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现状;国外经验;启示
基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项目“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和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与政策等(姜文仙等,2009;陈秀山等,2010;覃成林等,2011)。
1.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2.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
3.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
4.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5.区域协调发展对策与政策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因而使得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都经历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问题,如英国、美国、日本等。为了消除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各国都探索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一般说来,国外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准备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兴起阶段、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调整阶段、90年代以来的发展阶段(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20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9—1991年的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阶段、1992—1998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阶段、1999年至今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陈秀山等,2008)。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国际经验包括:有明确的区域开发目标、有区域发展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区域发展法律法规体系、有优惠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计划、有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杭海等,2011;范恒山、孙久文等,2012)。
1.美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2.欧盟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3.日本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
三、国外经验的中国启示
借鉴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经验,对中国可以产生如下启示:
针对落后地区构建倾斜的政策体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加强立法,以制度来保障落后地区的开发;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大规模的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支持;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优势产业培养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强化西部大开发力度;深化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客体明确是提高政策有效性的有力措施。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过程中,应确保区域政策的客体明确,且将目标区域问题划分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进行治理;针对贫困问题,应该有倾斜地实施财政转移政策,对落后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支持。
在具体政策方面,应结合我国的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对“三个繁荣”的正确认识;深化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产业转移协作;增强特殊区域的发展能力;促进区域互动发展;完善区域协调发展配套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姜文仙,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0).
[2]陈秀山,杨艳.区域协调发展:回顾与展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3]覃成林,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J].开发研究,2011,(1).
[4]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J].学术交流,2009,(3).
[5]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6]范恒山,孙久文,陈宣庆,等.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7]徐康宁.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与新思路[J].江海学刊,2014,(2).
[8]钟世坚.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珠海市为例[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9]王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经济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0][日]藤田昌久,[比]雅克-弗朗斯瓦蒂斯.集聚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全球化[M].2版.石敏俊,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6.
[11]RonMartina,PeterSunley.TowardsADevelopmentalTurninEvolutionaryEconomicGeography[J].RegionalStudies,2015,49(5),pp.1—21.
[12]ArneIsaksen.IndustrialDevelopmentinThinRegions:TrappedinPathExtension[J].JournalofEconomicGeography,2015,15(3),pp.585—600.
[13]安虎森,肖欢.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形成与演进[J].南京社会科学,2015,(9).
[14]孙倩.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状况定量评价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
[15]陈栋生.论区域协调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5,(2).
[16]胡超美,朱传耿.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08,(10).
[17]王尔德.王一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11-09.
[18]范恒山.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6).
[19]王曙光,金向鑫,周丽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政策研究的演进与展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20]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国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广东经济,2013,(6).
[21]陈秀山,杨艳.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选择[J].教学与研究,2008,(5).
[22]杭海,张敏新,王超群.美、日、德三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1).
[23]马浩.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经验及对山东的启示[J].管理现代化,2013,(1).
[24]陈瑞莲.欧盟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J].政治学研究,2006,(3).
[25]袁惊柱.中国与欧盟区域政策比较分析[J].调研世界,2011,(3).
[26]秦长江.欧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验与启示[J].创新科技,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