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
此次出版,我们以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之汪绍楹点校本《太平广记》为底本,改为简体横排,正文排以宋体大字,小注及出处排以仿宋小字,加以新式标点,还据文意对篇幅较长的篇章做了分段处理。作为面向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为避免繁琐,本书删掉了底本的绝大部分校语,同时也吸收了学界一些新近的校勘成果改正了底本的若干讹误,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文字准确、阅读方便的《太平广记》读本。
《苏辙诗编年笺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四册)
[宋]苏辙撰蒋宗许、袁津琥、陈默笺注
繁体横排
16开平装
9787101143492
468.00元
《元人小令格律》
唐圭璋著
32开平装
9787101143911
18.00元
元人小令与唐诗之绝句、宋词之小令一样,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同时因其化俗为雅,融雅于俗,又别有一种通俗生动的特色。小令之体,便于摹写情景,故元代的剧曲名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等,在撰杂剧之余,多喜作小令;有的文人则以专作小令而成大家,如张可久。元人小令有其独特的格律与体式,今人创制仿作或者鉴赏,均需要对此深入了解。
本书原系唐圭璋先生1944年在重庆中央大学授课之余所撰,后来参考隋树森《全元散曲》小令部分,反复比勘,重加校订,于1981年方正式出版。本次系初版近四十年后的重排新版,编辑部根据书中凡例和按语,对小令用字的平仄标注作了少量订补。
《元代诗论校释》(上下册)
丁放撰
繁体竖排
9787101141030
198.00元
《元代诗论校释》为元代诗歌理论的汇编注释本,所录范围首以《全元文》为线索,再尽量以善本覆校,作者大致为宋末至明初,主要生活经历在元代。元人诗学专著则不在收罗之列,仅限于单篇诗论作品。注释力求简洁明了,校勘务求可靠。每篇作品之后,均注明所据之版本。
《〈离骚〉新论》
施仲贞著
9787101143249
78.00元
《中国古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
何继恒著
9787101143133
68.00元
楚辞图像研究,是楚辞学领域新兴的一个跨学科综合研究方向。本书以中国古代屈原图像和屈原作品图像为研究对象,选取七大专题,深入探讨图像与屈原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将图像与诗歌、史传文学相观照,通过图像与文本的互证,尽力还原历史中屈原的真实形象。细致梳理屈原作品图像的发展脉络,结合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审美思潮等因素,阐释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揭示图像的历史发展规律。本书对历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的叙录,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
《屈原考古新证》
周建忠著
9787101143621
58.00元
利用出土文献进行楚辞研究,目前主要在字词训诂、作品诠释层面,本书则着眼于作者层面,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通过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解决屈原世系、生平、仕履、放逐、沉江五大环节中的历史疑难,推进屈原研究的进展。
《明遗民诗人姜埰评传》
张宇声著
9787101142693
128.00元
姜埰(1607—1677),字如农,同人私谥贞毅。山东莱阳人。明末政治人物,入清后以遗民自居。本书对姜埰的家世、求学、仕宦、交游、思想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研究与介绍,并对其诗文作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述。
历史
《十六国春秋辑补》
[北魏]崔鸿撰[清]汤球辑补
聂溦萌、罗新、华喆点校
9787101143904
158.00元
《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包括《前赵录》10卷、《后赵录》12卷、《前燕录》8卷、《前秦录》11卷、《后燕录》7卷、《后秦录》9卷、《南燕录》6卷、《夏录》3卷、《前凉录》9卷、《蜀录》5卷、《后凉录》4卷、《西秦录》4卷、《南凉录》3卷、《西凉录》3卷、《北凉录》3卷、《北燕录》3卷。附《年表》一卷。
此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刊本为底本,以校核史源为工作重心,参考《十六国春秋纂录》《晋书·载记》以及《太平御览》等诸书中的《十六国春秋》佚文,逐条复核、逐层考辨,厘清史源,指出错漏,为读者提供一个学术价值高且便于阅读利用的版本。
《吴星叟明人传稿》
[清]吴农祥撰李岩点校
9787101143430
《西周伦理思想研究——多维视野下的中国古代伦理思想溯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徐难于著
9787101143270
本书充分利用西周金文与传世文献史料,围绕宗教、伦理、政治互动的主线,对西周的孝友等血缘伦理思想,以及德、敬、肃、恭、勤、雍、和等政治伦理思想与善恶评价思想进行宏观与微观的深入探讨。在西周与古埃及的比较研究中,彰显西周“伦理思维发达”这一重要特征,并以双方族群格局差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这一重要特征之成因。在西周与后世的比较视野下,围绕西周基本社会制度的伦理影响,深入探研西周的“德治”思想及其“层级推衍治理”思想,从而揭示西周伦理政治思想的主要时代特征。
《〈穀梁〉政治伦理探微——以“贤”的判断为讨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下册)
黎汉基著
9787101142327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薛海波著
9787101143775
《燕闲清赏:晚明士人生活与书法生态》
吴鹏著
9787101143867
49.00元
本书以晚明为研究断限,以士人生活为考察基点,立足书法艺术的本体范畴,从社会学、思想史和艺术史诸角度,对书法在晚明士人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呈现以及由此所引发的观念变革,进行延伸性的解读与阐释。
《四川国学院史》
魏红翎著
9787101142396
辛亥革命后,尹昌衡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四川大都督,领导建立了四川国学院。作为全省国学机关,其宗旨在于“提倡国学,发扬国粹”,以吴之英为院正,刘师培、谢无量为院副,院中齐聚宿儒名士,为当时国内国学教学研究的重镇。20世纪初,国学运动兴起后,以“国学”命名大型学术机构,这是第一波;而且以政府之力兴办国学院,这在全国是首创,在整个百年国学运动史上也是非常独特的。不过当时恰逢“壬子癸丑学制”颁布,经学科被废除,国学院的命运因此变得一波三折。由于诸多原因,这段史实几乎被尘封,本书是目前第一部全面完整论述四川国学院历史的专著。
《日本在内蒙古殖民法律制度研究》
宋从越著
9787101143560
哲学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注疏部(一)全二十册》
《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16开精装
9787101142174
4300.00元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
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入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佛教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一辑、《续编》全书之7至18册,收录以般若类为主的注疏共144种,包括僧肇《金刚经注》、吉藏《仁王般若经疏》、慧能《金刚经解义》、江味农《金刚经讲义》等重要著作。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唐]义净著王邦维校注
9787101143652
48.00元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是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的主要著作之一,书中记载唐初从太宗贞观十五年(641)以后到武后天授二年(691)四十余年间五十七位僧人到南海和印度游历、求法的事迹。后附《重归南海传》,又记载武后永昌元年(689)随义净重往室利佛逝的四位中国僧人的事迹。这些僧传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是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9787101143614
75.00元
唐代高僧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时撰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书中详细介绍了印度及其所历南亚诸国所行佛教仪轨四十条,为我们今天了解7世纪印度佛教僧伽内部宗教生活的状况提供了最多最详细的信息,同时也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犍陀罗古代佛教经卷:大英图书馆佉卢文残片概述》
[美]卲瑞琪著心举、朗安译会闲校
9787101141764
79.00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先后发现了几批用佉卢文书写的公元1、2世纪前后的犍陀罗语佛教写本残卷,分别为大英图书馆藏品、斯尼尔藏品、斯奎因藏品、巴焦尔藏品和巴基斯坦的一个私人收藏。这些写本的内容覆盖了经、律、论、偈颂、论注、大乘经籍、史传、譬喻故事、本生故事、佛赞等各种佛教文本类型,其中有些可以在梵语、巴利语、汉语或藏语等佛教传统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有些则在其他传统完全找不到,很可能出自犍陀罗的本土创作。对这些新发现佛教写本的研究,将为我们在重建犍陀罗佛教及社会生活史、理解不同的佛教传统、厘清汉传佛教的发展脉络等问题上带来巨大的助益。
语言文字
《尔雅》(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
[晋]郭璞注
周远富、愚若点校
9787101143638
39.00元
《尔雅》共十九篇,其中《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语词,《释亲》《释宫》《释器》等十六篇解释专门名词,在词汇学、训诂学、辞书学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这次整理以中华书局影印宋刻善本为底本,参校《尔雅注疏》《经典释文》《尔雅音义》《尔雅正义》《尔雅义疏》及周祖谟《尔雅校笺》,参考各家整理与研究著作,并制作了音序、笔画索引。
《释名》(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
[汉]刘熙撰愚若点校
9787101143829
26.00元
《谈徵》
[清]伊秉绶撰曾昭聪点校
9787101143898
59.00元
这是清朝学者伊秉绶撰写的一部俗语辞书,共分名、言、事、物四大类,每个大类收录相应的词语,约600条,内容涉及天文、时令、称谓、官制、建筑、传说、风俗、饮食、言语、服饰、名物、动植物等等,然后引书证探源,探求词的得名缘由,揭示词语的最早用例,尤其是记录了相当多的方言俗语,或者加按语加以考证说明。该点校本以清嘉庆二十年柯古堂刊本为底本进行整理,点校的重点之一是复核征引文献、考辨并撰写校语,编制索引,应该说这是一部研究汉语语源、汉语词汇史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全三册)
刘钊主编郑健飞、李霜洁、程少轩协编
9787101142808
1380.00元
本书由《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的原班人马编纂,利用《集成》整理出的最新最清晰图片切割清理出简帛文字字头,改正旧有文字编中字头设立不当、释字错误、字形遗漏、字形不够清晰等缺陷,为大家提供一部高质量的新文字编,以适应研究的需要。此书可为古文字研究、辞书编纂提供极为重要且准确、便利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部释读研究出土先秦秦汉文字资料可随时查阅的工具书。
《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音义文献丛刊)
[唐]释慧苑撰黄仁瑄校注
9787101140996
88.00元
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是今存唯一的单经音义,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约八十余年后为慧琳音义收录。慧苑书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的难字僻词注音释义。慧苑通晓梵文唐言,精通音韵训诂,他广引内、外典籍,其注音释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价值。《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对慧琳和慧苑的异文进行了分析,对学者了解慧琳和慧苑语音系统提供了材料;书稿对梵文译音成分注明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找不到源词的也加以说明;对慧苑引文进行了校勘;并且标注了异体字、俗字、古今字等信息,读者还可以管窥汉字发展源流。
《小篆形声字研究(修订本)》
李国英著
9787101143317
《北朝通语语音研究》
刘冠才著
9787101122367
86.00元
本书以北朝通语语音为研究切入点,结合从三国、西晋到北朝时期的语音变化,深入探讨了南北各地方音的特点以及它们与通语的关系。作者从方言的角度解析了重纽问题、泥娘是否合一以及南北朝通语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成分等问题。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切韵》性质及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俗字丛考(修订本)》
张涌泉著
9787101133370
298.00元
所谓俗字,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与正字相辅相成。传统文字学作为经学的附庸,重正字,轻俗字,导致俗字研究资料匮乏,给俗字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然而随着大批敦煌写卷文书的渐次公布,这种局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敦煌写卷和出土碑铭中的俗讹别字数量甚夥,为俗文字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资料。本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纲,对历代字典辞书中的疑难俗字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辨,包括字形楷定、注音、考释等方面,计3000余条。
《沧州献县方言研究》
傅林著桑宇红主编钱曾怡、张振兴顾问
9787101143355
29.00元
《沧州献县方言研究》是对河北献县方言单点的调查研究。河北献县方言隶属于冀鲁官话,内部差异较大,从百余年前西方传教士开始,调查记录者一直很多,如汉学家戴遂良、方言学家陈淑静等。本书运用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河北献县方言进行了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共时描写。也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将献县方言音系与中古音系进行比较,归纳了献县方言声韵调演变的特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详实的分类词表和语料记音。
文献学
《校雠广义版本编(修订本)》
程千帆徐有富著
9787101140750
《校雠广义校勘编(修订本)》
9787101141214
69.00元
《校雠广义目录编(修订本)》
9787101139952
《校雠广义典藏编(修订本)》
9787101140408
《校雠广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强调研究成果的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全书共四编,分别为版本编、校勘编、目录编、典藏编。
校勘编主要介绍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校勘的资料、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校勘的方法、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等内容。
版本编主要介绍版本学的名称与功能,文献载体,纸书的装式,雕印本的品类,雕印本的鉴定,非雕印本的区分与鉴定,版本的变异与传承等内容。
目录编主要介绍目录与目录学、目录的结构及其功用、目录的著录事项、目录的分类沿革、综合目录、学科目录、特种目录、目录的编制等。
典藏编主要介绍典藏学的建立与典藏的功用、典藏单位、图书收集、书籍亡佚、图书保管、图书流通。
《校雠广义》是代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内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从出版至今,一直享有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该书被誉为“校雠学重建的奠基之作”,曾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一等奖。此次修订本,作者在原版基础上纠正文字讹误,吸收新观点与新材料,调整部分章节,内容更加完善。
艺术
《傅熹年论文选》(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傅熹年著
9787101143287
85.00元
傅熹年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泰山北斗,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伊始,即当选为院士。同时,他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成就卓著,饮誉中外。列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的《傅熹年论文选》是傅先生的自选集,大致涵盖了其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史、书画鉴定和古籍版本等学术领域的重要成果,可谓字字珠玑、灿若列星。
《砚田别识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程大利著
9787101142754
《宜兴古代紫砂器全形拓》
陈圣泓编著
9787101142471
360.00元
本书以传拓图像的形式记录自明万历至清嘉道年间凡二百七十余年的紫砂器的演化历程,不惟可以弥补紫砂文献的不足,而且可以品鉴各家制壶圣手巧夺天工的妙韵绝响。
汉学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九辑》
张伯伟编
9787101143690
176.00元
综合
《祝总斌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
9787101143577
168.00元
祝总斌先生1930年出生,1954年调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在法律系,后转入历史系。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过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1998年离休。
祝先生的学术专长主要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法制史领域。他研究问题坚持论从史出,从史料解读考证入手,先在史实层面有所发现和突破,然后分析归纳,故常能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宰相制度和门阀制度的论述,全面、扎实、深入,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
《最喜今生为书忙》
杨牧之著
9787101143393
《盛唐气象——漫议唐代文化》
李岩著
9787101144444
《文禄堂访书记》(书目题跋丛书)(上下册)
王文进著柳向春整理吴格审定
9787101136371
本书系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文进先生所著。王文进先生从事古书流通业数十年,经眼、校雠善本甚多:“所见北宋本一、南宋本二百五十八、金本十三、元本九十九、明本八十三、明铜活字本十六、校汲古阁本十五、清刻本十五、宋钞本二、元钞本二、明钞本六十九、毛钞本十三、明人手钞本二十八、清黄荛圃校本三十五、各家校钞本一百九,都七百五十馀种”,即此而著之《文禄堂访书记》,文献价值之高,毋庸置疑,今重订出版,以飨读者。
《福建历代刻书家考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下册)
方彦寿著
9787101143799
178.00元
“刻书家”是古籍编撰出版传播链上的重要环节,但一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书广泛利用正史、地方志、家谱以及摩崖、碑刻等史料,挖掘由宋至清福建八百多位刻书家的事迹,不仅为古籍编撰出版的传播链补上“刻书家”这一环节,也为纠正以往古籍鉴定中所出现的误判,提供更多的文献佐证。书中提出,应以是否接受官私方的委托刻书作为判定是否为“刻书中心”的重要标准;判断古籍版本,不宜仅凭刻书家的籍贯,而应以刻书地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