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纪委市监委网站廉政知识测试2021年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廉政法规知识测试题题库

1.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2.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五年内不得重新入党,也不得推荐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4.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5.党员被依法、逮捕、留置的,党组织应当按照管理权限中止其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

6.对涉嫌严重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的审查谈话、搜查、查封、扣押涉案财物等重要取证工作应当全程进行录音录像。

7.为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规范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结合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监督执纪工作实践,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8.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纪律挺在前面,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监督执纪全过程,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注重教育转化,促使党员自觉防止和纠正违纪行为,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9.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11.对各级“一把手”来说,自上而下的监督最有效,党中央要加强对高级干部的监督,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上级“一把手”必须抓好下级“一把手”。

12.党委(党组)、纪检机关、党的工作机关要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将“一把手”作为开展日常监督、专项督查等的重点,让“一把手”时刻感受到用权受监督。

13.监察机关在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时,应当与刑事审判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

二、单选题

1.(A)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

A.政治纪律

B.组织纪律

C.生活纪律

D.廉洁纪律

2.(B)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

A.政治能力

B.选人用人

C.对党忠诚

D.廉洁自律

3.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C)年内不得重新入党,也不得推荐担任与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A.两年

B.三年

C.五年

D.两年半

4.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A)以上处分。

A.严重警告

B.留党察看

C.开除党籍

D.以上都不对

5.需要对被审查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的,应当依据监察法进行,在(B)内通知其所在单位和亲属。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6.党员受到警告处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分别(B)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A.半年内一年内

B.一年内一年半内

C.一年内两年内

D.半年内两年内

7.(C)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A.重文明讲政治B.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

C.旗帜鲜明讲政治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A)

A.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B.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C.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D.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

9.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享有下列哪些权利。(D)

A.表决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申诉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规定,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惩前总后、治病救人,坚持(D)相结合,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A.惩治与预防

B.惩戒与预防

C.惩治与教育

D.惩戒与教育

11.《监察法》规定,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D)的专责机关。

A.党和国家审查职能

B.党和国家监察职能

C.国家监督职能

D.国家监察职能

12.下列属于政务处分的为(B)

①警告②严重警告③开除④记过⑤降级⑥撤职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3.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消费卡和有价证券、股权、其他金融产品等财物,情节较重的,给予(D)处分。

D.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

14.《监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B)决定。

A.政纪处分

B.政务处分

C.党纪政纪处分

D.党纪政务处分

15.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原则上先做出(D)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A.行政处罚

B.政纪处分

C.组织处理

D.党纪处分

16.违反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A.开除党籍

C.撤销党内职务

D.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

17.坚决维护(D)、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在。

A.党的基本路线

B.党的领导

C.党规党纪

D.党中央权威

18.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结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C)处分。

B.撤销党内职务

C.留党察看

D.开除党籍

19.对“实事求是”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D)。

A.对党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

B.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

C.准确认定违纪性质,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

D.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20.违反有关规定在经济实体、(A)等单位中兼职,或者经批准兼职但获取薪酬、奖金、津贴等额外利益的,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A.社会团体

B.私营企业

C.国有企业

D.外资企业

21.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D)的长效机制。

A.不能腐

B.不想腐

C.不敢腐

D.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22.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B)。

A.各级领导机关

B.主要领导干部

C.主要领导机关

D.高级领导干部

23.党的领导干部应当(A)在党委常委会(或党组)扩大会议上述责述廉,接受评议。

A.每年

B.每两年

C.每半年

D.每季度

24.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书记是,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D)

A.主体责任,主要责任人

B.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

C.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人

D.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

25.党组织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整改结果应当及时报告,必要时可以向和党员通报,并向社会公开。(A)

A.上级党组织,下级党组织

B.同级党组织,下级党组织

C.上级党组织,同级党组织

D.同级党组织,同级党组织

26.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B)

A.约谈函询,提醒谈话

B.提醒谈话,诫勉谈话

C.诫勉谈话,约谈函询

D.约谈函询,诫勉谈话

27.党委(党组)履行的监督职责不包括以下哪一条:(C)

A.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内监督工作,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抓好督促检查;

B.加强对同级纪委和所辖范围内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检查其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

C.对下级党委、纪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监督。

D.对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党委委员,同级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A.违规

B.违纪

C.违法

D.犯罪

29.民主生活会重在(B),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把群众反映、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

A.交流思想认识

B.解决突出问题

C.总结经验教训

D.开展自我批评

30.全党必须坚决反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C)

A.利己主义、修正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

B.利己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C.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D.形式主义、修正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

31.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践行正确(B),发扬钉钉子精神,力戒空谈,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守土尽责。

A.价值观

B.政绩观

C.人生观

D.名利观

32.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C),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行为。

A.外出请示报告制度

B.工作生活保障制度

C.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

D.廉洁自律规定

33.《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分为两部分:一是党员廉洁自律规范;二是(C)

A.领导廉洁从政规范

B.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C.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D.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

34.《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八条规范”,其中第二条是(B)

A.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B.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C.坚持尚廉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D.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

35.党员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应当负(C)

A.直接责任者

B.主要领导责任者

C.重要领导责任者

D.直接领导责任

36.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B),管辖范围内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应当予以问责。

A.不作为、不担当

B.不坚决、不扎实

C.不尽职、不履责

37.实行(B),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调离转岗、提拔或者退休,都应当严肃问责。

A.领导问责制

B.终身问责制

C.任期问责制

38.为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D)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A.全体党员

B.公务员

C.领导干部

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39.国家监察工作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B)。

A.权责对等,注重监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B.权责对等,严格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C.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惩戒与引导相结合,宽严相济

D.权利和义劳相统一;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宽严相济

40.监察委员会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C)决定。

B.党纪政纪处分

C.政务处分

D.党纪政劳处分

41.被调査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D),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査,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一)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二)可能逃跑、自杀的;(三)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四)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査行为的。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留置措施。

A.违纪违法

B.犯罪

C.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

D.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

42.被调査人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又涉嫌其他违法犯罪的,一般应当由(C)为主调査,其他机关予以协助。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监察机关

D.公安机关

43.审查调查工作应当依照规定由(B)名以上执纪人员进行,按照规定出示证件,出具书面通知。

A一

B.两

C.三

44.《监察法》规定,监察机构、监察专员对派驻或者派出它的(C)负责。

A.单位党组

B.单位主要领导

C.监察委员会

D.纪检组

45.(D)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涉及全党全国性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只能由党中央作出决定和解释。

A.党组织

B.党委

C.党组

D.党中央

46.要坚持(B)这一基本领导方式,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自觉把党的领导活动纳入制度轨道。

A.从严治党

B.依法执政

C.改革开放

D.创新发展

47.党的领导干部应当在党委常委会(或党组)扩大会议上述责述廉,接受评议。(A)

48.党的力量来自组织,(C)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C)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

A.组织属性、组织功能

B.群众路线、群众发展

C.政治属性、政治功能

D.政治属性、政治发展

49.(B)要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A.党的基层组织

B.党支部

D.党的各级纪委

50.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由(B)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B)任免。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多选题

1.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ABC)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A.拥护核心

B.跟随核心

C.捍卫核心

D.保卫核心

2.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ACD)。

A.社会监督

B.群众监督

C.民主监督

D.舆论监督

3.《监察法》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BCD)被调查人涉嫌违法犯罪的财物、文件和电子数据等信息。

A.处置

B.调取

C.查封

D.扣押

4.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ABCD)

A.对批评、检举、控告进行阻挠、压制,或者将批评、检举、控告材料私自扣压、销毁,或者故意将其泄露给他人的

B.对党员的申辩、辩护、作证等进行压制,造成不良后果的

C.压制党员申诉,造成不良后果的,或者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党员申诉的

D.有其他侵犯党员权利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5.监察机关依照本法规定收集的(ABCD)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A.物证、书证、证人证言

B.被调查人供述和辩解

C.视听资料

D.电子数据

6.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调查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该机关申诉:(ABCD)

A.留置法定期限届满,不予以解除的

B.查封、扣押、冻结与案件无关的财物的

C.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而不解除的

D.贪污、挪用、私分、调换以及违反规定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的

7.对抗组织审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ABCD)

A.串供或者伪造、销毁、转移、隐匿证据的

B.包庇同案人员的

C.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的

D.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8.留党察看期间,受处分党员不享有下列哪些权利。(ABC)

A.表决权

B.选举权

C.被选举权

D.申诉权

9.监察机关在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时,可以采取谈话、、询问、查询、冻结、搜查、调取、查封、扣押、、鉴定、留置等措施。(AC)

A.讯问

B.拘留

C.勘验检查

D.逮捕

10.《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十一部分指出,对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党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AC)。

A.不准打击报复

B.可以进行追查

C.不准采取调离工作岗位、降格使用等惩罚措施

D.可以擅自进行追查

1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反对享乐主义,重在解决(BC)等问题。

A.奢侈浪费、腐化堕落

B.讲究排场、玩物丧志

C.追名逐利、贪图享受

D.贪图虚名、弄虚作假

12.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二条,依规依纪进行执纪审查,重点审查(ABD),这几类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

A.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

B.不收敛不收手

C.不主动向组织交代违纪情况

D.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

13.《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纪律检查机关必须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坚决纠正和查处,欺骗组织、对抗组织等行为。(ABCD)

A.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B.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C.口是心非、阳奉阴违

D.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

14.《党内监督条例》指出,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巡视组根据需要可以(BCD)。

A.处理所巡视地方的具体问题

B.列席所巡视地方的党组织的有关会议

C.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D.与有关人员谈话

15.党委(党组)应当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掌握其(ABCD)状况。

A.工作

B.思想

C.作风

D.生活

1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党内监督条例》关于询问和质询规定的有:(CD)

A.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权对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

B.质询人利用质询故意刁难、无理纠缠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追究责任。

C.询问必须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

D.询问人在对有关部门所作的说明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对同一问题提出质询。有关部门可酌情解释或答复。

17.党的各级委员会委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CD)

A.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B.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C.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工作进行监督

D.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的常委、委员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对所在委员会、同级纪委的常委、委员和党委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派出机关以及相当于这一级别的党组(党委)的负责人进行监督

18.下列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ABCD)

A.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

B.检举同案人或者其他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或者法律追究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C.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D.主动上交违纪所得的

19.下列哪些情形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ABC)

A.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

B.强迫、唆使他人违纪的

C.本条例另有规定的

D.如实坦白交代的

20.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下列哪些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ABCD)

A.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

B.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

C.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或者歪曲党史、军史的

21.在党内(ABCD)或者通过搞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A.搞团团伙伙

B.结党营私

C.拉帮结派

D.培植私人势力

22.对抗组织审查,下列哪些行为,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ABCD)

B.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C.包庇同案人员的

D.向组织提供虚假情况,掩盖事实的

23.党员领导干部对(ABCD),搞无原则一团和气,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A.违反政治纪律错误思想放任不管

B.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放任不管

C.违反政治规矩错误思想放任不管

D.违反政治规矩行为放任不管

24.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ABCD),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A.拒不执行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B.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C.违反议事规则,个人决定重大问题的

D.违反议事规则,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

25.下列哪些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ABCD)

A.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

B.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

C.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的

D.不按要求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个人去向的

26.下列哪些行为,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ABCD)

A.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内选举中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的

B.在法律规定的投票活动中违背组织原则搞非组织活动,组织、怂恿、诱使他人投票、表决的

C.在法律规定的选举活动中违背组织原则搞非组织活动,组织、怂恿、诱使他人投票、表决的

D.在选举中进行其他违反党章、其他党内法规和有关章程活动的

27.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的建设缺失,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软弱涣散,党性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薄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ABCD),应当予以问责。

A.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问题突出

B.党内和群众反映强烈

C.损害党的形象

D.削弱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

28.各级监察委员会可以向(ABCD)等派驻或者派出监察机构、监察专员。

A.本级中国共产党机关

B.国家机关

D.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国有企业

29.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ABCDEF)

A.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劳员法》管理的人员

C.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D.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E.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F.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30.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是(ABC)。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C.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D.罪责刑相适应。

3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ABCD)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32.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ABC)

A.降级

B.撤职

C.开除

D.严重警告

33.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AC)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34.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ABCD),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谈话提醒

B.批评教育

C.责令检查

D.予以诫勉

35.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ABCD)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从轻

36.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D)。

A.职务

B.职级

C.衔级

D.级别

37.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ABCD)。

A.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B.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C.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D.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38.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D)。

B.岗位等级

C.职员等级

D职称

39.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ABCD)。

A.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40.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被调査人及其近亲属有权向该机关申诉:(ABCDE)。

E.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侵害被调查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41.泄露、扩散或者打探、窃取党组织关于(ABC)等尚未公开事项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内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结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结予开除党籍处分。

A.干部选拔任用

B.纪律审查

C.巡视巡察

四、判断题

1.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2.依法应当留置的被调查人如果在逃,监察机关在全国范围内通缉。(×)

3.对被审查调查人违规违纪违法所得财物,应当依规依纪依法予以没收、责令退赔或者登记上交。(×)

6.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不属于挪用公款行为,而属于贪污行为。(√)

7.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已发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降级,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撤职。(×)

8.谈话函询材料应当存入干部档案。(×)

9.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10.公职人员二人以上共同违法,根据各自在违法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给予政务处分。(√)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12.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13.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14.坚定理想信念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要任务。(×)

15.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终身不得重新入党,也不得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16.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7.《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可以调阅但不能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

18.对于监察人员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的,办理监察事项的监察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应当登记备案。(√)

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彰显现代文明的先进社会制度。(×)

20.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

21.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22.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23.经过初步核实,对监察对象涉嫌职务违法犯罪,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监察机关应当按规定办理立案手续。(×)

24.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

25.党委(党组)会讨论决定干部问题时,拟任人选若被否决,可以临时动议接替人选。(×)

26.《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不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

27.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纪委发现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干部的问题,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下级纪委至少每年向上级纪委报告1次工作,每年向上级纪委进行述职。(×)

28.依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29.《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重违纪被立案审查开除党籍的,严重失职失责被问责的,以及发生在群众身边、影响恶劣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应当匿名通报曝光。”(×)

30.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

五、简答题

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

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处分分为哪几种?

(1)警告(2)记过(3)记大过(4)降级(5)撤职(6)开除;

3.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第五条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第六条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第七条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第八条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4.《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条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哪些?

(1)警告(2)严重警告(3)撤销党内职务(4)留党察看(5)开除党籍

5.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五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从严管党治党。

THE END
1.2002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选项A错误。唐律类推原则的适用前提是法律无明文规定,也就是说有明文规定时要直接适用法律。 选项B、C错误。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可能会重于同类案件也可能轻于同类案件。 18.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https://www.lawpa.cn/changshi/883720.html
2.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手册Q:6.推广普通话有哪些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http://fx.snnu.edu.cn/info/1273/3463.htm
3.中国法院网【法律效力位阶】规范性文件 【制定机关】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6-06-29 【公布日期】2006-06-29 【时效性】有效 建设部关于转发北京市建委《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标准化问答卷》的函 (建质安函[2006]7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https://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06/06/id/110289.shtml
4.别到用时方恨少,大学生必备法律利器,一起来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了解并融入我国的法制体系,不仅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更是我们作为社会公民的重要责任。今天,我们将从中国法治体系出发,从大学生必备的法律知识及法律利器两个层面,揭开中国法制与法治的神秘面纱,探索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Q0NzUyNg==&mid=2654824579&idx=1&sn=02653a09b630527395423c8056ceac23&chksm=8aaaf344ae350b9b011aa208b54441501bf476c8827686f4ad46874f592bae339c4ed43a3541&scene=27
5.经济法复习点法考经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外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外资企业,不包括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 12、公司:依法设立的有法定人数的股东出资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法:公司法是规定公司法律地位、调整公司组织关系、规范在设立、变更与终止过程中的组织行为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098307
6.从纵向结构上而言,我国国防法规一般可分为国防法律国防法规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法律法规的变化导致承包商工程延误和费用增加,则承包商仅可索赔_。 A. 工期、成本和利润 B. 工期和成本 C. 成本和利润 D. 成本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https://www.shuashuati.com/ti/cfe2a69cdc1544a780ea5db0b0dda2f3.html?fm=bdbds4389fc038a4f8fa0dd5ba5f158190667
7.重磅!《外商投资法》正式颁布:外商可自由换汇!再无顾虑!其中,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的出资、利润、资本收益、资产处置所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依法获得的补偿或者赔偿、清算所得等,可以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自由汇入、 《外商投资法》共分六章(“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四十二条。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176443907&efid=O72o_UKPjdDuaKw_JvTvEA
8.国家开放大学23秋经济法学形考作业答案奥鹏作业答案优学网2.以下哪一项是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 A.个体利益本位原则 B.维护社会公平原则 C.追求经济效益原则 D.权责统一原则 3.经济法律关系是( )经过经济法调整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经济关系 B.法律关系 C.民事关系 D.行政关系 4.根据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公司可以分为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及人合兼资合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12-09-14345.html
9.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区别:前者以指定法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判例不是法律的正式渊源;后者除制定法外,判例是重要的法律的渊源,所谓“法官造法”就是指名而言。中华法系主要是对世界影响很大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传统。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0.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律师普法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具体内容如下: 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https://m.110ask.com/tuwen/2305211204144695416.html
11.2021年法考客观题试题(卷一回忆版单选部分)1.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B.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继承古代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借鉴国外优秀法律制度,是唯一正确的法治道路 D.依http://www.dujiaoshou.com/fakao/zhenti/202210128353.html
12.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及答案8篇(全文)A、法律约束力 B、道德约束力 C、行为约束力 D、刑法约束力 4、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C)是其户口和档案的存放单位。A、本单位人事部门 B、自行保管 C、各级人事服务机构 D、学校 5、以下哪一项不是社会保险中最基本的“三险”(D)。A、养老保险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r7x9qpq.html
13.我国宪法文本中“受教育义务”的规范分析宪法义务是确立宪法责任的前提,有学者认为,宪法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宪法责任就是宪法关系主体的宪法义务,狭义的宪法责任就是宪法关系主体不履行义务或不当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否定性后果。[13]从宪法概念区分以及宪法责任从属于法律责任的角度看,笔者赞成狭义说。针对不同的受教育义务的主体,在不同的情形下,受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