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队伍建设方案(精选5篇)

企业集团的财会队伍具有专业性强、原则性强以及工作觉悟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机制缺乏活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没有较好地结合等等。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要解决上述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队伍,应着重建立以下几大机制:

一、建立财会人才引进机制,改善队伍结构

对企业集团而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才队伍,就要不断改善财会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以逐步提升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一)要注重引进财会专业毕业生

(二)要注重内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引进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基础上,企业集团还要“搞活存量”,立足自身条件,利用企业内部及社会培训资源,有目的地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有志从事财务工作、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的非财会专业人员,要给他们提供机会,进行系统的财务知识培训,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实现专业知识与财务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更加清晰地把握财务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与服务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外引内训等多种形式,不断补充给财会队伍新鲜血液,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保持旺盛的活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技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与创新,财务人员面临着快速进行知识更新的压力。因此,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成为执行好财会法律法规的关键。

(一)注重毕业生执业前的培训

通过建立一个适合毕业生发展的业务实习平台,让其尽快地了解企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培养真正适合企业集团发展的合格财会人才。

(二)注重毕业生从业过程的跟踪培养

由于每个毕业生的能力水平以及适应程度不同,在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为每个人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的同时,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对部分优秀人才进行重点跟踪,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了解被认知的程度,促进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注重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

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逐步提升,财务管理的外延和内涵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衍生工具、资本运作和企业并购等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涉外业务的开展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所有这些都对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地进行学习以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这既是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养成财会人员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财会人员及时适应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财会队伍的监督服务和决策支持作用。

通过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形成一支由具有系统的财会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骨干财会人员、具备较强战略思维能力、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财会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财会队伍,形成企业财会人才队伍的梯次结构。

三、建立财会人才评价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赏罚分明是进行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依据什么来进行赏罚则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就需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对财会人才进行分类考评,对他们的实际和理论能力进行衡量,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财会人才有序流动的根据,以此激发财会人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注重对财会人员进行分类考评

以钢筋混凝土墙壁为例,如果全部由钢筋组成,而没有砂子和水泥,尽管墙壁非常坚固但却不能抵挡风雨;如果墙壁全部由砂子和水泥砌成,尽管墙壁密不透风但却不坚固。只有将钢筋、水泥和砂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形成合力。财会队伍也可以比作钢筋混凝土墙壁,需要从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方面考虑建立分层次、递进式的队伍组织结构层次。因此,在建立考评机制时,要考虑将财会人员进行分类考评,为每一类人员制定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任职资格,依据相应的职责、标准和资格条件进行合理的量化打分,最终使同类人员之间具有相互可比性。同时,可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而实现不同类别人员的相互可比,使考评更加科学合理。

(二)注重财会人员实际和理论两种能力的考评

新形势下的财会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更好地体现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在推进企业发展中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选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作为研究课题,并将此内容纳入财会人员业绩考核当中,促进财会人员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开阔财会人员的专业视野,提高财会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财会人员的有序流动

通过对财会人员的综合考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财会人员,并结合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发现人才,奖励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可将特别优秀的业务骨干纳入企业集团后备干部之列进行重点培养,按照组织程序进行任用,创造财会人员成长的空间。有些特殊岗位对财会人员的身体状况、年龄结构要求比较严格,在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下,需要营造一种畅通的渠道来转岗安置,使财会人员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企业集团已经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同时,企业还应以人为本,考虑财会人员的特殊困难,最终形成一个和谐、有序、动态的岗位交流机制,而且要结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于不符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实际的财会人员进行适当的分流,以保证财会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四、建立团队文化建设机制,发挥整体合力

(一)注重财会队伍团队文化理念的提炼

先进的团队文化能够创造价值,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而提炼出普遍认可、符合实际的团队文化建设理念是建设团队文化的前提。笔者所在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经过多年的财会队伍建设实践,总结出了“三个一”的团队文化建设理念,即“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支军队”即要求纪律严明、乐于奉献、敢于胜利;“一所学校”,即要求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磨练成才;“一个家庭”,即要求团结向上、互相支持、共同进步。随着这一理念的推行,大庆局的财会队伍专业技能愈加过硬,精神面貌愈加向上,大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团结友爱,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

(二)注重团队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职业本科;财会类;人才培养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在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教育部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职业教育应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核心,依靠主要产业,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培养人才。基于此,本文围绕行业、职业以及岗位群分析构建“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三方共育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现企业、学校、兄弟院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一是职业本科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对接,建立以企业为依托的实训室、工作室,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有效实现与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三是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中,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师、教材、教法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合作院校进行充分论证,参照国家专业标准,分析财会类专业对应的行业,细分面向的职业以及岗位(群),并分解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或普适性工作任务,总结其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从而针对此能力开设课程,最终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内容由实操型转变为实战型,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对接,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三、实现“岗课赛证”深度融合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

一、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三、解决措施

四、课程体系建设意见

职业教育本科财会类专业应该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注重学科的前沿性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职业进阶课程四大主体的课程结构体系。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其主要教授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及基础学科的工具方法,旨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二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岗课赛证”的融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使其知识体系系统化。三是岗位能力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行业、岗位对接,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形成实训类课程,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满足学生就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四是职业进阶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能力和职业的迁移能力。

企业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的搭建

一、师资队伍建设

二、实践教学平台搭建

搭建多元实践教学平台,并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培养财会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如成立以合作企业为依托的工作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专业课程知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将专业知识与单项实训内容融合、将教室与实训室融合、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融合,有效衔接学生就业实习。同时,将技能大赛平台与日常实践教学平台融合,精确地将技能大赛平台模块拆分到各实训课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通过企业实习,搭建真实的实战战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而促进职业本科院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本文从培养思路、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平台的搭建三方面对职业本科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成效。作者简介:袁文娟(1985—),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会方向。

参考文献

[1]孔祥宏.基于数字化、共享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煤炭,2021,47(02):41-45.

[2]刘检华,李坤平,庄存波,张雷.大数据时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内涵与技术体系[J/OL].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20[2022-06-24].

[3]侯正施.职业本科AI+会计人才培养及课程建设研究—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4).

[4]王坚.工业大数据助力智能制造知识创新[J].上海信息化,2018(12):16-19.

“十三五”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全国所有县(市)的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人事薪酬、医保支付等为重点,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7年,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也必然使医药卫生财会专业的建设更加重要。

二、医药卫生财会专业开设的意义

三、医药卫生财会专业建设目标

医药卫生财会专业是新增设的专业,未来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队伍建设为重心,以科学研究为突破点,以学术交流为平台,以教学改革为手段,将医药卫生财会学专业建设成为能够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从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点专业。

通过实施医药卫生财会专业创新培养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立一个先进的、集多项教学服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建设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满足医药卫生财会专业对人才的能力培训要求,具体包括: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医药卫生、财会、保险的法律法规;

2、掌握医药卫生财会的知识与工作方法,能解决卫生财会与保险核算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技术问题;

3、熟悉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过程,能进行财务会计与出纳的常规操作;

4、能进行初步的医疗保险核算;

5、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

四、医药卫生财会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一)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要完善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同时将培养一支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高、素质好,具有较强科研水平能力的教师队伍当成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具体措施:

2、加大师资队伍引进的力度。有计划引进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还要重点引进和培养既精通医院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专业,又擅长软件设计的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不断改善教师学历结构。

4、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考取会计师、硕士的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进行会议论文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完善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专业课程,加强主干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

1、医药卫生财会实训室

2、医院医疗物资成本数据分析室

学校应建立医院医疗物资成本数据分析室,主要以医疗器材、手术材料运营与医疗设备数据成本分析等能力作为医药卫生财会专业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训,通过医疗物资成本数据分析室运营与数据分析实训,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医疗物资购进、使用系统一般体系及流程,使学生对医疗器材采购、分配、成本核算的流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掌握成本数据分析方法,并对医疗设备运营的结果进行多方面分析,进而优化医疗器材充分使用,提高医疗器材运营效率,让学生直观理解成本数据分析的意义和要求。

一、交城会计队伍现状

交城县现有十个乡镇,共有乡镇会计31人,持证率32.3%;40岁以上人员占比64.5%,大学专科学历以上占比37.7%。共有行政事业单位167个,上岗会计196人,持证率54.6%,40岁以上人员占比64%,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8%。共有150个行政村,村会计150余名,持证率不到10%,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8%。会计队伍学历低、年龄大、持证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会计队伍建设任务艰巨。

二、会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机构缺失,人员管理散乱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县共有15个乡镇,2002年撤乡并镇后减少为10个,同时根据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撤销了乡镇财政所,乡镇财务管理归并到乡镇统一管理。由于乡镇人员变动频繁、交流较快,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缺失后人员管理相对散乱,财务管理也存在交接不畅、管理混乱的问题。

(二)会计队伍老化,整体素质较低

会计队伍年龄老化问题凸显。40岁以上的会计占到总人数的64.5%左右,45岁以上占到48%左右,年龄偏大问题十分突出。会计队伍文化层次不高,财务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乡镇、村级会计尤为突出。部分取得大学学历的,多数为就业后参加行政管理和党校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学历,财政专业知识技能相对不足,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渠道,业务知识不足,财务软件操作困难。

(三)会计队伍复杂,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会计队伍人员复杂,正式工、临时工、借调人员、村官,参差不齐,在财务管理上,由于人员变动,存在多人管理一套账的情况;二是基层会计法律意识淡薄,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会计违规造假行为时有发生,不利于基层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会计管理松散,会计使用缺乏程序

基层会计使用存在随意性,一是由于基层领导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甚至很多领导本身为了自身方便,随意指派人员负责会计工作;二是缺乏专岗设置,没有明确岗位职责,财务人员职责不明,发现问题相互推诿;三是会计人员本身松散,没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存在会计做账随意性较大,做账凭证附件不全等现象。

三、加强基层会计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备案审批,建议实行委派

(二)提高存量素质,积极引进增量

针对会计队伍的现状,一是提高存量素质。努力提升现有会计人员的素质,通过在岗培训、组织学习、加强考核等方式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从业水平。二是引进会计增量。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到现有会计队伍中,从村官、新招聘的大学生中选取一批政治素质高、有财务知识的人员充实基层会计队伍,做到确实能为乡镇村办实事。

(三)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

制度是约束权力的良方,培训是扩展思维的手段。一是建立明确的财务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资金使用报账流程,建立财务定期报告制度等,通过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人员执行财经法纪有法有据,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会计业务、会计电算化培训力度,分批次对财政工作人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乡镇财政业务人员、农村财会人员、企业会计进行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规章制度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扩大“县、乡、村、企”四位一体培训格局。

(四)转变会计职能,服务发展大局

关键词:财力集约化财务工作职能与定位

一、要对实施“财力集约化”的重大意义进行“再认识”

二、要对新时期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与定位”发生的新变化进行“再思考”

三、要对充分发挥财务工作职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进行“再分析”

基于对财务工作在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中职能及其定位的认识与思考,如何立足基层财务工作实际,切实发挥好应有的管理职能,还需要什么样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其作出深度地“再分析”。

“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顺和完善“生产关系”,从而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说人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在新形势下,要把财力集约化工作贯彻落实在基层,并得以充分深化推广应用,以更好地发挥基层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职能,其前提是――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作支撑,同时,随着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不断强化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这是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的必要条件。

四、要对财务组织队伍建设“再强化”

结合财力集约化推广应用和市级供电公司财务工作的实际,国网大庆供电公司在强化基层财务队伍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严把财务人员“入伍”关

(二)强化财会人员职业操守教育

具备良好会计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处理实务能力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条件,作为财务工作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并能从大局出发,树立并坚守正确的“三观”和工作理念则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既要做到一尘不染,又要实事求是讲原则,始终秉承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心无旁骛地担负起财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国网大庆供电公司财务资产部结合工作实际和每月工作例会,适时地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财务人员立足岗位,树立忠诚服务企业并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负好责的工作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也以实际行动诠释出了新时期国网员工应有的风范,充分展现了基层财务队伍“自身硬更能打好铁”的应有品质。

(三)强化会计岗位内部监督、牵制

作为工作在公司一线的基层财务队伍,既要有团结和谐的工作内部环境,更不可淡化内部“监督、牵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为此国网大庆供电公司从2012年起,结合财力集约化和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探索实施了财会人员定期(三年)岗位轮换和岗位AB角制(每年一调整),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和岗位AB角制,符合新时期基层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关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定期轮换,既是财力集约化组织建设的需要,也是结合会计人员个体差异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财会人员“因材施用”的有效办法;实施岗位AB角制(结合当年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是防止因一人缺岗、工作流程受阻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化临时安排人员顶替为B角有准备的自觉行为,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强化会计岗位内部监督、牵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岗位轮换和AB角制,避免了因基层会计岗位分工过细,个别会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长期工作而形成的业务知识过于狭窄、思维和处理业务方式惰性僵化现象产生,以及可能导致的习惯性不足或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强化“内部牵制、内部监督”的效果;三是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与提高。通过岗位轮换和AB角制,促进了专业会计之间的相互学习、业务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为营造融洽、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强化财会人员后续教育

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和不同会计岗位人员自身素质差异,以及个人发展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采取各种“因材施教”的后续教育方式,有效促进财务队伍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

五、结语

伴随公司改革逐步深入和形势不断发展,基层财务工作将继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财力集约化的统一部署,因“势”而思、随“时”求进,把“学无止境”的内涵充分体现在基层财务队伍中,从抓队伍建设和会计基础工作入手,切实把国网公司财力集约化实施工作植根于基层,认真做好深化推广应用工作,充分发挥应有职能,为国网公司实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国际一流现代化企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卫胜.县级供电企业的集约化之路[J].国家电网,2010(2).

[2]许洪贵,赵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构建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1).

[3]邓纯胜,聂其海.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与信息化策略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9).

[4]陈耿,龚丽娟.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会工作职能转变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2(5).

THE END
1.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层次结构 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这些法律法规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就在于它们的多样性和精细化管理。 首先,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西方国家以宪法为基础构建了复杂而完善的立法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1303.html
2.法则纷呈剖析法律法规的奥秘一、法则之源: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公民权利和义务得到平等保护,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们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事 法以及国际私法等几个主要类别。 二、宪政之基:宪法的重要性与作用 宪法是国家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7678.html
3.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让小明带你一探究竟小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深入了解了法律法规的种类和重要性。作为一名热爱学习的人,他决定将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今天,小明要跟大家聊聊一个问题:法律法规都有哪些?这不仅是对知识的一个探索,更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战。 首先,我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27327.html
4.分类与设置对企业不同的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一般按树形层次结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人员类别是企业通过人员分类与设置对企业不同的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一般按树形层次结构进行分类。()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https://www.shuashuati.com/ti/d821497424424374a462b5ed0ed2f770.html?fm=bd85f7b1ee5e6a5befeab5fdbe3d2204b2
5.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http://fgc.shcc.edu.cn/2020/0923/c1919a44630/page.htm
6.《利益衡量论》读书笔记(利益衡量论)书评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用“请求权”概念整合整个民法体系;第二,将法律看作一个固定的完整体系,解释须在体系内进行。当然,这种解释不应违反立法者意志。(笔记作者注:于此可以发现所谓“概念法学”根本是错误的名称,因概念法学的所有法学家都没有强调过概念的固定性,他们实际上主张概念应当为体系让路——所谓概念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550249/
7.法律知识大全5. 法律相关的问题 1. 法律的分类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等,是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因此,宪法被称为“母法”,其他普通法律称为“子法”,可以说子法是母法的具体化,如果子法如与母法内容相违背,子法则无效。我们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U0OTgwMQ==&mid=2664271547&idx=4&sn=942ee788aad70cd670badcbc968038c8&chksm=8dd51c3dbaa2952b5e51881a80f2a9337e257329d9729ccc0f8166d31c826293703b6b599f9d&scene=27
8.2010年第1415号中国人民银行文告(总第309本标准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代码结构分为三层,代码结构图如下所示。 代码第一层为金融工具大类编码,采用《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试行)》中的金融工具大类编码,采用1位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存款用D表示。 代码第二层为统计分类标志编码,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存款分类标志见第5章。 http://www.pbc.gov.cn/chubanwu/114566/114579/114625/2896660/index.html
9.图书产品三、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第二章国家监察学的研究范畴第一节国家监察学及其研究对象一、国家监察组织及其体制二、国家监察机关及其人员三、国家监察对象及其范围四、国家监察程序及其监督五、国家监察效能及其规律第二节国家监察学的研究方法一、国家监察学研究方法的概念二、国家监察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三、国家https://www.lawpress.com.cn/index.php?c=book&m=detail&column_id=37&book_id=197399
10.辽宁大学2022自命题考研初试大纲:814公共管理综合考研第五节 行政违法、行政不当及其行政法律责任 一、行政违法 二、行政不当 三、行政责任 第十三章 行政伦理 第一节 行政伦理概述 一、行政伦理和行政道德 二、行政伦理的涵义 三、行政伦理关系 四、行政伦理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功能 一、公务人员的个人品德 https://kaoyan.koolearn.com/20220701/1525288.html
11.第八讲:标准化基础知识与文化馆服务标准化(二)文化馆服务标准体系总体结构 文化馆服务标准体系总体结构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方针目标的指导之下确定,文化馆服务标准体系第一层框架主要有三个体系:JC100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TG200服务提供标准体系、BZ300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三)文化馆服务标准业务模型 http://qf.pyswhg.cn/index.php?c=show&id=511
12.行政组织理论考试大纲(三)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1.识记:(1)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2)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的种类。 2.领会:(1)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的必要性;(2)行政组织横向分工的优缺点。 3.应用:如何根据三个因素科学划分行政区划。 (四)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1.识记:(1)管理层次;(2)管理幅度。 https://www.zikao365.com/demo/zkfd/c510880-examOu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