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知识体系建构

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范式与框架体系

袁红英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原题《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理论范式、框架体系与实践方略》,摘自《改革》2021年5期

中国知识体系自主性的构建之道

唐亚林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探索与争鸣》2020年9期

作为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政治学

陈明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原题《作为知识体系建构的中国政治学:经验、历史及其意义》,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5期

技术治理与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

刘永谋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21年1期

特别推荐

历史与历史的书写

陈先达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3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制度化的视角

任晓金天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原题《刍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方式:一种制度化的视角》,摘自《国际观察》2021年3期

前沿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张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17日

论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

王路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5期

学人与学林

马克思的忠实信徒——纪念刘奔同志

方军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24日,第1版

“东方哲学”的百年探讨及东方哲学史建构

王向远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摘自《开放时代》2021年3期

百年中国考古学史之思考

刘庆柱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题《中国特色考古学解读:百年中国考古学史之思考》,摘自《考古学报》2021年2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

吴宏政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5期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中的社会和谐

卞伟伟曹典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原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与“目标始终如一”特点的内在关联》,摘自《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2期

共产主义的实践向度及其现实意义

董振华张恺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摘自《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1期

数字文字学和算法治理技术

蓝江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原题《数字文字学和算法治理技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再生产》,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3期

资本逻辑与算法正义

刘顺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资本逻辑与算法正义——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摘自《经济学家》2021年5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中华民族精神所彰显的自然与生命

邹广文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求是学刊》2021年2期

“哲学”的接受与“中国哲学”的诞生

林美茂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21年4期

中国古代经学逻辑方法衡论

郎需瑞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摘自《南开学报》2021年3期

中国禅的通经与解义

龚隽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原题《中国禅的通经与解义:从初期禅到洪州宗》,摘自《中国哲学史》2021年2期

“强制阐释论”的基本立场、理论建树与学术关怀

泓峻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3期

全球化中的技术与贸易

吕乃基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原题《全球化中的技术战》,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年7期

作为文本分析方法论的“文史哲”

景怀斌张善若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州立大学政治学系,原题《作为文本分析方法论的“文史哲”:意图与框架》,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年1期

自然辩证法的遗忘与现代科学风险、哲学危机

曹孟勤杨菊鑫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东南大学学报》2021年2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百年历程

高建平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6期

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

陈晓明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原题《现代如何开创?如何成形?——百年中国文学开创的现代面向思考之一》,摘自《文艺争鸣》2021年5期

中国现代文学对话性批评精神的形成

王鹏程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1年1期

中国古代艺术的体系构成

张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4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历史叙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再审思

焦若水马治龙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题《历史叙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再审思——以泰州学派为考察》,摘自《暨南学报》2021年3期

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陈昆李禹阶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中国史研究》2021年1期

汉唐故事与五代十国政治

何玉红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4期

清初的奏事体制与政务运作

马子木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摘自《清史研究》2021年2期

游击战略与抗日根据地史研究的再思考

金以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摘自《近代史研究》2021年3期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思想

汪谦干作者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自《安徽史学》2021年3期

从跨国史视野重新审视美国革命

李剑鸣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摘自《史学月刊》2021年3期

19世纪晚期美国农民对“乔治主义”的接受与扬弃

王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21年2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政治经济学

裴长洪倪江飞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摘自《经济学动态》2021年4期

中国现代化进程透视下的城乡关系演变

陈雪娟胡怀国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纵横》2021年5期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的财政逻辑与独特贡献

吕炜靳继东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财政、国家与政党:建党百年视野下的中国财政》,摘自《管理世界》2021年5期

基于土地视角的中国城乡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

田文佳程宇丹龚六堂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国际经管学院,摘自《经济学(季刊)》2021年3期

农村税费改革与地方政府筹资模式的转变

毛捷曹婧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21年3期

货币低估、全球分工与国际价值转移

赵敏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题《货币低估、全球分工与国际价值转移:理论与中国经验数据》,摘自《世界经济》2021年5期

企业价值内生时变特征的经济学解释

生产率、新动能与制造业

蔡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题《生产率、新动能与制造业——中国经济如何提高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1年5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

刘红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何以实现?——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背后的政治保障、实现机制与价值归依》,摘自《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期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行政伦理建设

张博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题《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政府行政伦理建设:价值意涵、实践困境与优化》,摘自《理论探讨》2021年3期

全球气候治理的权力政治逻辑及其超越

李彦文李慧明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12期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变迁的知识社会学逻辑

黄晨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场域决定思想——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变迁的知识社会学逻辑(1978—2000)》,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2期

个体与共同体:对两种共同体主义的批判性考察

肖恩·塞耶斯著易佳乐译作者单位:英国肯特大学哲学系,译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1年5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经济安全观:演进趋势与经验

黄翔宇孟宪生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安全观的演进历程、总体趋势及基本经验》,摘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2期

守望相助安全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张颖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守望相助:习近平安全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摘自《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3期

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路径分析

梁怀新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交叉学科门类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路径分析》,摘自《情报杂志》2021年5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国际法上的多边主义及其当代涵义

张乃根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摘自《国际法研究》2021年3期

“看破不说破”:一种基础隐私规范

戴昕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4期

司法裁判说理援引法律学说的功能主义反思

杨帆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年2期

数字平台的反垄断监管

孙晋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5期

王首杰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高等研究院,摘自《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二〇二一年三期

物业服务合同的法律构造

徐涤宇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原题《物业服务合同法律构造之中国模式》,摘自《法学研究》2021年3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集体股

房绍坤任怡多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原题《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集体股:存废之争与现实路径》,摘自《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2期

农民集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

宋志红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21年3期

中国特色公益诉讼制度体系化构建

颜运秋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3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重识瞿秋白的唯物史观社会学

百年变迁与中国社会转型

林卡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百年变迁与新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摘自《社会发展研究》2021年2期

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社会资本生成

刘欣田丰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原题《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社会资本生成——基层社区党建的延展效应》,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6期

社会福利研究的空间想象力

陆影作者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题《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以城乡社会变迁为分析中心》,摘自《江海学刊》2021年2期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中国治理实践

贾丽萍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原题《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国际架构与中国治理实践》,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4期

长期照护的全球共识和概念框架

唐钧冯凌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华民慈善基金会现代公益研究院,摘自《社会政策研究》2021年1期

孝道与生计:农村失能老人子女照护冲突与调适

龙玉其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原题《孝道与生计:农村失能老人子女照护需求、照护冲突与调适》,摘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3期

从中国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石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原题《从中国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百年发展史的启示》,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1年3期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人格理想与人格教育

石中英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摘自《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5期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100年:走向公平与质量的教育

宋乃庆贾璞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原题《中国基础教育发展100年:走向公平与质量的教育——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逻辑主线》,摘自《西南大学学报》2021年3期

新闻学·传播学

大变局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整体性与差异化

唐润华刘昌华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摘自《现代传播》2021年4期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此外,还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入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相关工作。总之,在当代法治建设中,更加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明的法治基因,并将其贯彻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动态流程中,就能够更好地让当代中国法治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林。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治与中国社会”[11]瞿同祖的看法亦是完全一致的:“法家认为一切的人在法律前均须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12]总之,与儒家较为重视法律的实质正义,因而对中国古代法律系统造成比较严重的扭曲相比,法家则对法律持绝对形式正义的基本观点,而这一基本精神与现代法治自然是相通的;因此,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法治思想的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
3.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制(精选6篇)“仁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影响并制约着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这是当代德育应该吸取和借鉴的。 (二)中华民族精神之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由儒家思想里“忠”的伦理范畴演化而来的。“忠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vnx0puw.html
4.中国传统司法文化与司法独立110网律师5、伦理人情与法律至上 古代中国人们彼此依赖生活,处于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乡邻等关系之中,同时伦理道德观念渗入社会生活里。司法官的生活也是处于这张人情网中,没有人可以独立于自己的家族。司法独立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所以法官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399.html
5.论中国古代的亲子法律关系—以《大明律》为例毕10 (三)贯穿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11 五、 中国古代亲子关系的传统对当代法制的影响 11 (一)中国古代“礼”的借鉴 11 (二)中国古代亲子法伦理化的传承 12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论中国古代的亲子法律关系—以《大明律》为例 [摘要] 亲子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每个人都在这关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4/0225/6124064.shtm
6.中国古代立法所反映的优秀法律文化文章许多超越时空的法文化成就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构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素材。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法律文化宝库中,法律文献资料美不胜收,本文撷珍拾贝,主要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制文明。 “皋陶造律法律存” ——最早的法律文明型态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8-28/content-1629975.html
7.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系中国古代法律萌芽、产生并成长于中华文明的制度环境与文化土壤之中,为社会秩序构建、国家长治久安作出了重大贡献。全面总结中国古代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功能作用,有助于丰富中华文明史的内涵;同时,根据“时为大”的原则,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古代法律的优秀资源,也有助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构建。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018982
8.中国金融法治研究中心1.土地所有权法律关系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土地所有权是农业生产关系的直接表现。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主要包括土地国家所有和土地地主(私人)所有两种形式。有周以来,两种所有权形式的优势与缺陷交替作用,循环往复,形成了土地所有权形式更迭与“政治周期高度一致”的历史规律。调整土地所有权的土地立法和土地政策是古代中https://cfr.swupl.edu.cn/xsdt/3b563a51d28447c3a16866b3208a2645.htm
9.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法律是复杂的,法律所创造的文明亦然;文明的交流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也会让相应的法律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清晰、全面地呈现跨度长达四千年的人类法治史,本书借用全球史的视角和方法,以“法律”“秩序”“文明”这组概念为核心,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各大法律体系的发展脉络,逐一解析重要节点,以此阐释法律的发展如何反哺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