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毒豆芽”案首现无罪判决,争议数年已有近千芽农获刑澎湃质量观澎湃新闻

“无根豆芽”案争议长达数年,被判刑的芽农近千人,近日首现无罪判决。公开信息显示,辽宁芽农郭林(化名)案系同类案件中首例无罪判例。

“没有证据证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喷洒‘速长王’(记者注:也称‘无根水’)后所检测出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三种物质对人体造成何种危害……判决被告人郭某无罪,被告人鲁某无罪。”

6月16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改判芽农郭林(化名)、鲁花(化名)无罪,此前(2014年12月11日)该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二人五年零六月和五年徒刑,本案上诉后被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

7月21日,该案二审审判长韩玲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这也是她将本案发回重审的原因。

“无根豆芽”指添加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等物质(它们使豆芽无根须,口感好)制发而成的豆芽。从2014年9月起,澎湃新闻持续报道“无根豆芽”案。因对豆芽的监管脱节,豆芽制发中添加“无根水”被认为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检测添加“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被作为司法机关定罪依据。

多个信源向澎湃新闻证实,2015年4月,两高(最高法、最高检)已非正式暂停“无根豆芽”案审理。在山东、福建等地多个在审案件当事人被取保。

“撤案或取保比较多,宣判无罪的还没听说过,这可能是第一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月芳分析说。

一审判刑并处罚金,被裁定发回重审

郭林是辽宁省葫芦岛市某芽苗基地法定代表人,鲁花是该基地的生产经理。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称,郭林、鲁花以营利为目的,于2013年5月至11月期间,“在生产绿豆芽过程中非法使用‘速长王’、‘诺氟沙星’等药品,并予以销售、销售金额达25万余元”。

因本案,郭林于2013年11月12日被刑拘,同年12月17日被逮捕,此后于2014年4月9日被取保候审。而鲁花在同日被逮捕后羁押于葫芦岛看守所。

连山区人民检察院认为二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本案移送至葫芦岛市连山区法院一审审理。检方提供的主要证据之一为山东省出入境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鉴定意见,“在速长王药剂中检测出6-苄基腺嘌呤”。

2014年12月11日,连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在一审中,法院未认定此前检方指控的豆芽销售额“25万余元”,而重新认定为21.3万余元。但该院仍认定二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一)项、第十七条的规定。

据此,法院判决郭林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45万元。并判决鲁花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45万元。

此后,两被告人不服判决,向葫芦岛市中院提出上诉。2015年5月13日,该院作出刑事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并将此案发回连山区法院重审。

在这份刑事裁定书中,葫芦岛市中院认为,原判的依据为在“速长王”检测中4-氯苯氧乙酸钠等三种物质,“但该三种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对人体能造成何种危害不清,故将本案发回重审,请查清后依法判决。”

法律适用争议由来已久

关于毒豆芽案判决的争议由来已久,对于添加“无根水”是否应该作为司法机关定罪的依据,此前司法界已出现不同声音。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余敏提交了一份建议,称“毒豆芽”案件有争议,亟需明确其法律适用。

今年3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梳理203份“无根豆芽”判决后作出分析报告称,“无根豆芽中检测出6-苄基腺嘌呤和(或者)4-氯苯氧乙酸钠+《刑法》第144条、‘两高’解释第9条和(或者)第20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逻辑推理是不成立的。

此后的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的一位副庭长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上,谈到自己对“无根豆芽”案的观点称,“一般情形下,此类案件不适用刑法第144条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理。……各地法院不宜援引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的规定,直接将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理由是:不能在‘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之间简单地画等号。”

就在葫芦岛中院的刑事裁定书下达前不久,5月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公布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的“2015第11号”公告,称豆芽生产过程中使用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物质的安全性“尚无结论”。该公告同时明确“监管红线”称,“禁止豆芽生产者使用以上物质,并禁止豆芽经营者经营含以上物质的豆芽。”

在吴月芳看来,让不让用是管理问题,是否有毒是科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违反行政规章与触犯刑法不能等同。在刑法层面上,“安全性没有定论,就不应认定是有毒有害,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从取保候审到无罪判决

随着法律学界和业界对“无根豆芽”案追索和探讨深入,种种迹象显示,对毒豆芽案的重新审视已经开始。

在2015年4月后,多个省份被羁押的“无根豆芽案”当事人获取保。4月14日,福建一审被判十年的芽农全尚根在上诉期间被通知取保候审,4月30日,山东烟台芽农赵修月被烟台高新区公安局决定取保候审,此前的3月4日,他被一审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刑一年半。在赵修月被取保的同一天,“无根水”的发明人高国新之子高家宁在山东威海获取保。

不过从目前公开的判例看来,步子“迈得最大”的还是此次葫芦岛的无罪判决。葫芦岛市连山区法院下达的无罪判决称,“三种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故二被告人行为应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故对公诉机关指控二被告人的罪名,本院不予采纳。”

时隔三月,那些被取保的“无根豆芽”案当事人还在焦灼等待一个结果——撤案,定罪还是宣告无罪?

律师蔡思斌是全尚根的辩护律师,在一审时他为全做的是无罪辩护。在看到郭林的无罪判例后,这位律师信心倍增,“无罪判决和公安撤案的力度和意义都不太一样。法院判决的示范意义更强,相信以后这类案件判案会更有方向感。这种情况下其他法院再认定6-苄基腺嘌呤属有毒有害物质就非常牵强。”

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学者眼中,郭林案的无罪判例表明“以审判为中心,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的诉讼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体现了司法的进步。”

THE END
1.律师的由来律师的由来 律师起源于古罗马。由于法律和告示不断增多,日趋复杂,当事人在诉讼中,特别是在法庭进行辩论时,需要熟悉法律的人协助,辩护人应运而生。至公元5世纪末,充当辩护人的,须在主要城市学过法律,取得资格。此后他们逐渐形成行业,组成自己的职业团体,成为专职律师。 https://www.66law.cn/laws/105187.aspx
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由来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https://xcb.hsu.edu.cn/16/b6/c459a5814/page.htm
3.罪人出狱!从素媛案看法律程序正义的由来由此可见,程序正义说在发达国家完备的法律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 程序正义的由来 程序正义在当今社会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其是如何由来的呢?程序正义说是来自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元老院制度共同衍生的。 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人民主导致了民主泛滥,人人都可以上台演讲诉说政治意图,而民主泛滥就会导致国https://m2.allhistory.com/ah/article/5cc0660c3ae20d000103cf01
4.柏拉图的《法律篇》3篇(全文)从柏拉图的表述看, 他同时代人中就已有很多无神论者 (并非后来的宗教改革、无神论运动、启蒙运动之后人们才对神的存在产生怀疑) , 当时无神论者多到需要专门制定法律来对付的程度!可见, 人类对于神的怀疑由来已久, 所以, 柏拉图充满神话色彩的法律起因论 (尤指其前两个起因) , 即使是在当时也不能广为人们所接受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b3o28pt.html
5.法律学习笔记:联合国宪章的由来《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联合国宪章》的出台,经历了长达四年的酝酿。 1941年6月,英美法等“同盟国”的代表在伦敦签署《同盟国宣言》,宣告不与德日意法西斯“https://www.jianshu.com/p/407e80039b22
6.法治建设法治精神(精选6篇)事实上,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n4il924.html
7.民法典的由来和历史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由来和历史变迁是一个涉及我国法律发展进程的重要话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民法典的由来及其历史变迁。法规 一、民法典的前身与早期发展 我国民法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该法于1986年颁布,被学者称为“准法典”。这部法律在改革开放初期,为调整我国民事关系提供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076407c9370e29001012
8.从睡虎地秦简说法律答问的历史由来法律答问的历史由来 唐律和小助理 【撰写说明】唐律和小助理拟新开一个系列即法律答问,同时将逐步对原有系列进行调整。后期大家可以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对应系列。 法律答问这个主题并不是唐律的创意,也不是现代人的创意,而是自古就有。 追溯说来,就是战国时的秦国和随后的秦朝始皇帝时代就有的。湖北云梦县睡虎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4531148
9.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二、“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由来 早在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强调了执政党遵守宪法的重要性。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https://www.pkulaw.com/qikan/e87c18233c400a579c80da09da3114eebd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