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重点整理

·具体来说,《禹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法律萌芽了。

《禹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夏朝也作为中国法律起源的一个确切的朝代。李学勤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夏朝建立是在公元前2075年,距今四千多年。大概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中国法律。

·所谓禹刑,就是大禹时期制定的刑法,但是后世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就一直沿用。因此,以开国时期的大禹的名称一直叫下来,我们说禹刑就是夏朝法律的总称。

·什么叫汤刑?汤就是成汤,是商朝的第一个国王,商朝的第一个国王制定的刑法就叫汤刑。后世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一直到商朝结束,商朝法律总称就叫汤刑。·奴隶制五刑:五刑,五种刑罚,又叫旧五刑,是长期在中国奴隶制时代存在的五种常用刑,一直沿用至汉初,即文景之治与刑罚改革才有了新五刑。即大辟、宫辟(生命刑的替代刑)、髌辟、劓辟、墨辟(影响)。(具体内容&顺序的变化)

·墨辟:又称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

既是刻人肌肤的身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

种耻辱刑。

·髌辟:剔去人的膝盖骨。起源于夏,西周时演变为剕刑(砍脚)

·宫辟:破坏受刑人生殖器的刑罚。男性为去势,女性为幽闭。

·大辟:死刑的统称,常见如斩、戮。

·墨刑的起源与发展1.尧舜时就有五虐之刑中的黥面

2.禹以后正式把墨刑定为五刑之一,最初的施行方法是用

刀刻人的皮肤并在上面刻字

3.刘恒废除墨刑,直到汉末黥面未再实行

4.晋时随肉刑恢复墨刑也被采用

5.宋时黥面之刑一律改为针刺,成为刺配刑的组成部分

6.明缩小了黥刺的适用范围。“除党逆家属外俱不黥刺”

7.清代的黥刺主要适用奴婢逃跑且常和鞭刑并用,称鞭刺·五刑的发展1.夏奴隶制五刑:大辟、宫辟、髌辟、劓辟、墨辟

2.西周九刑:墨、劓、髌、宫、辟&流、赎、鞭、扑

3.汉文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

·夏商法外之刑1.炮烙:在铜柱上涂油,下加炭火烤热,令有罪者行走其上,最

终坠入炭火中烧死

2.脯:将受刑人杀死并晒成肉干

3.醢:将受刑人捣成肉酱。

·西周礼制指导思想:明德慎罚

·九刑:5+4是对五刑的变通执行;包括旧五刑,流刑(反叛部落首领的宽宥手段),赎刑(对那些犯罪证据还不是很充分,罪情有疑的人采用铜赎法),

鞭刑(对官吏),扑刑(对学生)

·法制史中的成文法:成文并公开(不同于法理学中的成文法)

·吕刑。吕刑是西周中期的一部刑书。西周中期周穆王命当时的一个诸侯,吕侯,由他来制定一部刑法。这部刑法在历史上就叫吕刑。

吕刑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刑罚的种类及适用刑罚的原则。赎刑是吕刑里的核心内容。吕刑规定适用刑罚的总原则就是明德慎罚。

·周礼:宗法、等级、名分(史论结合)

·周礼的内容:五礼(吉、凶、宾、军、嘉)即祭祀、丧葬、迎宾待客、军队、冠婚

注:回答概念时特征和基本原则等内容也需要回答。

·周礼的基本原则:亲亲、尊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成文的法公布(三个事件相互交织)

郑国子产铸刑鼎(无险可守的地理环境、万商云集的经济、子产四朝丞相

成文法首先在郑颁布)

晋国范宣子铸刑鼎

郑国邓析做竹刑

·李悝变法与《法经》

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官僚制度产生)

经济上:善平籴

法律上:《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

法典)

·《法经》的篇名

《唐律疏议·名例》“序疏”:

周衰刑重,战国异制,魏文侯师于里悝,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一、盗法;

二、贼法;三、囚法;四、捕法;五、杂法;六、具法。

·《法经》的特点与影响

1.以镇压盗贼为首要任务。“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以具体罪名作为法典篇名。

2.反对奴隶主贵族固有的等级特权。《法经》的颁布本来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努力的结果,自然对奴隶主阶级的特权造成一定的冲击,相对于不公布的法律来讲,这种冲击更为明显。

3.体现了重刑主义的精神。就是轻罪重罚。这说明重刑主义并不能达到最终消灭犯罪的目的。也为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埋下了伏笔。

4.体例上的特点。诸法合体,具法列后。用我们今天部门法的标准来看,既有刑法还有民法、行政法、诉讼法。这个诸法合体的特点从《法经》开始一直到清代都是如此,对后世影响比较大。另外,《具法》一篇是《法经》独有的特点。所谓具法,具法就相当于刑法总则。

·具体地说商鞅定秦律的内容:

1.改法为律(把法经六篇改为六律)

刑法律

2.连坐法。

什伍连坐

“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通考·职役考》

3.刑弃灰于道

4.分户令

·秦朝主要法律形式

(一)秦律

(二)法律答问:对疑难问题以问答形式的法律解释

(三)封诊式:以司法检验为主的法律文书

(四)令

(五)程:是关于官营手工业生产定额制度的法律规定。

(六)课:是关于检验、考核、督课的专门法规。

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叫“上计”;中央普遍对各级官吏的考核叫“大计”。(七)式

程式,格式是关于案件审理程序方面的司法规则及文书程式。(前述封诊式)(八)廷行事:司法审判的成例,司法机关的判例。

·汉初立法方向:反秦道而行之、奉行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汉代立法指导思想的转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权力集中。法律方面集中体现为德主刑辅。

·汉代的法律形式:律、令、科、比

律,由中央政府颁布,一般也经过皇帝批准,比较稳定,长期适用。中国古代最稳定的法律形式。

令,皇帝的诏命(西晋以后,令不再是皇帝的诏命。)

科,科条,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廷尉在审理案件当中,对于法律的一种补充。对很多案例整理归纳,律令里面没有明确规定,碰到实际情况以后,汇编在一起。

比。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案例,也叫决事比。往往是汇编了一些法律上讲得不太清楚的案例。春秋决事比。

·汉代几部主要的律

1.源头——“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2.《九章律》

“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汉书·刑法志》

萧何取秦法六律(盗贼囚捕杂具),又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合为九篇,成《九章律》,即一般所说汉律。6+3

3.《傍章》十八篇

内容:维护朝廷尊严,树立皇帝权威。

叔孙通参照秦朝的朝廷礼仪制度制定

4.《越宫律》二十七篇

汉朝经过“文景之治”的昌盛时期之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渐强。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外征四夷,内兴功利”,各种以缓和的矛盾再次激化。武帝命张汤制定宫廷警卫方面,也就是保卫皇帝安全方面的法律。

5.《朝律》六篇

汉武帝又命赵禹作有关朝见礼仪的《朝律》,以及其他单行律令。赵禹也是汉武帝时的酷吏,严格依照法律条文审理案件。

THE END
1.法律法规全书背后的历史演变是什么在探索法律法规全书背后历史的长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法律法规全书”这一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国家或地区所有有效的、已发布的法律和规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立法体系。这些文本不仅是现实生活中规范行为、维护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研究者了解过去、分析现在以及预见未来的重要资料。 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2764.html
2.这10本法学经典著作,你读过几本?快快收藏起来!(七)《古代法》是英国法学家亨利·萨姆奈·梅因创作的法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61年。梅因在书中主要论述了主权、集体财产的早期形式、封建制度化的过程、各种古代法典、法学家在制定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土地所有权、长子继承权、原始诉讼程序等问题梅因否定自然法的产生和存在,认为“人生而平等”是“教条”,“自然状态”是“http://www.changchunkc.jcy.gov.cn/gzlc/202312/t20231218_6118323.shtml
3.中国古代法律典籍的译介与传播历史地看,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积累的结果,包含着对传统的选择和继承,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中国在历史上的“水之源”“木之本”,现代法治建设不能剥离于社会文化环境,必然也会沿袭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中华法系重要载体——中国法律典籍的译介与传播 随着中华法系的产生和发展,先人在数千年的国家治理实践中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408389342914098&wfr=spider&for=pc
4.《中国秘书史》大纲“中国秘书史”是秘书学专业必修课程,属基础理论课。它是在秘书学科的发展中,为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开设的新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秘书机构设置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做好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https://wxy.nwnu.edu.cn/2014/1010/c732a13978/page.htm
5.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法律思想 23 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法治理论 25 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 29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39 第一节 法的概念 39 一、汉语中的“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39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6.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虽然它在法律史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贡献, 但因其解决方式的单一性而最终遭到了挫败。法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庞德在20世纪初创建的社会学法理学, 庞德在总结了法律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后, 提出了以社会利益为最终归属点的社会解释的方法, 为法律确立了一个“社会神”1以解决书中开篇所提出的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7.顾家家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期 2016 年 9 月 26 日 1-1-2 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声明与承诺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存在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 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92600000273_4.shtml
8.以史为鉴,试述德国法律发达之原因/何旺翔通过对两者法律发展历史仔细分析可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是人治,即专制;而德国法律文化的传统精神是法治,即民主。在日尔曼法时期,任何一部法律的通过必须由民众大会进行表决。尽管表决的方式极其原始,但终究在人们心中埋下了民主的种子。纵使德国法律发展经历过种种挫折,但一旦冬天过去,人们心中的民主的种子必将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544
9.《法学之书》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国际刑事法院,法律史上的250个里程碑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的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为开端,作者精心选取了法学发展史上25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法学历史发展的完整图景。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多部重要法典,也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法律事件娓娓道来。本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goods?alias=2x49qp00hh0a192
10.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pptx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历史发展2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2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835617.html
11.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2.《中国法律史》(朱勇主编)简介书评在线阅读系统阐述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产生、演变、发展、变革的历史脉络,全面分析其主要内容、内在规律、基本特征及社会作用 作者:朱勇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36.10 定价 ¥52.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6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