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五普法在云南】云南牟定:“五用”工作法深化农村普法宣传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牟定县地处云南省中部,县城距州府楚雄32公里,离省会昆明19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464平方公里,下设4镇3乡、84个村委会5个社区、778个自然村、1206个村居民小组,耕地面积20.73万亩,人口20.34万人,人口密度138.5人每平方公里;主要居住汉、彝、苗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6万人,占总人口的23.6%。全县有少数民族聚居乡镇2个;有少数民族聚居、散居村委会61个,占全县89个村(社区)总数的68%;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的自然村238个,占全县771个自然村总数31%。
牟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素有“彝族左脚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腐乳之乡”和“匠人之乡”的美誉,牟定彝族左脚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万人同跳左脚舞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起源于明清时期的腐乳远近闻名,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牟定县全面推行“五用”工作法,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实效性,让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打通普法惠民“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2017年以来依法治县工作连续三年考核名列全州第一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综治平安建设考核名列全州第一名,被命名为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并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坚持民族干部送法下乡
培养普法骨干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地熟、人熟、语言通的优势,以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脱贫攻坚帮扶“结亲”干部、“五老人员”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以及“一村一警一助理”、村社区法律顾问等为骨干,组成县级少数民族法治宣讲团1个,乡镇少数民族法治宣讲团7个,村社区少数民族法治宣讲团61个,共有宣讲员210余人,定期不定期深入到少数民族村组、乡镇集镇开展法治宣传和“送法下乡”活动,其中“一村一警一助理”警务普法模式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主流媒体宣传报导。“送法下乡”活动覆盖了全县7乡镇89个村社区,受教育群众25.2万人次。
坚持民族语言传播法治
注重法治渗透
以200余名少数民族民间艺人、70余个城乡老年协会、140余支彝族左脚舞文艺表演队等为依托,有效运用“汉语+彝语”双语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将党的政策、法治理念、法律知识融入群众耳熟能详的300多首彝族左脚舞歌词中,让少数民族群众跟着旋律唱调子,跟着调子跳左脚,跳了左脚明法理,通过歌舞传法、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法治精神,培育法律信仰,普及法律知识,为少数民族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援助、弘扬法治文化注入法治基因,带动少数民族同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牟定实现全省首批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民族文字诠释法治
提升法律素养
注重彝族文字传承保护,定期举办彝文“读书识字班”,坚持开展“法律进村居党员大会、进村居民代表大会、进两委班子会”的“学法三进”活动,深化民族地区法治创建,共培育“普法中心户”24000余户、“法律明白人”41000多人,开展法律培训讲座750多场次,发放各类普法教材资料1.2万余份(册),制作彝、汉双语的“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阵地标识牌”“村规民约牌”等330余块,书写彝、汉双语的扫黑除恶、疫情防控的固定标语1140余条,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和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坚持民族节庆展示法治
丰富法律知识
以“正月十五赶猫街”、“牟定三月会”、“蟠猫四月八”“江坡六月六”、化佛山秋会、彝族火把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县城广场公园、乡镇集镇、旅游景区等人群聚集场所,以物资交流、文艺表演、篝火晚会等形式,通过悬挂横幅标语、挂图、设立展台、提供法律咨询、现场讲法、文艺表演、播放法治宣传片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350余场、发放法律书8000余册、普法材料1.4万余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1.2万余人。
坚持民族文化体现法治
强化法治熏陶
投入500余万元资金,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将彝族左脚舞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县城规划建设了化湖法治文化广场、南山公园法治主题公园、龙川河法治文化长廊,在乡镇打造了戌街忠心村法治文化广场、碗厂村法治文化长廊、坝上村凤巢法治文化大院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成功举办“法治牟定·和谐家园”书画摄影作品展,遵循“法德与民俗融合”建设理念,融合文化性、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将法治意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宪法精神、法治观念植根于群众思想意识深处,让法治思想内化于心、法治精神外化于形,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和群众法治文化的视觉“盛宴”,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风气日益浓厚。
深化发展“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机制,以法治引领,坚持“线上”“线下”两手抓,从小微处着手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和镇茅阳社区居委会、余新村委会成功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19年,全县没有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为全省5个、全州唯一“零命案”发生的县市,被评为为“云南省先进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