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案

1.了解毒品是什么?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2.让学生知道对于毒品我们的态度就是“远离”。针对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毒品和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行为我们可以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坚决加以打击。

3.当今时代,贩毒、吸毒依然是我国执法打击的重点对象。为了祖国、人民利益请青少年从自己做起,远离毒品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将解释每个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远离毒品”“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这样,未成年人依靠法律武器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为社会安定团结局面贡献一份力量。

三.设计思想

追溯过去,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少数官员掌握国家大权之后为牟取暴利,不惜一切代价出卖祖国,使帝国主义强盗能轻而易举的打通国门,倾销大量鸦片,是军队纪律涣散,失去战斗力;百姓也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但中华民族是压不垮的:曾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及其民众爱国热情的林则徐发起虎门硝烟历史壮举。

随着时代推移,毒品危害并没有消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隙缝采取卑劣的手段还在侵蚀人们的心灵,他们无孔不入,甚至对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下毒手。这又一次激起全社会强烈地愤慨,每个中国人民深知“誓以抵制毒品危害”的重要性,让不法分子的阴谋不能得逞。

十五大时,江泽民总书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对违法犯罪行为作严厉的惩治,从而建设一个幸福的美好的家园净土。

新时期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做出许多英勇搏斗的实际,一再传为历史佳话。他们给青少年树立很好的榜样。不过,与毒品作斗争是场持久之战,需要长期不断的与之抗衡,希望有一天会看到一个无污染、和平的世界。

四.课前准备

1.幻灯片(近代史上禁烟宣传资料、有关毒品的图片以及物质结构剖析它对人类的危害性)

2.录像片《东方110》

3.法律宣传

五.教学重点

严厉打击有关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六.教学难点

教育对象(未成年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容易经受不了各种诱惑,所以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展示虎门硝烟幻灯片)

教师介绍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教训,人民饱受磨难,鸦片使军队、百姓不能自拔,迷失自我,个个吸毒后精神萎靡,打仗失去战斗力,就像海浪后泛起的泡沫。究竟什么是毒品?它为什么有如此危害性?

(幻灯片展示毒品种类及由来)表面漂亮的罂粟花粗略加工后变成俗称“大麻”物质,据报道,在精炼后能制成海洛因(俗称“四号”)、摇头丸、冰毒等毒性强的非法物质。一旦接触这种物质,就立刻上瘾,接而导致死亡。因为如果吸食后,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的幻觉,从而胡作非为。例如,华东师大一位是生物科学院研究生2000年分配到上海市某毒品研究所工作,虽然他对毒品知识了解甚多,但由于好奇心驱使,埋下祸根。有一次,他趁同事不注意,心想“都说毒品很可怕,他到底是什么滋味,接此时机尝试一下。”结果,就那么一点白色粉末状的物质是他不能自拔。由于吸毒过度成瘾于2002年7月在医院不治身亡。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案例,给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事例不仅丧失了一条人命,而且把死者整个家庭搞得支离破碎。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土崩瓦解;反之,

就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人民坚定信念与之抗衡;

就是由于毒品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请远离毒品!警惕毒品的侵蚀!警钟长鸣!

比如一代球星马拉多纳的职业生涯也葬送在毒品上,依照他的足球天赋本可以创造多项前人未有的纪录,但由于随便不谨慎的思想问题,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直至受到群众地唾骂,连妻子也离他而去。同学们,“一失足,千古恨。”

请看纪实片(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二)小组讨论

1.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对毒品的危害性,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2.课前准备情景小品表演

3.要求写一片题目为《远离毒品》的宣传小作文

(三)播放搜集纪录片———刑警803如何英勇擒拿贩毒团伙的现场纪实

1.观看后,请小组代表谈谈自己的看法

2.由教师引导用法律武器来制裁犯罪分子。《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非法行为有多种类型。其中,它严厉规定禁止:

a.违反政府规定种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b.非法运输、买卖、存放、使用罂粟壳;

例如,某家火锅店在其经营的食物当中就因为摆放罂粟壳而遭到法律的追究。一般来说,《条例》有三种处罚手段:警告、罚款、拘留。

《刑法》规定:实施贩毒数量在一定范围将受到刑罚处罚。

见《刑法》中具体说明。

(四)畅想未来(总结)

我国现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但总有一些犯罪分子想目前摆在我们中国人民面前还有许多问题,国内的犯罪数量并未减少,反而逐渐增多。利用各种手段来加以破坏。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坚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不让任何可疑分子有机可趁,依靠相互信任、众志成城一定能阻击各个可疑犯罪渠道。最终看到一个无污染、人民共享美好和平的世界。

一碰都不能碰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的能力要求学生围绕进制下列内容搜集资料A毒品的种类;B毒品的危害;C吸毒成瘾的途径;D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网址提供:北京禁毒在线青少年远离毒品网广东禁毒网湖南禁毒网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二、重点难点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三、教学方法观看VCD谈观后感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总结四、教具多媒体网络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毒魔缠身》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

遵纪守法,抵制毒品

一、教学目的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二、教学构思: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毒品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宣传国家关于禁毒的有关法律条文,采取教学互动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辅助材料

(1)录相资料《打击毒品犯罪》

(2)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步骤

互动教学----复习:

1、什么是毒品?

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冰毒、k粉(氯胺酮)、咖啡因、杜冷丁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品。

2、毒品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摧残性

----吸毒引发大脑组织病变

----吸毒引发心脏病变

----吸毒引发肾脏病变

----吸毒容易传染疾病

----吸毒引发心理变态甚至自杀

二、毒品的巨大危害

1、祸国殃民(《禁毒》录相资料片段展示)

历史: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大门,逼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割让,大片国土成为外国侵略者的租界、势力范围,无数吸毒者被称作“东亚病夫”挣扎在死亡线上……

近代:毒品交易在世界泛滥成灾,严重毒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2、危害人类自身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我国法律严惩毒品犯罪(课件展示)

1、什么是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和国际公认的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

严重危害全人类安全和利益,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2、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2)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3)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4)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5)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6)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7)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8)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第352条);(9)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10)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11)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12)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

互动教学:想一想,对照上述条款,你见过哪些毒品犯罪?

3、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如何规定的?

毒品犯罪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对自己所实施的毒品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毒品犯罪刑事责任能力---是指毒品犯罪行为人能够正确辩认自己行为的社会性质及其意义,并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1)已满16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毒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五、互动教学----多媒体展示未成年人毒品违法犯罪案例。

根据材料讨论:

1、问题:(1)案例中未成年人触犯刑法那条罪名?

(2)你应从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训?

2、课外作业:

日常生活中你怎样做到遵纪守法,抵制毒品?

毒品的危害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坚决抵制毒品的侵害,并掌握如何抵制的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毒品的危害。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

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

二、为什么说青少年更容易被毒品侵蚀。

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很容易走上吸毒的邪路。相当一部分吸毒者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几乎所有吸毒者第一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朋友”免费提供的毒品,等你一上钩,就摆脱不了了。一些青年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积攒了一定财富,也常常会成为居心不良的人的目标,他们会鼓吹“吸毒是有身份的标志”,定力不够的人就这样走向堕落了。家庭环境也是个重要的因素,除了家庭成员吸毒行为直接导致青少年吸毒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使孩子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去寻求毒品的刺激等等,也是导致一些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三、毒品有什么危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四、插播电视台有关禁毒的节目

本期导视:让孩子远离毒品

本期嘉宾:南开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蒋建荣

演播室

(话外音)在本市的一家戒毒中心,我们见到了小王,此时她已经在戒毒中心本强制戒毒4个月了。而在进入戒毒中心之前,她已有了一年的吸毒史。

小王:当时就是(好奇),就是无知心理吧,认为这个挺时尚的,那时候玩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现在明显感觉,脑子不如以前了,各方面,记忆力什么的不如以前了。

(话外音)记者从市公安局安康医院下设的天津市戒毒中心了解到,该所从1992年至今,共收治各类戒毒人员8000余人次。今年迄今为止已收治163人,近年来,本市吸毒人员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1992年35岁吸毒者居多转变为20到30岁青少年吸毒者居多,而从这些吸毒者的年龄结构上看,16到20岁的约占30.57%,20到30岁约占35.57%,并且87%以上的人还用注射的吸毒方式。

蒋主任:其实这个现象和年轻人,就是我们说的青少年,他的心理发展特点很有关系。未成年人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它本身自我意识有了觉醒,这时候他们会尝试着要独立。一方面它有一个需要独立的心态,以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同时他自己的自控能力又非常差,当他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影响的时候,就很容易被那些负面因素所感染、所影响。

主持人:刚才短片中小王,她也说到她最早吸食毒品可以说是因为一种好奇,而且她认为,吸食毒品是一种时尚。那这种好奇心是不是现在青少年吸毒最早的一个原因之一?

蒋主任:吸毒人员最开始吸毒,基本上都是出于好奇心,特别是年龄越小的孩子,他越是出于好奇心。我们刚才说,年轻人或者是未成年人,当他青春期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在觉醒、在成长,那么他自己感觉到,我应该尝试成人所有的那样的行为。那么同时他也接触到了从一些传媒、各个方方面面,他接触到了比如说毒品,对别人的一种侵蚀。那么接触这些信息以后,他出于好奇,可能他就会想去尝试。而这个尝试以后,他就会产生一种毒品的依赖。所以导致了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主持人:其实我想不管小王她是如何好奇,如果说她是远离毒品、没有接触到毒品的话,也不会发生接下来的事情。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王是如何接触到毒品。

小王:吸食摇头丸,是和一些朋友在一起,消费一般是我们很少出钱。还有交友不慎,和朋友在一块玩,总看朋友吃,后来自己一点点也沾上了。(父母)溺爱,可以这么说。也不是特别的(溺爱),反正挺由着我性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好。后来一点一点(觉得)自己的事,不听(父母劝说),最后(父母)管也管不了了。

(话外音)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大多数吸毒的青少年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为精神空虚,面对激烈的竞争,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意志消沉。而一但接触到社会上的吸毒者或贩毒者,很容易接受毒品,而且企图借吸毒来逃避现实,以求获得自我解脱。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短片中也看到了,小王就是交友不慎,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所以走上了吸毒的这样一条道路。根据我们了解到,像现在一些吸毒的孩子,可能他们的家庭因素占很大成分,可能是因为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管教不严,或这就是说溺爱。像这种家庭原因,还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吸毒有一个很直接的作用?

蒋主任:是这样。那么青少年我们说由于他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他是在一个发展的过程。据了解,吸食毒品的孩子比较小的年龄,大概在十四、五,十五、六岁,这时正是青春期的时候,到了青春期以后,家长、我们本身也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也会适当放松一下管理。孩子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也有一种逆反心理,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个我们是肯定的。

另外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也是我们目前的社会整个的价值体系,在一个重新建立重新树立的过程之中,孩子他本身的特点是他的价值体系还没有树立起来,在他人个塑造的过程之中,他就难免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的大环境也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社会大环境是非常重要。我们也知道,像现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之中,除了家庭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校,现在学校可以说加大了很大的一个宣传力度,学校里面也一直在宣传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但是我们还是不断看到,有青少年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那我们社会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为青少年营造出一个很好的氛围?

五.被毒品毁灭的17岁少女的心声。

六.寄语青少年

对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认识毒品的危害,把住拒绝毒品这道防线,切记毒品不可尝试,坚决不吸第一口毒品。

青少年时期面临的多种冲击、压力,以及青少年相对不成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常常诱迫青少年要寻求外力帮助来解脱,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积极的外界帮助对青少年摆脱身心困扰、增强适应能力还是十分有益的。然而,毒品绝不是善意的助人者,毒品只能造成短暂的虚幻感觉,它非但无法使人解脱,还会为人套上摆脱不了的枷锁。

同伴或环境的压力往往是青少年陷入某些不良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周围的同学朋友吸烟,尽管有些青少年可以把吸烟的危害讲得头头是道,他们仍旧会加入到吸烟的队伍中,因为他们经不住朋友的规劝,或者他们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怕别人说自己没有男子汉气。"屈从同伴压力"同样会使青少年在面对毒品时顶不住压力或诱惑,很多吸毒者都是吸烟者,原因之一可能就在于这两种行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想拒绝毒品,首先要向给你递烟的朋友坚定地说"不",要学会抵制不良同伴影响。

此外,换制香烟有助于抵制毒品还在于,有些贩卖毒品的人曾经把毒品放入香烟或饮料给青少年尝试,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渐渐依赖毒品,然后再以高价向他们兜售毒品,所以不吸烟也使青少年朋友多了一层自我保护。

THE END
1.深刻领悟法治精神注重犯罪构成实质审查第三,形式犯与实质犯。刑法通说认为,犯罪行为必须造成构成要件所规定的一定法益的侵害或者危害结果的发生的是实质犯,而没有法益侵害或危害结果发生,仅仅在形式上违反行政法规的犯罪被称为形式犯。 虽然有学者认为,法定犯几乎都是形式犯,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相关罪名是以结果作为入罪标准的居多,因此,基本上以实质犯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412/t20241207_675921.shtml
2.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哪些罪名?综上所述,危害国家安全罪怎么处罚,还要根据具体的罪名和案情。一般来说,对于这类犯罪,刑罚相对较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作为我国公民,人人都有义务揭发制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发生。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哪些罪名?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https://www.64365.com/zs/1859479.aspx
3.有合同诈骗罪这一罪名吗,有哪些规定有合同诈骗罪这一罪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https://m.law.iask.sina.com.cn/jx/sh/Ok0wT8bZqwX.html
4.法律规定的罪名分类有哪些?律师普法法律规定的罪名分类有哪些? 刑法罪名的分类: 1、类罪名与具体罪名 类罪名是某一类犯罪的总名称。在我国刑法中,类罪名是以犯罪的同类客体为标准进行概括的,共有十个类罪名,如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等。 具体罪名是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每个具体罪名都有其定义、构成要件与法定刑。 2.单一https://www.110ask.com/tuwen/9841306868845865123.html
5.法制史复习指导: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https://www.kaoyan365.cn/jm/7025.html
6.《刑法修正案(十二)》的理解与适用北大法律信息网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3.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工作,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要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1044%20&year=2024&data=2024/1/25%2010:18:23
7.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中国法制史之战国(3)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就是法律允许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减免刑事责任。这 一刑法原则来自于儒家的思想。汉律这一规定,对其后封建刑事立法具有重大影响,为此后历代封建法典所 3.主要罪名 (1)侵犯皇帝人身、权力及尊严方面的罪名:矫制矫诏罪、废格诏令罪、大不敬罪等。 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8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