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则的分类有关考点提炼

法律是由诸多法律规范组成的,法律规范又被进一步区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作为法律规范的一部分,二者的特点并不相同,法律规则内容具体、明确、肯定;而法律原则内容相比较而言模糊、抽象、宏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这是一项法律原则,即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其内容比较抽象、宏观。《民法总则》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就是一项法律规则,即年龄上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内容明确、肯定。

想要区分清楚法律规则和原则,首先就需要掌握法律规则的分类,这一部分通常通过列举明文规定的方式来考查具体的规则类型对应,或者通过概念性方式考查法律规则的分类依据,因此需要重点掌握分类依据和不同类型规则的特点。

一、概念

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强和确定性程度高的特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法律规则内容具体、明确、肯定,能够让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要求,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二、分类

法律规则按照三种常见的分类依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规则类型,需要清楚掌握分类标准和具体规则种类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

2.义务性规则

例如《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义务规定的“公民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公民依法纳税”都属于义务性规则,而且属于其中的命令性规则,也就是应该做的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各项罪的规定,比如故意杀人罪、盗窃罪、诈骗罪等都是在强调不得故意杀人、不得盗窃、不得诈骗等,表现为义务性规则中的禁止性规则,就是不得做的事项。

(二)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法律规则按照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1.确定性规则

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已经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一项规定就属于确定性规则,应纳税所得额明确了计算规则,其内容已经明确肯定,无须再参照其他规则。

2.委任性规则

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一项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因为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内容并未明确,而是由国务院确定,指向了委任性规则的特点,也就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加以确定。

3.准用性规则

准用性规则是指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规定在此问题上应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

这一组规则的分类是在区分时最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所以需要抓住三种规则的关键特征来区分,确定性规则是明确肯定,委任性规则是委任其他机关,准用用规则是援引其他规定,用一句小口诀来记忆就是“确定不用管;委任找机关;准用选规定”。

(三)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

法律规则按照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分为强行性规则、任意性规则。

1.强行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是指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因为不得随意更改变动。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中规定的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就属于强行性规则,又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也属于强行性规则。

2.任意性规则

任意性规则是指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又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就属于任意性规则,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

THE END
1.法律规则的分类有哪些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有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faeFXQsoDD.html
2.法律规则有哪些种类1. 法律规则有哪些种类?法律规则的种类,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从某一角度对法律规则进行的分类。 (1) 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法律规则为主体规定行为模式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是指授予主体可以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 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规则。授权性https://doc.mbalib.com/m/view/d85f1709339262d4f802307e3844d341.html
3.法律规定担保的原则都有哪些以下是有关“法律规定担保的原则都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民法典》中没有明确规定担保的基本原则,但是担保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民事活动,因此进行担保活动时,必须以民法基本原则为依据。因此,担保活动应……https://m.64365.com/tuwen/izweg
4.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要素(2)公务员考试网2.法律规则的特征有哪些?( ) A.确定性 B.可预测性 C. 一般性 D.抽象性 【解析】答案为ABC。法律规则是对一定的事实状态(事件和行为)赋予明确的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 律后果的准则,它具有明确性和确定性、可预测性和一般性。可预测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则预测自己或 者他人如何行为以及由此所要承受的法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397_2.html
5.法律规则有哪些分类法律规则有哪些分类 1小时前 法律规则有多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分类 授权性规范:这种规范允许或赋予人们某种权利或行为自由.它指明人们可以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 义务性规范:它要求人们必须履行某种义务,包括作为的义务和不作为的义务. 禁止性规范:明确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53336739784648724.html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规定》共3条,第一条明确,人民法院审理涉台民商事案件,应当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确定应当适用的实体法。同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中选择适用法律的规则,确定台湾地区法律为案件所应适用的实体法,并予以适用,但适用该有关法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http://www.szlawyers.com/info/a1268a284f7fb77888ceee52d7110576
7.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律师普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而法律原则一般情况下无固定的表现构成形式。法律原则较为抽象,法律规则比较具体。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行为,其无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法律规则的基本功能在于对人们行为提供确定的、可预测的导向;法律原则是法律https://www.110ask.com/tuwen/5304953241931342130.html
8.在严谨的法律规则上,准确无误也只是一种追求折叠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而规则都要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是用正式的书面语言写就的,因此法律规则在遣词造句上大有讲究。法律语言学家戴维·梅林科夫(David https://www.jianshu.com/p/8dfe99ab3f49
9.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3.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4. 法律规则的类别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概念 2. 法律原则的种类 3. 法律原则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 1.法律概念的概念 2.法律概念的分类 四、法的形式与效力 (一)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的概念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二)法的分类 1.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2. 根本法与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10.法律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扩展资料:一般来说,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关系是对应的,但是我们在法律条文中看到其表述法律规则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类突出的情形: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由数个法律条文来表述。2.法律规则的内容分别由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条文来表述。3.一个条文表述不同法律规则或其要素。4.法律条文仅规定http://www.jzlawzx.com/zmt/3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