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是指在具有若干个资源点(供货点和若干个需求点的某个经济区域内,选合适的地址设置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也称为物流网点的设置。
3.1.1物流网点设置
物流网点设置包括两个层面的决策:地理区域的选择与具体地址的选择。
物流网点设置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这对于一个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企业尤为重要。在地理区域选择时,决策层要全面掌握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把握未来区域政策走向,企业业务拓展空间,同时结合企业的物品特性、服务范围和企业运营策略,审慎评估决策所带来的投资、效益和风险,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理区域范围作为进一步选址的对象。
在物流网点设置的地理区域确定后,就要选择具体的物流网点建设地点,我们通常所说的选址规划实际是指具体地址的选择。物流网点具体地址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由许多感性的、理性的、定性的、定量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因素去考量。由于主要读者受众群的原因,本书不准备就选址规划定量分析进行阐述。
3.1.2网点设置的重要性
在不断变化的物流环境中如何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网点设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物流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的物流事业突飞猛进,物流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经营业务日趋复杂,多批次、少量化、短周期、高质量需求趋势不断增长,配送区域和辐射空间迅速拓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点设置。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的企业正在归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型物流网
3.1.3网点设置的目的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规划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商品流通环境中,使物品通过物流配送中心汇集、中转、分发,直至输送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总体效益最好。
1.提供优质物流服务
要求。也就是说,按期保质保量交货,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在销售战略上是非常重要的。
2.降低物流总成本
少库存,使运输大型化,通过协同配送降低运输费用,可以减少土地购买费、建设费、机器设备费、人力费用等物流配送中心经费,从而减少物流总成本。
3.注重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全球化大流通程度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关切的问题。由于物流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因而在设置物流网点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推行绿色物流。我们知道,物流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运输作为主要的物流活动,对环境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设置物流网点一定要把减少迂回运输、交错运输、单程运输等作为考虑的内容,这一方面是降低成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抑制物流对环境危害的需要。另外,在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废旧物品如何合理回收,包装材料如何再利用,废弃物品如何净化处理,噪音如何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等问题。
综上所述,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布局应以费用低、服务好、社会效益高为目标。
3.2物流网点设置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3.2.1选址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过程应同时遵守经济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
1.经济性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发展过程中,与选址有关的费用,主要包括建设费用与经营费用。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近郊还是远郊,其未来物流活动所需装备设施的建设规模、投资费用以及运输、人工等物流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2.适应性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应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大政方针、经济政策相适应,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相适应,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协调性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将国家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使物流配送中心的固定设施与活动设备之间、自有设备与公用设备之间,在地域分布、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相互协调。
4.战略性原则
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产生生产力布局的变更,生产结构和运输条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无疑对物流系统的效益产生新的要求和影响。在设置物流配送中心网点时,除了考虑现存的情况外,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制订长远规划时,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局部要服从全
局,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眼前的实际需要,又要对计划区域内经济发展前景和建设规划进行预测,使物流配送中心网点设置对今后业务拓展和企业发展留有可能空间。
3.2.2影响因素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因素、交通运输因素、法律法规因素以及社会等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气象条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湿度、温度、风力、降雨量、无霜期、日照等指标。如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会加速露天堆放商品的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