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新闻网

我国现代意义的普法活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这就是“一五普法”。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普法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法治实施机制被延续下来。在古代中国,尽管法律体系和观念与现代社会有本质差异,但也出现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使得民众接受法律熏陶;对维护社会秩序、预防违法、惩治犯罪、引导社会成员的法律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法系的发展成熟。

悬法象魏

中国最早的普法活动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任何朝代的统治者,都非常注重教化。尧舜禹汤,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华夏族的4位英明帝王的统称。尧见有人犯罪受了处罚,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自己出来承担责任。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汤在位期间推行善政,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众。这些帝王先贤都很注重教育部族民众遵族规、尊天地、敬鬼神、孝父母,这些都是最早的普法萌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朱潇说,“回溯历史,中国古代真正称得上是普法活动的,应该是西周时代的悬法象魏。”

朱潇对“悬法象魏”作了详细解释。《周礼》中说,“正月之吉,始和布宪于邦国都鄙,乃悬刑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而《天官·太宰》有“治象之灋”,《地官·大司徒》有“教象之灋”,《夏官·大司马》也有“政象之灋”,似乎都是同时一并公布。要将如此多的内容传达给百姓,并保证其一览无余,显然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周礼》中的“悬法象魏”也许是将各种法律的个别内容以及肉刑以图像化的方式予以颁布,使人见而生畏,不敢为非作歹;又或是像后世榜文一类的君主特别命令或训诫。不过无论是以上哪种内容,《周礼》所描述的场景都带有很多理想性成分,还不能视为对成文法的公布。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古往今来,守法用法的前提是知法。记载于《周礼》之中的“悬法象魏”显然也是让人民知晓法律的方式之一。在公布法律后,各部门还要组织内部官员学习讲读法律的内容。

《周礼》中也有详细描述:州长必须向人民读法两次,党正一年读法5次,族师一年读法12次,闾师每逢集会的时候就读法。六乡官员中,官尊者属民读法次数稀,官卑者属民读法次数密,全年读法至少在40次以上,平均每月不少于3次。这也反映了社会希望法令公布,并由官府进行宣传解释,以便让百姓知法守法的愿望和要求,也可以尽量避免执法者的主观随意性,显示法律的公正性。

为保证对法律传播的有效监督,西周专门设置了“布宪”一职,负责颁布法令并监督法令传播。国家将法律内容公布之后,需要官员逐级下达与传播;布宪则巡行四方,对法律是否传播到位进行检查和监督。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刑书”“铸刑鼎”事件,是通过刻法律于鼎器之上的形式,向全国公布法律。秦朝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作为指导方针,这里的“吏”即官吏,即由国家基层官吏负责教授法律知识和法律宣传。汉代法律宣传,又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以书面方式公布、张挂法律文书,二是将民众召集到一起进行口头讲读。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尽可能保证和实现了法律信息在民间社会的传播效果。

朱元璋创制“讲读律令”

“明清两代大兴讲读律令政策。”朱潇分析说,“明清两代律典中特有的‘讲读律令’条,多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法律宣传教育的一大创新。”

自明代开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知识的普及、人口的增长、百姓权利意识的增强,对于法律传播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明清之际的法律传播,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活跃局面。《大明律》中专门设立“讲读律令”条文,列于吏律公式首位:“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明太祖颁布的《大诰》与《教民榜文》等也得到了全面普及。

以《大明律》关于宣传法律的条款为例,其中规定“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并以此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讲读律令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颁布的各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书,包括为官断案所需要的法律、谕令、告示、判赎等。为敦促官员学习律令,明代还非常重视学堂里的律学教育,把“讲读律令”纳入科举考试,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让人们在读法学法以后,能够怀刑知耻、明法守纪。

朱元璋之所以创制“讲读律令”并热衷于法律宣传,是要官吏和百姓都知晓并遵守法律,成为皇权下的“顺民”。明清两代,这种思想一脉相承,因而统治者反复要求甚至劝说官民学习、遵守法律。

清承明制怀刑知耻

清承明制,清初律内仍有“讲读律令”条。雍正三年,因无“在内从察院,在外从按察司,年终考校,及不晓律意、三犯递降叙用”之例,遂将明律中“每遇年终”以下句改为:“在内在外各从上司官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罚俸一月,吏笞四十。”

后因例文内容已包举于律文之内,且“通晓律令”属官员考校之一节,不便另列条款,在乾隆五年正式刊布的《大清律例》中删除此例,仍将“讲读律令”条定为吏律公式之首,内容为:

凡国家律令,参酌事情轻重,定立罪名,颁行天下,永为遵守。

百司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遇年终,在内在外,各从上司官考校。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官,罚俸一月,吏,笞四十。其百工技艺诸色人等,有能熟读讲解,通晓律意者,若犯过失及因人连累致罪,不问轻重,并免一次。其事干谋反、叛逆,不用此律。若官吏人等挟诈欺公,妄生异议,擅为更改变乱成法(即律令)者,斩(监候)。

“明清两朝‘讲读律令’始终包涵三层内容:一是规定对官吏读律的要求和对其进行考核的方式,二是规定对能熟读律令、通晓律意的百姓进行奖励的方式,三是规定如何处罚更改变乱成法的官吏。”朱潇说,“法条要求官员务必熟读、讲明律意,从而能够运用法律剖决事务。未达到要求则要受惩,若是变乱成法,则处以极刑。对百姓读律则采取了相对温和的鼓励措施,不读律并不会受到惩罚,但犯过失或受连累致罪的,若能熟读通晓律意,可免罪一次。”(《河南法制报》)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THE END
1.深入探究,中国法制史的认识与理解,解码千年法律文化传承第一节:深度剖析中国法律的起源,探究其深远影响及历史背景,第二节:概述夏朝法制的总体状况,解析商朝法律体系的显著特点,第三节:详尽阐述西周法制的演变轨迹,展现其制度的成熟与历史进步。 第二章:儒法之争与秦、汉、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演变 本章聚焦于“儒法之争”,揭示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演变路径,分析其对社http://www.syxycc.com/90b4D4fA78E0.html
2.真相探索网,武汉律师网,武汉律师,律师网,人民,法律,律师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1]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2] 名字由来 “井冈山”这个名称的由来在当地有这么http://artsunlang.com/NewDetail.asp?id=98800
3.嘉澳环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对判断公司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条件构成 重大实质影响的,公司将按照二级市场价格回购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全部新股。 公司将在相关事实被中国证监会或其他有权部门认定后 10 日内启动回购股份的 6 嘉澳环保 招股说明书 措施。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41400003126_75.shtml
4.图书产品三、商号与企业名称/ 四、域名/ 五、不同商业标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 一、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的国内法保护/ 二、未注册商标的条约保护/ 三、未注册商标保护的法律基础/ 第三节 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 一、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保护关系的由来/ 二、服务商标的同等保护/ 三https://www.lawpress.com.cn/index.php?c=book&m=detail&column_id=37&book_id=207054
5.律师法原理《律师法原理》ppt课件ppt大学课件预览第二节、律师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一、古希腊的论辩家 二、古罗马的律师制度 三、中世纪的僧侣律师与世俗律师 (一)僧侣律师 (二)世俗律师 第三节 古代中国的讼师 一、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律师原因 (一)由于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过古罗马那样发 达的经济和贸易活动。 http://read.cucdc.com/cw/71809/158380.html
6.战国名称由来 战国来源 战国这一名词在当今看来,特指春秋之后,秦王朝之前的历史时段。而据史家考证,“战国”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文献中,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尉缭子·兵教下》中提到“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8]这里的战国指的是处于相互交战状态的各个国家。但在《战国策》中,“战国”并非指历史时段,而是指齐楚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776236_1123481965.html
7.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档案的表述为:“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三、中国档案名称的变化 https://www.byyfy.net/col20/6603
8.有限公司与烟台市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审民事判决书2006年至2015年间,苏稻工业公司生产的稻香村月饼曾多次获得中国名饼、国饼十佳、金牌月饼等荣誉。苏稻工业公司还曾被中国烘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评为2014、2015全国月饼质量安全优秀示范企业。 二、三被告主体情况、烟台稻香村公司企业名称由来及其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https://news.foodmate.net/2019/05/518055.html
9.渗透性分析范文12篇(全文)1、学生法律知识来源单一,主要来自学校和电视,这与家庭情况密不可分,缺乏良好的家庭法律教育氛围。 2、对法律知识了解浅薄,仅仅知道一些法律名称。了解一些法律常识,但是浅陋。法律意识淡薄,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3、学生对生活方面的法律知识感兴趣,喜欢宣传片,讲座等直观形象地法律宣传形式。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baxngox.html
10.网红名字频遭抢注如何应对恶意抢注顽疾据巡洋介绍,有一些“商标流氓”会借收取转让费、授权费来对受害人进行敲诈勒索,比如2017年在佛山宣判的全国首例“知产流氓”敲诈勒索案,被告人对多名淘宝卖家进行敲诈,最后受到了法律制裁。 《2018阿里巴巴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各种滥用知识产权进行的恶意投诉,占阿里巴巴知产保护平台投诉总量的24%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8/id/4280223.shtml
11.品牌命名设计专题介绍了“走进来”的世界品牌、再说说咱们“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也有在这方面很出色的例子:海信的英文品牌名称为HiSense,在外国人的读解习惯里与“High Sense”的发音一致,即“高感度、高灵敏、高清晰”的意思,这本身就为海信的电视机产品做了恰如其分的优质注解。 https://www.ql4a.com/shejizhuanti/127.html
12.宣传主题方案模板怎么写(范文汇总20篇)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经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资料: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资料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http://www.plansum.cn/gongzuofangan/11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