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扼东南:明代浙江卫所与海洋管理研究》
宫凌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彝銘学》
刘正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刘正教授对长达二千余年的殷周彝铭研究史进行的细致入微的学术史总结,着重对历代著名彝銘學家及其彝铭学著作进行研究,指出其学术贡献和历史价值所在。“彝铭学”,即通过对商周青铜器及其上面铸刻的文字进行史料性的解读,研究中国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思想、语言、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本书首次将文物出土史、文物收藏史与文物流传史,将版本学介绍与文献作者传记统一起来,实现了著述体例和古籍研究模式的创新,从而使彝铭学和彝铭学史从古文字学、古器物学、金石学范围内脱离、独立了出来。
《上博竹书孔子语录文献研究》
顾史考著,中西书局
《宋高宗新论》
何忠礼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南宋建立之初,高宗所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内外形势?他这样做的原因何在,后果怎样?杀害岳飞等罪行与高宗创建南宋国家和一生所作出的贡献相比,孰大孰小?宋史研究专家、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先生用十九章的篇幅,对宋高宗及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人和事,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进行了深入论述。
《中国印刷史新论》
艾俊川著,中华书局
研究印刷史的方法,除了文献引述、版面鉴定、科学检测以外,还应加上通过语言学进行的词义考辨。这样,由多种方法得到的多重证据,可以架起实证之桥,引导我们跨越语言陷阱和视野盲区,接近和还原历史真相。本书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研究中国印刷史上在学界进行过激烈讨论或已形成“定论”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疑难问题,如雕版印刷起源年代、金属活字的制版工艺、特殊材质印版的鉴定与辨讹、中西印刷技术的竞争与交替等,得出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新论。
《中国移民史第七卷清末至20世纪末》
葛剑雄主编,安介生、张根福、陈鹏飞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卷为清末至20世纪末的移民史。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而这些变革往往都伴随着规模巨大、影响广泛的移民运动。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的移民历史奠定了当代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本卷对于20世纪所发生的历次重大移民运动,包括清末到民国时期的东北移民运动,抗战时期的移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边疆建设移民、全国水库移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城镇化移民等,均从时代背景、移民规模与后续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与探究。本卷列有大量统计表格。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赵刘洋著,广西师范出版社·大学问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王先明著,新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近年社会文化史研究的集结,聚焦社会史研究的方法与未来,政策得失与观念演进,阶层变迁与社会记忆,制度变革与空间改造,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敏锐的视角。
《堕民行当研究》
谢一彪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系越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堕民,又称“丐户”“惰民”“乐户”“小姓”,是宋代以来聚居于江浙沪地区的区域性贱民,多数从事服务性和娱乐性的职业。本书重点介绍了历史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堕民所从事的行当,用大量事实,从男、女堕民两方进行了详细考察和论述。该著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探讨堕民与山西乐户有所不同;首次对堕民吹打班和清音班等音乐班社进行了详细考察;首次对堕民婚丧、寿庆及礼俗音乐进行了详细考察;首次阐述堕民行当的新生等。
《汗室读书散记》
王子今著,凤凰出版社
《此乃堂也》
邱振中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收录邱振中随笔、序跋、书信、演讲、对谈二十三篇,内容涉及如何深入传统、如何推进当代书法创作、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如何建构书法标准等重要命题,为探索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视角,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感悟与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