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对河南广大师生和家长作了一段饱含深情的讲话,引发了全省师生的认真思考和深入讨论,今天来看一下河南农大校思政工作者围绕这段讲话有什么样的感悟。
大爱育人心奉献强担当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王红艳
今夏至秋,突如其来的汛情和卷土重来的疫情使全省教育系统再次经历大考,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动情地说:这就是最有广度的教育——每个人都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每个人都是示范者,也是效仿者!最有力度的教育——用行动引领行动,用心灵启迪心灵!最有温度的教育——用情感温润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
迎难而上战洪抗疫
——坚持“五讲五树”践行教育工作初心
校党委学工部、武装部部长
学生处处长徐峰
在8月22日举行的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情真意切地向全省广大师生、家长谈了一段话。这段谈话接地气、聚能量、暖人心,讲出了“涝疫结合”期间教育工作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以大爱构筑防线的情怀与作为,也讲出了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使命。面对近三万名学生的教育管理,这段讲话对我是激励和鼓舞,也是要求和希望。
学思践悟,对标笃行。自郑州遭受强降雨以来,农大学工战线众志成城,一直奋战在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一线,用责任担当、无私奉献和热切关爱筑起了牢固防线。面向未来,我们更应该坚持“五讲五树”,把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开展好“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讲政治,树理想,用共同目标激励人。灾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集结号。关心和服务学生成长、把疫情堵在校门之外是提升政治站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立德树人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关键时刻,学工战线迅速集结,全面开展信息排查、五轮全员核酸检测等工作。面向未来,农大学工人也将一如既往,不讲条件,不找借口,用心、用情向着目标坚定前行。
三是讲大局,树正气,用先进文化陶冶人。此次暴雨灾情和新冠疫情中,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为此,要挖掘好灾情中讲大局的感人故事、树正气的动人瞬间,持续开展好“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等专题教育,用先进文化滋养人、陶冶人,增强思想教育的持久性和针对性。
四是讲道德,树典型,用身边榜样感召人。入芝兰之室,久而自香。先进典型是榜样,也是灯塔。在我们身边就有水中奋战7小时、连救32人的魏成雨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大学生树立了学习标杆。下一步,我们还要生动讲述好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的英雄故事,师生员工心手相守的感人故事,青年学子勇担责任的青春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指引方向,激发动力。
随着郑州全域降为低风险区域,“郑”在归来指日可待。何其有幸在今朝,我们共同感受了华夏儿女众志成城的决心,看到了未来脊梁的崛起,共同诠释了“上下共欲者胜”的哲理。这一堂无声的“思政大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都是与祖国共成长的追光者!
探求教育本源塑造生动灵魂
校党委学工部、武装部副部长
学生处副处长郭治鹏
这段讲话最引发我共鸣的是对于教育本源的思考和感悟。“上下同欲者胜”“用行动引领行动,用心灵启迪心灵”“用情感温润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讲话中金句迸发的背后,是全省教育战线师生面对暴雨灾情和新冠疫情双重考验,用无数感人举动践行教育本源的累累硕果。那么,教育是什么?结合“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我有所思,也有所悟。
教育的理想,是理想的教育。周星驰说,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理想是比梦想更宏大、更高层次的追求,通过教育引领学生树立高远的理想,大概是教育最傲娇的地方。从一次次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平凡词汇的不平凡意义,更彰显了家国理想的交相辉映。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挖掘好、传递好、弘扬好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让中国共产党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深入青年学子心中,自觉树立与民族共奋进、与祖国共成长的人生理想。
教育的责任,是责任的教育。关键之处看担当,危难之时显忠诚。面对灾难的考验,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起岗位、不弃不离的责任,更应该担起“泛爱众而亲仁”的责任,去勇敢的爱、深沉的爱,用爱去影响人、感召人、带动人,以教育的责任去践行和推动责任的教育。青年大学生应该有“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远大人生责任,更应该践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现实成长责任,从坚持健康打卡、争做志愿者、遵守防控规定等等小微之处做起,发散青春责任之光,夯实青春远航之基。
教育的作为,是作为的教育。课堂阵地的构建是教育,实践平台的打造也是教育。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学习,人生情怀的塑造也是学习。专业书本的内容是教材,“涝”“疫”灾难的经历也是教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青年大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有所作为,而“把灾难当教材”的目标是让青年大学生在自觉作为中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志向,两者同根同源、同向同行。故此,要以教育的“作为”引领青年大学生有所作为,让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成为教育战线师生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
教育的坚守,是坚守的教育。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面对七月的暴雨、八月的疫情,我们意志坚定、自信从容,没有沮丧、没有躺平,如今“郑”在归来。灾难总会过去,生活仍将继续。褪去灾难时的热血汹涌,更显可贵的是平平淡淡中、日复一日里,不麻痹、不侥幸、不懈怠的韧性与坚守。美好校园生活丰富而精彩,但守住底线方能勇攀高线,打好基础才能筑起高楼,这是推动教育发展改革的正解与大道。
大河奔流,大道致远。常思教育的本心,常寻教育的本源,站在立德树人的立场,才能更深领悟教育是什么,才能深刻认识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是为什么,才能更加明白应该做什么。将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融会贯通,才能实现“做最有广度、最有力度、最有温度”的教育。
提取好育人素材为青年成长铸魂赋能
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娟
这个汛情加疫情的夏天令人难忘,我无数次为挺身而出的各类志愿者、逆行奔赴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冲锋在前的一线工作者们感动,聆听了这段饱含深情的讲话后备受鼓舞的同时深感重任在肩,把灾难当教材,在防汛抗疫这本活教材中汲取营养、加油蓄力,深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挖掘防汛抗疫中的思政深度,通过爱国教育、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等,讲好党的故事,引导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四个自信”,做胸有大志的青年。
抓牢防汛抗疫中的思政力度,通过用行动引领行动,讲好责任担当故事,启迪学生通过抗疫救灾的磨砺,勤学善思、务实重干、勇于担当,做肩有大任的青年。
拓展防汛抗疫中的思政宽度,通过用大爱育人心,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精神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坚韧不拔气魄,做行有大德的青年。
开学在即,我们要扛牢政治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履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使命,争做勇于担当、以身作则、不懈奋斗的“师者榜样”!
大爱育人凝聚动医力量
动物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照兰
学习这段讲话后,深受感动,倍受鼓舞,这段饱含深情的讲话,不仅讲出了灾难中的大爱,也道出了师者的责任担当。做好“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教育,要求我们牢记育人使命,用大爱温暖学生。
点赞青春担当,讲好“大爱”故事。做好灾难教育与榜样宣传,学院涌现出“青春力量”,青年学子在教育引导下“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有暴雨中地铁5号线内协助医生救人后默默离开的18级硕士谢福杰;有搬运防汛物资一天卸货2000件的20级杨帅宇;有协助村内防疫入户上百户登记近千条行程信息的19级马书豪;还有多次协助县内核酸检测双手在手套内泡的发白的19级孙露……从书本到实践,从学校到社区,动医学子用肩膀扛起青春希望,用行动展现青春力量。
以爱育爱温暖前行
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玮莉
什么是“青春之歌”?什么是“师者榜样”?什么是“不屈担当”?什么是“众志成城”?这段11分钟2053字的发言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
今年暑假我们经历了洪水和疫情的双重考验和磨练,闻“汛”而动、“豫”难而上。河南农业大学84岁的老专家张绍文、青年大学生魏成雨,许昌学院赵旭同学、郑州市永平路小学管乐团、郑州七中校长王保军、还有我们的天使白、消防橙、救援蓝、志愿红、橄榄绿等等,他们用行动引领行动,用心灵启迪心灵,用情感温润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他们用平凡的身影勾勒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影,有光亮、有温度,更有让人追随的力量。
榜样就在身边,在以后的学生工作中用行动诠释情怀,用情怀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注重讲好身边榜样的故事,用身边的先进典型,鲜活的事例教育青年大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在灾难面前有责任有担当,知恩感恩,把我们大学生培养成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新时代青年。
风雨过后必是彩虹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宁
“河南教育人、中原儿女、全国人民合力为我们上了一堂震撼的“人生大课”,留给我们的是爱的温暖、心的感动!”就像这段讲话中说的那样,一场灾难,一次考验,一堂大课,“教育铁军”和青年学子互为示范,挺身而出,共克时艰。
在“风雨疫情”中淬炼成长。面对洪水疫情,机电工程学院327名青年学生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有科研任务紧迫的研究生,有暂时放下考研任务的毕业生,有还未谋面的“小21”,你们或在郑州,或在家乡,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成长宣言。连续推出的21期官微事迹中,有你们在防汛救灾中感人的举动,有你们在灾后重建中挥汗的身影,有你们在防疫一线闪亮的红色,持续传递的感动中,扛起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担当。
在“风雨疫情”中坚定信念。“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我们要用全国人民用奉献生动诠释地众志成城,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好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为青年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在“风雨疫情”中铿锵前行。我们将持续用好灾难教材,把“洪疫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机电学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与中原同崛起,与祖国共成长。
学习人生大课点亮教育之光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方芳
突如其来的涝疫灾难,生死攸关的现实考验,广大学子用行动嘹亮唱响了什么是“青春之歌”;“河南教育铁军”用选择鲜活展示了什么是“师者榜样”;中原儿女用拼搏共同演绎了什么是“不屈担当”;全国人民用奉献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众志成城”。8月22日,河南省教育厅郑邦山厅长以四个“我看见”高度肯定了河南的青年学子和教育铁军的勇敢、韧性与担当,带我们共同学习了一堂“人生大课”……
在这堂人生大课中,每个人都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每个人都是示范者也是效仿者!这段温暖而有力度的讲话触人心弦,它启发、鼓舞我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努力点亮“教育之光”来引导学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一是用灾难的无情无常点亮“生命价值教育”之光。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开展好应对灾难和疫情的知识、技能、心理、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教会学生掌握突发情况下自救和救人的科学知识、方法,提高应急意识和应急管理能力,培养青年学生应对灾难的态度和能力。
二是用救灾防疫中的鲜活事迹点亮“理想信念教育”之光。将灾难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用感人至深的榜样典型,用震撼心灵的英勇事迹,强化灾难面前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引导学生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发扬能战斗、肯吃苦、比奉献的精神,凝聚共克时艰的青春力量,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三是用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实际行动点亮“爱国主义教育”之光。深挖救灾防疫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们看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衡灾难时的精神与气魄、速度与力量,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强大能量,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教育就像空气,它可以一言不发,但却有穿透人心、影响生命的力量。大灾无情,教育有爱,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全社会共同携手点亮教育之光,用成长的足迹踏过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相信风雨过后的天空必将迎来绚丽的彩虹!
一场灾难一堂大课
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丹
8月22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对河南广大师生讲了一番话,语重心长、引人共鸣、令人荡气回肠。
开学伊始,我们将引领广大学子,围绕郑邦山厅长讲话精神,继续深化“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一要爱党爱国,坚定必胜信心。事实证明,越是在艰险危难之时,越是能感知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力量;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二字的温暖与美好。二要勇于担当,积极传播正能量。当代大学生,应当明辨是非,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少些抱怨,主动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为战胜灾难贡献青春力量。三要知恩感恩,励志成长成才。从汛情到疫情,国家、社会和学校都在守护着校园的安宁、关爱着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学子应心存感恩,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发展自我、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一堂震撼人心的“思政大课”
林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兴旺
8月22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对河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讲话情真意切,催人奋进,给我们上了一堂震撼人心的“思政大课”,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和感悟。
多措并举,全员动员,坚守无声战场。面对“汛情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学院政工干部坚守无声战场,保持战时状态,充分依托各种线上载体,与广大学生同心防汛抗疫,同“屏”共振,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学院构建“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四位一体的应急机制,针对全院学生特别是留校210人、在郑45人和受灾22人建立了专门信息档案和动态跟踪机制,做好实时更新、安全保障、物资支撑等服务,确保了部署通畅、行动一致、学生安全。
凝心聚力,全员行动,同心共克时艰。闻“汛”而动,因“疫”出发,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超过400小时,展现出了林院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林学院720青年志愿者突击队”50多名师生的身影始终坚守在抗汛防疫最前线,用责任与担当为青春增色。
坚定信心,全员发力,共迎胜利时刻。学院全体政工干部和班主任用真情传递大爱,用奉献诠释职责,通过点对点联系、面对面交流,线上主题班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心,督促班级同学按时健康打卡,核酸检测和疫苗注射,做好开学准备。同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以信仰为底色,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在知行合一中绽放青春、担当作为。
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涤寒
这段11分钟2053字的发言让我深有触动。他以四个“我看到”讲述了此次灾情疫情叠加的情况下,河南师生在积极应对中所展现出来的勇敢、韧性和担当;用“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指出了教育的追求;用“最有广度、力度、温度的教育”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这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告诉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风雨多经志弥坚,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带领青年学子践行“强国有我”的使命。
一要擦亮鲜红底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思政课教师的摇篮,思政课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如何让思政小课堂撬动社会大课堂,是马院师生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灾难本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应该向社会这个丰富的大课堂汲取宝贵素材融进课堂,将灾难中展现出的“大爱”、“大义”、“大勇”与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相结合,用好资源、讲好故事,教育青年学子在爱与被爱之中与祖国同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根植红色血脉基因,达到用思政课擦亮鲜红政治底色的目的。
二要淬炼青春本色。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而言,应该有更加坚定的信念、深入的思考和动人的情怀。我们将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这段“发自肺腑,引人共鸣”的讲话,共同领悟“河南教育精神”。让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地担任红色讲解员,积极发挥马院学子作为党史教育、研究、宣传的先锋示范作用,将党史教育与实践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一马当先”研究生宣讲团,发挥学科理论优势,立足爱国主义教育,聚焦“青春”与“祖国”,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做有温度的宣讲。在宣讲中感悟家国情,在实践中淬炼青春本色。
共学“教育大课”绽放育人之光
农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建忠
“每个人都是施教者也是受教者,每个人都是示范者,也是效仿者!”听到这段在全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肺腑之言,回顾了今年暑假,在“汛情疫情”重叠而至的复杂形势中,广大学子用行动嘹亮唱响了什么是“青春之歌”,“教育铁军”用选择鲜活展示了什么是“师者榜样”,中原儿女用拼搏共同演绎了什么是“不屈担当”,全国人民用奉献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众志成城”。作为一名正在积极抗疫、备战开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倍感温暖,深受鼓舞,信心百倍。
这是一场最有温度的“思政大课”。疫情是考验,灾情是磨难!汛情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深入开展师生摸底排查工作,连夜抢修协调设备以保安全,“助农服务组”指导灾后重建,“救灾服务队”做出榜样表率,“抗疫志愿队”展示青春担当。学生无论是留校还是返乡,主动跨前,“以青春之我、护山河无恙”。抗击疫情的显著成效,防汛救灾的感人事迹,凝聚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中国精神,理应成为引领学生立德成人的最佳教材、立志成才的最佳素材和立行报国的最佳题材。
这是一场最有广度的“实践大课”。在暑期学生工作中,我们坚持化“涝疫危机”为“教育契机”,通过召开“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网络主题班会、征集防汛抗疫典型案例、展示防汛抗疫书画原创作品、资助帮扶受灾困难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将有温度的关怀及时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师生携手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齐心合力打赢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的攻坚战。
这是一场最有力度的“人生大课”。开学在即,但疫情还未停息。我们将扛牢扛稳政治责任,不仅要全力以赴做好学生开学前后的准备工作,筑牢校园疫情防线,确保平安开学、开学平安;更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挖掘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教育元素,讲好在家乡泡水7小时用轮胎救出32人的农学院大学生魏成雨等身边典型故事,树立青春旗帜,寻找青春榜样,以教育该有的“广度、力度和温度”强化思想引领,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
上好三堂思政课筑基时代新青年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启佩
经历过灾难才懂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负重前行,什么是岁月静好。刚刚经历过汛情严峻和疫情肆虐,这段讲话恰如其分、正当其时。饱含深情的四个“我看见”,生动诠释了灾疫叠加中,全省师生的大义担当和果敢韧性;满载希望的四个“我在想”,准确传达了教育就是一个灵魂唤起另一个灵魂、一个生命唤起另一个生命的核心要义。这段讲话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点燃了一盏启路明灯。
——用大爱育人心,上好理想信念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给学生讲清楚防汛抗疫过程中的政党制度优势,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融入思政课堂,用思政小课堂撬动社会大课堂,用身边正能量汇聚社会大能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主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用行动赴使命,上好责任担当课。灾难无情人有情,危难面前积极动员广大师生听党召唤、迎难而上。通过榜样教育、引领示范,让青年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品“百年党味”,做“觉醒青年”,点燃学生心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担当。
“疫”路同行思政教育正当时
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余果
一场洪水、一场疫情、一次考验、一堂大课、一路同行、一起成长。今年暑假,我们经历了汛情叠加疫情的双重考验,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如何在这场考验中把“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把社会“大课堂”融入思政“小课堂”,因时因势开展思政教育正当其时。
筑好“精神高地”,引领青年思想。艰难方显勇毅,这个夏天,面对水灾疫情,中国共产党诠释了什么是英勇奉献、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形成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思想攻势。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助力启航。
用好“鲜活教材”,凝聚青年力量。水灾疫情发生后,先后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洪水中的“逆行者”,奔赴一线的“抗疫者”,令人动容,让人感动。深入挖掘救灾抗险疫情防控工作中生动素材,用好“鲜活教材”,让感人故事走进课堂,掠过心灵,教育学生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打好“鲜亮底色”,彰显青年活力。未来已来,变化是常态,挑战也是常态。要教会学生用知识增强精神力量,用过硬本领应对瞬息万变。引导学生努力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夯实根基,养成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时代新青年。
同舟共济战灾情奋力拼搏谋新篇
烟草学院党委副书记史军伟
8月22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对教育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中的表现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感人至深,令人振奋!
积极应对,“涝疫”战中守家园。中原大地暴雨倾盆而至,疫情卷土重来,在“汛情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中,青年学子用行动唱响了青春之歌,教育工作者用选择展示了师者榜样,中原儿女用拼搏演绎了不屈担当,全中国人民再次用奉献诠释了众志成城的力量。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的血性再次被点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再次被证明。河南农大师生在自救的同时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救灾奔赴各地的“助农天团”;深水中救人、地下室中挖泥、卫河边护堤、社区门前值守的志愿者;为受灾儿童捐献衣物的好心人……这些留给我们的是爱的温暖,是心的感动,是志气、骨气和底气。
再接再厉,灾难面前显担当。暴雨已停,伤痛还未抚平,疫情还未停息。作为学院党委副书记,我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在深挖“抗灾”“战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鲜活案例,总结利用好抗击疫情的显著成效,抗击水灾的感人实料,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同时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疫情防控政策的具体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看好门,管好人,办好事,为打赢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的人民战争贡献应有的力量。
牢记初心使命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毛会坡
8月22日上午,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讲话,温暖有力,充满着一个教育家的情怀和感动。他短短几分钟的讲话,不但向广大学生、家长和中原儿女讲明白了教育的本质和人间大爱,更讲明白了成就教育的路径,可以有广度、可以有力度还可以有温度,真的是受益匪浅,共情共鸣。
以志愿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青年有理想,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大灾大难面前,青年学生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奉献,他们用“志愿红”描绘了青春最靓丽的色彩,在中原大地闪闪发光。扛沙袋、搬物资、查险情等等,他们用稚嫩的肩膀、火热的青春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强国有我”绝不是说说而已,青年人正在用他们自己的态度和方式为国家、为家乡做着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这就是青春的力量。
以大爱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要像讲话中所说的,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把灾难当教材,做好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推广,用行动引领行动;开展主题班会交流感悟、体会成长,用心灵启迪心灵;组织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这人间大爱教育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与祖国共奋进、共成长。
合力上好弘扬时代精神的“人生大课”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景红
这段讲话饱含深情,语重心长,我听了以后不仅感到心潮澎湃,更觉责任在肩。面对汛情与疫情叠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是亲历者、更是引航者。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全社会和校院涌现出来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英雄故事与温润情感传播出去、传递下来,合力上好弘扬时代精神的“人生大课”。
一、用真情温暖人,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温度
二、用榜样鼓舞人,让我们的教育更添力度
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一线,我们的青年学子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他们有的立即投身志愿大军,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防疫一线;有的自筹物资,日夜星辰驰援灾区;有的利用专业所长为群众送服务、献爱心。我们要继续用好这些榜样力量,强化正面宣传,讲好榜样故事,营造“榜样就在身边,优秀并不遥远”的校园氛围。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活动、主题宣讲等形式,深入开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用我们爱的情怀涌动起学生爱的心胸,用我们的真心投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三、用大爱育人心,让我们的教育更具广度
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
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明忠
这段感人发言坚定中有力量、有方向,讲出了教育的本质和回归,讲出了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者,自己在深刻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同时,更要结合学院实际落实好精神、把新学期开学工作干好。
一是制定好学院学生开学方案。在准确掌握1416名老生和558名新生的现居地址及风险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情况及健康状况等基础上,结合学院专业教学、科研急需与毕业生毕业实习和实验等特点,根据学校即将出台的返校方案,制定出学院学生分批错峰返校方案,确保全院学生有序返校、平安返校和返校平安。
二是组织好学生“开学第一课”。根据学校《关于组织上好2021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五个一”启航行动的通知》具体安排,组织各层次、各年级学生网上学习“开学第一课”,重在结合学院特点和优势,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积极地学,使学生学习收获更多、感悟更深、影响更大。目前,学院政工干部、辅导员及班主任等正在精心谋划、积极行动、通力合作,确保“开学第一课”上出彩、有实效,上到青年学子的心坎里。
三是继续开展好爱国荣国教育。社会就是大课堂,生活就是好教材。在汛情疫情叠加的“大考”中,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事迹,还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伟力展现,无不书写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和“不怕困难、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我们深入挖掘校园先进典型、身边师生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继续引导学生把洪灾疫情当课堂,把灾难当教材,上好这堂“爱国荣国大课”。正如讲话中所说所期,我们及我们的学生是爱国的、拼搏的、友爱的、担当的;我们及我们的学生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以教育该有的广度、力度和温度不懈奋斗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明明
听了这段讲话,尤其是“全国人民用奉献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众志成城”,“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除了深受感动,更有一份如山的责任。“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落实到个人身上,我们要做的就是真真正正读懂这本教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回想这个夏天,全院师生在抗洪自救、灾后重建和抗击疫情的各个战场上,闻令而动,战汛情、抗疫情、送温情。申进文、陈红歌等多位老师积极参加灾后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服务灾后农业生产。学工战线做好学生信息、行踪排查,走访宿舍了解需求,帮助留校学生解决用水用电等生活困难;组织学生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帮助老师清理实验室积水,为留校学生发送救灾和防疫物资;按照学工部部署,了解学生家庭和个人受灾情况并给予帮扶,强化家校联系,确保安全稳定。校内外学生坚守在校园和家园抗洪排水,捐款捐物,还积极参与到社会救灾志愿活动中,参与社区清理积水淤泥、打扫垃圾、为居民搬运分发救援物资等工作;疫情中在高温下积极参与卡口值班、体温测量、入户排查、人员信息核实、维系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等服务工作。
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的讲话精神,给学生上好人生最有意义的一课,用行动传承中原儿女不屈担当的精神,争取抗疫胜利早日到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要求,扛牢政治责任,备足硬件、人力和教育三大资源,确保“平安开学、开学平安”;进一步统筹抓好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党史学习教育等,以硬核教育铁军的担当和温情,以教育该有的广度、力度和温度不懈奋斗。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利军
一、因事而化,化危机为契机。灾难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地损失。但面对灾难,中原儿女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了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而我们教育工作,就是要在各种危机和灾难中,用一个个的壮举,唤醒并激励更多人的、更大范围的壮举!
二、因时而进,变困局为新局。汛情疫情出现以来,阴云便一直笼罩着我们生活的城市。有的人因洪水流离失所,有的人因疫情色变恐惧。而我们的教育同仁,又一次走下三尺讲台、走上社会课堂,或白衣执甲,或执笔抗灾……一个个鲜活的“师者榜样”,还原了我们教育应有的模样——哪里需要,就给予哪里光明和希望。
三、因势而新,把灾难当教材。数千年来,中华儿女从未被灾难打倒,相反是在一次次灾难中愈挫愈勇、自强不息。当灾难来袭,又见遍地英雄。无数普通人迎难而上、临危不惧,以生命护佑生命,用大爱温暖众生。我们教育就是要把灾难当教材,讲好英雄的故事,激励一代代的后来人。
化“危机”为“契机”讲好思政教育大课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蓓蓓
2021年8月28日12时起,随着将二七区京广路街道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郑州全市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封闭、封控区域全部解除。全市人民欢欣鼓舞,他们挥舞着国旗,他们高唱着国歌……从“720”特大暴雨到全市中高风险全部清零,整整40天,这40天我们经历了太多感动,也体会到什么是人间大爱。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要将防汛抗疫的感人的故事,转化为一堂鲜活的“教育大课”,正如讲话中所说要在“汛情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中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
讲好有力度的思政教育。用行动引领行动,用心灵启迪心灵。学院组建757名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组成“志愿红”,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鼓励学子把个人成长与“爱国心、报国志、强国行”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同命运,共同筑牢思政教育根基。
讲好有温度的思政教育。汛情疫情发生后学院辅导员细致摸排学生情况,及时对所带年级同学提供心理疏导和帮扶救助,做好3名隔离学生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封闭区的10位同学跟踪服务,为21位因灾困难同学提供临时补助。要在关心关怀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情感温润情感,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