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范围与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先进性和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范围与基本内涵

第一,礼法结合、德法共治的治国策略。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礼乐政刑综合为治的治理策略,《史记·乐书》所说:“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其中,礼、刑的关系最为特殊。《后汉书·陈宠传》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贾谊在《治安策》中说:“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说明礼的功能在于预防,教导百姓弃恶从善;刑的作用在于惩处,使违法者受到制裁。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德、礼、政、刑关系时说:“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因而,隆礼重法、礼法结合,实质为德法结合,厚德明法,即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第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中国国家和社会治理,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无论是西周统治者提出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还是孔孟提出的“仁者爱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以及历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的一系列爱民、重民、富民、惠民、教民的政策,均体现出贯穿于中华法系思想和制度之中的一条主线就是民本主义,特别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经历了历史风雨的锤炼,洋溢着中华民族珍贵的理性思维,使得民心者得天下成为一道颠扑不破、历久弥新的铁律。

第三,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并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基因赓续传承,与时俱进。《尚书·尧典》说,尧治理国家时,“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左传·隐公六年》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体现出古圣先贤注重道德修养、遵循自然规律、以相互尊重之心追寻和平共处的远见卓识。今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天下一家、求同存异的文化特质高度契合。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明职课责、严于治官的治吏理念,天理国法人情相结合的司法原则,等等,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法系最引人瞩目的核心内容,也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法律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法治建设领域的生动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理念、制度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法治文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斌通)

THE END
1.《中国秘书史》大纲“中国秘书史”是秘书学专业必修课程,属基础理论课。它是在秘书学科的发展中,为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开设的新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秘书机构设置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做好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https://wxy.nwnu.edu.cn/2014/1010/c732a13978/page.htm
2.自考大专18960礼仪学复习重点考点复习资料第二章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选 1、有关原始氏族的“司礼”的陈述,正确的是负责主持节日、庆典等仪式。 2、原始社会的礼仪中最突出的是各种崇拜的礼仪。 3、《礼记》所载孔子所描绘的“大同世界”指的是原始社会。 4、禘祭是指古代帝王追祭始祖之先的一种宗庙祭祀礼仪。 http://mip.mdgs-edu.com/fxzl/1821.html
3.罪刑法定范文8篇(全文)22 张晋蕃.中国法律的传统与传统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33 陈兴良.罪刑法定原则的本土转换[J].法学, 2010 (1) . 44 蔡枢衡.中国法制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 55 刘宪权.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发展及应有之义[J].法学, 2010 (1) .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o45991n.html
4.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pptx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演进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变革与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律的转型与发展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启示01引言研究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目的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国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8735044.html
5.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丁嫣律师律师文集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及发展 (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 中国经济法是一部年轻的法律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启动实施催生了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自此,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4758512104763606oo707664
6.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通过探寻夏、商时期中国法律的起源,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法律硕士考研[话题]# #法律硕士[话题]# #觉晓法硕[话题]# #法律硕士联考[话题]# #法学[话题]# #非法学[话题]# #法律硕士非法学[话题]# #法制史[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
7.中国律师制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新疆律师一.中国律师制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1.古代 春秋时期,郑国人邓析不仅法律知识渊博,且能言善辩,可以“操两可之辩,设无穷之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他曾经聚众讲学,传授法律知识和诉讼方法,还助人诉讼。春秋时期还出现了代理制度,命夫命妇不须亲自到法庭上,其下属或子弟可代理进行诉讼。到了元代,如诉讼当事http://www.xjourland.com/nd.jsp?id=147
8.法的一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大咖说法本文旨在对法的一般理论的缘起及其在中国70年来的发展进行梳理和考察。为避免泛泛而谈,本文将选择一个基本法律概念,即“法律关系”,以其学说的变迁为线索来透视法的一般理论在中国的继受与发展。 一、法的一般理论研究的起源与扩散 (一)一般法学说在德国的起源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5-25/content-1427791.html
9::礼治社会中的“法”(上)本文力图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传统法律的起源、发展及所体现的精神,解析传统礼与法的不解之缘,以展现传统法律的原貌。 一、礼与法:中国传统法律的起源与演变 (一)、 祀与戎——中国传统法律的源头 中国传统法律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即战争与祭祀。《左传?成公十三年》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精辟地http://iolaw.cssn.cn/zxzp/200401/t20040112_45883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