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一、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规章;
7、国际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二、合法、违法与犯罪
我们按照法律规定办事,就是行为合法,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
违法是因过错而违反法律的规定的行为,是国家禁止或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一般违法是违反民事、行政法律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较轻,所以相应承担的责任也一般是经济、民事或行政的责任。而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是违法当中最严重的一种,但不是所有违法都是犯罪,犯罪是违反刑法的,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而要承担相应刑事惩罚的行为。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是行为人因违反法律而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责任。按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违法程度,法律责任可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惩罚、补偿和强制三种。
法律制裁即惩罚,具体包括: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和违宪制裁。
三、公民应掌握的主要法律简介
(一)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1、宪法的地位和内容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全面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称为“法律的法律”。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它包括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等。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的权益受国家的保护。
(9)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必须履行以下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护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辽宁行仁律师事务所于2017年由赵磊律师创立。行仁所是一家专注于刑事辩护的专业精...
在河北省,盗窃立案标准金额为1000元至3000元以上。具体来说,盗窃公私财物价值达到1000元以上的,一般应予立案追诉;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盗窃价值达到500元以上的,也应当立案。多次盗窃是指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入户盗窃是指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是指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扒窃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对于盗窃立案标准金额可能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调整,具体以当地司法机关的规定为准。
被起诉不应诉可能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后果。首先,法院会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以及法律规定进行缺席判决。这意味着即便被告未出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法院仍会依据现有情况作出裁决,可能会对被告不利,比如判定被告承担原告的诉讼请求金额、承担诉讼费用等。其次,不应诉可能会导致被告失去在法庭上申辩和质证的机会,无法对原告的证据进行反驳和澄清,使得判决结果可能缺乏全面性和公正性。再者,不应诉会让被告在诉讼程序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积极参与到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无法影响法院的判决方向。而且,不应诉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被告对自身权利的放弃,进一步加重被告在后续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所以,被起诉后应积极应诉,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