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特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谢伏瞻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12期

热点聚焦·文学研究的方向拓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百年发展道路

冯宪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原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百年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的文艺共同体理论探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1期

“中华性”:中国文艺理论建构的话语创新

梁玉水李志宏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文学院,原题《“中华性”话语型与中国文艺理论建构》,摘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6期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离合

朱国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原题《渐行渐远?——论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离合》,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12期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

胡疆锋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题《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论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摘自《社会科学辑刊》2021年1期

追寻中国文体学的向上一路

吴承学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摘自《中山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前沿

国际哲学与科学交叉学科研究进展评述

刘闯朱科夫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1期

人工智能民事主体化问题研究

徐慧丽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原题《人工智能民事主体化问题研究——从人工智能创造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入》,摘自《私法》第17辑第1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

学人与学林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转向

林枫葛少旗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0年4期

莱布尼茨和白晋关于二进制与《易经》的讨论

张西平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摘自《中国哲学史》2020年6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智能社会”

孙伟平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分析》2020年6期

回到马克思:全球生态正义的重塑及当代践行

刘洋李燕芳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20年6期

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

袁银传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对西方马克思学“马恩对立论”的驳斥》,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11期

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的哲学意蕴

王青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1期

“政治认同”的哲学诠释

余露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摘自《伦理学研究》2020年6期

中国话语建构的三个哲学原则

李双套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0年6期

中国共产党执行力系统研究

杨发庭马正立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摘自《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年2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自强不息”意义的历代诠释

张涛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原题《〈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摘自《西北大学学报》2021年1期

“意图”之辨与学术范式的建构

王艳丽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摘自《探索与争鸣》2020年12期

“精神世界”的逻辑

陈少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摘自《哲学动态》2020年12期

重建日常生活经验世界

庞学铨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原题《重建日常生活经验世界——新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管窥》,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1期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左亚文刘争明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11期

政治、道德与历史之古今变奏

应奇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原题《政治、道德与历史之古今变奏——一种非历史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路径》,摘自《社会科学》2021年1期

世俗主义与性别政治

张超颖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摘自《读书》2020年10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艺术学理论学科与文学、美学学科的关系

杜卫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摘自《文艺研究》2020年11期

文学人类学:一种新型的人文学

彭兆荣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摘自《吉首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当代文论变革发展的演进逻辑及其理论反思

赖大仁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6期

理论的危机与后理论的几种进路

汪正龙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摘自《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1期

轻文化语境下的微文学生产

赵勇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1期

如何重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类属

金宏宇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1期

严复译著对鲁迅“执中”之道的影响

俞兆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4期

从“民族形式”论争到“赵树理方向”的历史考察

牛婷婷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0年4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中国古代社会演进三历程理论析论

易建平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11期

新石器时代战争与早期中国文明演进

韩建业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10期

清前期“边缺”与边疆治理述论

张轲风戴龙辉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摘自《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0年4期

近代以来华北城市关系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问题

樊如森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摘自《南开史学》2020年2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12月

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

张华腾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题《北洋军阀史研究百年:历程、特点及展望——以大陆学者的研究为中心》,摘自《河北学刊》2020年6期

中共统一战线思想在筹备建国过程中的运用与发展

于化民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历史学院,原题《多党合作与民主新政——论中共统一战线思想在筹备建国过程中的运用与发展》,摘自《史学月刊》2020年11期

西方学术界重大传染病起源地研究的歧见和偏见

施诚倪娜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题《西方学术界重大传染病起源地研究的歧见和偏见——以黑死病、美洲天花、梅毒和1918年大流感为例》,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0年6期

美国史学界关于早期国族身份认同的研究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

黄群慧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摘自《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1期

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

江小涓孟丽君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摘自《管理世界》2021年1期

我国经济循环重构:基于消费转型的实现机制

乔榛王丹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1年1期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产业布局演变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

闫冰倩田开兰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12期

新冠疫情对数字贸易的影响

肖光恩冉小东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题《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数字贸易及其规则构建的影响》,摘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1期

金融学在中国的发展:基于本土化批判吸收的西学东渐

张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20年11期

文献还原亚当·斯密的隐喻

洪朝辉作者单位:福特汉姆大学,原题《“一双看不见手”的百年误读——文献还原亚当·斯密的隐喻》,摘自《南国学术》2021年1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国家治理结构的技术之维

黄其松刘强强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摘自《探索》2021年1期

国家制度建设的中国经验

汪毅霖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原题《国家制度建设的欧洲经验的逻辑、局限及与中国经验的分殊——以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狭窄的通道〉为起点的思考》,摘自《人文杂志》2020年12期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数据反腐

董石桃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技术执行的组织整合: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的大数据反腐》,摘自《电子政务》2020年11期

防护型集体行动的生成逻辑与体制性供给路径

张玉朱博宇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20年10期

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研究

胡税根吴逍弛李超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领导科学论坛》2020年23期

马克·里拉对美国当代身份政治的批判

何涛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题《极端个人主义的“伪政治”——马克·里拉对美国当代身份政治的批判》,摘自《国外理论动态》2020年6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从民族国家到全球秩序: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政治图景

人工智能技术对战争形态的影响及其战略意义

贾子方王栋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20年6期

国际政治经济学50年:现实变革、议题设定与理论创新

王正毅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观察》2021年1期

国际关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

石斌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政府管理学院,摘自《史学月刊》2021年1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民法典意义的法理诠释

陈金钊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方法研究院,摘自《中国法学》2021年1期

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判断与后果考量

雷磊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2期

从法学基础理论到法理学

田夫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摘自《中外法学》2021年1期

法社会学研究的三个导向

朱景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原题《回顾与反思:法社会学研究的不同导向》,摘自《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6期

当法律遇见艺术

刘星显作者单位: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原题《当法律遇见艺术——法律与艺术跨学科研究的形成及发展趋向》,摘自《江西社会科学》二〇二一年一期

裁判文书“引经据典”的法理

谢晶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原题《裁判文书“引经据典”的法理:方式、价值与限度》,摘自《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6期

国际法话语权的生成逻辑与中国构建

孟于群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2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发展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转换及再出发

“社会建设”在我国政策中的演变

房莉杰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题《“社会建设”在我国政策中的演变——对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文献的回顾》,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6期

中国土地财政20年:构成与规模(1998—2017)

王涵霏焦长权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摘自《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2期

青年农民研究:背景、议题与展望

熊春文陈家碧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摘自《青年研究》2021年1期

探寻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非经验主义道路

谢立中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学术月刊》2021年1期

自我技术视角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递

成伯清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原题《从修己到治人——自我技术视角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递》,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12期

数字技术形塑制度的机制与路径

张茂元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6期

成为“最佳实践”:试点经验的话语建构

王路昊林海龙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社会》2021年1期

技术变革下“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选择

张学敏周杰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原题《技术变革下“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选择——新时代马克思核心教育思想再认识》,摘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年6期

推进我国香港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蒋凯王涛利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原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国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前景分析》,摘自《教育研究》2020年12期

新闻学·传播学

传播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彭佳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自《西北师大学报》2021年1期

THE END
1.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书刊中国法制通史共10册,内容包含了从夏商周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制度,包括:1、夏商周;2、战国、秦汉;3、魏晋南北朝;4、隋唐;5、宋;6、元;7、明;8、清;9、清朝末年;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一分册介绍不同时期的立法概况、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经济法律、司法制度等,在梳理中国法律制http://www.mzyfz.com/html/1452/2024-12-06/content-1637900.html
2.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如何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对中华文明法治蕴含予以高扬和重视。 一、中华文明同样是法治文明的重要起源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3.「以史讲法」法律文献李悝《法经》【以史讲法】法律文献——李悝《法经》 2024-12-06 10:21·运城普法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城是中国法的起源地,法治人物群星璀璨。蚩尤作刑、皋陶造律,拉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5118316080824869/
4.中国古代“法治主义”起源为了达成“法治中国”的理想目标,使之建基于中国本土法治资源之上,“重新建构一种新的理解与阐释法律与法治的话语与观念,唤醒东方,使其重新获得主体性,在世界法治文明的演进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不但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非常紧迫亟需的。 强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DEzODM4OQ==&mid=2650861886&idx=1&sn=5e7e07a70efd334cd828a05accc48fef&chksm=f3e74ea4b416ff2f564c34e2347ea166be1121fd1e8528e208479a64acdef4558c5b65c6f0f4&scene=27
5.黄卫东:英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与固化的现代英美等级社会【摘要】本文回顾了英国封建等级制度起源,制度变化和消亡历史,指出大部分英国封建制度被消灭了,但等级社会历经千年,并未改变,而且延伸到北美,社会权力一直掌握在英美少数精英手里,其根本原因是英美都是北欧日耳曼人南下建立的殖民统治国家,贵族们严禁与土著通婚,保持贵族血统,无意于不同种族融合。他们通过意识形态控制民心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2021.php?classid=16&id=152303
6.美国情报工作外包服务的模式经验及启示孙永生和吴永超认为安保市场化可以以最大程度的转移、减少海外安全风险,而中国私营安保公司开展海外安保业务存在问题较多,应从法律法规、安保产业培育、专业人才培养、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方面进行规定。[3] 纵观国内学术研究文献,大多停留在美国情报工作外包服务的定义、分类及产生背景方面,未能对美国情报工作外包服务的产生原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13308
7.社科文献2022年3月书讯新书发布本书收录了作者围绕历史与国际关系研究发表的相关论文,其中既有对中国史学发展进步的评价,也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冷战后国际关系走势的研判;既有对国际关系史阐释体系的深度思考,也有“探路国际关系研究‘历史路径’”的探索和尝试;既有从全球史角度对国际关系理论英国学派和全球国际关系学的介绍和评价,也有对软实力理https://xianxiao.ssap.com.cn/readfirst/5666.html
8.课程现代人出现与发展 王幼平 第四章 考古学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 ● 4.1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过程与现状 赵辉 ● 4.2 中国文明问题的提出 赵辉 ● 4.3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过程 赵辉 ● 4.4 现阶段我们取得的基本认识(上) 赵辉 ● 4.5 现阶段我们取得的基本认识(下) 赵辉 第五章 追迹三代—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091f29a9e60d0f252ec
9.我国的招投标制度与法律问题探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招投标制度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它的进步和发展与相关法律制度息息相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行业特点,主要就建设工程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 招投标制度发展概述 ㈠、政府采购及招标投标制度的起源 在市场经济国家,采购招标形成的最初起因就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或政府指定的有关机构的采购http://www.ctba.org.cn/list_show.jsp?record_id=2898
10.恒信移动:关于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申请有限公司开展了手机视频垂直栏目的内容合作、承办运营中国移动咪咕视讯部分 栏目、投资互联网电视平台易视腾、移动视频平台安徽赛达及全球领先的虚拟现 实内容制作公司 VRC 等。收购重组东方梦幻是恒信移动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 对恒信移动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http://wap.stockstar.com/detail/JC2016090900000189
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2017)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地区性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等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学科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劳动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等。 本学http://sass.cn/912021/478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