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解读

明代以前,鸦片尚未给国家财政、人民生活造成灾祸,也就没有禁毒法律。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查禁鸦片的政令是雍正皇帝于1729年颁布第一道查禁鸦片谕旨。道光十二年,清政府制定禁止鸦片制造、种植的《禁种条例》。完整的惩治鸦片犯罪法律是在清朝末年1907年制定的《清新刑律》,其中用专门的章节全面规定了鸦片罪。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禁毒立法

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颁布的禁毒法令有《华北区禁烟禁毒暂行办法》、《绥远省戒吸毒品暂行办法》等。

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禁毒立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严惩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当中对毒品犯罪进行了补充规定。198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走私犯罪的补充决定》再次对毒品犯罪进行补充。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12月颁布的《关于禁毒的决定》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规定毒品犯罪的单行法规。在确定的罪名、毒品的种类方面,均履行了国际禁毒公约所约定的国家在禁毒领域所应尽的义务。1997年10月,实施了修订后的刑法,对于毒品犯罪定罪以及量刑进行了完善。200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于苯丙胺衍生物等定罪量刑标准,使得我国在禁毒法律的立法更趋于完善。

二、毒品犯罪的定义

三、禁毒工作中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毒品犯罪的规定

4.《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5.《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6.《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四、《禁毒法》中的法律责任

1.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二)非法持有毒品的;

(三)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

(四)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五)非法传授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制造方法的;

(六)强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七)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2.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以及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财物的;

(二)在公安机关查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

(三)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的;

(四)隐藏、转移、变卖或者损毁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3.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4.吸食、注射毒品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

5.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进口、出口以及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6.在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7.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明知场所内发生聚众吸食、注射毒品或者贩毒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依照前款的规定给予处罚。

8.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业务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使用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戒毒医疗机构发现接受戒毒治疗的戒毒人员在治疗期间吸食、注射毒品,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10.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医师违反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11.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禁毒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包庇、纵容毒品违法犯罪人员的;

(二)对戒毒人员有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

(三)挪用、截留、克扣禁毒经费的;

(四)擅自处分查获的毒品和扣押、查封、冻结的涉及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财物的。

12.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THE END
1.中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李洋桥【摘要】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而法律制度则作为文明的重要部分,伴随着中国文明的推进而不断发展,绵延至今。从夏商周到近现代,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权的更迭,各个时期的法律也相应的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中国法律在中国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112/544921.shtml
2.法治中国中文名 法治中国 举措 依照法律和宪法治理中国 时间 1996年 含义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展开 执行部门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目录 1基本要求 2术语定义 3发展沿革 4历史进程 5立法体制 6法律制度 7司法建设 8相关图书 信息 梗概 目录 9习近平眼中 10词条图册https://baike.sogou.com/v67941163.htm
3.中国法律史学史大咖说法从中国法律发展史的眼光来看,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立是伴随着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而渐次展开并逐步完成。在近代中国法学体系中,中国法制史学是一门最早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法学基础学科。可以说,从中国法制史学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管窥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大体路径。这似乎又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法史学是法学学科的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12-24/content-1414055.html
4.近十年来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成就近十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开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局面,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http://www.hprc.org.cn/gsyj/zzs/shzyfz/201211/t20121113_4038600.html
5.中国法治三十年——关于中国法治发展的“三步曲”构想(法律理论篇)中国的法治建设,远不是一场单纯发生在一国社会内部的、主要局限于法律层面的制度变革,而是一场与从初级工业化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集中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转轨)相伴随的,且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艰难堀起过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总体性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法律变革与经济发展、体制转轨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89.html
6.欧盟法律研究在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从外部来分析,20世纪 70年代末以前,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在国际上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包括当时的欧共体在内的多数西方国家或国家集团没有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客观上难以认知战后这一新型的区域一体化实体的法律制度及其运作。从内部来看,十年文化大革命不仅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堪回首的一场人祸,而且使包括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164
7.准确把握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全面统筹法治建设总体进程 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建设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目标。我们要把法治中国建设放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变革中进行审视,通过法治建设充分表达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律既是政治统治的手段,也体现政治改革的价值目标。法治是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81024/Articel09003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