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岳亮: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与基本经验

岳亮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2016年7月1日,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95年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经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也曾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走过一些弯路,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上了一条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95年来,国际社会唱衰中国共产党的言论不绝于耳,却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一个初创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何以能在无产阶级只占人口少数,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又异常强大的国家,改变民族的命运?一个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屡遭挫折、犯过错误的政党,何以能在6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始终获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这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何以能经受住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复杂环境考验,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执政67年,靠的到底是什么?

一、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发起人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人,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批评封建礼教,传播西方先进文化。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工人运动迅速在全国掀起,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秋至1921年春,李大钊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泽东在湖南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在海外的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王若飞也开始了建党活动。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因法租界巡捕搜查,大会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进行。当时,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的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时期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从1921年中共建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28年。这28年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29年。这29年也干了一件大事,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个历史时期,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共38年。这38年还是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创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犯过错误,历经曲折。我们可以用五大成就和四次挫折来总结中国共产党95年来走过的道路。

(四)五大成就

第一大成就: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并不主张与其他阶级和政党合作。一大决议明确规定,党应采取独立的政策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但在之后的实际斗争中,我们党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无产阶级的力量尚很弱小,仅仅依靠无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因此,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军。1923年2月7日,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镇压,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从这一血的教训中觉醒,意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于是,我们党提出要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反抗共同的敌人。

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在与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多次受挫,力量遭到逐步削弱。另外,国民党内部成分复杂,组织松散,实力大不如前。1922年6月,孙中山的爱将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政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无奈潜逃,最终竟不能在广州立足,只能避居上海。这件事对孙中山的打击很大,使他对原来的老国民党失去了希望。为了挽救国民党,孙中山认为应该吸取新鲜的血液,而在他看来,共产党正是一股新生的力量。这样,就有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但在怎样合作的问题上,双方还是有分歧的。共产党主张党外合作,但孙中山有老大思想,不愿意搞党外合作,主张党内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经共产国际的极力劝说,中共同意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此后,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干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建立了黄埔军校,使国民党终于有了自己的武装,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事人才。比如,共产党方面的徐向前、陈赓、刘志丹等人就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国共两党于1926年7月发动了反对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北伐战争。当时,北伐军的军事力量比较弱小,敌我悬殊,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战斗力很强。特别是由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四团作战勇猛,被誉为“铁军”。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加入国民政府,至此北伐结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的胜利,是中共取得的第一次成就。

第二大成就: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而最终破裂。但在“九一八事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再次主动提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党的政策也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方针,经过各方的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中国的时局转为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大成就: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并于4月23日占领南京,使国民党的统治瓦解。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四大成就: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第五大成就:实行改革开放,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

(五)四次挫折

我们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多次失误,遇到一系列挫折。概括起来,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上,有四次比较大的挫折,是需要我们引以为戒的。

第一次挫折:大革命的失败

第二次挫折:土地革命的兴起和反“围剿”的失败

第三次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建国初期,我们党执行了一条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开始头脑发热、急躁冒进。从1955年夏天开始,批判“小脚女人走路”,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最初是批判以邓子恢为部长的中央农村工作部,说农村工作就像小脚女人一样走得太慢。最后,还撤掉了这一部门。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提出要反冒进。自1957年开始,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在全国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在农业生产上甚至号称亩产可以达到十万斤等等。与此同时,又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短短几个月就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公社化,提出“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闹革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荒唐口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使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极其沉痛的教训。

第四次挫折:“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文革”十年内乱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都是一场大灾难,使国家各方面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在讲“文化大革命”时,要注意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来。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必须彻底否定,但并不是说这十年当中发生的一切都要否定。这十年中,尽管发生了全局性的错误,但党和人民还是做了大量工作,对“左”的错误进行了斗争,取得了一定成就。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有了一定进展;在科技方面,氢弹的研制成功,人造卫星的上天;在外交方面,中国加入了联合国,与美国、日本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等等。但总得说来,这十年内乱,给党和人民带来了一场严重的灾难。这也是我们党历史上所犯的最大错误,遇到的最大挫折。

以上概括的五大成就、四大挫折,基本上就是我们党95年以来所走过的道路。总体来说,我们认为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5年艰难曲折的历程,有辉煌的成就也遇到过挫折,经历了风风雨雨。那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可以走过95年的风雨历程,历经磨难而不衰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坚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95年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也就是说,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95年历经曲折、百折不挠的最基本经验。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1945年6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由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才得以蓬勃发展,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中,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建设要取得成功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找到这两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过了艰难曲折和血的教训才获得成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经过14年的艰难探索才找到的。最初是完全效仿苏联,在城市中心思想的指导下,以首先夺取和巩固大城市为目标,如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甚至一些地方的农民拿着几杆火药枪就想去打县城,这必然会失败。实践证明,在中国这个以农民人口为主,以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以城市为中心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文革”结束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转移了党的工作重点,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并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由于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举世公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做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对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的确如此,这样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要想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三)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目标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战略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者说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多次失败、反复比较,最终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最后于1949年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战略目标。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标。当时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工业极端落后,私有经济占绝对优势,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如何改善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时首要解决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围绕这个客观实际情况,中央制定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在总路线的指引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四)坚持明确的战略目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五)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

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强的领导核心,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道路,同时,我们还需要一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就是靠这种精神,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正是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千疮百孔、一穷二白、问题如山的巨大困难,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可以说,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柱,没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难以生存的。对于一个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格外重要。一个精神上空虚苍白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振兴的,一个没有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的政党也是不可能带领人民走上繁荣富强之路的。而我们也正是因为一直坚持这种精神,才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就。

我们党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是根本改造中国、造福中国的历史伟业,是前人根本没有干过的崭新事业,面对的困难和矛盾之多、经历的挑战和风险之大,是世界上任何政党所不能比拟的,因而在奋斗历程中就必然有胜利也有挫折、有高潮也有低潮、有顺境也有逆境。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要永远铭记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奋斗历程,永远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立足中国,面向未来,迎接挑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THE END
1.中国历史的相关简述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时期。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统治时期,但是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它建立了很多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基础设施。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其文化和艺术成就达到了巅峰,如唐诗、唐画等等,这些成就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此外,唐朝还积极地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827432435495219&wfr=spider&for=pc
2.一口气看完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此时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农业文明社会。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历史上五千年的历程。 公元前210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的统治者进行了许多农业和社会改革,奠定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czOTI4MA==&mid=2247614777&idx=2&sn=505430aecfcbf8551a99f7692f09d38c&chksm=ea45c506dd324c103a75fa1382579e11fe7af93648571a49211850af7c7c65179ee6c94f009b&scene=27
3.中国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简略概述清朝(1644年-1912年):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中国经历了统一和繁荣的时期,但后期逐渐衰落,面临内忧外患,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被推翻。 以上是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朝代,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https://www.jianshu.com/p/07c5a1db722b
4.中国水土保持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水土保持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之一,水土保持自古有之。《尚书》有“帝(舜)曰,俞咨禹,如平水土”的记载。《吕刑》有“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的记载水土保持的措施,古有沟之制。西汉时山区已出现梯田雏型,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山脚到山顶层层梯田、水田形成壮丽https://nfstbc.nit.edu.cn/info/1009/1024.htm
5.我国城乡代表权的差异化配置的历史发展过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最近一段时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大与议会研究室准备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梳理“我国城乡代表权的差异化配置的历史发展过程”为研究起点,开展“城乡人大代表同比例与基层民主”、“城乡人大代表同比例与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人大代表同比例与地方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城乡人大代表同比例的建议与共产党执政”等专http://www.sass.cn/109000/4616.aspx
6.优思学院精益生产的前世今生精益发展的历史过程精益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 简介 20世纪初,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改变了效率低下的单件生产方式,被称为生产方式的第2个里程碑。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生https://blog.csdn.net/ucourse/article/details/110173976
7.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思潮的演变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斯氏所说的中国历史连续性,其实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而他把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连续性,最后被归结为,或者说,表现为中国文化上的同一性和政治上的统一性。实际上,这是把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文化同一和政治统一的过程。就是说,中国历史发展走的是文化同一和政治统一的道路。这可以看作是斯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mkszysxllysxsyjs/201812/t20181225_479993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