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干部教育在线

检测到您的浏览器内核为:,此内核非推荐的浏览器内核,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推荐的游览器(360极速模式或Chrome)。今天不再提示

各位学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风险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关于风险治理的本质性、规律性、方向性、战略性和趋势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措施、新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风险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师简介:龚维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教授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本课程将从习近平外交思想缘起、形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确立、背景和地位以及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正确的义利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思想、新安全观、“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等方面展开论述。

教师简介:张历历,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教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师简介:曹立,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毛泽东思想

教师简介:崔丽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教师简介: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部新时期改革开放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党章党规党纪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

教师简介:杨伟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师简介:王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教授

党的建设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本课程分析和阐释了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意义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梳理了如何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以及国有企业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之“讨论前置”的设计和操作。

教师简介:强舸,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课程简介:在古代,吏治就是治国理政中的头等大事,现如今,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是我党必须要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方针,通过作风治党、制度治党等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本课程首先讲解了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形势,指出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已经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其次详细介绍了作风治党的入手点以及其重要性,阐述作风建设并非一时之需,应当长期推行。接下来讲解了反腐败斗争需重点查办的三类案件和一个问题;介绍了制度治党的方案与科学性,又详细叙述了理想治党应如何具体化,最后谈及责任治党,强调主体责任是“牛鼻子”。

课程简介: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本课程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教师简介:张喜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史党风

课程简介:社会主义思想几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而生,在资本主义制度萌芽和确立时期,面对黑白对比鲜明的种种残酷现象,一些人站在普遍的、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大胆批判,并提出了最早的社会主义设想,后人称为空想社会主义。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至巅峰时期。

课程简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

课程简介: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后,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作为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俄国为“赶超”西欧资本主义强国,沙俄政府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大力发展近代工业。资本主义的贪婪和剥削,让俄国民众政治权利失去保障,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俄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课程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这不仅是世界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让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是,比起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出现的要晚的多,实现的过程也艰难的多。

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地从理论变为现实,许多国家受其鼓舞,纷纷成立共产党。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否长久维持?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所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列宁将其比喻为,这是攀登一座人迹罕至、未经勘探的高山。

课程简介:苏联作为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身陷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为避免被动挨打的局面,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统一,集全党全国的力量加快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备战型体制,比较适应战争需要。但随着战争结束,这种模式的弊端便显现出来。

课程简介: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的失败,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仁人志士对走西方道路产生了失望和怀疑。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先进分子,将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在经历过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互助主义等众多思想流派的洗涤、激荡、实践后,最终选择了适合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课程简介: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之路。

课程简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学习苏联起步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向苏联学习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但是,如何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好社会主义,仍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

课程简介: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删除了“等重大战略思想”几个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新的表述。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更是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教师简介:专家组

课程简介: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政治、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能力等方面加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修养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加强政治修养,要树立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教师简介:祝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师简介:张旭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研究部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人学。最能体现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精神,并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教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以中国哲学为思想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重要思想土壤与资源,对化解社会面临的矛盾冲突及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能够提供安身立命的价值帮助。

教师简介: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宪法法律

教师简介: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政治建设

课程简介:国家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国政治、行政关系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关系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亦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彼此职责权限的划分,它构成了政府内部的纵向权力结构,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能否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合理配置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和行政活动的稳定有序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内涵、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方向等内容。

教师简介:井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课程简介:面向二〇三五年甚至本世纪中叶,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已经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做出了战略部署。谋划“十四五”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不仅要吸取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弥补历史缺憾,还要以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为主轴,重点破解当前国家行政管理实践的三对基本矛盾。本课程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遗留或尚未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十四五”期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当坚持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相统一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教师简介:宋世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课程简介: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日益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历史性的成就和重要的历史性的进展。那问什么要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国将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认识文化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担当文化发展责任四个方面详细为大家解读。

教师简介:李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经济建设

教师简介:黄征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教师简介:常修泽,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教授

课程简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抗疫中,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在保障人们生活学习、支撑复工复产、提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构建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课程从数字化发展和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和典型行业数字化变革新动能两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教师简介:吴朋阳,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文化建设

课程简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本课程从知识产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意见》出台的背景与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创新举措与主要看点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教师简介:韩秀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课程简介: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与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的重要思想资源,是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思想保障。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弘扬对中华民族有价值有作用有影响的一套思想理念和精神体系。弘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倾向,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建设

课程简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本课程重点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民生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的重大意义和需要完成的重点任务,阐明了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课程简介: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充裕的粮食储备,以及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成就,使我国具备了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成就背后,是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对我们这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始终不可丢。

课程简介: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一部分人群中奢侈浪费之风盛行,节俭意识缺乏,“餐桌上的浪费”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既是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明确要求。那么,该如何减少“餐桌上的浪费”呢?

课程简介: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是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为切实保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具体如何实施?有何保障?目标为何呢?

课程简介: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后来的四菜一汤,中国共产党以及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开创了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崭新篇章。

课程简介: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的保障。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我国进行了许多传染病方面的立法工作,逐步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和法律责任等。

教师简介:王岳,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课程简介:现代社会各种潜在威胁频发,给人类安全带来极大危害,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的最佳方式,而预警作为预防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提升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具有特殊意义。本课程分析了预警管理的体系框架,指明了现阶段预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讲解了突发事件的防控策略。

教师简介:董泽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

教师简介: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主办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承办单位:安徽组织干部学院(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THE END
1.“五四宪法”是怎样诞生的1949年9月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从立法的角度看,这次会议最重大的成就在于,它以立法的形式宣告了新中国和新立法的诞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ODYwNTc4Mw==&mid=2247495004&idx=1&sn=1779d83c0bc641fa2cec3587f8c85c2a&chksm=eb90b2436ff62ff4b234f87878fdd81b2f1f1cdce36806ad65cc099fcbf3dc0a4a044733e7b1&scene=27
2.学习改革开放史(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这样一次“伟大觉醒”和“伟大革命”不会突然发生,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要懂得中国为什么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就必须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基本状况和https://hhxy.shiep.edu.cn/39/bd/c1230a211389/page.htm
3.在政权更迭频繁的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的法制竟得到很好的完善1、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展在我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首先在立法技术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对我国秦汉时期的立法技术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完善,并且这段时间的探索和创新也为后来隋唐时期高超的立法技术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刑罚改革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汉文帝以来的刑法改革并最终完成有肉刑为主的奴隶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07/12/5512889_897441614.shtml
4.新中国法学六十年:以若干历史事件为线索关于法律史学的60年,很多学者著有文章,包括北大的武树臣教授、西南政法大学的俞荣根教授、人民大学的张希坡老师等等。我也是搞学说史的,也应当写篇《新中国法学60年》,但是这个学说面向的范围太广泛。例如从法学学科的角度,有法制史、民法、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并且像刑法、民法都是老的学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http://www.hprc.org.cn/gsyj/zzs/shzyfz/201207/t20120718_4030450.html
5.新中国行政区划70年本文主要回顾与总结1949—2019年中国内地政区发展史,包括政区概况、政区特色发展、对行政区划史的再认识三部分。在此之前,简单介绍政区管理体制。 图1 中国政区图(来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1954年,新中国首部宪法就对政区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而现行制度的法律基础是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https://zhuanlan.zhihu.com/p/366925267
6.曾三次参加新中国民法典起草西政专家被称为当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教授是新中国著名的民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被誉为“当代民法史活化石”。他是新中国民事立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先后参与了1954年、1962年、1979年开始的新中国民法典三次起草活动,创造性提出了民法调整对象“平等说”,为我国《民法通则》的制定及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奠定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2599089
7::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http://iolaw.cssn.cn/zl/mkszyfx/zypl/202107/t20210705_5345313.shtml
8.人民教育奠基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新中国60年教育改革发展周济: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成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教育、奠基中国,具体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描述:“两个跨越”,一个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另一个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一https://www.zjitc.net/info/1015/35756.htm
9.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办图网提供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汇编(5篇)模板供会员免费下载,作品格式为DOC。更多精彩计划方案素材,尽在办图网。 标签: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汇编(5篇),工作方案,公文 https://www.888ppt.com/word/547887243879f23211590035.html
10.《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图《中乐寻踪》通过现存历史资料、文学资料等文献的收集和分析,为还原中国音乐发展史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从历史中找寻中国音乐的踪影,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中寻找诗歌的记录,从《论语》《战国策》《史记》等典籍中洞察中国音乐的剪影;从诗歌的天然依存关系出发,在文学的记载中探寻中国各个时代音乐的发展;从刘向《琴说》、http://www.jyb.cn/rmtzgjyb/202101/t20210118_390597.html
11.中国药典的发展历史及启示检测资讯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药品标准工作,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即组建了我国最早的标准化组织—第一届药典委员会,开展第一版中国药典的编修工作。2001年开始,《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为全面建立强制性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建立了法律基础。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22423.html
12.建设中国特色法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光明日报性大学的法律系;第二个阶段是从1957年到“文革”结束,中国的法治处在徘徊期和破坏期,很多法学院和法律系停办;第三个阶段是中国法治的恢复与发展时期,即从1978年到2012年;第四个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之后开始,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我们正处https://news.gmw.cn/2017-12/29/content_27217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