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定义(精选5篇)

大众传播的一个效果是改变人们对真实的理解,或者说得更广些,改变人们对世界的态度,即“对社会真实的建构”。这一理论认为真实由三部分构成:客观真实(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符号真实(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式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和主观真实(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构建的真实)。②

符号真实:媒体中的老年人刻板形象

近年来,国内媒体热炒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压力大,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人普遍接受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即60岁以上者占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达到7%,即进入了“老龄社会”,并由此认为我国已是老龄化社会了。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认为,这样定义老年人和老龄化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偏误。首先,人的年老本来是个体的特征,现代社会用统一的年龄来标定所有人的年老标准(如60岁或65岁),忽略了年长者群体中的巨大差异,明显不合理。其次,即使确需建构一个统一的老年人年龄标准,这个标准也应按照年长者群体实际平均衰老程度来界定和动态调整。在我国,包括年长者在内的总人口的实际健康和能力都大大提高的情况下,仍然固守60年前的老年人标准,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再有,用不合理的60岁标准来计算出“老年人”已占10%以上,自然就会得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虚假结论。以“65岁以上占总人口7%”为老龄化社会标准也不科学。7%的老年人对现代社会的负担总体上并不重。⑦

其实,即使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并不可怕。许多政界要人、专家学者以及一些企业家,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是很多人依旧精力充沛,同时,他们或者掌握了大量权力和物质财富资源,或者积累了大量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他们中的一部分不仅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反而是强势人群。只是通常他们是以其社会职业身份出现,致使大家常常忽略了他们年龄上的老年人特征。

据《老年人是福音,而非负担》一文介绍,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地区都在全球竞争力和创新力排名中名列前茅。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最具竞争力的前25个国家中,一半来自于人口最老化的20个国家。企业家精神并非年轻人独有。一项研究发现,1996年到2010年期间,55岁到64岁的美国人从事创业活动的比例每年均高于20岁到34岁的人群。还有一项始于2004年针对5000家公司的纵向调查表明,2/3的企业创始人年龄达39岁,其中50岁以上创始人的数量是25岁以下人群的2倍之多。⑧

导言:在21世纪的今日,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人口分布中老年人所占有的数额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的有效工作年限在逐渐增加更多的老年人不再受到自身年龄和身体情况的限制而继续参加到创造财富的社会大军中,以这样的形式实现着自身的特有价值。再者因社会人口和年龄结构的特点我国越来越偏向于青年人口数量减少和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老年群体在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上往往比青年人占有更大的优势而且他们也更愿意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参与社会生活追求自我实现的更高标准所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而做出的设计来迎合这种社会的总体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领域中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殊条件和心理条件而专门设计出的产品则尤为重要,因为人类最终生存在自己制造的人为自然中.日常生活几乎都是和人造的产品环境接触的大到城市的规划与建筑小到家用产品所以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做出一系列适合他们这一群体特征的产品设计也表现了设计对于老年人生活的一种关怀和引领特征。

一、对于劳动能力的判定—一种老年人的现代概念

总的说来在这样的工具转化的前提下老年人的定义又随之发生了动摇所以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大多数老年人在年龄达到退休标准以后还有继续工作而追求实现自我的目标。产品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帮助这些所谓的“老年人“继续“劳动”,从而在基础概念上彻底动摇这个现代的概念。

老年人因为其身体年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双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多是因生理的机能性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这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就应该使设计师掌握大量的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便在设计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使产品的特点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操作习惯.贴近他们的生活,从而改善和帮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产品设计对于生活的引领作用。

在生理方面.老年人操作产品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由年龄原因引起的知觉能力减退。特别是视力和听力的减退尤为明显这就需要产品设计师们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把产品的特点诉诸于形式的新颖,而应该从功能的改进上重点探讨适合老年人操作的人机界面等,帮助他们解决知觉能力的减退这种自然的现象。如界面的清晰度、字体的大小以及各种按钮的位置安排和旋转或按压的设计都应该贴近老年人的特点。

如:产品与老年人人体尺寸、形体及用力是否配合产品是否方便老年人的使用;操作系统是否安全;能否产生意外伤害各功能界面是否实用各组件在安置上能否准确无误、易于老年人的识别。在一些机械操作为主的产品设计中,应该尽量考虑老年人的这种行动不便的特点减少操作空间的阻碍物,注重座椅或操作台面的高度减轻操作过程中的疲劳程度多增加机械自动化的设计标准使得老年人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专注于一到两项具体的操作行动避免一项产品功能的实现占用过多的操作行动。

此外在一些交通用品的设计上应注意在普通人的标准上更加大减少疲劳操作的可能性从驾驶台的操作器械中精简不必要的机械成分增加半自动的设计模式使得老年人也可以轻松完成驾驶的任务。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多数偏向于安静沉稳的特点这就需要设计师在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避免过多的刺激比如屏幕的亮度,外观的色彩鲜艳的程度各种警示音的音量设计等等,都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设计中往往忽略的触觉感在一些操作中应用柔和平滑的表面机理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心理舒适程度,这正贴近老年人的心理预期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加大应用范围。

总之在产品设计的领域中如果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就可以逐渐积累设计经验.把针对老年人的产品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方面满足了现代老龄化社会的用户需要.适应了市场另一方面也使得设计师队伍在现有的设计学科中不断地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开拓设计的专项任务形式,在社会上加大引领生活的层面和范围。

三、结语

当今社会老年人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身份定义而努力实现着自我的价值这样.在社会上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力量他们不再是社会的次要消费群体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再是辅的,这种社会作用的变化与将其定义为需要受特殊照顾的群体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决定了老年人已经开始进入发言主体的范围。产品的销售也将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老年人的直接或者间接消费而实现。消费的数量与其群体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而递增。

2012年7月11日,全世界将迎来第23届“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目前有将近7亿人口的年龄在60岁以上,这一数字预计到2025年将翻一番,并在2050年达到2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危机与商机并存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在中国经济社会的现状是“未备先老、未富先老”,国家必须在经济、社会制度方面做好准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然而,人口老龄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国家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对众多的企业来讲,更是一座藏金蕴银的大矿藏,无限的商机正等待着企业的开发和利用。由于这个市场的消费主体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于是美其名曰“银发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012年世界卫生日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真的需要改变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看法,过去形成的那些观念已不再适用。当一个百岁老人去年成功跑完马拉松时,我们就明白,必须改变对‘老年’这一概念的定义了。”银发老人在向社会贡献其青春年华之后,不但成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资源,而且引发和推动了银发市场的大发展。

据《中国(含全球)银发族服务产业发展研究与前景分析报告》一书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将达到2.43亿,占总人口的17%,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不少于8000万人。民政部的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陈勇鸣教授认为,“银发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内需增长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推进,在老年人人口数量及其收入同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果能合理、有效开发,“银发市场”必将大放异彩。

银发市场蕴藏巨大发展空间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四二一”模式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作为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在稀缺的养老资源支持下,繁重的生活、工作压力的影响下,子女对家中老人的日常护理常常力不从心,因此催生了老年护理家政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养老机构的巨大需求。各大城市的家政服务公司都开设了老人护理服务,并且经常季节性地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一位73岁高龄的退休老人吴老太太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她家所在的那栋楼里,已经有三位常年需要家庭护理的老人,“退休工资基本上都用来支付护理工资了”,“最怕遇到不勤快、手脚不干净的家庭护理员了。”吴老太太说,她家隔壁楼上有位75岁的老伯在一年中连续换了三个护理人员后,半年前搬去了一家养老院,“那里有他的表妹,只要交钱,吃、住有专人管,还能有伴一起玩,也算不错了。”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而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老龄化社会

1.1定义

WHO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发达国家年龄>65岁者,发展中国家年龄>60岁者为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或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

1.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5],即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来势猛;②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③人口未富先老,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大;④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13个省份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结构,接近一半。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6]。

2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

3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

4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

4.1老年护理的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相提并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1]。

4.2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社会养老。目前这3种传统的养老方式越来越遇到很大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金字塔型家庭结构的出现;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照顾者主体--妇女的就业率增高;另外人口迁移和流动(如子女外出工作),这些都使得家庭不能满足养老需求。“空巢”家庭的出现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模式。慢性病的高发使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大大减低,中国的退休体制使老年人自我表现照顾能力更加减弱,影响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同时医疗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卫生保健的不平等性,那些失业的、下岗的、自谋职业的以及没受过很好教育的老年人不能享受很好的卫生保健,也是对社会养老的冲击[7]。

4.3老年护理需求的增加

4.4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目前,老年人需要接受何种医疗或护理服务,没有严格明确的标准。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以至综合医院、康复院、护理院、敬老院、社区护理界限不清、职责不明,造成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中资源的浪费[10]。

4.5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4.5.1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

20世纪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几乎是一个空白,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老年专业委员会》,我国老年护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起步晚、发展滞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1985年我国天津市才成立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才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1997年上海市成立了老人护理院,随后深圳、天津等地成立了社区护理服务机构[16]。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我国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虽然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老年护理的内容,但只占其总课程的5%左右[17]。

4.5.2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现状

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护理硕士、博士教育中专门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的人员也不足,因此老年护理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缺乏[16]。

4.6老年护理的资金保障

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和费用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社会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之外,建立独立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而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18]。

5关于如何发展我国老年护理的思考

5.1树立正确的老年护理理念

树立老年护理理念是我们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根本和当务之急。我们在护理老年人时,要树立注重老年人功能健康、预防残疾、致病的护理理念,更应重视功能的状态,重视能力的发挥,要重视保持和增进老年人自己胜任日常生活的基本管理,尽可能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期,让老年人病而不残、伤而不残、残而不废。同时,注意从老年人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们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尽可能维护个体的独立与尊严[11]。

5.2建立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独立的考核监督指标体系。目前可以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患者的出入院的相应的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10]。

5.3合理设置并利用卫生资源

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应构筑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11]。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医疗护理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和服务内容,建立一支服务人员队伍,把老年人的大部分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根据不同年龄老年人群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家庭护理、日间老年护理中心、托老所、短期住院的老年护理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护理服务网点,以及教育老年人群如何利用社区已有的护理服务是提高社区服务利用率,满足社区低收入老年群体长期护理需要。我们应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遵从老年护理伦理、法律和道德要求,建立和完善系统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护理模式,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5.4健全卫生保健设施

需要建立创造性的、形式多样的老年护理机构以满足各层次中国老年人的需求。

5.5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建立老年护理教育的“基层普及、高层突破”战略。应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增设康复医学、家庭护理学、临终关怀等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培养我国的老年护理专家,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的硕士、博士授予,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19]。在我国建立老年护理资格证书的考试,对这一资格证书的考试将有助于通过要求老年护理的教学内容而快速发展中国老年护理[7]。对于老年照料者(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对护工可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10]。

5.6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老年医疗保健的法律化、制度化是老年护理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必要前提。因此,应该制定我国的老年福利法和老年医疗保健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力量,确保老有所医[20]。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明显“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速度较发达国家快得多,老年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老年护理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应成为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刘腊梅、吕伟波、周兰姝.美国老年家庭护理现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护理杂志,2007,24(1):39.

[3]沈若玲、郑春芳、寻晶晶.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7,13(12):1117.

[4]张英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应社会老龄化进程.江苏卫生保健,2007,9(3):39.

[5]曾毅.中国人口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6]季文琦、董沛、米光明等.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健康护理.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1):79.

[7]万宏伟、于放.人口老龄化使中国老年护理面临巨大挑战.现代护理,2007,13(7):589-590.

[8]郝春香、贺润莲.老年人健康及其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6,20(5):1331.

[9]宋伟利、缪景霞、罗宇玲.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现状现代护理,2004,10(12):1161.

[10]丁俭、王峥、白姣姣.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护理杂志,2004,21(5):42-43.

[11]孙红、郭红、蔡虻.老年护理进展.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39-41.

[12]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13]肖功莲、师清莲、刘瑞贞.虎门农村高龄老10年健康状况及护理需求变化趋势.护理学报,2006,13(7):7-9.

[14]王春梅、李军.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7,13(7):45-46.

[15]田国栋、熊建菁、张、胡海霞、吕旭飞.上海市老年居民护理需要量及供给量状况.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555-556.

[16]王玲.我国老年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07,7(4):13.

[17]张娜、蒋银芬.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6,12(15):1404.

[18]阮小玲、康又乐、石红妮.老年护理需求与护理教育改革的思考.护理研究,2005,19(10):2057-2059.

[19]王晖、戴红霞.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构想.当代护士,2003.6:28-29.

[20]姚海明.国外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06,6:41-4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率;抚养比;预测

对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发现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及其特征,预测研究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可以应对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政策建议。这项研究不仅可以为制定湖南省人口政策与规划、发展湖南省老年保健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发展老年人市场提供理论依据,对湖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及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人口学通常将人口总体分为少年儿童人口(0岁-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是否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追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其次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劳动就业制度、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差异,国家之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差别很大,就业者的退休年龄也相差很大。

尽管如此,世界上还是产生了对于一个国家人口类型划分的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口老龄化率,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以上老龄化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如果大于7%,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另外一个判断国家人口类型的标准和界限就是老化系数,即若一个国家或地区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超过10%,则该国家或地区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从人口老龄化率来看,我省1995年的人口老龄化率为7.1%。也就是说湖南省自1995年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湖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47%,即人口老龄化率为7.47%。而到了2006年,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率则上升到8.89%,比2000年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从老年人抚养比来看,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省的老年人抚养比是10.33%,2006年的老年人抚养比却高达12.00%,比2000年高出1.67个百分点。

从老年人人口总数来看,根据2006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湖南省的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601.68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老年人总数(453.29万人)增加了148.39万人,增长了32.74%。

由以上的数据分析可见,湖南省已进入老龄社会,且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迅速。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构成的某种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是随着我省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平均期望年龄的延长,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湖南省的老龄化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且会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倘若处理不好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会影响湖南省整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政府和企业的资金积累规模和投资能力,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阻碍湖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影响我省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1、湖南省老年人口规模越来越大,老龄化速度增长迅速

自1995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当时的人口老龄化率为7.1%(按65岁及以上的老人计算),到2006年则达到了8.89%。11年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老龄化率的增长速度很快。

这种现象反映了湖南省人口寿命的延长,也从侧面说明了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但是我们必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现象,湖南省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容应对。

2、湖南省各市州人口老龄化率的程度不一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化系数超过10%,也认为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湖南省14个市州都已经进入老龄化,但区域程度不一,湘潭市的老化系数最高,达12.62%,而岳阳的仅有10.22%。2000年湖南省的平均老化系数是11.2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湘潭、益阳、张家界、常德、长沙、株洲、怀化7个市。

3、湖南各市州的老年人口数都有较大增长

图1表示的是1990年“四普”时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的地区分布,图2表示的是2000年“五普”时湖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地区分布。可明显看出,老年人口数在30万人以下的城市有原来的4个减少为2个,即湘潭和株洲的老年人口数突破了30万。老年人口数在50万人以上的增至8个城市,新增加的城市为岳阳、益阳、怀化、永州。

1990年和200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数都在30万人以下的城市只有张家界、湘西自治州两个,尽管都没有超过30万人,但两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数也都有所增长,张家界由13.93万人变为17.95万人,湘西自治州则由18.99万人增至26.5万人。早在1990年老年人口数就突破50万人的常德、长沙、邵阳、衡阳,老年人口也有很大增长,其中长沙、邵阳、衡阳三个地区超过了70万人,仅这三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就占湖南省老年人口总数的31.14%。可见,湖南各市州的老年人口数都有较大增长。

4、湖南省的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的状况

1995年湖南省迈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为3336元,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即使到了2006年,湖南省的老龄化率达到了8.89%,人均GDP为却只上升到了11830元,折合成美元也仅为1480元。世界上一些国家在19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就已经超过2500美元(1990年的美元)。例如,法国、德国、瑞士和美国在1900年时的人均GDP分别为2849美元、3134美元、2516美元和4096美元。湖南省与这些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低,差距非常大。可以说是“未富先老”,必然造成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高。

5、湖南省的高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所占比重上升

一般来讲,将60―69岁的老人称为低龄老人,70―79的老人作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看作高龄老人。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就是用低龄、中龄、高龄来测算的。由表2可知,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低龄老人。60―69岁的老龄老人在1990至2000年的10年间,仅增长了30.1%;而80岁及以上的低龄老人却增长了62.15%,比低龄老人的增长速度高出了32.05个百分点。

再有,低龄老人在老年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减少,高龄老人所占的比重却上升了。1990年,低龄老人有326.88万人,到2000年达到425.28万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重由62.56%下降至59.99%,减少了2.57个百分点;相应地,高龄老人却由37.54万人增为60.87万人,所占比重由7.18%上升为8.59%,增长了1.41个百分点,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有186人上升为521人,增加了335人,增长了180.11%。还可以看出中、高龄老人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可见,湖南省的老年人年龄结构有高龄化的趋势。在未来几年,高龄老人的比重和绝对数量都会增大。

6、湖南省高龄老年人对医疗状况满意度不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低龄老人、中龄老人一般身体状况稍好,因此,我们在这采用了高龄老人对医疗状况的满意度。

医疗收费是高龄老人最不满意的地方(从表3可以看出),有49.5%的人非常不满意,31.5%的不满意,也就是说81%对医疗收费不满意,表示满意的仅有6.6%。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有一下原因:第一,高龄老人一般退休在家,没有了工作收入,仅靠微薄的退休金(甚至有的高龄老人没有退休金)支撑他们的生活和医疗支出。其次,高龄老人处于身体日渐衰弱,疾病频发的阶段,这导致他们的医疗费用支出较常人多许多。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1再次,目前的医药费、手术费等都很昂贵,较过去有数倍增长,患者经济负担沉重。

表3高龄老人对湖南长沙市医疗支持的满意度单位:%

项目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医疗设施情况18.720.331.723.45.9

医疗服务质量18.319.437.923.31.1

就医便利程度3.57.343.536.69.1

收费合理程度49.531.512.46.10.5

由表3可知,高龄老人对医疗设施也不满意。有31.7%的高龄老人觉得医院的医疗设施一般,39%的调查对象感到不满意,仅有29.3%的老人认为医疗设施满意或非常满意。许多城市高龄老年人反映,由于行动不便、经济拮据,他们在生病后,往往优先选择社区医院或小型医院,而这些医院的设施很难满足高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要求。因此,很多病检查不了,要么换医院,要么只好拖着,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医院的看法和评价2。

另外,现在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有37.7%的高龄老人对医疗服务质量表示非常不满意或不满意,37.9%的老人觉得医疗服务质量一般,仅有1.1%的老人对医疗服务质量感到非常满意。

三、湖南省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

本文选择湖南省1990―2006年的历年人口数据,以此数据作为建立模型和计算的依据。

对于湖南省总人口的增长,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来预测。其人口学意义:p为人口数,a是人口数量的极限值,b是人口增长率,c是达到极大值数量之半的年份。根据1990―2006年湖南省人口统计数据,得出湖南省总人口的计算公式。其中a=7199.476756,b=0.06275516773,c=26.38891225(以1990年为第一年)。

(1)低方案:假定未来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平均增长率为2.612%,这是1992年―2006年间老龄化率的最低增长率。

(2)中方案:假定未来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平均增长率为3.388%,这是1990年―2006年间老龄化率的平均增长率。

(3)高方案:假定未来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率平均增长率为5.763%,这是1992年―2006年间老龄化率的最高增长率。

预测公式为A=A(-1)*(1+N),其中,A是所要求的老龄化率,A(-1)是上一年份的老龄化率,N为老龄化率的增长率。取定初始年份为1992年,此时的A=6.03%。表4中的老龄化率就是按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老年人数则是老龄化率乘以总人口数得出。

表4湖南省人口预测数据表

年份总人口数

(万人)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

老龄化率(%)老年人数(万人)老龄化率(%)老年人数(万人)老龄化率(%)老年人数(万人)

20066768.108.89601.688.89601.688.89601.68

20076781.158.88605.169.94677.5613.97952.59

20086805.209.11623.1210.28702.9414.781010.97

20096827.959.35641.4810.63729.1315.631072.73

20106849.459.59660.2710.98756.1616.531138.05

20156940.3210.91760.9412.98904.9121.881525.70

20207008.2612.41874.1115.331079.3929.002038.74

20257058.7514.121001.6618.111248.3838.312717.65

未来的几十年,湖南省的总人口将持续增长,将在2020年左右突破7000万人。

从老龄化率看湖南省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中方案的结果比较适中,而高、低方案的结果则提供了上、下界的判断。利用上表的老龄化率数据绘制曲线图(见下页图4),可以看出湖南省的老龄化率呈现递增的趋势,并且速度会越来越快。在2010年,老龄化率将达到10.98%左右,上下界在[9.59,16.53];到2015年,湖南省老龄化率将达到12.98%左右,上下界在[10.91,21.88];到2020年,湖南省的老龄化率将达到15.33%左右,上下界在[12.41,29.00];到2025年,湖南省的老龄化率将达到18.11%左右,上下界在[14.12,38.31]。

从老年人口数量看湖南省人口发展趋势,湖南省的老年人不仅在相对数量上有所增加,绝对数量也增长较快。测算结果表明,湖南省的老年人口数在2020年左右将突破1000万人,由此可见,老年人口的相对数量也增长很快。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预测结果表明,湖南省老龄化率在未来的二十年里将有很大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数量有很大的增加,湖南省的老龄化程度有所加重。

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这一社会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求政府从多方面做准备,迎接人口发展过程中这一必经的历史时期。我们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与引导,从而从容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

图3未来二十年湖南省老龄化率的发展趋势

1、完善老年医疗体系,提高老年人对医疗状况的满意程度

针对上述提到的大多数老年人不满意医疗设施的状况,有必要加大对医疗、保健设施的投入,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设施。

另外,继续完善卫生服务网络,方便老年人就医,消除他们对就医便利程度的不满。一方面在城市里,建立更多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要提高城市社区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水平。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最适合老年人,因为他们一般采取上门服务这一方式,这可消除老年人行动不便引起的就医障碍,方便老年人就医。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慢性疾病的康复期的老人。同时可以通过社区医疗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咨询等。从这一点上看,应该增加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培养社区医务人员的技能,加强城市老年人的医疗预防与保健意识。对于农村,政府应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实施农村地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计划,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完善贫困老年人医疗救助制度,保证人人平等地享有卫生健康服务。

再次,针对湖南省的医疗收费是高龄老人最不满意的地方,政府应责令缩减医药的销售环节,降低药品的价格;规范医院的收费标准,降低就医的门槛,让老年人有病时可以看得起病。

2、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尽量减轻社会负担和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

在未来几十年里,湖南省的老龄化率提高,意味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提高,不仅如此,老年人口的数量也在增加,这必然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为此,应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一来可以减轻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二来还可以保障低龄老年人养老时有更多的经济收入。这项措施有可行之处: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比较低(男60岁,女5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处于低龄老人阶段,大多身体还能适应工作。一般来说,退休下来的低龄老年人的工作经验很丰富。

3、继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体系

“未富先老”,城乡发展不均衡,这要求在养老保障体系方面,应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我省现状的措施来应对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

对于养老保障体系,应该建立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制:一方面完善城市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确保老年人的最低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提倡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和个人相辅助,即个人储蓄养老资金和子女供给相结合。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采取家庭养老的老人进行适当的补助;也要鼓励农村的老年人养老社会化,“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家庭养老为主,社会供养为辅”。

4、重点开发老龄市场,发展老龄产业

随着湖南省老龄化率的提高,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老年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开拓老年人市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老年人需求就要促进老龄市场开发,其中老龄市场包括老年医疗保健市场、老龄服务市场、老年用品市场。事实上,老年医疗保健市场属于老龄服务市场的范畴。

对于老龄服务市场,一方面应加强老年人公寓、老年活动场所等福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开发老年人旅游专线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发展老年人家务管理行业,因为老年人,尤其是中、高龄老年人行动不便,子女忙于工作,日常生活、家务需要有人照料和管理。

引导和鼓励老年用品市场的发展是开发老龄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生产适应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产品,走产业化道路。以需求为导向,激活老年人消费商品市场,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要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道德环境,维护老年人权益,首先要培养公众的“爱老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宣传老年人对社会的贡献,树立老年人正面形象。倡导青年人与老年人进行交流、交心,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是健全和保障老年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保障老年人权益落到实处。严厉打击虐待、遗弃老年人的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

面对新一轮“老龄潮”的到来,湖南省老年人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老年人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要应对这样的老龄化社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壮大湖南经济实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正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也利于形成一个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石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对策[R].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课题成果汇编,2002:271-275.

[2]黄润龙,帅友良.人口增长的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25-27.

[3]陈卓颐,陈伟然.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求索,2006(10):87-89.

[4]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5):287-291.

[5]万克德.山东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分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6):28-32.

[6]谢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变化趋势及特点[J].统计研究,2004(8):50-53.

[7]姜向群,丁志宏.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探析[J].人口学刊,2004(5):10-13.

THE END
1.最新老年标准的探讨与理解,最新老年标准的深度探讨与解读什么是最新老年标准 最新老年标准的重要性 如何适应最新老年标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于老年人的定义和老年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演变,最新老年标准不仅涵盖了年龄因素,更涉及到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多个维度的特征和需求,本文将探讨最新老年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对新时代老年人的理解和https://sdinb.com/post/6153.html
2.法律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策略与挑战文书下载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养老保障压力增大、医疗保障需求增加等,法律作为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应当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社会老龄化的影响 社会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养老保障压力增大,导致社会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https://m.kanfawang.com/post/19552.html
3.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要,掌握养老及涉老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老年照护、养老护理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具应用、民政事务管理等领域的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4.国家开放大学23秋人类与社会形考作业[标准答案]奥鹏作业答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未能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文本,该如何认识它的积极意义?如何评价我国政府在减排问题上的立场? 相关材料: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2. 请针对当前中国的人口发展和人口政策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迅速老龄化,我国长期执行的控制人口增长政策是怎样调整的?什么是“人口http://www.youxue100f.com/qita/2023-10-13-13418.html
5.积极老龄化战略:概念内涵欧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1987年,美国学者Rowe和Kah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人的老龄化:普遍与成功》一文,提出成功老龄化的概念,标志着人口老龄化态度由消极观向积极观的根本转变。自此,老年学逐渐转向社会学视角。与医学等自然科学主要关注基因、遗传等影响老龄化的内部因素不同,社会学视角更加注重对个体之外的环境因素的考察。它跳出个体主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211990.html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探究我国逐渐进入了老龄化的初期阶段,这对我国的劳动力,消费,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与此相关的建议。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现状 在人口总体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青年少逐渐减少,这样的现象被称为人口老龄化。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为,当国家60http://sass.cn/109003/20255.aspx
7.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以来,一直在探索建立一个既适应市抄济体制人口老龄化对目前对社会经济平稳发的挑战,也是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目标。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相关法律的问题.通过分析莘县朝城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以及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提出在发扬中国古老的家庭式养老传统同时,还应加强老龄理论研究,提高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社区建设水平,使全社会都重视老龄化问题,关怀老年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7457468
8.社会学概论重点整理威斯勒文化特质答: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是广泛而深远的。就其最基本的方面而言,首先,意味着老年抚养系数提高,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由此影响到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其次,由于老年人口逐渐成为劳动、投资的重要主体,而老年人本身倾向于保守、储蓄,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不足;最后,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2120116
9.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8篇(全文)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法律已经明文禁止体罚,然而审视目前我国的立法,对教育惩戒既无禁止也无允许,成为一个法律盲区。即使现行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也没有使用“惩戒”一词,而多用“管理”或“处分”等概念来替代。然而,由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教育惩戒是普遍存在的,正是这种无法可依的现状,才导致教育惩戒困惑的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l081tp3.html
10.空间的力量:广场舞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地方认同效应张阳,游永豪,刘宝林. 广场舞与健步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对比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1): 46-51.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健步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0名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广场舞组40人,健步走组40人,对照组40人,每组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的人数比例为1:1。https://www.dlyj.ac.cn/CN/10.11821/dlyj020180750
11.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论文内容提要: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提出了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所应当采取的宏观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对策 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的“21世纪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与经济分析”国际研讨会上,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204166_20412201.shtml
12.高邮日报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增强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自觉性,对于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确保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全体http://epaper.gytoday.cn/h5/html5/2023-10/23/content_37326_16645013.htm
13.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精选8篇)(五)人口老龄化对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尤其是涉及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法律制度还需增加覆盖面和可操作性,要实现老龄人口养老、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实现资金渠道多元化、制度保障法制化、服务管理社会化。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ry00h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