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说法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第15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立法

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推进宪法深入人心,走进人民群众

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我们的太空”特开设三期“小太说法”系列栏目之

[小太说宪法]

带您一起走近宪法、了解宪法

小太说宪法第二期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起经历了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又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正,形成了现在的宪法文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我国宪法的前身,在我国正式颁布宪法以前起到过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第二部宪法:《七五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部宪法不仅缩小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范围,而且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

第三部宪法:《七八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经重新修改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

现行宪法:《八二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总的指导思想和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现行宪法的修正: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2018年3月,全国人大先后五次对“八二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实现了宪法的与时俱进。

1988年第一次修正:

★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

★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做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第二次修正:

★在宪法序言中更加完整地表述党的基本路线,增加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将宪法第十五条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删去宪法第八条中的“农村人民公社”,增加规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1999年第三次修正: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增加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相应地删去“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提法。

★增加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删去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提法。

★将宪法中的“反革命的活动”的表述,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2004年第四次修正:

★在宪法序言中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在宪法序言中规定政治文明建设,增加规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完善了征收、征用制度。

★增加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将“戒严”改为“紧急状态”。

★扩大国家主席的职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

★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增加规定国歌等。

2018年第五次修正:

★在宪法序言中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THE END
1.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中国法制史论文(精选8篇) 中国法制史论文 第1篇 (20121716王梦影) 中国古代法制“礼法结合”的评议 “礼与法”的关系是中国法律史中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国社会可是说是一个礼教下的社会,传统的中国法是一种礼教中的法。在中国法律制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礼与法由分离到对立,进而融合。其二者的相互渗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2.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docx,中国法律思想史论文〔最全范文8篇〕,法制史论文 法学专业也是我们国家的教学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而作为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法律思想史在华而不实也着很大的意义。中国法律思想史的传承, 也要求学生在学习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6/6153022110005034.shtm
3.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研究深入研究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构建的历史进程为主题,以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00-1016118250.htm
4.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通用5篇)笔者将依据古籍资料,从中国古代法律中所存在的判例入手,阐述其发展历程,分析出其存在原因,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价值,进而总结出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征。而后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判例法特征对当代法制建设的影响及http://m.yueduku.com/fanwen/kaitibaogao/731/731386.html
5.关于经济法论文范文(精选13篇)经济法论文 篇1 内容摘要:法律的产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法学家的理性构建由国家立法赋予统一的形式和国家强制力。而法院的司法行为和社会观念的发展使国家制定法继续生成或被赋予新的含义,从而更适宜于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进步。重视法律的生成程序,有利于克服国家立法主义的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guojijingjiyumaoyi/664178.html
6.法制史论述题总结(精选6篇)第四,制定和公布成文法是对传统法律观念、传统法律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秩序的一种否定。第五, 制定和公布成文法,标志着法律观念和法律技术的进步。第六, 制定和公布成文法,为战国时期及以后的封建成文法的发展与完善积累了经验.并标志着以封建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成文法律体系开始走向中国法律的历史舞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g28g3a5.html
7.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研究(二)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离婚制度分为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我国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试验与发展均是在这两种离婚制度下进行。登记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协商后同意终止婚姻,并确认离婚的法律后果,最后要求婚姻登记部门予以确认的离婚方式,指双方协议离婚的离婚形式,狭义上指经行政机关批准的离婚形式。诉讼离婚是指https://www.dllawyers.org/news-detail.html?parent_id=204&newsInfoId=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