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罗马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保障人民权利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2024年12月1日至7日是第十一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权力制衡:罗马宪法对近代西欧宪制的影响

汪琴著

2024年6月版

本书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从罗马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到帝政时期的宪制模式,以及相应时期古希腊罗马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从罗马宪制模式及其构建理念入手,在探究罗马宪法影响近代西欧宪制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三个时期的罗马宪制模式对近代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英国宪制的影响。

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精装版)

肖蔚云著

2024年5月版

肖蔚云教授的《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是理解我国宪法的最权威的著作。肖蔚云教授作为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本书中对八二宪法起草的背景、主要经验、重大问题和各条文的具体讨论,做了最为精准而又精炼的记录,并进行了学理概括。这本书是理解解释八二宪法制宪原意的最重要的文献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宪法全面实施,特别是推进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宪法实施,必须以对宪法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而这本书是对宪法做历史解释的基本参考资料。同时,这本书具有极强的学科开创意义,对建构中国宪法学的自主话语体系也具有基础作用。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修订版)

苏力著

2024年3月版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修订版)深入阐释了包括了家族宗法、军事要素、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在内的历史中国构成因子,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中国在小农基础上构建大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提炼。作为中外知名的资深学者,作者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这保证了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坚持一以贯之的论证思路与宗旨,保证了本书内容的体系性与逻辑性;语言风格尤其独树一帜,保证了全书的可读性。整本书读下来纵横驰骋却又抽丝剥茧,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思考历史中国的制度发展构成的问题。

宪法学基础(第二版)

朱应平著

《宪法学基础》(第二版)主要用于法学本科生教学,突出应用性。本书以中国宪法规定的内容为主,反映最新的立法、行政或者司法成果。本教材特色明显:第一,内容突出简易性;第二,内容新颖,尽可能吸收最新立法成果;第三,适当注重公务员考试、法考等方面的题型、案例和事例,注重训练学生职业考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第四,借鉴其他高校教材的新成果。

海国宪志:全球化时代的比较宪法

刘晗著

2024年1月版

大量一手资料和前沿文献,全面展现世界范围内的宪法发展。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四版)

2022年6月版

面对概念法学和政治哲学充斥法理学研究的时代,苏力另辟蹊径,强调学者要“理解中国”,重视“本土资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之处,并暗示域外的“法治”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考虑“中国土壤”,而探求这种东西是法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苏力的“秋菊”与“山杠爷”已成为法学家标示法治本土资源与法律移植难题的经典符号,而自序之“什么是你的贡献”则振聋发聩,成为逼迫整个法学界包括作者自身反思前进的严苛追问。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第三版)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

本书聚焦中国当代基层(特别是农村)司法制度,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背景下,置于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从司法制度、司法知识与技术、法官与法律人、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苏力教授汲取社会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成果、思想和方法,细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司法实践、司法制度设计及司法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力求发现只有中国学者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司法的问题,对现实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资源进行了系统开掘,对中国基层法官的知识和智慧给予了“冷静又热烈”的“同情的理解”,是其在“法治的本土资源”理论之后的又一次影响深远的理论努力。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第三版)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著作,面世近二十年畅销不衰。

中国宪法导论(第三版)

刘茂林著

2022年4月版

《中国宪法导论》(第三版)从宪法学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中国宪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吸收了宪法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宪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体系严谨,理论脉络清晰。第三版充分反映了2018年宪法修改的精神和内容,新时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产生的重大发展变化与实践探索也得到了必要呈现。

如山如河:中国劳动宪法

阎天著

2022年1月版

劳动宪法饱含着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如山如河:中国劳动宪法》以历史为经线、规范为纬线,展示宪法与劳动在中国大地互动互构的壮阔图景,探讨宪法在平等就业、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劳动纪律和破产保护诸方面的意涵和演进,凝练“中国劳动宪法”的主题,在宪法学与劳动法学之间建立新的连结。

本书刚柔并济、博古通今、中西合璧,展开了中国劳动宪法的壮丽图景,延展了劳动法治的生命脉络,体现了作者对于劳动法学细腻而深刻的热爱,处处可见关怀与温情。

作者首次完整阐发了“劳动宪法”这一兼具理论创新意义和学术发展价值的概念,以劳动法诠释宪法所展望的美好生活,重新发现了劳动的宪法意义,特别是推动法治发展的代际对话与传承,将劳动法学科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宪法学(第六版)

焦洪昌主编

2020年4月版

《宪法学》(第六版)是一本全面介绍宪法学的教科书,内容以中国宪法为主。本书在结构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理论篇,主要阐释宪法的概念、分类、渊源、制定、修改、解释、监督实施和历史发展规律等;制度篇,主要研究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等;权利篇,主要探讨权利的概念、种类、保障、限制以及我国具体的权利义务规范等;机构篇,主要介绍我国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国家机关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职权、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作为教科书,本书力求知识准确、概念明确、理论正确,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本真的宪制实践,为深入学习研究宪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法律稻草人

张建伟著

2020年11月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序推荐的法学图书。

斗争与妥协:法英美三国宪法纵横谈

[法]埃米尔·布特米著

李光祥译

2018年8月版

《斗争与妥协:法英美三国宪法纵横谈》对英美法三国的宪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对三个国家宪法的渊源、精神、特征、核心价值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精辟的论述,阅读之后读者可以对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宪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在行文方面,本书深入浅出,因繁就简,以散文的笔触和流畅的语言,从历史的、哲学的以及人性的角度对三国宪法进行了探讨,被本书的英译本译者戴雪评价为"比较宪法领域的一部优秀而富有原创性的力作",能够让读者受到启迪,学会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熟悉的事实。

旧邦新造(第二版)

章永乐著

2016年8月版

本书深入阐释了包括了家族宗法、军事要素、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在内的历史中国构成因子,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中国在小农基础上构建大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提炼。作为中外知名的资深学者,作者拥有广阔的学术视野,这保证了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坚持一以贯之的论证思路与宗旨,保证了本书内容的体系性与逻辑性;语言风格尤其独树一帜,保证了全书的可读性。整本书读下来纵横驰骋却又抽丝剥茧,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思考历史中国的制度发展构成的问题。

美国宪法中的德先生与赛先生

丁晓东著

2016年7月版

“德先生”与“赛先生”——或者说民主与科学——构成了解释当代美国宪法的两种基本理论。在民主理论看来,美国宪法的权威来自于其体现的最高的人民民主的意志。而在科学理论看来,美国宪法的权威则来自于其体现的科学理性。本书通过“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一框架,重新思考了当代美国宪法理论中的众多理论与实践争论,指出当代美国宪法中的这些争论实际上都源于民主与科学的紧张、冲突和调和。同时,本书指出,美国当代社会其实具有更多神学政治与洞穴政治的特性,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跳出美国宪法理论,以政治神学与政治哲学的视野重新思考美国宪法,以及民主与科学的关系。

宪法解释的基本问题

[美]索蒂里奥斯·巴伯、[美]詹姆斯·弗莱明著

徐爽、宦盛奎译

2016年12月版

本书是关于宪法解释问题的经典之作,再版多次,在英美法学院被普遍列为宪法研究的基础读本。有宪法即有宪法解释,有宪法解释即有关于宪法解释方法的讨论。无论美国宪法学界、还是国内思想界,"宪法解释方法"热已经持续多年,成为宪法、政治思想研究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本书全面、平实、简洁、精准地介绍了当代宪法解释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文本主义、同意主义、原旨主义/原意主义、结构主义、文献主义、最小化原则以及实用主义,并逐一加以比较、评价,提供给读者一幅完整、清晰的宪法解释途径的路线图。

美国宪制政府

[美]伍德罗·威尔逊著

宦盛奎译

2015年12月版

《宪法的领域:民主、共同体与管理》作者以原创的方式尝试描述法律在民主社会中如何运作。他的著作为我们时代某些最迫切的宪法问题提供了相当新颖的视角。作者兼收社会学、哲学和政治理论的知识,表明法律确立了截然不同但存在竞争的社会秩序形式:民主,法律体现的是集体自决的可能性;共同体,法律阐述与推行的是共同的社会身份;管理,法律创造的是完成具体目标的条件。作为现代社会宪法如何运作复杂而精细的说明,《宪法的领域:民主、共同体与管理》是法律工作者、社会学者以及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考书。

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美]爱德华S.考文著

强世功译

美国革命的宪法观

[美]查尔斯·霍华德·麦基文著

田飞龙译

2015年11月版

1776年美国独立革命是美国史的枢纽性议题。为什么“同文同种”的北美白人殖民者会集体反叛英国议会和国王?为什么光荣革命确立的议会主权在北美殖民地不管用?为什么英国对北美长期的“轻徭薄赋”并没有换取政治忠诚?美国在革命之前经历了与英国议会怎样的宪法斗争?美国革命揭开了英国本土与殖民领地在大英帝国宪法理解上的何种分歧?

这些问题曾经长期困扰美国宪法学界和史学界。麦基文教授不避艰难,深入美国革命前的宪法斗争细节,探寻美国革命的思想动因和宪法先例,破解了大英帝国形成早期的宪制密码及其缺陷。

THE END
1.法律法规全书背后的历史演变是什么在探索法律法规全书背后历史的长河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法律法规全书”这一概念。它通常指的是国家或地区所有有效的、已发布的法律和规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立法体系。这些文本不仅是现实生活中规范行为、维护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研究者了解过去、分析现在以及预见未来的重要资料。 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2764.html
2.这10本法学经典著作,你读过几本?快快收藏起来!(七)《古代法》是英国法学家亨利·萨姆奈·梅因创作的法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61年。梅因在书中主要论述了主权、集体财产的早期形式、封建制度化的过程、各种古代法典、法学家在制定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土地所有权、长子继承权、原始诉讼程序等问题梅因否定自然法的产生和存在,认为“人生而平等”是“教条”,“自然状态”是“http://www.changchunkc.jcy.gov.cn/gzlc/202312/t20231218_6118323.shtml
3.中国古代法律典籍的译介与传播历史地看,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积累的结果,包含着对传统的选择和继承,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中国在历史上的“水之源”“木之本”,现代法治建设不能剥离于社会文化环境,必然也会沿袭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中华法系重要载体——中国法律典籍的译介与传播 随着中华法系的产生和发展,先人在数千年的国家治理实践中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408389342914098&wfr=spider&for=pc
4.《中国秘书史》大纲“中国秘书史”是秘书学专业必修课程,属基础理论课。它是在秘书学科的发展中,为提高秘书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开设的新课程。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秘书机构设置发展演变的历史,以加深对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为做好现实的秘书工作服务。https://wxy.nwnu.edu.cn/2014/1010/c732a13978/page.htm
5.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法律思想 23 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法治理论 25 三、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 29 第一章 法的概念与本质 39 第一节 法的概念 39 一、汉语中的“法”“法律”及相关概念 39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6.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虽然它在法律史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贡献, 但因其解决方式的单一性而最终遭到了挫败。法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庞德在20世纪初创建的社会学法理学, 庞德在总结了法律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后, 提出了以社会利益为最终归属点的社会解释的方法, 为法律确立了一个“社会神”1以解决书中开篇所提出的问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7.顾家家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期 2016 年 9 月 26 日 1-1-2 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声明与承诺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不存在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 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92600000273_4.shtml
8.以史为鉴,试述德国法律发达之原因/何旺翔通过对两者法律发展历史仔细分析可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是人治,即专制;而德国法律文化的传统精神是法治,即民主。在日尔曼法时期,任何一部法律的通过必须由民众大会进行表决。尽管表决的方式极其原始,但终究在人们心中埋下了民主的种子。纵使德国法律发展经历过种种挫折,但一旦冬天过去,人们心中的民主的种子必将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5544
9.《法学之书》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国际刑事法院,法律史上的250个里程碑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的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为开端,作者精心选取了法学发展史上25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法学历史发展的完整图景。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多部重要法典,也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法律事件娓娓道来。本https://h5.youzan.com/v2/showcase/goods?alias=2x49qp00hh0a192
10.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pptx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历史发展2法律的含义1法律的含义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2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835617.html
11.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2.《中国法律史》(朱勇主编)简介书评在线阅读系统阐述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产生、演变、发展、变革的历史脉络,全面分析其主要内容、内在规律、基本特征及社会作用 作者:朱勇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36.10 定价 ¥52.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6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