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络安全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再一次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继今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后,7月6日,中国人大网将网络安全法(草案)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我国网络空间将进入“法治时代”。

然而,法律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眼全球,各国在对互联网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已达成共识。据统计,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保护网络安全。分析来看,在管控手段方面,有的国家通过专门的国内立法进行管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有的国家则积极开展公私合作,推动互联网业界的行业自律以实现网络管制,如英国。在管控对象方面,主要涵盖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等方面。在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出台之前,不妨看看全球各国在网络立法方面的经验及启示。

欧盟:立法、战略、实践相互交融

特点:欧盟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欧盟网络安全体系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一是立法,二是战略,三是实践。立法体系包含决议、指令、建议、条例等,战略体系包含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实践则包含机构建设、培训、合作演练等多项内容。

在立法方面,2006年3月马德里和伦敦公交系统遭遇恐怖袭击后,欧盟颁布了《数据保留指令》,该指令要求电信公司将欧盟公民的通信数据保留6个月到两年。但2014年4月8日,欧洲法院裁定《数据保留指令》无效,理由是该项指令允许电信公司对使用者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跟踪,侵犯了公民人权。

在实践方面,2013年1月,欧盟委员会在荷兰首都海牙正式成立欧洲网络犯罪中心,以应对欧洲日益增加的网络犯罪案件。网络犯罪中心连通所有欧盟警务部门的网络,整合欧盟各国的资源和信息,支持犯罪调查,从而在欧盟层面找到解决方案,维护一个自由、开放和安全的互联网,保护欧洲民众和企业不受网络犯罪的威胁。2013年4月,欧洲部分私人网络安全公司联合成立了欧洲网络安全小组,通过联合600多名网络安全专家针对问题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利用“一线经验”优势,在网络防御政策、风险预防、缓和实践、跨境信息共享等问题上向政府、企业和监管机构提供更有效和实用的建议。

英国:法律的侧重点因势而变

特点:英国早期的互联网立法,侧重保护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英国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同时,也强调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

2000年,英国制定了《通信监控权法》,规定在法定程序条件下,为维护公众的通信自由和安全以及国家利益,可以动用皇家警察和网络警察。该法规定了对网上信息的监控。“为国家安全或为保护英国的经济利益”等目的,可截收某些信息,或强制性公开某些信息。2001年实施的《调查权管理法》,要求所有的网络服务商均要通过政府技术协助中心发送数据。2014年7月,英国政府召开特别内阁会议,通过了《紧急通信与互联网数据保留法案》,该法案允许警察和安全部门获得电信及互联网公司用户数据的应急法案,旨在进一步打击犯罪与恐怖主义活动。

澳大利亚:安全立法与国家战略双管齐下

特点: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有关法规标准、推动政府部门相互协作、重视关键基础信息保护、增强全民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建立安全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信息产品测评认证体系等方面工作,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及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标准和指南,包括《电信传输法》、《反垃圾邮件法》、《数字保护法》、《信息安全手册》等,修订了刑法,以适应打击新型网络犯罪。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发布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2001年,发布“保护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政策”,即政府信息安全行动计划,对澳大利亚关键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此外,澳大利亚标准局还制定和采纳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IT安全手册、IT安全管理的信息技术指南等。政府部门都被要求遵循这些标准,执行情况由国家审计署进行审查。

2009年11月23日,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详细描述了澳大利亚政府将如何保护经济组织、关键基础设施、政府机构、企业和家庭用户,使之免受网络威胁。战略确立了国家领导、责任共担、伙伴关系、积极的国际参与、风险管理和保护价值观六大指导原则。

该战略还提出了信息安全三大战略目标:一是让澳大利亚所有公民都意识到网络风险,确保其计算机安全,并采取行动确保其身份信息、隐私和网上金融的安全。二是让澳大利亚企业能利用安全、灵活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确保自身操作和客户身份信息与隐私的完整性。三是让澳大利亚政府能确保其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安全的且对风险有抵抗力。

日本:政府与民间“协同作战”

特点:在网络安全方面,2013年6月10日,日本正式发布《日本网络安全战略》,提出了创建“领先世界的强大而有活力的网络空间”,实现“网络安全立国”的目标。

在消灭垃圾邮件、计算机病毒以及保护网民隐私信息方面,日本也有明确的法律。日本2011年对《刑法》进行了部分修正,要求网络运营商原则上保存用户30天上网和通信记录,根据必要还可以再延长30天。2015年1月8日,日本总务省就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如何保存用户的通信记录召开专家会议进行了讨论,拟明确此前由服务商自行确定的保存的内容和时长。

此外,日本还采取了完善信息安全机构、扩充网络安全力量、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研发网络安全技术、举行信息安全演习、举办黑客技术比赛、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新加坡:内容管制和信息保护不可偏废

特点:新加坡在网络安全立法主要涉及对网络内容安全、垃圾邮件管控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主要立法包括:《国内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垃圾邮件控制法》、《网络行为法》、《广播法》、《互联网操作规则》等。

《国内安全法》是新加坡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法规,其在管理网络安全方面规定了禁止性文件与禁止性出版物,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报告义务,以及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国家机关拥有的调查权与执法权。《网络行为法》同样也明确规定了对网络内容进行管制的条款。此外,《广播法》与《互联网操作规则》则较为具体的规定了网站禁止发布的内容,如规定互联网禁止出现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防务的内容等,同时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网络内容提供商在网络内容传播方面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包括其负有的审查义务、报告义务和协助执法的义务。《互联网操作规则》明确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内容提供商应承担自审义务,配合政府的要求对网络内容自行审查,发现违法信息时应及时举报,且有义务协助政府屏蔽或删除非法内容。

保护个人信息及隐私最早体现在新加坡政府与互联网服务商共同制定的《行业内容操作守则》中,其规定互联网服务必须尊重用户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立法是2012年10月新加坡国会通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案》,该法案的制定目的在于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盗用,或滥用于市场营销等途径。法案规定,机构或个人在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资料时必须征得同意,必须为个人提供可以接触或修改其信息的渠道。手机软件等应用服务平台也属于该法案的管控范围,法案规定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用网络发送信息的软件也同样受到该法案的管制。

印度:“母法”和部门法规相辅相成

国外网络安全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立法保障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分析来看,我国网络安全立法可借鉴国外在网络安全方面的立法、战略和实践三大方面。

中国的网络安全法应当立足全球视野,全面覆盖“国际法层面”、“国家安全层面”、“社会安全层面”和“企业个人安全层面”的网络安全内容。

在国际法层面,包括国家网络主权、国际条约适用等,可参考欧洲理事会《网络犯罪公约》;在国家安全层面,包括国家权力与责任等,可以参考美国《2001年爱国者法》、《2002年国土安全法》第225条“网络安全加强法”;在社会安全层面,包括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网络安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制定等,可参考美国《2010年网络安全法案》、《2010年网络安全加强法案》;在企业个人安全层面,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可参考美国1997年《全球电子商务框架》、《2005年个人数据隐私与安全法》。此外,还可借鉴印度的做法,以《网络安全法》为基础,同时对《刑法》、《网络信息传播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调整,形成以《网络安全法》为中心,各部门法相辅相成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在战略层面不断适应新形势,出台国家战略维护网络安全。

可借鉴欧盟的做法,成立网络安全保障机构,为政府网络安全项目提供战略指引,以此来增进国家对于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的保障。此外,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恐怖主义新态势的出现,时隔相应周期则更新出台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为新形势下的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网络安全提供战略指导。

可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根据我国互联网的现状和特点,制定信息安全的战略或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信息安全目标,划定政府部门、运营商及用户保护信息安全的责任。

在实践上,应加强公私部门合作,加大网络安全保障力度。

可借鉴英国、欧盟等的做法。一是成立网络犯罪中心,科学合理地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责;建立情报事务处理部门,负责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的搜集与研判;建立网络安全国际合作部门,负责加强国际网络安全合作。

二是加强公私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发挥公私部门的优势。引导私营部门成立网络安全小组或协会,加强业内之间、业内与政府之间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与沟通,提升应对网络威胁和攻击的能力;同时可加强产学研和政企合作,通过企业与高校合作、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与高校合作等多方机制,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人才。

THE END
1.政策法规速递2024年第41期—新京报该法规以联合国相关制度为基础,旨在确保化学品自由流动,要求企业在输欧前做好分类、标签和包装工作。中国在欧盟或拟拓展欧盟市场的化工企业需重点关注,梳理产品和配方列表是否含有危险化学物质,确保产品分类、标签、广告宣传等符合新法规要求。(欧盟官方公报网站)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354493919504.html
2.最新的法律法规,最新法律法规概览批发零售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不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最新的法规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规范了市场行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4、税收法规: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国家不断调整税收政策,出台新的税收法规,这些法规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税收结构,实现税收公平。 https://www.chpj.org.cn/post/551.html
3.出海征途如何判断出口商品的“国籍”?以美国一般原产地规则为例美国的一般原产地规则适用于未与其签订FTA的所有WTO成员国,美国法律并未对原产地进行具体定义。而是由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根据CBP的一系列法规、执法机构解释、法院判决来施行一般原产地规则。根据《美国联邦法规》第134.1(b)条对“原产国”的定义,原产国是指原材料和附加产品经过“实质性转变”的国家。[3]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GOVLFV0514AGAB.html
4.美国和欧盟最新深度评测,历年12月2日观察分析施工案例摘要:,,在往年12月2日,美国和欧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经历了重要的发展。在这一天,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在贸易、科技、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政治领域的对话和合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http://blog.asmmc888.com/post/4069.html
5.法纲绘卷法律法规的抽象谱系一、法律法规概述 法律法规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明确规定行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这些规范不仅仅限于国家层面,还包括国际组织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二、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 在国家层面,法律体系通常由宪法为核心,其他各种法律和行政法規构成。宪法是最高的立法文件,它规定了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cai-pu/366015.html
6.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12篇(全文)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证食品安全或者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众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办法之间却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甚至在权力配置上出现了重叠交叉以及模糊不清的现象。例如, 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方面, 由于具有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权的部门非常多, 所以职能交叉问题同样存在。这种食品安全的多头监管造成许多弊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mwdogtq.html
7.日本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和探讨完善中国食品添加剂法规的思路.pdf日本食品添加剂法规介绍和探讨完善中国食品添加剂法规的思路.pdf,柠檬醛在各类产品中浓度限量: 采用IFRA标准情况 我国的日用香精标准 C 1 O Coemetic ·欧盟:许多IFRA标准被列入TheEuropean ·GB胧731-2008: C 2 O DirectiveAnnexland2。 指扔、:色状.香7t,相对密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608/18623928.shtm
8.计算机软件的专利申请(精选十篇)几十年来, 软件技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同时, 软件的侵权行为也时有出现。1978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条款》实现了对软件的保护。目前各国对软件的保护不尽相同。如软件大国, 美国, 日本, 欧盟等纷纷出台了各自的法律法规来对软件进行保护。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9y1oyh.html
9.法规化妆品法规网李锦聪梳理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化妆品生产国家和地区关于祛斑美白化妆品的相关法规,对祛斑美白原料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主要的化妆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通过对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化妆品分类界定、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比对,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祛斑美白原料管理现状http://hzpwjc.cn/fg/post/105.html
10.不同国家对移动电源的法规要求美国UL2056,欧盟EN62133,日本PSE03.美国站要求 04.欧盟站要求 05.英国站要求 06.加拿大站要求 07.澳大利亚站要求 08.日本站要求 09.产品未符合要求的处罚 10.各国移动电源亚马逊法规总结 召回案例 01 多款移动电源因安全问题被召回 移动电源作为亚马逊上的单品,被许多中国卖家所亲睐,但其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多国相关机构的重视,每年都不乏移动电源因http://51sole1598351.51sole.com/companynewsdetail_179934602.htm
11.赵炳昊:应对加密数字货币监管挑战的域外经验与中国方案——以稳定三、稳定币监管的比较法镜鉴:以美国和欧盟为视角 稳定币在不同国家被当作现金、存款、电子货币、支付工具、集合投资计划、证券、商品、衍生品、其他应当受监管的金融产品、加密金融资产、加密数字货币或者不受任何监管的商品。稳定币的监管与法律评价至今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美国和欧盟对稳定币的监管尽管仍处在不断摸https://www.legal-theory.org/?mod=info&act=view&id=26843
12.关于数据安全,各国都有哪些法律法规?有关数据的法律全球各地政府对数据保护非常重视,企业需要遵守各种法规,以确保其在收集、处理和使用数据方面的合规性。对于跨国企业而言,除了遵守本国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守经营活动国的法律法规。 下面整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这几个国家与地区的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https://blog.csdn.net/yqkj66/article/details/134931748
13.用个人数据训练人工智能,面临哪些法律争议?但数据训练真正的法学争议集中在版权,其它权益规范几乎都可以沿用已有法律框架,不论是国内《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以及欧盟<DMCA>相关规定,及其权利人同意、公开透明、最小化利用等原则。 二、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的基础版权法规 “合理使用”是本文集中讨论的核心,涉及合理使用的全球立法会在专门章节https://www.huxiu.com/article/1914435.html
14.欧盟化学品新法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而且,按新法规规定,具有注册资格的是欧盟法律约束范围内的企业,我国出口商只能通过在欧盟内建立代理注册或把检测数据交由进口商注册,这无疑很不利于我国出口商。 2. 对出口欧盟的下游产品影响巨大。 虽然我国出口欧盟的化工品不是很多,影响可能比较有限,但新法规对我国出口欧盟的下游产品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新法规https://china.findlaw.cn/chanquan/zhishichanquanzhishi/20110602/37057.html
15.数据安全系列文章(一):聚焦法律法规,洞察数据安全内涵一.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概述 1.1 全球数据安全立法现状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统计 ,全球77%的国家(共194个国家)完成了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立法或者已经提出法律草案。其中包括欧盟、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和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绝大数国家。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越来越严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411951
16.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图表 美国食品安全监测行业分布图 图表 欧洲美国食品安全监测行业分布图 图表 日本美国食品安全监测行业分布图 图表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统计 图表 中国食品安全行政法规统计 图表 中国食品安全部门规章统计 图表 中国食品检测仪器行业产业政策 图表 粮食类及其制品安全快速检测费用统计 图表 水产品安全快速检测费用统计 图表 肉https://www.cir.cn/R_JiXieDianZi/8A/ShiPinAnQuanJianCeShiChangXingQingFenXiYuCe.html
17.相关法律法规日本水产品进口要求的法律法规依据 水产品中添加剂限量标准 水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日本对进口水产品的标签要求 日本水产品认证要求 蔬菜水果进口要求 日本对蔬菜水果的进口要求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豁免物质 暂定标准 不得检出物质 肯定列表制度各类食品限量标准 http://www.zstbt.net.cn/product/1457/2020-10-23/6935480284288651264.html
18.符合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东南亚,日本韩国北美欧盟等188DocuSign电子签,遵循美国ESIGN和UETA以及欧盟27个成员国eIDAS,和其他16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东南亚,日本和韩国在内的的电子签法律(具体各国电子签法规可以联系华万获得)。 DocuSign为每份协议自动生成和存储的审计轨迹,可以被当地国法律作为证明电子合同有效性的依据。 https://www.huawan.com/partner/1185.html
19.美国欧盟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添加剂美国、欧盟、日本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一、美国食品添加剂管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第201款规定,食品添加剂是直接或间接进入食品并成为食品一部分的任何物质。所谓直接食品添加剂,是指直接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所谓间接食品添加剂,是指包装材料或其他与食品接触的物质,在合理的预期下,转移到食品中的物质。根据这个定义,https://www2.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14&newsid=2785
20.何波:中国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的挑战与因应近年来,在推动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先后通过《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构建了国内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框架体系,并越来越注重参与国际数字贸易相关协定谈判和规则制定。2021年9月,中国商务部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加入CPTPP;同年11月,商务部又正式提出申请加入DEPA;与此同时,中国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5/14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