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

一、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的特点:○1信息的海洋,求知的殿堂

○2栋梁的摇篮,良师的故乡

○3是勤奋苦读放飞梦想的地方

2、大学生活的变化:○1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性、广泛性、探索性、专业性

○2生活环境的变化: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多方位

○3社会活动的变化: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

3、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5、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表现

6、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7、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义:1)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2)---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4、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学习思修科的意义: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的含义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类型

1)从理想的内容来看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2)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分,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3)从理想的对象上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理想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2、特征:超越性、现实可能性、差异性、实践性

二、信念的含义: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

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

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

动力

2、特征: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亲和性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四、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指引大学生做什么人。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五、如何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六、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例如:坚持以和为贵,宽厚仁爱,化干戈为玉帛

3、爱好和平。例如:礼仪之邦、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因时而变,随时而制

六、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THE END
1.我国法律特征是什么无论是基本法律还是普通法律,一旦制定并公布实施,就对所有公民产生法律效力,公民必须遵守。 四、反映社会价值 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反应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我国法律在制定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公共利益,以体现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我国法律的特征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702644433336680948.html
2.中国法律的基本特性中国法律的基本特性 shoco@ 一、自然性 ?(一)社会经济基础:宗法社会与农耕经济 ?(二)思想观念根源:天人合一与宇宙和谐 ?(三)制度实践表现:顺天则时与司法时令 ?(四)历史意义与影响 ?(五)法自然与自然法:一个中西问题的比 较二、伦理性 ?(一)价值追求 ?(二)制度内容 1、引礼入律,礼法https://www.mayiwenku.com/p-11991295.html
3.中国宪法基本特征8篇(全文)中国宪法基本特征(精选8篇) 中国宪法基本特征 第1篇 宪法基本特征之实践性 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 要性。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geab70k.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十三、法律的特征: l、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就是它的首要性,指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 一、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二、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三、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6.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律师普法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如下:1.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https://www.110ask.com/tuwen/918292734279168569.html
7.《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书报告(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书评因此,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瞿老从以上两点出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精神特征予以总结,并以前者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法律自汉至清的变化轨迹与实施情况,兼跨社会学,历史,法律三大学科,开创了“法律社会史”的研究。二. 基本内容概述:对于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本书作者认为法律不是独立的个体,它是https://book.douban.com/review/6799884/
8.2024年初中:中国古代史重难点知识梳理中国历史19.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⑴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强调德治。 ⑵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 20.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⑴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教纲常被奉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国家颁行的法律,要符合“德政”的要求,不能与礼制相违背http://www.zhongkao.com/e/20231027/653bc14923989.shtml
9.论党内法规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心得体会这三个研究视角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为具有相同特征、属性、性质的其他理论尤其是法律理论以及“党内法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弄清党内法规与其他上层建筑尤其是法律的区别,构建独立的党内法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要求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http://www.hongshengzhuji.com/xindetihui/2023/0828/102750.html
10.中国石油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阶段在线作业2.(2.5分) 法律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其中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 A、人口的素质和密度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 以下不属于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是 https://blog.csdn.net/chenjing_amy/article/details/125013113
11.法律特点(精选十篇)“家族和阶级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 在法律上占极为突出的地位。”从夏朝至清朝,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都是身份社会, 统治者极其重视阶级身份和家族身份, 而法律自然成为维护这两种身份的工具。 中国传统法律重点维护阶级身份和阶级特权。古有“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之说, 贵族与平民乃至奴隶之间在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v434985.html