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温暖呵护“最柔软的群体”

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格外开心。

一年前,她和金颖、方红梅等上海市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加快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立法的建议》,提出“加强立法调研,明确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法律地位”。这份提案被评为当年度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

2022年11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46次会议召开,会上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今年1月1日起,这一国内首部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的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

“亲历这一过程,深受鼓舞、倍感骄傲!”方玥说。今年上海两会期间,她又向大会提交了建议,提出加《条例》宣传力度,多措并举增强教师素养和家庭育儿能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面向“最柔软的群体”,事关千家万户,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环节。《条例》出台的背后,是社会各界的推动,更离不开上海近年来持续破解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瓶颈问题的努力。

地方的先行探索,能否助力学前教育立法驶入快车道?立法保障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能否进一步求解生育活力不足、养育成本过高、从业人员不足等难题?

“普惠”成立法中的关键词

托幼一体化发展,是上海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发展的重要优势和成功经验。自1999年起,上海开始探索建设0~6岁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2018年,上海又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托育服务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推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方玥长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她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各区都建立了公办的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为全市0~3岁儿童及其家长提供每年10次免费的服务和指导,但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问题,无论家庭养育、社会制度安排、公共或社会服务等方面,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缺失。

“普惠”,是条例中的关键词。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以政府主导,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主体,这一发展原则被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投入保障、监管等责任,在《条例》中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

《条例》共分十章六十九条,明确以政府举办的公办幼儿园为主,构建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学前教育;通过开设幼儿园托班、举办托育机构、设置社区托育点、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等方式,构建普惠多元的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托育服务。《条例》要求,将幼儿园及其托班的布局纳入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及其托班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明确经费投入机制及市区政府投入的责任主体,完善支持优惠政策,强调健全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细化监管要求,织密监管体系。

力戒教育方式“小学化”

推动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基础在于尊重儿童的生命周期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实际需求。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情感发展、动作发展等方面有不同需求。我们要做的,是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学前儿童与3岁以下婴幼儿成长的氛围,同时引导社会和家长尊重不同阶段儿童的发展规律。”上海市教委托幼工作处处长孙鸿说,《条例》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力戒“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在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乐趣,更看到了他们的无限可能。他们不断在户外活动中探索发现、提出问题,并共同来解决问题。”孙昳丽说。

提供家门口的“成长守护”

在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赵丽鸾看来,《条例》在资源规划建设、投入机制、人才队伍培养和职业发展通道等关键领域建立体制机制,落实具体举措,将极大推动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

赵丽鸾说,随着嘉定新城建设大力推进,带来大量人口导入,与之相对应的是学前教育及托育服务需求增长迅速,适龄入园幼儿不断增加。为此,嘉定区对人口导入地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以嘉定新城核心区所在的马陆镇为例,两年内新开办5所幼儿园,改变了原来需要周边街镇统筹解决入园矛盾的状况,实现了镇域范围内“自家孩子自家抱”,家长们也可就近接送孩子。目前,嘉定区共有幼儿园11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0所。

《条例》还提出,要将社区托育服务和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乡村社区生活圈”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这一机制将带动街镇成为补足托育服务短板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浦东新区曹路镇的一个“宝宝屋”试点,记者看到这里探索在小区内居委会的文化客厅嵌入“宝宝屋”功能,小区的家长们可以经常带娃来此游戏,居民邻里互帮互助。年轻的父母可以将宝宝临时托给老师,自己处理工作或觅得一会闲暇时光;祖辈们可以临时托娃去看病、买菜或者是三五老友在文化客厅长廊里聊天聚会,还可以透过窗子了解孩子在“宝宝屋”的游戏情况。居委会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聘请了居住在社区内的3个有照护资质的全职妈妈作为“宝宝屋”的照护人员。

据了解,2023年上海将全面建设社区托育点,并开设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托班。到2025年,达到千人托位不少于4.5个。与此同时,推进完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站点的布局,加强科学育儿指导资源和指导队伍建设,让每个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时即可享有公益、便捷、贴心的服务。

THE END
1.“法雨春风”润如酥为民服务显担当“我们主动联系互联网科技企业,围绕公证法律服务以及区块链、云计算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临安公证处负责人介绍,公证处将借助“数信零跑”综合服务平台,推出更多细、惠、实的服务举措,为提质“法雨春风”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数字公证服务新动能。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2021nzt/20210420fdbnl_2329/sfxzgzxl/202107/t20210706_430068.html
2.奋斗时评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人民法院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守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将审判职能融入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yNzU3MA==&mid=2651396786&idx=3&sn=38aa2ceda994c99412038a3d80cb004f&chksm=85804f19f1b5cbbc13732690ba48977c5be0f73e6d9da9959ed44fdf143e343a4db1eea0d476&scene=27
3.用法治力量温暖“少年的你”——中国青年网用法治力量温暖“少年的你” 听证会前,一名政协委员向我走来,大老远就打招呼:“我认识你,你是上次去团风县思源实验学校讲课的检察官,你的法治课讲得很不错!回去我讲给老年大学的学生听,他们都很感兴趣,回家又讲给了我的孙子听。” 我很惊讶,一堂讲给学生们的法治课,竟将知识传递到了老年大学!我深深感受到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202/t20220213_13443616.htm
4.愿为一束光传递法治温暖一年时间,沈雪冰将法治温暖传递到锦屏的“三江六岸”,忙碌而充实。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中年逾八旬的老父亲。 沈雪冰告诉记者,他是瞒着父亲去援助。为了避免老人发现端倪,工作间隙,他抽出时间拨打视频电话跟父亲聊天,休假回家也是第一时间去看望父亲。“工作虽然辛苦,当听到受援人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http://wap.fzahw.com/mobile/article.html?path=/news/2024/08/27/c_121854.htm
5.让军人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平安广西网梧州讯(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吴玉兰 陈楚雄)“军人休假期间见义勇为致人重伤,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现役军人是否拥有宅基地使用权?”……5月8日,梧州市龙圩区司法局联合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武警梧州市支队执勤中队开展“法律服务进军营 法治拥军润兵心”活动,通过开设法治讲座、开展http://www.pagx.cn/news.html?aid=406860
6.让法治阳光照耀温暖每一个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启动之年。如何让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更接地气,让人民群众既感受到宪法权威和宪法尊严,又感受到宪法温暖和宪法魅力,让法治阳光照耀温暖每一个人? 为了让宪法精神走进群众生活,12月3日上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在阳光广场联合策划开展了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https://m.tcrbs.com/p/8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