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经典法律书籍分享

(北大、清华、人大、复旦、交大五大法学院院长推荐!)

推荐理由:《法学论文写作》对论文写作进行了庖丁解牛般得系统讲解,是目前市面上最为系统详实的论文写作指南。语言轻松活泼,被学生评价为最贴心的论文写作图书。

5《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

推荐理由: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6《批评官员的尺度——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7《看得见的正义(第二版)》

(陈瑞华教授十年经典力作!)

8《刑法的私塾》

(张明楷与弟子的刑法小学堂,历经十年,首次公开)

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9《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

(献给在城市奋斗的异乡人。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不公,但,那又怎样)

推荐理由:本书有励志,讲述了一名在地方上无权无势无背景的实习律师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京城知名律师的经过,作者本身十年的律师生涯,从故乡到异乡,从一无所有的北漂到“逆袭”突破,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无论对普通的打工者还是刚从业的年轻律师,都有激励作用。本书有故事,讲述了是作者多年以来办过的具体案例,情节生动,贴近生活,其中不乏国内知名案例,普通读者更有兴趣。

10《刑法格言的展开(第三版)》

推荐理由:时隔十年之后,张明楷老师《刑法格言的展开》全新增订第三版面市。本书是公认的法学经典著作,曾经启蒙无数法学学子步入法学殿堂。本书还是学术与法律实践结合的典范,大量格言结合具体案件展开,鞭辟入里。十年间因无再版,求购者无数。本次再版,内容全面增订,值得期待!

豆瓣上最火的20本法律/法学类书籍推荐

1.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作者:任东来/陈伟/白雪峰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副标题: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出版年:2014-1

页数:612

评分:9.1(3987人评价)

2.洞穴奇案

作者:(美)萨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TheCaseoftheSpelunceanExplorers

译者:陈福勇/张世泰

出版年:2009-06

页数:171

评分:9.1(2605人评价)

3.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作者:(美)杰弗里·图宾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原作名:TheNine:InsidetheSecretWorldoftheSupremeCourt

译者:何帆

出版年:2010年4月

页数:327

评分:8.6(2335人评价)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一向鲜为人知。1979年出版的《最高法院弟兄们》,刻画了伯格法院的大法官群像,讲述了许多重大判决的幕后隐情。《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则将视角转向伦奎斯特法院与罗伯茨法院,客观叙述了1980年至2007年间,在堕胎、民权、政教关系等议程上,最高法院内部观点交锋与立场变化的历史。专栏作家杰弗里•图宾通过采访现任大法官与70多位法官助理,以人物列传形式,描述了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等大法官的个性、理念与成长经历,生动阐释了大法官们的个人偏好、政治派别与判决意见间的关系。该书几乎涉及最高法院近17年来所有重要判决内幕,捎带穿插了联邦党人协会、美国法律与正义中心等保守派组织的发展历程。

4.法律之门

作者:[美]博西格诺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原作名:BeforetheLaw

译者:邓子滨

出版年:2007-1

页数:876

评分:8.9(581人评价)

5.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作者:瞿同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2003-09-01

页数:374

评分:9.2(1175人评价)

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它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制度、道德和伦理等价值观念,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反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这二者也是中国古代法律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支柱。

6.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作者:[美]安东尼·刘易斯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副标题: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原作名:FreedomfortheThoughtThatWeHate:ABiographyoftheFirstAmendment

译者:徐爽

出版年:2010-5

页数:198

评分:8.6(1051人评价)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7.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作者:何帆

副标题: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出版年:2010-8

页数:315

评分:8.5(1502人评价)

您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认识,是不是还停留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发生的那些时期您了解现任九位大法官的背景、经历、个性与司法立场吗在这个Twitter、Facebook与Myspace盛行的年代,九位大法官如何思考、办案他们使用维基百科吗他们还阅读法学期刊吗他们有自己的律政偶像吗他们为何在审判中扮演历史学家角色他们如何处理判决书中的“脏话”他们退休之后,如何发挥余热这本书尝试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告诉您一个最新、最In的联邦最高法院。

2007年至2010年,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做出了一系列判决。他们加大了对在校学生言论自由的限制,但又宣布校方对学生的“光身搜查”违法;他们认为处决奸淫幼童者违宪,却又确认了注射死刑的合宪性;他们要求民选法官必须在一方当事人为本人捐助者的案件中回避,又放开了企业、工会对政治选举的资金介入;他们要求CSI专家必须出庭作证,还命令不雅词汇退出电视节目。有人说他们与时俱进,顺应时势;有人骂他们祸国殃民,开历史倒车。真相到底如何这些判决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力量博弈与法理智慧这本由中国最高法院法官所著的书将为您揭开谜底。

8.原则与妥协(修订本):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作者:王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出版年:2005-1

页数:689

评分:9.0(257人评价)

美国宪法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美国宪法是美国社会某一阶级的工具还是所有阶级的工具美国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表现在何处美国宪政机制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美国宪法会在“自由”和“平等”的旗帜下容忍类似奴隶制这样不可思议的邪恶权力制衡到底是促进美国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还是两者兼而有之1990年代的美国联邦制与1790年代的联邦制有何不同美国内战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和是为了保存联邦的统一两者的关联何在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其他少数族裔、妇女等)是如何被纳入到宪政体制内的为什么这种纳入进行得如此缓慢为什么联邦最高法院在19世纪容忍助长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在20世纪中叶却带头宣布种族隔离违背了美国宪法的精神而他的辞职竟对美国体制的稳定丝毫无损为什么60年代的“权利革命”发生之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定义却反而陷入困境美国在国际上的势力扩张与其在国内进行的宪政改革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本书是关于美国宪法发展历程的问题史著作,对于美国宪法进行了认真和深刻的研究。

9.英格兰宪政史:梅特兰专题讲义

作者:[英]F.W.梅特兰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梅特兰专题讲义

原作名:TheConstitutionalHistoryofEngland

译者:李红海

出版年:2010-12

页数:369

评分:9.0(72人评价)

10.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上下)

作者:[美]麦迪逊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译者:尹宣

出版年:2003-1

页数:898

定价:60.00元

评分:9.4(188人评价)

《美国制宪会议记录辩论》(上下)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

THE END
1.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着眼整体、追求和谐——这种法的理念对今天“法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中国古代法律近代化的历程 学界传统观点一般将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的开端,中国法律的近代化也是以西方法律与法学进入、清末修律为发端。但是,中国近代法律的萌芽实际上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出现。与清末修律不同的是,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http://www.nopss.gov.cn/GB/219506/219508/219516/14640011.html
2.1.阜阳市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讲课课题10.第四课时Verb Tenses(2) 语文 沈影影 1.《国学》第四单元第七节《君子贵礼仪》(1课时) 2.《中国古代礼俗》(1课时) 3.《君子博学于文》(1课时) 4.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课时) 6.《蒹葭》(1课时) 7.《西游记》(1课时) 8.《登高》(1课时)https://www.xredu.com/mobile/zixun/zige/21568_1.html
3.法治与中国社会譬如,中国古代法律无由发展出近代民法中的时效制度,“因善意、和平且连续的占有他人之物至一定时间,占有人即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这种公式自然不曾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法律里面。”[27]原因在于,传统中国的礼治比较发达,各级政府为了避免查证上的繁难程序和限制诉讼,往往不会因为连续占有某物一年半时间以上而将某物归为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
4.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一)对历代法制指导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 学习中国法制史必然离不开对历朝历代法制指导思想的深刻领悟。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出其基本发展脉络:中国早在商、周两个朝代就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法律,也开始形成有系统的法律思想。西周统治者提出的“明德慎罚”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5.中国历史从夏到清,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李学勤郭志坤联合所属专辑:细讲中国历史| 从夏到清,完整展现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李学勤、郭志坤联合主编 广电总局推荐 声音简介 《左传?昭公六年》有关“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的 记载。 陶塑人形(商代晚期,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为盘发戴枷之人,男子枷手于背,女子枷手於前。造像虽简,但将其处景大致勾勒出来了。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9962290
6.中国法制史论文8篇(全文)有学者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观念与精神境界的最高体现,或者说是各种法律制度的终极依据。”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制定遵循“则天立法原则”,以‘天’为制定法律的最终依据;在法律的实施方面,实行“刑狱时令”和“灾异赦宥”制度;对于人命案件的处理,适用“以命抵命”的原则……这些可以说天人合一说的反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nh25m0i.html
7.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其法律文化的包容性,也使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广泛吸收不同民族的法律文化,却能保持其基本特质。这种特质产生的凝聚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当然,对它的稳定性特点不宜过分强调,当形势变化时还应遵循"法与时转,制与世宜"的历史观,否则就会像晚清以后那样,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228.html
8.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思维导图模板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 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我国古代的法律发展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396edf40e3e744af171044c?fromne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