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元素”令人温暖与安心

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春雷萌动,万物复苏;

这一天,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近3000名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国是;

这一天,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字字千钧,句句情深。

不论是“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的自觉担当,还是“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情怀,都让人倍感舒心。而其中的“法治元素”,更让人感到放心与安心。

保障民生离不开法治

“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

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法治已紧密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而这也能从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中得到印证。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依法助力劳动者维权。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类行政检察案件800余件,其中工伤认定、工伤保险类行政诉讼监督案件200余件,比2020年上升60%。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检察机关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的建议”;积极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专项清理工作。

保障民生离不开法治。“当李克强总理说到‘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从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到‘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在推动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表示,司法机关应该切实承担起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责任,对于属地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检察机关也应通过加强法律监督的方式,及早解决问题。

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明确要求,突出强调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法治。

据统计,2021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共批捕涉黑涉恶犯罪2179件5341人,提起公诉3260件17465人,并实现了检察环节专项斗争期间存量案件全部清结。

2021年底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为98.62%,群众对扫黑除恶斗争成效的满意度为96.19%。

“人民群众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不论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还是集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都让人民群众收获了幸福感、安全感。”全国人大代表、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松下康养商品营销部全域营业课课长刘廷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法治元素”令人印象深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司法机关责任重大。希望检察机关切实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小案”,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愧于人民公仆称号。”当听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贾宇深受感动,也倍感责任重大。

“这段话,饱含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执政为民的深切情怀,展现了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坚定决心。这既是对政府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也是对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作用表达了更高期望。”贾宇代表说,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深刻体悟到检察机关要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高度,以更实更优的法律监督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要把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相结合,不断强化府检协作,凝聚更大合力,共同当好人民公仆。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不容忽视。

“作为检察系统代表,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念信心,坚持‘落实、稳进、提升’总基调,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责主业,全力服务‘六稳’‘六保’,以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检察院检察长傅信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但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检察机关将全力保安全护稳定,自觉推进平安建设;强化使命担当,更加自觉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法律监督质效,更加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THE END
1.“法雨春风”润如酥为民服务显担当“我们主动联系互联网科技企业,围绕公证法律服务以及区块链、云计算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合作研究。”临安公证处负责人介绍,公证处将借助“数信零跑”综合服务平台,推出更多细、惠、实的服务举措,为提质“法雨春风”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数字公证服务新动能。https://www.moj.gov.cn/pub/sfbgw/zwgkztzl/2021nzt/20210420fdbnl_2329/sfxzgzxl/202107/t20210706_430068.html
2.奋斗时评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人民法院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守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将审判职能融入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yNzU3MA==&mid=2651396786&idx=3&sn=38aa2ceda994c99412038a3d80cb004f&chksm=85804f19f1b5cbbc13732690ba48977c5be0f73e6d9da9959ed44fdf143e343a4db1eea0d476&scene=27
3.用法治力量温暖“少年的你”——中国青年网用法治力量温暖“少年的你” 听证会前,一名政协委员向我走来,大老远就打招呼:“我认识你,你是上次去团风县思源实验学校讲课的检察官,你的法治课讲得很不错!回去我讲给老年大学的学生听,他们都很感兴趣,回家又讲给了我的孙子听。” 我很惊讶,一堂讲给学生们的法治课,竟将知识传递到了老年大学!我深深感受到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202/t20220213_13443616.htm
4.愿为一束光传递法治温暖一年时间,沈雪冰将法治温暖传递到锦屏的“三江六岸”,忙碌而充实。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中年逾八旬的老父亲。 沈雪冰告诉记者,他是瞒着父亲去援助。为了避免老人发现端倪,工作间隙,他抽出时间拨打视频电话跟父亲聊天,休假回家也是第一时间去看望父亲。“工作虽然辛苦,当听到受援人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http://wap.fzahw.com/mobile/article.html?path=/news/2024/08/27/c_121854.htm
5.让军人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平安广西网梧州讯(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李继远 通讯员 吴玉兰 陈楚雄)“军人休假期间见义勇为致人重伤,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现役军人是否拥有宅基地使用权?”……5月8日,梧州市龙圩区司法局联合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武警梧州市支队执勤中队开展“法律服务进军营 法治拥军润兵心”活动,通过开设法治讲座、开展http://www.pagx.cn/news.html?aid=406860
6.让法治阳光照耀温暖每一个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八五”普法启动之年。如何让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更接地气,让人民群众既感受到宪法权威和宪法尊严,又感受到宪法温暖和宪法魅力,让法治阳光照耀温暖每一个人? 为了让宪法精神走进群众生活,12月3日上午,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在阳光广场联合策划开展了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https://m.tcrbs.com/p/8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