于服用大黄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生产厂家不可能不知道,但却不在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上标明,侵犯了其知情权。

于是,龚女士一纸诉状,将盘龙云海告到法院。

公司得知被起诉后,希望能找到该女士,准备组织一些专家对其病情详细诊断,可未果。

诉讼过程中,中国青年报发表长篇报道《一场官司戳中药品管理法规软肋———中药为何不标明“不良反应”》。

此报道内容比较客观,从这起官司入手,对当前中药不标明“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原因作了分析。

天津《今晚报》全文转载。

可是到了9月下旬,有关报道再次升温,对中药的指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仅22日一天之内,国内就有75家报纸再次炮轰中药的不良反应,内容是来自新华社的另一篇电讯稿。

报道称,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对1994年至1999年10月因药源性疾病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致命药物中,中药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三位。

THE END
1.保命35名词包含关系(三)1.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国家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实体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jYwNjA2OA==&mid=2247552063&idx=2&sn=d23e09e75057c3ef70c53a39e68e0230&chksm=fc38bd6a8e264978d07d4997175828983cd7049b90fe7325760e8706e6628fed8f57a704457e&scene=27
2.简述经济法体系构成经济法体系主要由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和经济法律关系内容三大部分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先决条件,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经济法主体包括以下几类: 自然人:指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法律主体,包括公民、无国籍人和外国人。 法人:指具有民事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650431461829991180.html
3.经济法的体系(精选十篇)具体来说, 按主体地位的是否平等将程序法划分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按照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将刑事诉讼法与前述两种诉讼法区分开, 这样对同一整体以不同依据进行切割而得出的分类是有极大漏洞的, 其中重要表现就是, 经济法关系的诉讼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个体系中。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18joby.html
4::论经济法体系尤其要指出的是,传统经济法体系尽管把计划和计划法奉为至上至尊,但对计划本身缺乏科学的理解,视计划为指令、集权、数字,把计划当作是可以不受市场规律制约的包揽一切的东西,这种经济法体系是注定难以建立的。而实质上,我国从来也没有制定过真正意义上的计划法,所谓的计划法只不过是各种行政命令,因此,以计划法为"http://iolaw.cssn.cn/zxzp/200412/t20041201_4594279.shtml
5.论我国宏观经济法的理论体系获奖成果名称 论我国宏观经济法的理论体系 获奖者姓名 卢炯星 机构 法律系 年度 2003 颁奖部门 福建省政府 获奖时间 2003-11-01 获奖等级 三等奖 获奖级别 hj_q 成果项目 福建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 成果形式 论文 第几作者 独撰 合作者 备注 上一条:医患关系法论https://law.xmu.edu.cn/info/1087/6232.htm
6.[经济法]第十五章金融法律制度金融法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我国金融法,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金融事业的一个法律部门,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央银行法 一、中央银行的设置和性质 中央银行,在我国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是行使金融监督管理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属于国务院https://blog.csdn.net/robur/article/details/1786638
7.论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0221224115800.doc论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doc 17页大小:74.5 KB 字数:约1.28万字 发布时间:2023-01-02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24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论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224/7112120161005025.shtm
8.我国经济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其自身的盲目性以及其自身的混乱性, 这就必须要依靠我国的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来约束经济市场本身的缺点。我国的经济体系从旧的经济法体系制度到新的经济法制度转变的整个过程中, 因为受到传统经济制度体系的约束, 所以, 国家必须加强对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经济法的公平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89349.html
9.经济法概述经济法ppt大学课件预览80年代中期以后,因应改革深入的要求,,民法通则,出台施行,经济法的发展一度陷入低潮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锁定市场经济之后,更兼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解体,公有制基础上经济法的发展重任落在国人肩头,为此当前我国正加紧建立、完善包括经济法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也趋于成熟。 http://read.cucdc.com/cw/84279/101547.html
10.经济法的体系都包括哪些经济法体系的构成包括以下5点:1、调整经济关系主体的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满足https://iask.sina.com.cn/jxwd/6gCJFtuhZ21.html
11.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体系也叫做法的体系,或者部门法体系,是一个国家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也被称作部门法,是根据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不同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主要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法律部门: https://www.kaoyaya.com/shicao/236422.html
12.经济法概念范文12篇(全文)存在大量的法律法规, 多次使用经营者这一概念, 但是没有对经营者的概念采取下定义的方式进行界定, 只涉及其特征, 规定其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综上, 在我国经济法组成的法律体系中, “经营者”的概念被普遍使用, 采取下定义的方法明确界定“经营者”内涵的法律法规为数不多, 且内容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rmn4dwb.html
13.论经济法的体系化标准最后,本文提出了“市场”标准的市场主体、权益和行为三要素,并将该三要素与我国现行经济法律规范条文和经济法学分支学科设置相联系,从经济法立法实践和经济法学科建设层面提炼市场主体、权益和行为。 一、问题缘起:经济法体系化的研究演变 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经济法体系,张士元提出经济法体系包括经济法律体系和https://www.360doc.cn/article/235213_1048331335.html
14.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在发生经济业务时,单式记账法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复式记账法则在二个账户中登记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烧结的主要目的是造块,过程中无造渣过程,因而无法进行脱硫。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2017年度甲公司发生如下交易或事项:(1)1月3日,甲公司出售某办公楼,实际收取https://www.shuashuati.com/ti/0738b8cca46e4989a6d89f77e15cfd0d.html?fm=bdbdsa6f12ae3483ba4aab76ffbefd4cc1053
15.2024年4月自考00244经济法概论考试真题自考15.根据我国计划法律制度,计划实体法体系不包括 A.确认政府计划机关法律地位的组织法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法 C.规定企业发展目标的企业计划法 D.产业政策法 16.下列关于国家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A.计划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B.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比市场更有效率 https://zikao.cwjedu.com/lnzt/75456.html
16.全国2018年10月自考经济法概论考试真题30、在财政法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府采购法B.预算法 C.国债法D.税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https://zikao.eol.cn/a/2019012722024.html
17.我国的法律体系(部门法体系)通常包括:宪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①宪法;②民法;③商法;④经济法;⑤行政法;⑥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⑦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⑧刑法;⑨诉讼法。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我国https://www.bkw.cn/tiku/Dn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