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其说3000多年前,古人有“法”可依文明探源

现代社会法律无处不在,时刻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秩序。而在古代社会,法律也一直存在。

殷墟甲骨文,不仅记录了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还蕴含着古代法律的萌芽。

从“五刑”看夏商法律意识

商朝人的占卜行为往往是以兽骨和龟甲作为载体,占卜后的甲骨由专人集中储存,最后瘗埋于土坑中,从而形成了珍贵的地下“甲骨文档案库”,这些卜辞内容就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法律文化。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文研究专家、郑州大学甲骨学学科首席教授宋镇豪介绍,夏商时代,统治者已有意识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周礼·秋官·司刑》细分“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墨各千”。而当时的“五刑”指保证法律实施的五种刑罚,通指大辟(砍头)、宫(毁坏生殖器官)、劓(割鼻)、膑(凿去膝盖骨)、墨(黥刻面部而涅以墨)。

商代大体沿用了夏代的“五刑”,20世纪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资料证明,商代的刑法及诉讼体制已经比较完备。例如,殷墟甲骨文中有关墨刑、劓刑、刵刑(割耳)、刖刑(砍脚或脚趾)、椓刑(宫刑)“五刑”的记载屡见不鲜。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小屯南地甲骨》第857片的卜辞,为商代墨刑提供了直接证据。

宋镇豪说,从古代文献对“五刑”轻重次序的不同排列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观念差异。同时,甲骨文中反映的肉刑轻重等次架构,视墨、劓、刵、刖、椓为“五刑”,与《尚书·吕刑》的肉刑排次和“爰始淫为劓、刵、椓、黥”相当接近,又显示了商代法律与后世法律之间的因循沿替关系。

法:平之如水、去不直

在殷墟“车马坑”旁边的“甲骨文”碑林中,记载着“武丁狩猎而出车祸”故事的石碑上,有个“井中有人”的字,这究竟是个什么字,时至今日,专家们依然有不同意见。

已故中山大学教授、甲骨文研究专家商承祚先生曾判定,甲骨文中那个“井中有人”的字,应该是“囚”字。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出中国远古时代一种极为文明的监狱管理制度。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虽然尚未出现“法律”这一确切词组,但“法”和“律”两个字却已经有了规则、规范的含义。

查询资料显示,“法”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说文解字》中对“法”字的解释是:“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这里的“灋”即为“法”的古字,意指刑法。该字由三部分组成:水、去、廌。“水”代表执法要公正如水;“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会用角抵触理屈之人;“去”则表示去除不公。这一解释揭示了“法”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随着古人智识的开化和理性的提升,“法”字构造虽去掉了“廌”,但仍保留了“平之如水”和“去不直”的含义,成为现代法律的溯源。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原副院长于成龙介绍,甲骨文中有“师惟律用”的记载。“律”字左从“彳”,表示行走、执行;右为“聿”,像手拿毛笔之形。在古代,律管用于矫正音准,由此引申为法律、约束。推测造字之初,“律”可能表达行为准则之意,后引申为法律、约束的意思。

刻辞正反面释文。释文记录了商王武丁的一起车祸。

商朝法制:制约社会风俗,矫纠民风

在商朝的法律体系中,对不孝行为的惩罚极为严厉。宋镇豪解释,由于商朝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宗族或家族组织,推重孝行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内部和谐稳定,也有助于强化血亲贵族统治集团的世袭统治地位和商朝王权政体的社会基础。因此,商朝期望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引导社会风俗的健康发展。

商朝还制定了很多法律来约束官员的行为。《尚书·伊训》记载,伊尹制定了“官刑”,用来警告百官。官员如果犯了“三风十愆”的罪,就要受到惩罚。“三风”即巫风、淫风、乱风,“十愆”即“三风”里包含的官者最容易犯的错误。这些法律均可看出夏商统治者利用纪、纲、训、典、刑、罚对社会风俗进行矫纠和规范的用心。(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莫韶华)

THE END
1.安化二中2008届高三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三)教研活动(7)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 (8)清朝: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 八、中国古代民族和人口的迁徙及其意义 1.流向:①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元朝的女真、蒙古人的南下。②北方人民南迁。如西晋末年起,北方农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落江南。③内地人http://www.ah2z.com/jxyj/jyhd/content_1371
2.社会转型期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具体表现: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3.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经济法律制度。文章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通过溯源中国古代经济法,探寻“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经济法的历史由来,揭示中国古代经济法不同于西方近现代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以纠正“中国古代并无经济法”的长期认知https://cfr.swupl.edu.cn/xsdt/3b563a51d28447c3a16866b3208a2645.htm
4.中国法律史研究范式之比较中国法律史研究范式之比较 ——范式的类比、对比与范式转换 在现今主流中国法律史经典著作中,或有视域贯通上下五千年的编年体通史,或是着眼于某一朝代、扎根于某一角度展开叙述的详史,它们所采用的视域和引以为据的一套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书作的内容和作者的核心观点。笔者通过对现今中国法律史主流教材和学者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1/id/7756524.shtml
5.科学网—中医的是是非非的确,中医是中国文化遗产,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然而,医学也不是纯自然科学,医学实际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早在150多年前,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魏尔啸就说:“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其实,中医正是处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处。不同的只是古代自然科学和古代社会科学的交叉处。那么,当现代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7-892768.html
6.中国古代法律对中国现代法律是否有所影响?当然是有的,正如同中国现代文化的与古代文化并不割裂一样,中国现代法律也对中国古代法律进行了“扬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9090008/answer/3435307380
7.指出中国古代法律与古罗马法律的显著不同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1)法律性质不同,中国古代法律包括奴隶制及封建制两种性质,古罗马法律只有奴隶制的性质.(2)法律结构不同.中国古代法律民刑不分以刑为主,而古罗马法律则私法发达公法不发达.(3)法律内容不同.古罗马法律有最早的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f30f6bff162c5293e5715bed8fe7031.html
8.国学网站——浅论礼法传统的社会历史根基——中国古代社会的二元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古代社会综合治理结构和礼法二元法律传统进行剖析,进而论述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基,即中国古代社会二元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引发对法律的本质和内涵的中国和历史维度的思考。 关键词:礼法、二元论、法律文化、政治格局 http://www.guoxue.com/lwtj/content/lifang_qllfc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