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新宪法修改学习心得3篇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完成对现行宪法的第五次修改。这次修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写进宪法,实现了现行宪法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一次与时俱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呼唤宪法新发展

充分认识宪法新修改的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次宪法修改共有21条内容,与宪法全文相比,占比并不高,但与前四次修宪相比,这次修宪的分量很重,恰当地体现了这次修宪面向新时代、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历史地位和战略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宪法是法治大厦和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行宪法之所以是一部好宪法,是因为它在总体上得到了实施,发挥了应有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不重视、不尊重宪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宪法实施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管用的举措。这次宪法修改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就是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具体措施,如宪法宣誓制度入宪、成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等写进宪法,为宪法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率先垂范,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公开宪法宣誓。新时代与宪法的新修改,使宪法实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要抓住机遇,狠抓宪法的落实,深入推进宪法实施,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理论研究和宣传,使宪法意识、宪法权威、宪法文化深入人心,使一切漠视、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切实地得到谴责、纠正和追究,以充分发挥宪法对新时代的宣示、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日益宽广。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首要的是坚持依宪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多个场合作出一系列论述,阐明宪法的精髓要义: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启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的宪法,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法治保障,汇聚磅礴力量!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领导立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和历史担当。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尊崇宪法,视宪法为治国理政根本大法的集中表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有36年,自宪法确立之日起,我们党坚决带头尊崇和执行宪法,坚决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至上地位,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为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确保宪法始终作为根本法的绝对地位,亟须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坚持始终尊崇和贯彻宪法所做的完善与努力。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动灵魂。此次宪法修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灵魂的集中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要不断确保宪法在新时代在全面贯彻十九精神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将新时期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写进宪法,具有重大的显示意义和历史意义。

修改宪法,是我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从历次修改宪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修改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杨帆起航,适当修订和完善宪法,将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的梳理与总结,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法紧跟新时代步伐的时代自信,更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勇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智慧担当和魄力。

THE END
1.“五四宪法”是怎样诞生的1949年9月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从立法的角度看,这次会议最重大的成就在于,它以立法的形式宣告了新中国和新立法的诞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ODYwNTc4Mw==&mid=2247495004&idx=1&sn=1779d83c0bc641fa2cec3587f8c85c2a&chksm=eb90b2436ff62ff4b234f87878fdd81b2f1f1cdce36806ad65cc099fcbf3dc0a4a044733e7b1&scene=27
2.学习改革开放史(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这样一次“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不会突然发生,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要懂得中国为什么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就必须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基本状况和https://hhxy.shiep.edu.cn/39/bd/c1230a211389/page.htm
3.在政权更迭频繁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的法制竟得到很好的完善1、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在我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首先在立法技术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我国秦汉时期的立法技术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完善,并且这段时间的探索和创新也为后来隋唐时期高超的立法技术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刑罚改革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汉文帝以来的刑法改革并最终完成有肉刑为主的奴隶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07/12/5512889_897441614.shtml
4.新中国法学六十年:以若干历史事件为线索关于法律史学的60年,很多学者著有文章,包括北大的武树臣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的俞荣根教授、人民大学的张希坡老师等等。我也是搞学说史的,也应当写篇《新中国法学60年》,但是这个学说面向的范围太广泛。例如从法学学科的角度,有法制史、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并且像刑法、民法都是老的学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http://www.hprc.org.cn/gsyj/zzs/shzyfz/201207/t20120718_4030450.html
5.新中国行政区划70年本文主要回顾与总结1949—2019年中国内地政区发展史,包括政区概况、政区特色发展、对行政区划史的再认识三部分。在此之前,简单介绍政区管理体制。 图1 中国政区图(来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1954年,新中国首部宪法就对政区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而现行制度的法律基础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zhuanlan.zhihu.com/p/366925267
6.曾三次参加新中国民法典起草西政专家被称为当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教授是新中国著名的民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被誉为“当代民法史活化石”。他是新中国民事立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先后参与了1954年、1962年、1979年开始的新中国民法典三次起草活动,创造性提出了民法调整对象“平等说”,为我国《民法通则》的制定及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奠定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2599089
7::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http://iolaw.cssn.cn/zl/mkszyfx/zypl/202107/t20210705_5345313.shtml
8.人民教育奠基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新中国60年教育改革发展周济: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教育、奠基中国,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描述:“两个跨越”,一个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另一个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一https://www.zjitc.net/info/1015/35756.htm
9.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办图网提供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汇编(5篇)模板供会员免费下载,作品格式为DOC。更多精彩计划方案素材,尽在办图网。 标签: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汇编(5篇),工作方案,公文 https://www.888ppt.com/word/547887243879f23211590035.html
10.《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图《中乐寻踪》通过现存历史资料、文学资料等文献的收集和分析,为还原中国音乐发展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从历史中找寻中国音乐的踪影,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中寻找诗歌的记录,从《论语》《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洞察中国音乐的剪影;从诗歌的天然依存关系出发,在文学的记载中探寻中国各个时代音乐的发展;从刘向《琴说》、http://www.jyb.cn/rmtzgjyb/202101/t20210118_390597.html
11.中国药典的发展历史及启示检测资讯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药品标准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即组建了我国最早的标准化组织—第一届药典委员会,开展第一版中国药典的编修工作。2001年开始,《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为全面建立强制性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建立了法律基础。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22423.html
12.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性大学的法律系;第二个阶段是从1957年到“文革”结束,中国的法治处在徘徊期和破坏期,很多法学院和法律系停办;第三个阶段是中国法治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即从1978年到2012年;第四个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之后开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我们正处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