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一部法规,2022年4月1日起施行(全文)上犹县信息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989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2022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51号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下文物,是指遗存于下列水域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一)遗存于中国内水、领海内的一切起源于中国的、起源国不明的和起源于外国的文物;

(二)遗存于中国领海以外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和起源国不明的文物;

(三)遗存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

前款规定内容不包括1911年以后的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以及著名人物无关的水下遗存。

第三条?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其行使管辖权;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遗存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国不明的文物,国家享有辨认器物物主的权利。

第四条?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下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下文物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水下文物保护工作。

中国领海以外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水下文物,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水下文物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水下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水下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水下文物安全。

第六条?根据水下文物的价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核定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予以登记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将水下文物分布较为集中、需要整体保护的水域划定公布为水下文物保护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水下文物保护区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涉及中国领海以外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划定和调整,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划定和调整水下文物保护区,应当征求有关部门和水域使用权人的意见,听取专家和公众的意见,涉及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用海的还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

划定和调整水下文物保护区的单位应当制定保护规划。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保护规划明确标示水下文物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在水下文物保护区内,禁止进行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捕捞、爆破等活动。

第八条?严禁破坏、盗捞、哄抢、私分、藏匿、倒卖、走私水下文物等行为。

在中国管辖水域内开展科学考察、资源勘探开发、旅游、潜水、捕捞、养殖、采砂、排污、倾废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得危及水下文物的安全。

第九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方式发现疑似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的,应当及时报告所在地或者就近的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并上交已经打捞出水的文物。

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当在24小时内赶赴现场,立即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并在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发现水下文物已经移动位置或者遭受实际破坏的,应当进行抢救性保护,并作详细记录;对已经打捞出水的文物,应当及时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保护水下文物发现现场,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或者海上执法机关开展保护工作,并将保护工作情况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发现重要文物的,应当逐级报至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5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方式发现疑似本条例第二条第一款第三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的,应当及时报告就近的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或者直接报告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逐级报至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报国务院。

第十一条?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水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应当由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向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工作计划书和考古发掘资质证书。拟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在中国内水、领海内的,还应当提供活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准予许可的,发给批准文件;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有关科研机构和专家的意见,涉及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用海的还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涉及在中国领海以外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进行水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的,还应当报国务院同意。

第十二条?任何外国组织、国际组织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都应当采取与中方单位合作的方式进行,并取得许可。中方单位应当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外方单位应当是专业考古研究机构,有从事该课题方向或者相近方向研究的专家和一定的实际考古工作经历。

中外合作进行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的,由中方单位向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中外合作单位合作意向书、工作计划书,以及合作双方符合前款要求的有关材料。拟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在中国内水、领海内的,还应当提供活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

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征求有关科研机构和专家的意见,涉及军事管理区和军事用海的还应当征求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请有关部门审查。审查合格的,报请国务院特别许可;审查不合格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中外合作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所取得的水下文物、自然标本以及考古记录的原始资料,均归中国所有。

第十三条?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组织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需要进行考古发掘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报批程序。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结束后,从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提交结项报告、考古发掘报告和取得的实物图片、有关资料复制件等。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中取得的全部出水文物应当及时登记造册、妥善保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交给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指定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其他国有收藏文物的单位收藏。

中外合作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的,由中方单位提交前两款规定的实物和资料。

第十五条?严禁未经批准进行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活动。

严禁任何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活动。

第十六条?文物主管部门、文物收藏单位等应当通过举办展览、开放参观、科学研究等方式,充分发挥水下文物的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水下文物保护法律制度等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下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水下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第十七条?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海上执法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水下文物保护执法工作,加强执法协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水下文物保护工作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享水下文物执法信息。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文物主管部门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行为。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渠道并向社会公开,依法及时处理有关举报。

第十九条?保护水下文物有突出贡献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十条?文物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水下文物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或者海上执法机关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追缴有关文物,并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1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10年内不受理其相应申请:

(一)未经批准进行水下文物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

(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活动结束后,不按照规定移交有关实物或者提交有关资料;

(三)未事先报请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在中国管辖水域内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

THE END
1.一图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先导篇一图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先导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于1982年,是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法律,是文物工作的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来源:国家文物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384834969319696&wfr=spider&for=pc
2.学习时报多元统一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宋玲 字数:3057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归纳出三种形式,分别是裂变、撞击与融合,他用“满天星斗”来形象地总结中华文明的多元统一,结论便是古代各族人民在中华辽阔国土上创造了历史。的确,传世文献和考古发掘,都能证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交流与融合,共同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4-09/23/nw.D110000xxsb_20240923_2-A8.htm
3.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法制史法硕联考揭秘:探寻夏、商时期中国法律的起源 在法制史的广阔天地中,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阶段,一直吸引着众多法律爱好者的目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看看中国法律是如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 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
4.法律出版社书的起源/书店报价参数图片视频怎么样问答图书 文化 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法律出版社 专利法原论 彭玉勇著 著 高等法律教材社科 正版图书籍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https://m.suning.com/item/0071602506/12438926490.html
5.2022网络安全运营服务机制及网络反诈应对报告三、《安全生产法》与相关法律的比较 (一) 起源上的比较 (二)法律处置对象方面的比较 (三)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方面的比较 (四)安全投入方面的比较 (五)年度法定强制性培训方面的比较 (六)应急处置方面的比较 (七)责任追究方面的比较 (八)管理与治理、协同方面的比较 https://www.rbc.cn/shangxun/2022-12/14/cms1357811article.shtml
6.法学考研法制史高频考点:中国法的起源对法学考研法制史考点还不熟悉的同学们赶紧看过来吧!小编以“中国法的起源”为例,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法学考研法制史考点的内容,具体如下: Ⅰ中国法的起源 一、中国国家与法起源于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建立夏王朝时,中国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即正式形成。中国国家和法起源于夏朝的建立,其主要依据在于: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96145.html
7.惩罚性赔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内容提要】 在中国传统的民法理论中,惩罚性赔偿受到一贯的忽视。实际上,这种与补偿性赔偿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项民事法律制度,以其全面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越来越对当今民法学领域特别是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正由英美法系国家向大陆法系国家延深和扩展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1.html
8.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有一些仿佛大长国人志气的新闻,比如,“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中国是人类起源的中心”、“古代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计算机原理”等等,都要打上大问号。绝对化的负面结论,而又没有调查数据的支持,也会招致舆论反弹,比如说“中国是吐痰大国”。 有经验的编辑记者,经常在有关用语前面加上“一些”、“某些”、“少数”https://www.zgsyb.com/news.html?aid=559268
9.美媒称朝鲜现秘密资本主义个体户数量猛增CCTV.com农贸市场长期游走于朝鲜的法律边缘。由于数量不断增长,朝鲜政府曾多次对农贸市场进行取缔,认为这是对政治制度的一种威胁。根据朝鲜观察家调查,去年朝鲜边防警察开始对边境走私进行严厉打击。去年12月,朝鲜禁止韩国旅游团前往朝鲜边境城市开城,同时减少韩国员工进入开城工业区的数量。 https://news.cctv.com/world/20090716/105145.shtml
10.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2017)(二)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熟悉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理论发展研究,特别注重外语、计算机运用及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训练。 (三)具备扎实的区域经济、金融、产业经济、劳动经济、发展经济、城市经济等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与技能,拥有前瞻性国际性视野,并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迅速变化,能够http://sass.cn/912021/47830.aspx
11.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官方网站海外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官方网站,海外网将充分发挥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权威性的优势,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关于两岸问题、中国问题以及国际问题特别是涉华国际新闻事件的权威解读;面向海外同胞开辟了一批本土化、服务性的频道和栏目,希望海外网成为全球华人的生活社区和网上http://www.haiwainet.cn/
12.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2024-12-08赖骏楠:商战与律例:晚清的重商主义法律… 2024-12-08魏琼:中华法律文化之起源考 2024-12-08刘怡达:法律中的立法根据条款研究 2024-12-08王贵松:地方性法规制定权限的界定方式 2024-12-08杨俊鹏:何者面前?谁的平等?如何平等?… 2024-12-08廖奕:法律如何塑造“老年” https://www.legal-theory.org/
13.第十四届社科奖一等奖简介(第二部分)该成果是国内第一套多卷本的中国新闻法制通史。全书6卷8册。共557.1万字。第一卷“古代卷”由5章组成。深入研究和叙述了中国古代新闻法制从起源、萌芽、发展、成熟并完成近代化嬗变的历史过程;第二卷“近代卷”由6章组成。研究和叙述了“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元旦到1949年10月1日前)间中国新闻法制发展和变化历https://www.js-skl.org.cn/award_introduction/7620.html
14.2019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荆州理工职业学院(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和法理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法制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了解JavaScript的起源和背景,掌握javascript的应用。掌握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和高级特性,着重掌握javascript的语句、对象、数组、函数、类、https://www.jzlg.cn/zn/zy/10837.html
15.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1)能够根据摄影色彩、构图策略进行创意拍摄,制作突出商品卖点的商品照片;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 A. 系统性 B. 整体性 C. 协同性 D. 时效性 题目标签:宪法报告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a69971f04bd1477ab7048bf28e5d7aa2.html?fm=bdfef5c2f6b077df182fef3c3f3965c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