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2012年10月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注:不同专业的历年真题,只要课程的代码和名称相同,均可共用参考。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稳定性

D.等级性

2.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

A.水源

B.水运

C.水量

D.水利

4.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

A.西夏

B.西戎

C.西狄

D.西羌

5.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

B.先秦文化

C.秦汉文化

D.唐宋文化

6.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

B.锡器制造

C.青铜器制造

D.铝器制造

7.截止目前,认识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

A.半坡文化遗址

B.二里头文化遗址

C.赤山文化遗址

D.河姆渡文化遗址

8.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赵公明

B.黄道婆

C.太上老君

D.鲁班

9.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是在

A.商周

B.春秋战国

C.两汉

D.南北朝

10.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黄道婆是

A.宋代人

B.元代人

C.明代人

D.清代人

A.明代中后期

B.清代初期

C.清代中期

D.晚清时期

12.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秦代

13.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A.太师、太傅、太保

B.尚书、中书、门下

C.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太尉、太常、太仆

14.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昭穆制

15.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君王的首要职责是

A.树立权威

B.军事征伐

C.修养生息

D.沟通天神

16.春秋时期,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是

A.齐国

B.鲁国

C.晋国

D.秦国

A.《礼论》

B.《正论》

C.《天论》

D.《乐论》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辩证发展思维方式的观念是

A.中庸之道

B.天人合一

C.知行合一

D.重义轻利

1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原始社会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C.《荀子??礼论》提出了“天人之分”的观点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密切的联系

20.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

A.礿

B.禘

C.尝

D.蒸

21.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22.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或不能直呼其名的文化事象称作

A.避讳

B.语音

C.语系

D.崇拜

23.实行“书同文”政策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代

C.西汉

D.唐代

24.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

A.官话

B.天下语

C.国语

D.雅言

25.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

A.抽象艺术

B.形体艺术

C.形象艺术

D.动感艺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

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

D.汉民族文化

E.东方文化

27.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功是依靠

A.和平

B.联合

C.融合

D.谦让

E.战争

28.汉武帝在遣使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先后派出的使者有

A.唐蒙

B.司马相如

C.班超

D.许慎

E.张骞

29.七巧板又称

A.七巧图

B.七巧积木

C.智慧板

D.万花板

E.鬼谷算

30.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

A.整体思维

B.类比思维

C.抽象思维

D.辩证思维

E.形象思维

非选择题部分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中国传统文化

32.法家

33.政绩观

34.察举制

35.“儒学复兴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古代林木滥砍乱伐的重要原因及严重后果。

37.简述分封制的特点和意义。

38.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

39.简述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种类。

40.传统语文教育包括哪几项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42.试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性。

TEL:蒋老师17773102705

1、鉴于各方面资讯时常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实际以考试院通知文件为准。

THE END
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精选6篇)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征、缺陷及现实影响 内容提要: 在中国现时法渊源中,只有成文法规范,没有判例。然而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在一部成文法典颁布后不久,又要针对该法的空白和漏洞发布法律解释,但仅凭法律解释,是不能解决成文法所固有缺陷的。纵观我国历史,判例也曾经是法律的渊源,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也是其优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ja1s3r2.html
2.五年制《历史》第一学期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学习园地10.宰相制度的废除始于( C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 A ) A.法律 B.理性 C.权威 D.宗教 12.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43.html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4.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对于康熙后来发布的圣谕除逐条讲解并附有相应律文的之外,还编了诗歌在民间传颂。这种法制宣传既增加了法律的亲情味,又强化了道德的规范力,将家庭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法制宣传和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法律包容性大,体制稳定性强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28.html
5.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7、坊市门禁制(仅作参考):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对作为居民区的坊和商业区的市的严格隔离,并对“市”进行官设官管,施以监控后,一个封闭式的市制便形成了。按照同类而聚的原则,所有的商肆都被集中到市内。市的周围被高高的市http://html.study.yanxiu.jsyxsq.com/el/proj_1153/article/37002/5054285.htm?ms=1467630021177
6.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docx简述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摘要:我国古代的羁縻政策是封建统治者对社会经济进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实意义,对我国现代民族区域自治供给借鉴。 关键字:唐代 羁縻府州 制度 特点历代统治者都生疏到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始终都实行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63302227.html
7.自考婚姻家庭法复习资料,历年真题5、美国的法律体系可说是渊源于英国法,但其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更显开明和开放。美国婚姻家庭法的特点在于以州的立法为本位。 知识点二 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沿革 (一)古代婚姻家庭立法 1、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具体制度来说,婚姻嫁娶方面有“六礼”之制,婚姻离异方面有“七出”“三不去”之规,最早https://zhuanlan.zhihu.com/p/59906328
8.2017年4月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真题完整版3.马基雅维里认为,一个国君要获得统治的成功一向有两条道路,一是用法律,二是用 A.神性 B.宗教 C.武力 D.仁慈 4.以下属于西方法律传统最为明显的特点是 A.法律制度与其他制度有鲜明的区分 B.法律职业者接受专门的训练 C.存在法律的实体和体系的概念 https://zikao.eol.cn/a/201709271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