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中国法律史”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中国法律史

英文名称

HistoryofChineseLegalSystem

课程编号

240105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3

适用专业

法学

课程学时

总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8

开课单位

交通法学院公路法学教研室

先修课程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法学导论

了解法学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结构,了解法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社会要求。

后续课程

中国法律思想史

支撑专业毕业要求

1.牢固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法学理论前沿动态和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4.具备将所学的法学专业理论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于法律实务之中的基本技能。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目标

课程概述

中国法律史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开设的核心主干课之一,是针对具有一定法学和历史知识基础的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属于法学的基础性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纵向和横向的思维能力,进而结合实际,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配合部门法的法学,全面提升作为一个法律人的知识和素养。当前,我国的部门法更侧重吸收外来优秀法律成果,对本土传统的法治资源涉及较少,因而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法律精神和知识的同时,回顾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继承传统法律的优良传统,了解传统法律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更为全面的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面貌,进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能深化法学的对学习和探索。

课程应知应会具体内容要求

任务一:中国法律史概览

知识要点:中国法律史的概念,了解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华法系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其意义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律的起源及其特点,知晓中国法律发展过程中“变”与“不变”的内在思路,了解在这种法律发展主基调的支配下,中国法律史发展的大致脉络,为后续每个阶段具体制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授课建议:4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用大历史观讲解知识。

任务二:中国法律启蒙阶段:先秦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中国国家和法起源及其依据,夏商的神权法及其思想,夏商刑法的主要内容;西周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基本法制状况,特别是对神权法思想、立法、司法制度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使学生重点掌握“礼治”在西周的确立和影响,了解西周司法制度体现的不平等性,深入理解西周宗法制的基本情况,掌握西周婚姻、继承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使学生重点掌握公布成文法的意义及《法经》的重要影响,全面了解各诸侯国的变法情况,了解春秋战国司法制度的变化。先秦法律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法律发展的基本基调,要从细、从深详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发展演变背景。

授课建议:12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把每一阶段历史背景讲清楚、讲细致,以便使学生从阶段背景立法法律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去理解阶段法律概况,从法律概况加深对这一阶段背景的理解,以此环环相扣。

任务三:中国法律发展成熟阶段:从秦到唐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秦朝法律制度,汉朝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隋朝法律制度,唐朝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是如何从幼稚发展成熟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任何成熟法律制度的出现总是有前人积累的痕迹。一蹴而就的法律制度是不成熟、不理智的。以《法经》为蓝本的秦朝法制奠定了后续中国传统法制的基石,汉、魏晋南北朝都是对它的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继汉之后,法律儒家化的具体落实阶段。这才有了后续的《唐律疏议》这一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代表之作的出现。

授课建议:16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把每一阶段历史背景讲清楚、讲细致,以便使学生从阶段背景立法法律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去理解阶段法律概况,从法律概况加深对这一阶段背景的理解,以此环环相扣。

任务四:中国法律固化、走向僵化阶段:从宋到清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宋朝法律制度,辽金夏元法律制度,明朝法律制度,清朝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是如何从成熟走向固化、僵化的。这一点要从中国传统刑罚制度,尤其是残酷刑罚方式的“复苏”,去阐释。另外也可以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角度去分析。法律制度的“成熟”也意味着其固化的开始。僵化的制度更是孕育着新的法律基因的出现。这也是后续社会法制改革的原因。

授课建议:8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把每一阶段历史背景讲清楚、讲细致,以便使学生从阶段背景立法法律指导思想,从指导思想去理解阶段法律概况,从法律概况加深对这一阶段背景的理解,以此环环相扣。

任务五:中国法律改革阶段:从清末到民国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清末法律改革,民国时期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如何在近代开始变化的。以清末变法修律开始,中国传统法制开启了近代化的开端。但是,近代化的进程却由于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坎坷而变得纠结。军阀时期就是一明显证明。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形式统一,法制也逐步“正规化”。要让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这一阶段的特点。传统中国法制也有了现代法制的雏形。

授课建议:5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任务六:中国法律现代化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阶段,加深对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理解。

授课建议:3学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师资标准

1.具有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3.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了解传统中国法律制度及其运行状况,熟悉法律史理论并对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教材选用标准

本课程优先使用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教材,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社会主义法价值观引领渗透进法学专业课程。

其次,使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课程应包含的知识,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学科发展上的先进性和教学上的适用性。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THE END
1.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pptx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CATALOGUE目录引言中国法律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演进宋元明清时期的法律变革与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律的转型与发展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启示01引言研究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目的深入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中国法律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国https://m.renrendoc.com/paper/358735044.html
2.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史略中国古代法律体系演变史略 一、古代法律的起源与特点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法律制度并非如现代社会中那般明确和完善。原始社会时期,法规主要依靠习俗和部落领导人的命令来维持秩序。在商朝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书面记录的法则,这些法则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于生产力的控制,以及对下层人民生活方式的规范。https://www.tepnw.com/mao-yi-yu-jing-ji/457512.html
3.浅析中国历史上刑罚体系的演变中国古代刑罚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发端于夏、商两代,于西周时期实现了奴隶制五刑的完善和制度化。西汉文、景二帝对肉刑的改革和武帝时期开始的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是中国封建制五刑的发端,使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进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加快,最终在隋唐完成。唐之后的历代:宋、元、明、https://zhuanlan.zhihu.com/p/591778111
4.中国法治文化的历史演进但是,从近代以来中国法治西化的教训中,有学者则主张,法治国家建设发展到今天,不能再靠移植西方法律这样一条腿走下去,必须回顾法的历史,发掘传统中华法系的智慧。⑨当然,先秦法家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虽然它非常实用,但是由于它的立意不够高远,因而很少能够成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120/16126658.shtml
5.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一、法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 人类主要依徇三条线路进行了尝试, 即权威、哲学和历史。12—16世纪在人们普遍接受了古代以神权为代表的权威观后, 一些大胆的立法者将这种观念引入了立法, 法律成为了主权者个人意志的体现。16—18世纪当人们将法律从权威神学中解放出来之后, 走入了自然法“理性”的殿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6.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
7.我国古代法律形式法典编撰的演变情况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皓,大皓是明初的特别刑事法规,是朱元璋“刑乱国用重典”的主要手段之一,处罚重于《大明律》,甚至是五刑之外的刑罚,大皓体现了 重典治吏 的思想,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朱元璋死后,明大皓也随之废止了。 5、清:例,清朝法律形式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例,有条例、则例、事例https://www.233.com/sf/yijuan/xianfa/20091213/093013526.html
8.《中国法律史》(朱勇主编)简介书评在线阅读系统阐述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产生、演变、发展、变革的历史脉络,全面分析其主要内容、内在规律、基本特征及社会作用 作者:朱勇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6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36.10 定价 ¥52.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265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