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主要内容提纲

为加强对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要面向广大公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国法制史主要内容提纲,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第一节社会变革与法制的变化

▲经济上:私田出现并扩大——井田制逐步瓦解,田制和税制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社会阶级结构相应变化。

▲政治上:各诸侯国:地主阶级相继掌权;全国:“礼崩乐坏”,王室衰微。

随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制法逐步瓦解,封建制法开始出现。

▲思想上:“百家争鸣”——儒、法、道家的法律思想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人性善”;“民贵君轻”

荀子:“隆礼重法”

主要理论:礼治:尊尊亲亲,“父子相隐”

德治:重视教化,“有耻且格”

人治:为政在人,“人存政举”

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

商鞅:“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主要理论:1.“法治”:一断于法,刑无等级;

2.重刑:重刑轻罪,以刑去刑;

3.公布:明白易知,布之于众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

庄子

主要理论:“无为而治”

第二节成文法的公布

郑国:公元前536年晋国:公元前513年

子产“铸刑书”“铸刑鼎”

公元前501年

邓析造“竹刑”

第三节各诸侯国的法制改革

魏国李悝著《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法经》六篇:盗、贼、囚、捕、杂(“六禁”:狡禁、城禁、

嬉禁、淫禁、金禁、徒禁)、具(类似现代刑法总则)

秦国商鞅变法1.改“法”为“律”,强调遵守

2.“明法”(“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必明,令必行;不赦不宥)、“重刑”(夷三族、车裂、镬烹;“刑用于将过”)

3.实行“连坐”,奖励“告奸”

影响:“商君死而秦法未败。”“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秦代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1.“缘法而治”,强调一切“皆有法式”;

2.中央集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3.“重刑轻罪”;

4.“重农抑商”,“尚本除末”。

(二)睡虎地秦简与秦律

地点:湖北省云梦县内容:涉及广泛

(三)秦朝的立法活动和法律形式

▲皇帝的诏、命令及巡游刻石;

▲国家统一制定、正式颁布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成文法:“律”;

▲国家对法律条文及术语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法律答问”;

▲式,即审理案件程序方面的司法规则或文书格式,如《封诊式》;

▲廷行事:判例。

另有程、课、语书等。

第二节秦律的主要内容

(一)维护以皇帝为首的封建专制统治

1.严惩危害皇帝权威和尊严的行为:“皇帝”——“朕”、诏、玺;

2.严惩威胁统治秩序的行为:“始皇帝死而地分”——“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3.实行严密的思想文化控制:“挟书者族”、“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4.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

(二)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1.维护封建土地和财产的私有制:“盗徙封”;严惩“盗”罪

2.维护封建的赋税徭役制度:“田赋”——“匿田”;“户赋”——“匿户”;“口赋”;

“乏徭”、“逋事”、“失期”

3.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特点)范围广泛,内容详细;职责明确,重赏重罚;制裁手段多样

4.对手工业和商业实行严格管理:手工业规格质量;明码标价;度量衡

(三)注重吏治,充分发挥国家机构的统治效能

1.要求各级官吏必须严格执行法律:“犯令”:令曰勿为而为之;“废令”:令曰为之而弗为;

2.官吏的任免和考核制度:任官条件、保举及其责任;“上计”、“考课”

3.官吏的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4.对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吏有专门规定:“不直”:罪当重而端轻之,当轻而端重之。

“失刑”;“不胜任”;“纵囚”;

(四)维护封建的婚姻家庭关系

1.维护现存婚姻关系的稳定:强调登记;禁止逃婚(“去夫亡”)

2.既维护父权,又对父权做一定的限制:对“不孝”的处理

3.维护社会秩序:允许妻子告发丈夫犯罪;允许杀通奸的丈夫

第三节秦代的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

(一)刑法原则

△以身高确定刑事责任年龄

△区分故意与过失

△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自首从轻

△共犯加重

△诬告反坐

(二)刑罚制度

△刑罚及死刑种类繁多;

△多种刑罚并施;“具五刑”、“黥为城旦”

△适用范围广:“劓鼻盈累,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

△劳役刑、财产刑增多:“城旦舂”、“鬼薪白粲”

“赀”、“赎”、“没”、“收”

第四节秦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一、司法机关——“廷尉”

二、诉讼审判制度

(一)起诉——“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二)现场勘查与法医检验——《封诊式》(其中含5案:麻风、出子、贼死、经死、穴盗)“爰书”、“封守”

(三)审理与刑讯

(四)判决——“读鞫”与“乞鞫”

三、秦代的监察制度及其影响

汉代的法律制度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24年

东汉:公元25——220年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变化(两次转折)

1.由秦代法家的“重刑”思想转变为汉初“黄老”的`“无为”思想

(一)德刑并用,重德轻刑;

(二)法令省减,刑不厌轻;

(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四)君臣上下,进退循法。

2.至汉代中期(汉武帝)转变为儒家正统法律思想(董仲舒)

内容:△君权神授,中央集权;

△德主刑辅:“任德不任刑”、“先德后刑”、“大德小刑”

△礼律结合,法律“儒家化”

3.汉律的“儒家化”及其影响

立法:1.礼直接转化为律(《傍章律》《朝律》);

2.依礼制律(尊老怜幼;先请;亲属相隐);

3.引经注律;

4.“比”。

司法:1.“春秋决狱”——“比”

2.不通经术,不可为官

二、汉代的主要立法活动

1.“约法三章”

2.《九章律》和“汉律60篇”

三、汉代主要法律形式

律、令、比、法律注释著作、《春秋》等儒家经典

第二节汉代法律的主要内容

一、刑法制度

1.罪名

2.刑罚制度的改革(“缇萦救父”与“汉文帝废肉刑”)

3.法律原则的发展

(1)尊老怜幼

(2)亲属相隐(“亲亲得相首匿”)

(3)“先请”

二、行政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官吏的选任:察举、征辟

三、民事制度

1.严惩不孝,允许为父报仇(“轻侮法”);

2.强制早婚;一夫一妻多妾制;“三纲”与“三从”;

3.严惩“私为人妻”(但夫死或被弃除外);财产诸子均分

四、经济制度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赋税

第三节汉代的司法制度

————“告劾”、“鞫狱”、“覆案”

三、“春秋决狱”

四、“秋冬行刑”

五、“录囚”

六、汉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220——581年)

一、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1.三国——曹魏“新律”

2.两晋——《晋律》(“张杜律”)

3.南北朝——《北魏律》、《北齐律》

二、法律形式的发展

1.律、令

2.格——东魏《麟趾格》

3.式——西魏《大统式》

第二节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

一、律学的发展与法典结构的变化及立法技术的提高

二、贵族官僚特权的法律化:“八议”入律(曹魏)和“官当”制度(北魏/南陈)

三、“重罪十条”的确立及其影响《北齐律》)

四、“五服制罪”及“存留养亲”

1.“五服制罪”原则的形成过程、原因和影响(西晋)

2.“存留养亲”制度的形成过程、原因和影响(北魏)

五、刑罚制度的发展

△废除宫刑;

△徒、流制度的完善;

△鞭、杖、笞刑的规范

△缩小妇女从坐范围

第三节司法诉讼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律博士”“大理寺”

二、死刑奏报制度的确立

三、刑讯制度的发展——“测罚”、“测立”

四、“登闻鼓”直诉制度的建立

【拓展】中国法制史简介

中国法制史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主要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教材将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分为十二个时期,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史书记载等来阐述每个时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在每章都设了“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参考案例”、“关键概念”和“思考题”等栏目,使读者能对本教材内容提纲挈领、加强理解。

THE END
1.“五四宪法”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创设全新的国家制度与人民的新法律,成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迫切要求。1949年9月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此后,为尽快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hebdag.org.cn/contentTemp/content.html?id=6570
2.工会业务知识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4.2020年,全省工会要全力以赴抓好“四个年”(“两项工程”)“为职工办十件实事”和(“跟着劳模去扶贫”),即“42101”重点工作。 http://www.mzedu.net/display/466764.html
3.乡音杂志河北省政协办公室主办2019年第12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 全国地方政协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专题研讨班https://www.youfabiao.com/xiangyin/201912/
4.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和政治改革中国基层民主在2003年的发展超出了原来的预想,获得了出人意料的进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已经在不同的层面上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生了影响,而2003年在基层发生的新变革已经直接对中国的政治改革的多层面产生了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变化和联系就将十 https://china.findlaw.cn/xfwq/xiaofeiweiquanlunwen/57751_8.html
5.简述法律的社会作用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即行使权力)的行为提供法律根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的行为实行制约;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6、为法律本身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877863.html
6.第四届全国法理学博士生论坛简报本届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具体分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基本问题、社会转型与法律转型、和谐社会与法律发展、民生法治理论研究和依法执政理论研究等五个单元。本次论坛将持续到4月13日下午。 吉林大学孙国东同学代表所有与会的博士生在开幕式上致辞。首先,他代表全体博士生对主办方西南政法大学细http://iolaw.cssn.cn/gg/hy/200805/t20080508_4601045.shtml
7.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第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司信用类债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管理。 市场自律组织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对信息披露实施自律管理。 第四条 企业信息披露应当通过符合公司信用类债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条件的信息披露渠道发布。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154889/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